<p>下圖是陳國昭老師創(chuàng)作的小行書作品,曹操的《龜雖壽》,陳國昭老師以這幅作品為例來談一談行書的行氣和章法。</p><p>每個作品各有其美感,此篇以趙子昂+二王為主,以穩(wěn)定、平衡為要。一行之間隨字形大小特性而左移右挪。</p> <p>神字重心偏左,因為有長豎,視覺這樣才平衡些;龜字尾巴向右拉,兩字的重心盡量不要偏移太多,但兩字之間就有跌宕擺動的感覺。</p> <p>"雖"字屬于兩部首的結字,大約平均即可,而放在正中央,讓前兩字的擺動回復一下穩(wěn)定性。</p> <p>"壽"字結字特性是屬于不平衡,所以處理成橫畫向左下傾斜,但右下的"寸"勾加以厚重處理以平衡這個字。整個字重心維持在中央,但具有旋轉性。</p> <p>"竟"字特意讓左右飛揚,增加左右開張的視覺感覺。</p> <p>"騰"字左輕右重,重心右移;"蛇"字左重右輕,蟲上更加上一撇更增重心左移的情況。</p> <p>而"乘"字以流動性高的草書為之,連貫到下一字"霧"字的行楷,一動一靜,讓視覺不至過于呆板。</p> <p>"神龜"兩字稍松,所以再來的"成土"緊密連寫,同時也稍厚些,以平衡這一小塊的平衡。</p> <p>除了在字形大小要安排、厚薄輕重要留意、左右挪移要適切以外,還可以墨色變化來增加視覺的層次變化。</p> <p>而墨色變化除了在沾墨多寡以外,速度也可以產生墨色變化。</p> <p>每種紙張有其特性,此金潛紙不暈、光滑、平順,可以表現出纖細的特性,但是同時也失去飛白的能力。</p> <p>以魏晉的風格而言,不太適合做過度的變化,所以少飛白反而是比較適當些吧。</p> <p>寫每個字要時時留意整體的平衡、平均性,每一筆每一畫都要考慮跟既有的字的吻合性。</p> <p>即使是最后一字,未必可以剛剛好排列整齊,但如何搬西磚補東墻,這是要多多注意。</p> <p>所以寫字不是只看眼前的一筆一畫,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