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參軍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總有些時光,要在過去以后,才會發(fā)現它已深深刻在記憶中。幾十年記憶只是片刻瞬間,現在感覺我們匆忙的似乎不是奔向未來,而是奔向自己的過去。腳步離過去越遠,心離過去就越近。這份記憶不斷被擦拭,拿出來就是一片雪亮。想必這就是軍營歲月留給我們永久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人生有無數次出發(fā)。我要記述的這次出發(fā),卻非同一般,因為,這是我告別家鄉(xiāng)遠離父母,走上社會,向著遙遠的一次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1日的清晨,北方的冬天依然很冷,太陽像剛睡醒的孩子,懶洋洋地不肯睜大眼睛,人們揣著手跺著腳,嘴巴和鼻孔呼著白氣。天寒地凍,我渾身的熱血卻在沸騰。因為,這一天我要我穿上嶄新的軍裝,和許多新入伍的戰(zhàn)士一起,要向全新的生活出發(fā)了。</p> <p>遼闊的中原大地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F在回想起40多年前自己在部隊里的工作和生活經歷,總會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閃心充滿向往。那緊張的部隊訓練和豐富多彩的部隊生活,連隊的戰(zhàn)友和首長以及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使我回味無窮,感慨萬千。</p> <p>大凡在60、70年代當兵的都知道,新兵入伍時都是坐悶罐車,因那時不象現在可以坐飛機、乘高鐵。</p> <p>1969年3月1日晚,我們從保定賓館徒步到火車站,進站按序上車,因車廂高出地面1.5米,沒有階梯,木梯用于上下。南去的列車,滿載著燕趙大地的優(yōu)秀兒女,一路向著保豪衛(wèi)國之軍旅生涯的起點進發(fā),奔向守彊衛(wèi)國的征程。</p><p>黑色的悶罐車像一條長龍停在站臺旁,我們滿腔熱血,在帶兵的指揮下,按照順序踩著那臨時木梯爬了上去。</p><p>悶罐車廂相當現在的集裝箱,廂閃空蕩蕩沒有任何設備,它的兩側共有4個小方口,一尺見方,不是窗,有窗的功能。一邊一個可以推拉的笨重大鐵門,門后有一條鐵鏈攔著以防人員墜落。列車汽笛一聲長鳴,冒著白煙緩緩起動,把一群從未離開過出生地的年輕人,送上了為國效力的征程。</p><p><br></p> <p>悶罐車廂內沒有座,沒有燈,沒有廁所。鐵殼子悶罐車,可避雨,但不擋風。夜晚氣溫驟降,寒氣逼人。白天太陽照射,悶熱如同桑拿,被形容成“悶罐車”。我們90位新兵,分別乘座兩節(jié)車廂,每節(jié)車箱定員45人,再加帶了兵的,還是有點擠。</p><p>行車途中解手是個大麻煩,小便要報名帶隊老兵,得到允許后把悶罐車門打開一條小縫解決問題。每當這時帶隊老兵總會特意一位新兵在后面拉著他的棉衣,以防掉車事故發(fā)生。這不是小心過度,確實是很危險。好在我們坐車的時間還不算太長,沒有遇到太多的麻煩。</p> <p>老舊蒸汽機車吃力地緩慢行駛,“咣當咣當”,不時還拉響汽笛?!皭灩捃嚒弊畲筇攸c就是出奇的慢,冒著滾滾的濃煙,“呼哧呼哧”喘著粗氣,像一頭疲憊不堪的老黃牛,拖著50節(jié)車廂在京廣鐵路線上。</p> <p>和平年代,運兵的軍列,逢站必停,逢車必讓?!娏袨樯斗贶嚒岸Y讓三先”“禮讓三分”?從保定一路走來,路過不知多少站,無論大站小站列車都要靠停,時間長短不一。據說是軍列的級別最低,所以,快車、綠皮車、貨車都要“禮讓三分”。</p> <p>車頭冒出的白氣蒸騰著一種生命的力量,轟隆隆的巨響傳達著一種鋼鐵的硬度。其“臭”與“冷”和“咣當咣當”的“悶罐車”,永遠刻在了記憶里。</p><p>旭日東升,從門縫里可以看到天己亮了,大約8點許列車停在一個小站,接兵的告訴我們長葛車站到了。接兵的叫大家先別動,等接兵的下車辦理交接手續(xù),開始點名,被點的共我們40人下車列隊,徒步前行,因車站距營房不遠,徒步不到十分鐘就到,在營區(qū)的大門口的道路兩旁部隊官兵早已整齊列隊,我們還沒走近營區(qū)就聽到鑼鼓喧天,高呼口號:“熱烈歡迎新朋友!”</p><p>到部隊新兵連得知,部隊番號:空軍第九航空學校第二訓練團;黑板上寫著通訊地址:河南省長葛縣3655部隊新兵連。</p><p>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壯嚴宣告:“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fā)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lt;/p><p> 同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正式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成立。這一天,后來被確定為人民空軍成立紀念日。</p><p>毛澤東為空軍的題詞:</p><p> “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保衛(wèi)祖國,準備戰(zhàn)勝侵略者。”</p> <p>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旗</p> <p>因為年少,心中有夢,</p><p>因為有夢,自然甜美。</p><p><br></p><p>在此,我要感謝我的接兵連的連長張格春(己故),指導員馬子俊(已故),排長張敏賢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緣份,新兵人分配我到了接兵指導員的場務連當指導員的馬子俊連當了一名汽車兵;提干后到了司令部又與接兵排長張敏賢(軍訓參謀)一起對門辦公;后又到了接兵連的連長張格春所在的機營股一起工作。</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部隊裁軍100萬,部隊徹銷,大批干部戰(zhàn)士轉業(yè)地方,飛行員被分配到了其他部隊。我去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上了大學。我?guī)皆趯W校完成了三年專業(yè)學習。1989年畢業(yè)回部隊撤編后,只有留守處,原部隊番號己被取消,己經歸屬濟南軍區(qū)空軍,機場變成了糧食生產基地。我也于1989年7月轉業(yè)地方,結束了我21年的軍旅生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