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3月19號晚,王建芳高中英語名師工作室成員在線上對韓菲老師的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閱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初步探討,梳理了一些思路,得出了一些結(jié)論,每個成員在不同程度上、不同的角度得到了收獲,受到了啟迪,但是我們還沒有形成新課程標準下的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閱讀課教學設計的完整的、清晰的理念以及思路。</p><p> 2020年3月25號晚,王建芳老師帶領工作室的成員從設計思想(包括理念、課標、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評價、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作業(yè)布置等方面做全面的探討。</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片段一: 教材分析</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語篇結(jié)構:</b></p><p>語篇的整體結(jié)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主題公園的種類和特色的一般介紹。第二部分以三個不同特色的主題公園為例,抓住主題公園的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這一主線,把握文章邏輯結(jié)構,更充分地理解文章主旨和細節(jié),更好地體會文章的特點。</p><p><b>寫作意圖</b>:</p><p>通過對語篇內(nèi)容的學習,了解旅游類說明文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積累介紹主題公園的語料素材,書寫與這一話題相關的文章。能閱讀介紹推薦類話題的一般性短文,并能與人交流這一話題。</p><p><b>對話1:</b></p><p>王建芳老師:請閱讀你的教材分析的四個要 點,請觀察一下,角度是否一致,是從誰的角度說話。</p><p>韓 菲老師: 是的,顯然,主語不一致,說 的角度不一致。</p><p>王建芳老師: 就教材分析,應該從誰的角度 說呢?</p><p>韓 菲老師: 教材本身!</p><p> 于是,在五稿中從教材分析的角度修改為:</p><p><b>語篇結(jié)構</b>:</p><p>語篇的整體結(jié)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主題公園的種類和特色的一般介紹。第二部分以三個不同特色的主題公園為例,以主題公園的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為主線貫穿文章邏輯結(jié)構。</p><p><b>寫作意圖</b>: </p><p>圍繞單元話題提供介紹主題公園的語料素材,呈現(xiàn)介紹推薦類說明文的語篇結(jié)構,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和主題意義。</p> <p><b>對話2:</b></p><p>王建芳老師:教材分析的六個角度究竟是 哪幾個?</p><p>李燕平老師:語篇主題,語篇內(nèi)容,文體 結(jié)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 寫作意圖 王建芳老師:關于教材分析的這一部分是 否應該放在這兒,前后應該 再增加哪些內(nèi)容?哪些板塊? </p><p>王建芳老師:課程標準是出發(fā)點,指向 燈,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教學設計,目標確定的時候一定是以課程目標為出發(fā)點的,所以分析課程標準是必須的,也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在我們寫教材解讀之前,是不是先有個課程標準解讀?</p><p>渠曉磊老師:新《課標》指出:“指向?qū)W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nèi)容,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并從中學習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汲取文化營養(yǎng),促進多元思維,塑造良好品格,優(yōu)化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確保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p><p>王建芳老師:有沒有基于閱讀的課標分析呢?</p><p>劉志文老師:2017新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的英語語言技能內(nèi)容目標做了新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其中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特別是新增設了語言技能“看”,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發(fā)展語言技能,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p><p>王建芳老師:除了課程標準之外,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設計思想,那就我們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的高中英語閱讀課,我們的設計思想應該遵循哪些理念呢?這是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所擁有的。</p><p>韓 菲老師:本課的話題是“主題公園”,要求學生了解主題公園與一般公園的異同,以及主題公園半個世紀以來的發(fā)展。懂得主題公園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娛樂,還有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激動人心的新體驗。這對于求知欲強,對新奇具有刺激性的事物充滿熱情的高一學生來說,這個話題會令他們較感興趣。因此,針對教材和學生特點以及教學要求,本課將側(cè)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基礎上使他們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主動學習的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p> <p><br></p><p>王建芳老師:另外在關注了課程標準要求,明晰了設計思想,進行了教材分析,一定要進行學情分析,這是教學目標確定的前提!我們一定要進行學情調(diào)查。大家有學情分析的問卷調(diào)查嗎?</p><p>渠曉磊老師:讀前調(diào)查</p><p>1、你聽說過或去過哪些主題公園?你知道主題公園和普通公園的 區(qū)別嗎?</p><p>2、你提前預習課文了嗎?預習后你的困難有哪些?需要老師提供 哪些幫助?</p><p>3、預習課文時遇到生詞的時候你會怎么辦?</p><p>4、你覺得本文作者是以什么結(jié)構來介紹主題公園的?</p><p>5、如果你去向別人介紹一個主題公園,你會從哪些方面來介紹?</p><p>6、你怎么理解題目中的“fun and more than fun”?</p><p>7、對于課文的閱讀,你有什么建議?</p><p>王建芳老師:曉磊老師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學情分析的樣本,我認為第1個、第2個、第4個、第5個、第6個、第7個問題很合理。具體細節(jié)我們要在以后再進一步細加斟酌,不斷根據(jù)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設置調(diào)查問題及調(diào)查形式,曉磊起了一個非常好的引領作用。記住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前提,有分析就沒有教學目標,就沒有教學過程,也沒有評價內(nèi)容!</p><p>王建芳老師:所以以上問題都是引導,大家要注意課標研讀,始于課標回歸課標,要知道就閱讀方面課標有什么規(guī)范。同時提醒大家在進行我們的教學設計時候,要遵循的設計思想:</p><p>1.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p><p>2.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活動途徑</p><p>3.布魯姆目標分類學為認知學情分析</p><p>4.探究類學習以及項目類學習為素養(yǎng)落地的途徑</p><p>5.教學評一致性是我們的課堂結(jié)構模式</p><p> <b>經(jīng)過兩次研討,在七稿中的教材分析當中補充了作者觀點,并在教學分析之前補充了課程標準,設計思想和學情分析。在王老師和各位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關于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教師首先要弄清楚從哪里來(理念),到哪里去(目標),帶什么去(內(nèi)容),以哪里為起點(學情),如何(方法),如何確認學生到了預期目的地(評價)等一系列問題。</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片段二:教學目標敘寫</b></p><p><br></p><p><b>一稿中的教學目標</b>:</p><p>1.引導學生抓住主題公園的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這一主線,把握文章邏輯結(jié)構,幫助學生更充分地理解文章主旨和細節(jié),更好地體會文章的特點。</p><p>2.運用已學知識和已有經(jīng)驗完成一篇介紹主題公園的短文,在完成任務中進一步遷移內(nèi)化知識,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p><p><b>對話1:</b></p><p>王建芳老師:請從教學評一致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教學設計,并閱讀“推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和“教案的革命”。</p><p>韓 菲老師:好的,王老師。我進行一稿的修改。</p><p><b>二稿中將教學目標修改為:</b></p><p>1.通過對圖片和標題的解讀,了解主題公園與一般公園的異同,思考并討論主題公園的特點。</p><p>2.通過閱讀,抓住主題公園的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這一主線,對段落內(nèi)容進行整理歸納和提煉,探究文章的主題意義。</p><p>3.通過閱讀,對文本語言進行探究,整理介紹推薦類話題的語言表達方式。 </p><p>4.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篇介紹主題公園的短文,在完成任務中進一步遷移內(nèi)化知識,增強語用能力。</p><p><b>對話2:</b></p><p>王建芳老師:基于教學評一致的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中,在目標敘寫上做了哪些改進,為什么這樣改進?</p><p>韓 菲老師:一稿的教學目標中使用的動詞“引導”,“幫助”,它們的主語都是教師,這樣的表述是不符合課標要求。目標所涉及的行為主體是學生。一稿中目標行為主體指向了教師而不是學生,所以在二稿當中進行了改動。</p><p>韓 菲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目標的制定必須明確學生要獲得什么,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通過何種途徑獲得。所以,在二稿中敘寫教學目標時,對目標進行分類,使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和整體性。</p><p>王建芳老師:目標分類?具體說說。</p><p>韓 菲老師:成果性目標,過程性目標,創(chuàng)造性目標王建芳老師:對,也就是依托英語學習活動觀去滲透核心素養(yǎng)目標。</p><p>王建芳老師:經(jīng)過一稿二稿,我們確立了課文教學或者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把學生轉(zhuǎn)換成了行為主體,從而設計教學目標及教學流程和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目標的設置是對的。</p><p>王建芳老師:目標是前提,是出發(fā)點,也是課堂的歸宿?,F(xiàn)在我們研討一下教學目標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注意從理念的正確性如何?內(nèi)容的挖掘的充分性如何?學情把握如何?是否考慮了資源利用?這些教學目標是否可觀察、可測量等角度分析。比如:</p><p>1.明確主題公園的特點還是定義?</p><p>2.從結(jié)構的角度進行敘寫,關注文本結(jié)構是否比簡單提取信息更有價值?</p><p>3.概括并積累,積累是一個可操作的活動。4.添加展示并評價。</p><p> 那么以上這些敘述當中微妙的變化,是不是學習活動觀的層第性更清晰或者是課堂活動更明朗更明確呢。</p> <p><b>三稿中將教學目標修改為:</b></p><p>1.通過對圖片和標題的解讀,了解主題公園與一般公園的異同,明確主題公園的定義。</p><p>2.通過略讀,了解課文中介紹主題公園的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等內(nèi)容的文本結(jié)構。 </p><p>3.通過細讀,分析文本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線,理解 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方法。概括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并積累介紹推薦類話題的語言表達方式。</p><p>4.通過小組內(nèi)部合作分工,完成一篇介紹主題公園的短文,公開展示各組寫作成果,評比出最佳作品。</p><p><b>對話3:</b></p><p>郝富全老師:韓老師在教學目標敘寫方面還可以有所改進。教學目標中"了解、理解、應用"等詞不是行為動詞,是心理動詞。在教學目標敘寫中,原則上是不使用“了解、理解、應用”這幾個詞的,因為心理動詞是不能準確測量,不能清晰評估的。</p><p>王建芳老師:富全老師,心理動詞和行為動詞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目標續(xù)寫的時候,一般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段,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那么,行為動詞是不是手段?心理動詞是不是目標?</p><p>朱志娥老師:教學目標敘寫——行為動詞 (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p><p>(一)認知領域:?</p><p>1.知識:知識水平的目標要求學習者記憶或回憶一些信息,諸如事實、術語、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規(guī)則等。以下動詞描繪知識水平的學習結(jié)果:定義 排列 回憶敘述 匹配 朗誦?界定 命名 選擇?標明 概括 陳述</p><p>2.理解:要學生某種程度的領會,期待學生能夠變換表達形式,翻譯或重述讀到的內(nèi)容,以及信息在各個部分之間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或者關系(解釋),或者從信息中得出結(jié)論或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推理)。以下動詞描述的是理解水平的學習結(jié)果:轉(zhuǎn)換 估計??推理?辯護 解釋 釋義?辨別 延伸 預測?判斷 概括 總結(jié)</p><p>3.應用:在應用水平上要求學生在不同學習的環(huán)境下,運用先前獲得的信息。應用目標與理解目標的區(qū)別在于,它要求在一個不同的而且是應用的背景下呈現(xiàn)問題。這樣,學生要解決問題,既不能依賴最初學習的內(nèi)容既不能依賴最初學習的內(nèi)容,也不能以來最初學習的環(huán)境。以下動詞描述的是應用水平的學習結(jié)果:改變 修改 敘述?計算 操作 解決?演示 組織 轉(zhuǎn)換?發(fā)展 準備 使用</p><p>王建芳老師: 朱志娥老師關于幾個概念詞的給出,這應該是認知心理學范疇的幾個動詞。心理動詞可以由行為動詞描述,有道理的。</p><p>郝富全老師:教學目標敘寫成可觀察、可測量和可評價的學習項目或任務,有可展示的學習成果,這樣才可能做到教學評一致性。建議將教學目標敘寫修改如下:</p><p>1.通過觀察圖片和解讀標題,區(qū)別主題公園與一般公園的異同,定義主題公園。</p><p>2.通過略讀,填寫關于課文中主題公園的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等內(nèi)容的文本結(jié)構表。 </p><p>3.通過細讀,總結(jié)說明性文本的語篇特征和語言特點,并積累有介紹推薦語用功能的語句。</p><p>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寫出一篇介紹大同方特歡樂世界的短文。</p><p> <b> 經(jīng)過對教學目標的研討,我更加明白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明確學生要獲得什么,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通過何種途徑獲得。學習到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幫助學生補足差距,可操作,可檢測,可觀測,這樣課堂操作才更加明確,學生的思維活動才更有深度。同時要加強理論的學習,研讀《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片段三:教學評價任務</b></p><p><br></p><p><b>對話1:</b></p><p>王建芳老師:現(xiàn)在我們需要再次思考,如何體現(xiàn)教學評一致性的評?哪個學習任務是對目標的評價?根據(jù)評價獲得的反饋信息,我們又準備了哪些資源?所以,在教學設計當中應明確的寫出評價任務。</p><p>韓 菲老師:是的。教—學—評是一個完整教學活動的三個方面,“一體化”是這三方面的融合統(tǒng)一。為實現(xiàn)課程目標,教師必須構建與目標一致的課程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也就是將教學目標和學習結(jié)果整合到評價任務和課堂活動中。</p><p> 所以,在三稿中,敘寫了目標達成的評價方案:</p><p>D1:學生通過觀看一般公園與主題公園的圖片,能夠說出它們的異同; 教師設疑,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回答什么是主題公園。</p><p>D2:教師設疑,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能夠回答標題的意義是什么。學生通過細讀文本,能夠?qū)Χ温鋬?nèi)容進行整理歸納與提煉。通過小組討論再次歸納什么是主題公園。</p><p>D3:學生再次閱讀文本,通過小組合作,整理介紹推薦類話題的語言表達方式。</p><p>D4:學生能夠運用已學知識和已有經(jīng)驗,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篇介紹大同方特樂園的書面表達。</p><p><b>對話2:</b></p><p>王建芳老師:我們再一次深入思考,這幾個評價任務對目標的檢測是否能給予很好的反饋,是否有利于我們接下來課堂的開展。</p><p>韓 菲老師: 對,應該考慮匹配性,即目標,教學和評價之間的內(nèi)在一致。</p><p>王建芳老師:是的,問題與回答的細化。 關于教學評一致性的評價內(nèi)容修改為:</p><p>目標1達成的評價方案:學生通過觀看普通公園與主題公園的圖片,能夠說出它們的異同;教師設疑,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回答什么是主題公園:Each theme park is based on a certain theme to attract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and theme parks can also be educational and can offer useful information.作為達成該目標的評價標準。</p><p>目標2達成的評價方案:學生通過略讀,能夠找出主題詞,分析文章結(jié)構;通過細讀,準確填寫關鍵信息,梳理語篇內(nèi)容 ,理解文本主線:從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等方面來介紹主題公園。作為達成該目標的評價標準。</p><p>目標3達成的評價方案:通過師生問答與小組合作,能夠概括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并積累介紹推薦類話題的語言表達方式:能夠說出寫作意圖,并從文本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公園帶領同伴云游覽。作為達成該目標的評價標準。</p><p>目標4達成的評價方案: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參與度高,能踴躍介紹主題公園。能從location, theme和activities等方面來介紹主題公園,并評比出最佳作品。作為達成該目標的評價標準。</p><p><b>對話3:</b></p><p>王建芳老師:這次評價設計的結(jié)構形式已經(jīng)非常好了,就是比上一次的評價活動多了細節(jié)的問題以及學生應有的回答和表現(xiàn),這就是評價設計的一個標準。</p><p>王建芳老師:總之,教學評一體化概念的提出是新課標理念所倡導的,它整合了課程與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以課堂為場地,強調(diào)有效教學,力求使目標、教學、學習和評價融為一體,該模式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推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教學評一致性的設計與實施是教師專業(yè)水平的具體表現(xiàn)。當課堂實施了教學評一致性,教師的職業(yè)才更加專業(yè),學生的學習才更有希望,外語教學也才能走向新的突破。教學評一體化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有待我們有更多的探討和實踐積累,讓我們一起加油!期待下次的更加精彩!</p><p> <b>通過對評價活動的研討,我感悟到設計評價任務一方面助力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關注學生學習效果實現(xiàn)的過程和證據(jù)。評價教學活動是否體現(xiàn)學生主動探究意義的過程,是否反映語言,文化,思維的有機融合,是否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過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片段四:教學環(huán)節(jié)細化</b></p><p><br></p><p><b>對話1:</b></p><p>宋麗媛老師:在第三稿的lead-in和detailed reading部分,韓老師都提出了相似的問題給學生--什么是主題公園?應該是學生經(jīng)過了文本挖掘和合作探究主題意義之后,教師期待著學生給出不一樣的或者說優(yōu)化一些的答復。這兩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比較符合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的深入和語言表達的準確與深刻的設計理念。只是可測評性有待于再探討。</p><p>王建芳老師:對,有助于思維深入,但如果僅僅這么一一個目標定位,我們是不是教學處理反而簡單化了呢?所以中間更多問題設計及支架問題,還是非常有必要,也就是說需要再細化問題。另外有助于語言表達的深刻性,感覺在這里不太好體現(xiàn),或者是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p><p>王建芳老師:從菲兒老師的三稿設計當中來看,我們幾乎找不到填空類的題目,其實這個內(nèi)容的設計是有利于語言學習探究語言特點,也有利于對文本文化信息的把握和捕捉,所以大家要思考我們該設計哪些評價任務以及活動設計?這是非常必要的。</p><p>許 杰老師: 三稿設計中,幾乎找不到填空類的題目,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時,在設計課文理解的活動時,要從多個方面去思考,不同的教學目的,我們要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讓教學目的有效的實現(xiàn)。</p><p>王建芳老師:那么接下來這個教學設計就再次優(yōu)化,優(yōu)化它的問題設置,主要是關注問題設置的梯度性,評價任務及活動任務問題如何使目標可達成,需有很多問題支架。經(jīng)過第一次研討,在四稿中的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中補充了填寫文本信息的活動。</p><p><b>對話2:</b></p><p>王建芳老師:在post—reading的環(huán)節(jié)當中,第二個問題是How do you know?預測學生的答案是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ons.如果部分學生不能達成預測呢?</p><p>韓 菲老師:可通過小組互動在文本中尋找介紹主題公園的語句。王建芳老師:在課文中找句子這一活動是不是有點保守?怎么才能體現(xiàn)學生思維活動的深入性?</p><p>韓 菲老師:再設置問題,使問題更加細化,有梯度性。</p><p> 因此,在五稿中將四稿的Read the text again to find out the language used to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a theme park.修改為Can you tell us some sentences that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ons? (you can choose your interested one from the three theme parks.)</p><p><b>對話3:</b></p><p>王建芳老師: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三稿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怎么樣?為什么?王建芳老師:比如在一個活動上設計:再讀課文,找出Find out表述語言特征的句子,后來又改成tell your partner about the parks,這種改變大家覺得怎么樣?為什么這么改?有沒有可改進的地方?</p><p>郭佳榮老師:由個體活動變?yōu)榻Y(jié)對活動。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度。</p><p>王建芳老師: 把原來的單一的個人活動改成了雙向的互動,這是一個學生可達到的同時又有拔高的一個活動,對學生有比較好的驅(qū)動,即任務驅(qū)動。</p><p>劉 芳老師:從靜態(tài)活動轉(zhuǎn)變?yōu)閯討B(tài)活動,從看見劃出到說出,有了輸出。</p><p>王建芳老師:?對,但是還有什么問題呢,tell告訴與本文的語言特征即介紹、推薦類的語言特征是不是不吻合呢?最后不利于輸出。鄭美琳老師: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除了進行師生活動外,還要進行生生互動。</p><p>王建芳老師:把tell your partner改成接近于下面的當導游這個任務就好一些。如果改成:Work in pairs and guide your partner to tour the park, 怎么樣呢?</p><p>王建芳老師:不過這個活動不易時間太長,否則與下面的導游介紹方特活動有重復,得注意方式,避免單調(diào)重復。</p><p>七稿中對教學設計的完善如下:</p><p><b>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b></p><p>1.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parks</p><p>2.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p><p>3. What is a theme park?</p><p><b>While-reading</b></p><p><b>Activity1:</b></p><p>Reading for the structure: </p><p>Find the key words or phrases of each paragraph.</p><p><b>Activity 2: </b></p><p>Read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p><p>1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ll the blanks.</p><p>2 According to the key information of each theme park, from what aspects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theme parks?</p><p><b>Post-reading</b></p><p><b>Activity 1 : </b></p><p>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p><p>1. What’s the purpose of such kind of writing?</p><p>2. How do you know?</p><p>3. Work in pairs and guide your partner to tour the park.(you can choose your interested one from the three theme parks.)</p><p><b>Activity 2: </b></p><p>Role-play:Suppose you are a guide,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the Fantawild Adventure of Datong(location, theme and activities are included)</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經(jīng)過對過程性活動的設計是否有利于目標實現(xiàn)的研討,我學習到通過問題有梯度的設置,使問題設計有價值以及有引領性,有利于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同時教學活動的設置要關注到學生的參與度和任務驅(qū)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片段五:作業(yè)布置</b></p><p><br></p><p>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theme parks to polish your writings.</p><p>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theme parks to write a theme park that you like.</p><p><b>對話1:</b></p><p>王建芳老師:建議還寫成關于方特樂園的介紹,這樣有一貫性和鋪墊,目標易達成。</p><p>韓 菲老師:是的,學生對大同方特比較了解,寫起來能有話可說。</p><p>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theme parks to write about the Fantawild Adventure of Datong.</p><p><b>對話2:</b></p><p>王建芳老師:課后作業(yè),我們說評價包括課堂的課中評價即過程性評價,也包括 結(jié)果性評價,結(jié)果性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課后作業(yè)上,我們該設計怎樣的結(jié)果性評價?</p><p>王建芳老師:大家注意到作業(yè)布置發(fā)生了哪一點點變化呢?怎么樣,為什么?</p><p>渠曉磊老師:從寫一個你喜歡的主題公園改為寫家鄉(xiāng)大同方特樂園,加入了情感。王建芳老師:除了情感還有嗎?</p><p>陳 梅老師:作業(yè)的說明更加具體,針對性更強。</p><p>王建芳老師:對,針對性強一些,換句話說符合上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正遷移。</p><p>鄭美琳老師:實現(xiàn)學生能力遷移。同時也具有可操作性??傊?,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從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到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類活動,再到超越語篇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的不同緯度去設計。</p><p>美 佳老師:作業(yè)是用有關主題公園的詞對寫作進行潤色,我覺得上面的任務已經(jīng)是用相關詞匯寫作,不存在潤色一說。后面兩稿改為用相關詞匯進行寫作,描述更準確。</p><p>王建芳老師:?這可能主要是看時間,如果是時間夠,我們可能寫文章,課后就是polish。</p><p> <b> 通過對作業(yè)設置的研討,我學習到教師要評價課堂效果,除了課堂的課中評價即過程性評價,也包括結(jié)果性評價,結(jié)果性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課后作業(yè)上。教師通過課后練習,課后作業(yè),學生反思等方式考查學生知識的增長,經(jīng)驗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和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等情況,全面評價學生的發(fā)展,即學生在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的變化。</b></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片段六:板書設計</b></p><p><br></p><p>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p><p>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 </p><p>What is a theme park?</p><p>While-reading: </p><p>Reading for the structure: </p><p> Read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location, theme and activities)</p><p>Post-reading: </p><p>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theme parks</p><p>Using language: </p><p>writingHomework: polish your writings.</p><p><b>對話1:</b></p><p>王建芳老師: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習者已經(jīng)了解課堂流程,這樣書寫對學生的引領價值大不大呢?</p><p>韓 菲老師:采用提綱式,沒有突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和重點。</p><p>王建芳老師:可以考慮羅列核心內(nèi)容。</p><p> 因此,在五稿中將原來的簡單羅列教學流程改為有語言表達的核心內(nèi)容的羅列以及結(jié)構化的信息。比如:</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b>對話2:</b></p><p>王建芳老師:關于板書有了改進,板書設計的非常好(建議方框內(nèi)可以附加幾個關鍵詞)。</p><p>韓 菲老師:對,在表格中添加關鍵詞后,課堂總結(jié)時,更直觀清楚地呈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p><p><br></p> <p><br></p><p><b>對話3:</b></p><p>王建芳老師:關于板書設計,大家注意到板書設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怎么樣?為什么?</p><p>劉 芳老師:板書的設計從第4稿的教學流程的板書,到了第5稿變成了教學中重點內(nèi)容的板書,在第6版中,又在表格中添加了相關的具體內(nèi)容,即關鍵詞或短語,這樣做可以在下課前總結(jié)時,更直觀地向?qū)W生呈現(xiàn)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p><p>朱志娥老師:板書講究內(nèi)容美、結(jié)構美、書寫美,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藝術的需要,板書設計要別具匠心:韓菲老師第四稿的板書采用了提綱式:編寫所講內(nèi)容的結(jié)構提綱,以提綱作為板書內(nèi)容。第六稿的板書采用了圖表式。第六稿的板書設計理邏輯、明意圖、顯脈絡;板書的方法以簡馭繁、以少勝多、利于記憶;“板書的效果“書”之有時、布局周密、視覺美觀;“板書的靈活方面做到了“書”之有余、給學生以空間,重創(chuàng)造之思維。在幻燈片獨霸天下的今天,板書設計被我們嚴重忽略,在課堂上,很少能夠看到精美的板書。韓菲老師的板書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p><p>王建芳老師:?嗯,有道理,板書設計有板書美,它是PPT電腦所代替不了的,同時它也要給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以及文章結(jié)構框架(因為圖式認知積累也很重要)。</p><p>任秋芳老師:最初的板書設計呈現(xiàn)了本節(jié)課老師上課的流程,并沒有突出本節(jié)課文的主題和內(nèi)容重點,而且采取橫向問題的形式,視覺上會感覺松散性較大。經(jīng)過修改后,板書有了標題,以及表格化的呈現(xiàn),調(diào)理和邏輯更清楚,重點更加突出,紅色的筆標記了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既美觀又容易讓學生掌握重點。</p><p> <b>通過對板書設計的研討,我學習到正如朱志娥老師所說:“板書設計理邏輯、明意圖、顯脈絡;板書的方法以簡馭繁、以少勝多、利于記憶;“板書的效果“書”之有時、布局周密、視覺美觀;“板書的靈活方面做到了“書”之有余、給學生以空間,重創(chuàng)造之思維?!?亦如王建芳老師所說:“書設計有板書美,它是PPT電腦所代替不了的,同時它也要給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以及文章結(jié)構框架(因為圖式認知積累也很重要)。”</b></p> <p> 研討中,王老師的專業(yè)引領和循循善誘以及各位老師過硬的專業(yè)素質(zhì)與思考力震撼到我,研討后,王老師的耐心指導與精益求精溫暖到我。謝謝您帶領我們前行在一條專業(yè)而幸福的路途上!致敬!感恩!</p> <p>編輯:韓 菲</p><p>審核:李燕平</p><p>終審:王建芳</p><p>公眾號編輯:尉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