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9年8月5日至8月9日隨團游五臺山,因故未能及時制作成篇?,F(xiàn)由于防新冠病毒疫情而有暇,遂整理成篇,以作紀念,也可能對有意了解五臺山的親友有所助益。</p><p> </p> <p> 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因氣候寒冷,故又名“清涼山”,是著名旅游勝地,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p>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所以山上有很多藏傳佛教的喇嘛。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nèi)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朝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p> <p> 五臺山五個臺頂及寺宇分布示意圖</p> <p>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jù)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p> <p> 五臺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頂平緩有如壘土之臺而得名,五座臺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法身,又稱五方文殊。</p> <p> 所謂“朝臺”,就是朝拜東南西北中五方文殊,這是來五臺山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如果登上五座臺頂朝拜,叫作“大朝臺”;如果登上黛螺頂?shù)奈宸轿氖獾顑?nèi)朝拜,叫作“小朝臺”。</p><p> 我們到五臺山后的第一天就乘坐景區(qū)的中巴車按東.北.中.西.南的順序依次登上五個臺,實現(xiàn)了大朝臺。</p><p> 早晨從臺懷鎮(zhèn)我們住的旅舘出發(fā),約10公里盤旋山路至東臺頂。</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東臺 望海峰 望海寺 聰明文殊菩薩】 </span></p> <p> 東臺頂亦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位于山西省臺懷鎮(zhèn)以東10公里。《清涼山志》載:“蒸云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這就是東臺望海峰之名的由來。</p><p> 望海寺,是東臺頂上的寺廟?!渡轿魍ㄖ尽酚涊d:“隋開皇元年詔五頂胥建寺,塑文殊像,歲度僧3人?!痹?,望海寺被重建,明代嘉靖年間又由秋月禪師予以重修,供聰明文殊菩薩。</p> <p> 東臺頂.望海寺遠眺。</p> <p> 東臺頂牌坊</p> <p> 望海寺</p> <p> 望海樓,登此樓,極目遠望,近可及河北阜平,遠能望見山東渤海,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p> <p> 臥佛殿</p> <p> 臥佛</p> <p> </p> <p> 笠子塔,是東臺一大圣跡,據(jù)《清涼山志》載∶「宋宣和間,代牧趙康弼同慈化大師異人入那羅延窟,留笠子,建塔藏之」,故名。該塔通青石砌筑,高約五米。塔基平面呈方形,石質(zhì)束腰須彌座承托著甕形塔身,塔身上又置一圓形基臺剎座,其上又是十三級相輪剎身,此塔原來的華蓋及塔剎座,其上又是十三級相輪剎身。</p> <p> 文殊寶殿</p> <p> 停車場</p> <p> 望海峰留影</p> <p> 滿山松柏,遍地芳草。</p> <p> 高山草甸,水草豐沛,散養(yǎng)的牛悠然自得,隨意吃草,自由躺臥。</p> <p> 離開東臺頂,經(jīng)約12公里至北臺頂。</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臺 葉斗峰 靈應(yīng)寺 無垢文殊菩薩】</span></p> <p> 北臺頂葉斗峰,距臺懷鎮(zhèn)10公里,海拔3058米,面積達400余畝,是五臺山的最高點,也是華北地區(qū)的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臺頂靈應(yīng)寺,內(nèi)供無垢文殊菩薩。</p> <p> 停車場,旁邊是草甸水洼,使人想起"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名言。</p> <p> 鐘鼓亭</p> <p> 碑亭</p> <p> 放生池.池上拱橋.周周石欄桿。</p> <p> 無垢文殊殿</p> <p> 文殊殿五間,為漢白玉石砌筑。大殿單檐歇山頂,門窗拱券,前置廊,門前左右各置石獅一尊,左右偏殿為懸山頂,廊間柱頭飾以石制斗拱,整體設(shè)施簡潔明快,穩(wěn)重大方。內(nèi)供無垢文殊菩薩。</p> <p> </p> <p> 古文姝洞</p> <p> 龍王殿</p> <p> 龍王殿置於兩米高的高臺上,面闊三間,拱卷式門洞,也是單檐歇山頂。殿前有漢白玉石雕護欄,護欄欄板浮雕各種各樣的花卉、草葉紋飾,極為壯觀。</p> <p> 隱峰塔</p> <p> 隱峰塔在龍王殿東、是北臺頂一大靈跡,是為紀念唐代高僧隱峰禪師而建的。隱峰禪師,俗姓鄧,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經(jīng)常冬居衡岳,夏處清涼,其圓寂後,後人將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臺頂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隱秀,精工細作,質(zhì)感較強,是僧俗臨頂必至之處。</p> <p> </p> <p> 高山草甸景色。</p> <p> </p> <p> 草甸上的牛</p> <p> </p> <p> 北臺至中臺較近,為6公里。</p> <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臺 翠巖峰 演教寺 儒童文殊菩薩】</span></p> <p> 中臺翠巖峰位于臺懷鎮(zhèn)西北10公里,海拔2894米,面積200余畝,山頂有寺廟演教寺,寺內(nèi)供“儒童文殊菩薩”。中臺頂巨石堆積,石面雜生苔蘚,陽光照射,碧翠生輝,如蛟龍騰起,人們稱之為“龍翻石”五臺山氣象站就建于中臺頂上。</p> <p> 演教寺,位于中臺翠巖峰頂,現(xiàn)存文殊殿5間,坐北朝南,東西有配房。文殊殿為窯洞式建筑。殿內(nèi)供奉孺童文殊菩薩像一尊,像容尊嚴大方。據(jù)《清涼山志》載:此寺創(chuàng)于隋代,唐代重修,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玉禪法師再建。</p> <p> 演教寺</p> <p> 大雄寶殿</p> <p> </p> <p> 舍利石塔</p><p> 此塔為唐代藍谷法師向梵僧索來舍利后于此建塔存放。</p> <p> 大成德殿</p> <p> 文殊殿</p> <p> 文殊殿5間,坐北朝南,東西有配房。文殊殿為窯洞式建筑。殿內(nèi)供奉孺童文殊菩薩像一尊,像容尊嚴大方。</p> <p> </p> <p> 五大護法殿</p> <p> 文殊菩薩說法臺與秋崖法師祈光塔</p> <p> 在演教寺西南有文殊說法臺,臺中有一漢白玉講臺。在說法臺前還有一座祈光塔。《清涼山志》卷二曰:成化間,秋崖法師同晉主祈光。祈光塔是中臺頂?shù)囊淮箪`跡。</p> <p> </p> <p> </p> <p> 夏日的中臺頂青綠如黛,碧如翡翠,猶似一堆巨大的祖母綠。</p><p> 站在中臺上,四下遠眺。群峰疊疊,面面相擁,呈現(xiàn)出一幅峰巒回合的奇異景觀。崖谷間布滿蒼松翠柏,影影約約嵐氣在凝聚,在繚繞。翠靄浮空,清麗嫵媚。群嶺萬壑中的松樹在風的引領(lǐng)中,似有濤聲陣陣。</p> <p> 遍布于中臺的如蛟龍騰起的"龍翻石"。</p> <p> 這里四季雨雪,氣候濕潤,所以牧草旺盛,為優(yōu)良的天然高山牧場。周邊村鎮(zhèn)百姓常常驅(qū)趕牛、騾、驢、馬來此放牧,并不看管,任其游走。</p> <p> 中臺去西臺最近,為4.2公里。</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西臺 掛月峰 法雷寺 獅子文殊菩薩】</span></p> <p> 五臺山上的西臺名掛月峰,位于臺懷鎮(zhèn)西13公里,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庇性娰澰唬骸拔鲙X巍峨接遠蒼,回瞻鄉(xiāng)國白云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跡,巖谷常浮五色光?!?lt;/p> <p> 法雷寺</p><p> 創(chuàng)建于隋代。隋文帝詔于臺頂建寺,內(nèi)供獅子文殊像。唐開成五年(八四○年)時,「臺頂中心有四間龍?zhí)?,置文殊像。于池東南有則天鐵塔一,基圓形,無級,高五尺許,周二丈許。」明代,法聚和尚又予以重修。清咸豐年間,源修法師等又建石窯洞數(shù)間。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寺院改建成一處四合院,南北二殿為石窯洞,東西配房為木構(gòu)建筑,一九四七年,這些木構(gòu)建筑全部被拆,僅存窯洞八間,一九八六年美籍華人壽治和尚投資重修了法雷寺及臺頂?shù)纳崂?lt;/p><p> 法雷寺現(xiàn)有建筑有后大殿和文殊塔。后大殿面闊五間,為木構(gòu)和鋼筋水泥相合而成的混合型建筑;文殊塔與后大殿為同期建筑,內(nèi)供獅子文殊菩薩像一尊。</p><p> 在法雷寺東北還矗立著一座白色石砌舍利塔。舍利塔塔底為束腰須彌座,上另置一束蓮花寶座,承托著甕形覆缽,缽上為方形石質(zhì)剎座,上又為由十三相輪剎身和寶蓋,小型喇嘛塔組成的剎頂。此塔塔座高大,約為塔體通高之半,塔身細瘦,頂部修長。通觀此塔,底部敦厚穩(wěn)重,塔身俊秀美觀,在風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的西臺可謂是獨樹一幟,別具特色的一道風景。</p> <p> 大雄寶殿</p> <p> 文殊殿</p> <p> 東方三圣殿</p> <p> 文殊塔</p> <p> 舍利塔,石徹,位于法雷寺東北方。</p> <p> 蘭天.白云.山巒.草甸,組成美麗畫卷。</p> <p> 自由自在的馬匹</p> <p> 西臺至南臺最遠,20余公里。</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南臺 錦繡峰 普濟寺 普慧文殊菩薩】</span></p> <p> 五臺山南臺名為錦繡峰,位于臺懷鎮(zhèn)南12公里,海拔2485米,面積200余畝。臺頂象倒立的藻瓶,周圍1里,細花雜草布滿了整個山巒,猶如綠色的地毯。這里有罕見的“金蓮”、“日菊”和名貴的“銀盤蘑菇”。每年芒種過后,盛夏來臨,來自各地的騾馬牛羊聚集山上,牧民們的歌聲回蕩在山谷中,動人心弦。</p> <p> 普濟寺牌坊</p> <p> 普濟寺</p> <p> 大雄寶殿</p> <p> 智慧文殊殿</p> <p> 普賢舍利塔</p> <p> 古佛殿,殿頂覆蓋獨具特色的石板。</p> <p> 高山草甸風光</p> <p> 霧氣瞬間彌漫開來。</p> <p> 下午自南臺頂行12公里回到臺懷鎮(zhèn)住地,結(jié)束一天的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