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三年級時,我隨父親工作轉(zhuǎn)學(xué)到北方的一個小城。這是邯鄲邊上的小城。學(xué)校在城外的護(hù)城河邊,隔著護(hù)城河,是一座北宋年間的舍利塔。</p><p> 那是一個街道,一條鋪滿青石的街道,一條去往學(xué)校的必經(jīng)之路。磨著锃亮的青石路,是這條街的年輪。</p><p> 記得是早上,我踏著青石路,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那所大宅的門,開了。</p><p> 這是這條街上最宏偉的建筑,據(jù)說曾是一個地主的宅院,青石路在這里開闊了很多,到像是一個小廣場??梢韵胂?,這宅子的主人曾經(jīng)的風(fēng)光和輝煌。高高的圍墻,巍峨的門樓,和那經(jīng)常緊閉的紫紅色大門,有一種神秘的色彩。</p><p> 我放慢了腳步,想看看院內(nèi)是什么樣子。</p><p> 半開的大門還是那么沉穩(wěn),青灰色的高墻已擋不住我的視線,透過紫紅色半開的大門,院內(nèi)赫然是一片粉白,這片粉白幾乎撐滿了院子,也撐滿了我的視線。那是一株盛開的海棠,在院子中間。此時繁花滿樹。舒展的枝干上一團(tuán)團(tuán),一簇簇。似白,似粉紅。怒放的海棠花像是要沖破這青灰色的樊籬。</p><p> 我沒有在門外駐足,可能是矜持,也可能是在面對舊社會這個階層產(chǎn)物時,保持我的一點自尊。但那驚鴻一瞥,給我的沖擊, 深刻的烙在了記憶中。那是“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的意境,也是“隔岸桃花紅未半的”感覺。</p><p> 后來回想,我除了看到這棵海棠樹,好像沒有看到其他東西,那一剎,眼中只有美。那一次,美對我的感染是如此強(qiáng)烈。</p><p> </p> <p> 很多年后,在下班的路上,我沿著新修的鳳陽路漫騎</p><p> 路中間,新栽的綠化帶中有花。星星點點的,粉色的。在早春嫩綠色的襯托下嬌嬈可愛,我停下來,走近。</p><p> 是海棠。這是一種白中透紅的海棠?;ú欢?,零星地綴在枝頭。花開得很美,就像是把白色的厚重和淺色曙紅調(diào)在了一起,明艷可人,嬌嫩中有一種厚度,鮮艷中多了些含蓄?;ò苄?,紅色的,這紅無法描述,比大紅淺,比曙紅沉穩(wěn),比胭脂靚麗。圓圓的花骨朵飽滿厚重,有種直擊人心的震撼。</p><p> 一句“著雨胭脂點點消,半開時節(jié)最妖嬈”,瞬時浮現(xiàn)而出。</p> <p> 去年路過公園,發(fā)現(xiàn)幾株海棠。當(dāng)時,花已謝了,除去草坪上的殘紅,全是綠的葉。</p><p> 今年立春早,我時時去看,怕錯過了花季。</p><p> 第一次去的時候,枝條上光突突的,什么都沒有。就隔了幾天,已是“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了。再去時,已然是白茫茫的一片。近看,確是粉紅色,看來是紅色沒有敵的過白。</p><p> 此時公園一角,一組組、一團(tuán)團(tuán)、一串串,全是海棠。有開的,半開的,未開的。開的像粉白,半開似粉紅,未開的是深紅 ,很是熱鬧。一簇簇的海棠, 掛滿了枝條和枝頭。這景像,像繁花似錦、花團(tuán)錦簇、落落英繽紛的形容詞都可以用的上了。目之所及,都是花。真是忙壞了眼睛,忙亂了思緒。這時,我理解了,為什么是“‘海棠’枝頭春意鬧”。置身樹下,都有些醉了。</p><p> 平復(fù)一下心緒 ,我開始觀察海棠的特點和細(xì)節(jié) 。從幾年前看過海棠后,一直有畫海棠的沖動??上?,自上次過后,一直沒有抓住看海棠的時機(jī)。這一次,可以一償宿愿了。</p><p> 看過各種海棠照片,要畫,必須要自己看過才成。</p><p> 這里的海棠,是我最喜歡的粉色。是兩層,五瓣,外輪似圓?;ò晖鈱邮欠奂t,內(nèi)層白有紅意,更像是外層映照上去的。白色的花瓣襯著一組牙黃色的花蕊,比較集中,頂端是粒粒黃色小點。一簇蕊中有幾絲紅色的蕊,雖少 ,很驚艷。花開在枝條的節(jié)和枝稍上。綴在枝頭的花,由一組胭脂色的花梗連接著同樣胭脂色的花萼,從一點出,發(fā)呈放射狀分部。就形成了一團(tuán)團(tuán),一串串的樣子。</p><p> 如果說,第一次遇見海棠,是為意韻所感。那第二次看到海棠是為色彩 所動,這一次看海棠給了我熱烈的情緒。相同的的題材,在不同環(huán)境下,有了不同的意境。</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