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獻(xiàn)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愛人之行攝日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寫在前面的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亞諸國</p><p class="ql-block">外高加索</p><p class="ql-block">諾亞方舟??康牡胤?lt;/p><p class="ql-block">第一個把基督教作為國教的國家</p><p class="ql-block">陌生</p><p class="ql-block">神秘</p><p class="ql-block">吸引力</p><p class="ql-block">令人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我和夫人有幸與攝影好友一行十幾人,前往外高加索三國旅行。開啟了我們令人難忘的中亞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座大高加索山脈,把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三國隔在了大山之南,也就有了南高加索、外高加索之稱。這三個位于歐亞大陸腹地的國家,我從沒有涉足過,甚至可以說十分陌生。十幾天的旅行,有那么多的新奇,有那么多的境遇,有那么多的思考,有那么多的收獲。為了記住這次難忘的旅行,特編輯這個圖文隨筆小集子。為我們外高加索之旅留影,也是為防止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如漸漸稀疏的銀絲隨風(fēng)飄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外高加索行攝的敘述,我選擇從亞美尼亞說起。其實(shí),這個國家是我們此行最后到達(dá)的。我對亞美尼亞的了解,十分有限。知道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知道曾經(jīng)是前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后來成為了獨(dú)聯(lián)體,還有與阿塞拜疆領(lǐng)土之爭等碎片化的信息。正因?yàn)槟吧?,更?qū)使我們?nèi)ヌ剿鳎鼘喢滥醽営幸环N格外的神秘感,更增加了很多很多的期待和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些天的旅行,亞美尼亞沒有讓我失望。這個國家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印象。對于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作為國教的國家,千年篤信不移的信仰;還有如同猶太人一樣生靈涂炭家國碎,四海飄泊的命運(yùn)。這些都讓我充滿了好奇,我都有些亟不可待了。我想盡可能的走進(jìn)她,想去認(rèn)識,想去聆聽,想去觀看,想去體味,想去撫摸,想去感悟。我時常也惴惴不安,也懵懵懂懂。此行使我感到,對于眼前這個世界,了解的太少,對于宗教,知道的太少。自己的這些知識儲備,在萬千世界中太貧乏了。雖然這次旅行不是深度游,這個旅程既便是走馬觀花,也是一次收獲頗多,令人難忘的旅行。真希望以后有機(jī)會,再重走亞美尼亞。</p> <p>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亞美尼亞人對教堂、修道院等宗教場所深以為傲。在這個彈丸小國的領(lǐng)土上,修道院和教堂星羅棋布,數(shù)量超過4000座。教堂的密度之高,是其他國家所不多見的。這些宗教場所,建造的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紀(jì)。準(zhǔn)確的說,從公元381年基督教成為亞美尼亞國教以后,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里,無論是戰(zhàn)爭或是國土分割,這些宗教場所,都較好的保存了下來。形成了具有十分明晰的時代層次和相對完整的發(fā)展體系。這么多充滿悠久的歷史,富有宗教文化厚重感的教堂,在其他國家也是不多見的。</p> <p>在陽光明媚的早上,我們告別格魯吉亞。跨越格亞國境關(guān)卡以后,已經(jīng)是烏云遮日的中午。亞美尼亞由于經(jīng)濟(jì)的落后,這里的路況較格魯吉亞明顯的差了許多。我們的汽車在丘陵山間慢慢行駛。由于路窄,對面駛來的汽車,為了讓路,掉進(jìn)了路旁的溝里。我們下車幫助清理了路障,才使我們的車免強(qiáng)開了過去。這又是一個意外的小插曲。一路坐車幾個小時,沒有看到什么大的城鎮(zhèn)。偶爾路過一座蘇聯(lián)時期建造的冶金廠,像是五十年代的建筑,十分的破舊,沒有什么生氣,曾經(jīng)的輝煌不再。終于到達(dá)亞美尼亞第一站阿拉韋爾迪。我們吃午飯的時間晚了許多。飯后我們開始了游覽。至此,我們才真正走進(jìn)了亞美尼亞,拉開了亞美尼亞教堂神秘的面紗。</p> <p>我們首先去的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哈赫巴特Haghpa和薩那欣Sanahin。其實(shí)這是兩個獨(dú)立的建筑群,由于彼此離得很近,使它們被看作為一個整體建筑。這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亞美尼亞非常值得驕傲的地方。</p> <p>在公元十到十三世紀(jì)的基烏里克王朝(Kiurikian dynasty)最為繁榮的時期,土馬尼亞地區(qū)(the Tumanian region)建造的這兩個拜占庭式修道院,是當(dāng)時十分重要的學(xué)府。</p><p><br></p> <p>這里沒有西歐教堂寂靜窗明,沒有高懸的十字架,沒有精美的壁畫,沒有圣像,沒有管風(fēng)琴,更沒有絢麗的彩繪玻璃。這里的教堂非常狹小的。基督教堂里通常放置椅子的寬大中堂(nathex),變成了相對獨(dú)立又與教堂相連的附屬建筑,為信眾禱告,為信眾遮風(fēng)避雨。在圣壇旁和入門處有小祈禱室,幾無采光,光線很弱。</p> <p>這個哈赫巴特教堂,其地位要更顯赫一些。主要是因?yàn)檫@里是中世紀(jì)圖書館。歷史年代久遠(yuǎn),久負(fù)盛名,影響很大。這里之所以十分著名顯赫,是這里所收藏的手稿,是亞美尼亞堪稱傳奇的寶物。</p><p><br></p> <p>這里曾經(jīng)涌現(xiàn)了相當(dāng)多的名師,包括Grigor Magistros和Hovhannes Sargavak。Grigor Magistros是貴族的出身,他是著名的學(xué)者和詩人。據(jù)傳說,這里令人稱道和給人印象深刻的是,Grigor Magistros曾經(jīng)答應(yīng)一位穆斯林學(xué)者的要求,在3天內(nèi)寫成了一部長詩,而且奇跡般地讓這位穆斯林學(xué)者轉(zhuǎn)變成為了基督徒。他還是第一位用阿拉伯詩歌韻律,進(jìn)行創(chuàng)作的亞美尼亞人。</p> <p>這個教堂年齡都已經(jīng)是上千年了。里里外外都顯得蒼桑和老態(tài),也給人一種樸實(shí)無華的感覺。教堂的故事讓人思索,沒有鮮亮奪目的表面,卻有著渾厚的內(nèi)涵,讓人回味無窮。</p> 教堂里的陳設(shè),給人的感覺非常簡潔,素色而凝重。沒有什么富麗堂皇的裝飾,沒有濃艷色彩的壁畫,沒有直通天庭的管風(fēng)琴,沒有悅耳動聽的唱詩班,甚至里面的神職人員都很少。 <p>教堂里的光線很暗,非常的肅靜,雖然祈福禱告的人們時有進(jìn)出,一切都是非常的安靜和肅穆,人們神情也十分莊重虔誠。</p> <p>這種教堂穹頂?shù)脑O(shè)計(jì),我十分喜歡。流暢的線條,精巧的結(jié)構(gòu),巧奪天工的建造,偌大的天庭幾乎支柱很少。</p> <p>這里是與神主對話的地方,這里是靈魂的歸宿。穹頂一束的神靈之光,給信友送來神的旨意,賜福平安和慰籍。</p> <p>這座Tatev修道院,是建筑于公元九世紀(jì)至十三世紀(jì)。這里曾經(jīng)是亞美尼亞的思想、文化與藝術(shù)的中心。很多哲學(xué)家、音樂家、畫家、書法家和僧侶們都匯聚于此。形成了亞美尼亞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時期。在這里創(chuàng)造和產(chǎn)生的藝術(shù)品、各種知識文稿,十分眾多,也滋養(yǎng)了整個亞美尼亞世界。</p> <p>為了找到較好的拍攝角度,我們乘著類似蘇聯(lián)時期的老式汽車,沿著彎延的山路,開到了教堂南側(cè)的山坡上,居高臨下俯拍教堂。夕陽西下的太陽,在云中時隱時現(xiàn),黃昏時分的光線灑落在教堂上,顯得很柔和,暖暖的,映照在這大山峽谷神靈之地。</p> <p>宗教和信仰是支撐人砥礪前行的動力,這里也是人們祈福力量的源泉。</p> <p>這座建筑群建于公元895至906年。它最大的亮點(diǎn)在于,將基督福音傳遍整個亞美尼亞的圣徒格里高利,就埋葬于此。紀(jì)念他的小教堂,建于公元1295年。</p> <p>我沒有注意,這位如此敬業(yè)拍攝者,是帶我們上山的司機(jī)?還是游客?這樣的角度,這樣的投入,我們真是自嘆不如。</p> <p>我踏著石板路,拾級而上。望著這些記載著悠久歷史印記的教堂,千百年的受到信徒們連綿不絕的祭拜。在那斑駁的墻體上,那時光的青石板上,都刻下了一步一步虔誠教徒的足跡。</p> <p>這些教堂每天都有故事發(fā)生,都有寫不完的哀傷,都有數(shù)不盡的快樂。</p> <p>在天主神圣的殿堂里,孩子們的神情是十分認(rèn)真的。明亮的眸子,看著是那樣干凈,純真無邪。</p> 作為建筑群的主要遺存,彼德和保羅(Poghos和Petros)教堂再現(xiàn)了7世紀(jì)圓頂大教堂的類型特征,并展示了當(dāng)時獨(dú)特的建筑特點(diǎn)。 <p>在亞美尼亞基督教徒心中,Khor Virap修道院是十分神圣的地方。來亞美尼亞旅行,這里是應(yīng)該駐足打卡的地方。</p><p>這個坐落在亞土邊境的阿拉拉特山麓的修道院,不僅是所有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山,而且這里有一個異教徒知之甚少的典故?!妒ソ?jīng)》里說,諾亞方舟在汪洋大海里漂泊之后,最后就停靠在阿拉拉特山頂。諾亞方舟躲過了浩劫,萬物從此開始了欣欣向榮的新生。還有傳說,十三世紀(jì)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離開中國后,曾實(shí)地去過阿拉拉特山。他在日記中寫道:諾亞方舟依然停泊在山峰的極頂,那里終年積雪,方舟就淹沒于積雪之下。這就是Khor Virap修道院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原因。</p><p>望著白雪覆蓋的阿拉拉特山頂,那黛色的山體掩映在白云之中。我回味著導(dǎo)游講的諾亞方舟與阿拉拉特山的故事,在《創(chuàng)世紀(jì)》中,神保證說:“我使云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xiàn)在云彩中,我便紀(jì)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泛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諾亞方舟拯救了人類和萬物,戰(zhàn)勝了大洪水。所以,這里令人矚目,這里意義非凡。</p> <p>Khor Virap修道院,是藏身在阿拉拉特山麓深處的一處教堂。我們乘車行走了很長的時間,遠(yuǎn)遠(yuǎn)的總是能看到高高的阿拉拉特山頂?shù)陌籽?,就是走不到跟前。?dāng)我來到一片平坦高地,眼界豁然開朗,透過大片的葡萄園,我們即刻看到了遠(yuǎn)遠(yuǎn)地屹立在小山頂上的Khor Virap修道院的尊容了。這個諾亞方舟??康牡胤剑F(xiàn)在的阿拉拉特山,已經(jīng)不屬于亞美尼亞了,被納入了土耳其的版圖,這是亞美尼亞人永遠(yuǎn)的愛和痛。</p> <p>Khor Virap修道院建在四周都是崖壁的山坡之上,黃昏時分遠(yuǎn)看修道院與小山坡融為一體。山,就是修道院;修道院,就是山。站在崖邊眺望,遠(yuǎn)方是大片大片的葡萄園,還有零零散散的農(nóng)舍,裊裊升起的炊煙。好一片安詳、靜謐的田園風(fēng)光。</p> <p>這里距離阿拉拉特山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在山丘上坐落的著名的地牢修道院(Khor Virap)。傳說圣徒格里高利(Saint Gregory)曾被關(guān)押在這里數(shù)十米深的地牢里長達(dá)13年。</p> <p>這座位于阿拉拉特山麓,修建在小山丘上的修道院,是極富有傳奇故事的。Khor Virap的字意是深坑。傳說這里是圣徒格里高利(Saint Gregory)曾被關(guān)押的地坑,就在這個門內(nèi),從狹窄石質(zhì)小樓梯走下去,接著是鐵質(zhì)的梯子,才能下到數(shù)十米深的地牢里,這里沒有窗戶。難以想象圣徒格里高利是怎么熬過這漫長的13年地獄。</p> <p>站在教堂后面的山脊上,俯看下去,教堂在大片葡萄園的襯托下,格外合諧與美麗。</p> <p>就在這里,引導(dǎo)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的圣格里高利在獲得合法身份之前,被亞美尼亞國王Tlridates三世囚禁在這個教堂的地下深坑里。傳說這里面有很多毒蟲子,他在這里面被囚禁了13年,靠著堅(jiān)定的信仰,幸得一位婦女暗中的接濟(jì),圣徒格里高利奇跡般的活了下來?,F(xiàn)在這里是亞美尼亞重要朝圣之地。</p> <p>在亞美尼亞國王梯里達(dá)底三世(King Tiridates III)重病后,循著神啟將格里高利救出地牢。格里高利治愈了國王的病,并把他堅(jiān)定的信仰傳給了國王,國王最終在公元301年將基督教定為了亞美尼亞國教。</p> <p>在重巒疊嶂的丹霞石山之中,有一座十分著名的教堂,這就是Noravank修道院。這座始建于1105年的教堂,其主要教堂是亞美尼亞現(xiàn)存古教堂中唯一的兩層建筑。修建于外墻上的樓梯更是獨(dú)一無二。不過,現(xiàn)存的教堂建筑是蘇聯(lián)后期到亞美尼亞獨(dú)立后大規(guī)模重修的。因?yàn)樵诙兰o(jì)三十年代,亞美尼亞南部曾經(jīng)發(fā)生強(qiáng)烈的地震,原來的教堂建筑損毀嚴(yán)重。</p> <p>Noravank修道院</p> <p>在1931年,亞美尼亞歷史上那次巨大的地震,這真是一場浩劫,地震摧毀了很多古老的建筑,給亞美尼亞的教堂建筑,造成了十分巨大的重創(chuàng)。我們從這個建筑群里,從那些殘存的建筑遺跡上,依稀還能窺見到那些宏大的規(guī)模,還能想象出其往日的輝煌。</p> <p>在修道院的院子里,有一些像似多米諾般樹立的十字石。據(jù)導(dǎo)游介紹,很久以前,這個教堂通常只有1-2位神職人員,他們只有在補(bǔ)充給養(yǎng)時才會下山;而平日里,只有他們,以及無處不在的神。</p> <p>這鐫刻在教堂石壁上的宗教圖案,為教堂增添了藝術(shù)的美感,更有宗教神秘的色彩和寓意。</p> <p>這個教堂是亞美尼亞為數(shù)不多的兩層樓建筑體。石板的樓梯,從墻體伸出墻外五十公分。沒有樓梯欄桿,要想上到二層樓,還不是很容易的。</p> <p>這座教堂是1339年,主教Hovhannes在此修建的,并將其變成了Areni地區(qū)的宗教中心。教堂門楣的浮雕上有耶穌基督的畫像,彼得和保羅侍于兩側(cè)。傳說這里安放著一個「真正的」十字架,上頭沾有耶穌基督之血。我們雖然沒有看到傳說中的血十字架,但是心里還是對這個教堂增添了敬畏之心。</p> <p>裝飾這樣華麗的教堂,在亞美尼亞是不多見的。</p> 建筑群與周圍的山地景觀有著完美的視覺融合,以至于遠(yuǎn)望去難以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細(xì)細(xì)端詳,一個碩大的教堂,被一眾小建筑環(huán)繞著,呈眾星拱月狀。 教堂里的石窟,古人的技藝巧奪天工。能在石頭上雕刻出精美的圖案,令人贊嘆不已。 <p>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距離不遠(yuǎn)有一個叫 Zvartnots Cathedral的教堂。這座公元七世紀(jì)建造的標(biāo)桿建筑群,其實(shí)現(xiàn)在看,也只是所剩不多的一個教堂遺址。據(jù)考察,這個教堂建于七世紀(jì),在修建之初,它的目標(biāo)就是不遠(yuǎn)處的Echmiandzin。建筑師要用一座宏大的教堂,對后者形成壓制。出于這一目的,建筑師設(shè)計(jì)了中央穹頂式教堂。這種迥異于拜占庭式教堂的風(fēng)格,在當(dāng)時極具創(chuàng)造性。但在十世紀(jì)時就被毀壞了。它在亞美尼亞建筑史上,它有著十分重要地位,擁有極高的建筑價值。從遺址復(fù)原的圖型可以看到,這樣大規(guī)模的圓形教堂,在建造的那個年代,無論是在東方乃至世界,這都是無與比肩的。它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確非徒有虛名,實(shí)乃當(dāng)之無愧。</p><p><br></p><p><br></p> <p>站在亞美尼亞Zvartnots教堂建筑群的石階上,透過遺址的石柱和拱石,遠(yuǎn)遠(yuǎn)望去,看到了高高的阿拉拉特山,看到了山頂上的皚皚白雪。一座宏大的教堂,泯滅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我望著陽光照射下的Zvartnots教堂遺址,殘破的柱石映襯在大山背影里,此時此景讓我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心中有些壓抑,有些蒼涼。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殘缺之美。這個畫面常時間的留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離去。</p> <p>在亞美尼亞旅行,匆匆數(shù)日。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這里的教堂。這些教堂雖然色彩單調(diào),外貌樸實(shí)無華,它們給人一種非常質(zhì)樸和深深的厚重感,它們擁有悠久的歷史,蘊(yùn)含著豐厚的宗教文化。顯示了宗教在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的地位,也鐫刻了近兩千年來世世代代的傳承。歷史的巨人給后人,給現(xiàn)代社會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不是金錢所能比擬的。它們是一座座歷史的豐碑,將永遠(yuǎn)屹立在這片神奇土地上,它們?nèi)缤},留淌在世代人民的身體里,更留在了世代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亞美尼亞的教堂》到這里,暫時擱筆了。希望您能喜歡,更希望您能繼續(xù)關(guān)注我們接下來的續(xù)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夫婦借此,</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謝領(lǐng)隊(duì)光健老師悉心設(shè)計(jì)了這條令人難忘線路!</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謝同行的朋友們,與你們相伴旅行無比快樂!</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謝亞美尼亞導(dǎo)游Ashkhen Papikyan女士!</p><p class="ql-block"> 我們期待,</p><p class="ql-block"> 期待以后有機(jī)會再一起去旅行,去行攝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謝謝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