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江南的春天,煙雨迷蒙,一襲青衣,染一樹芳華,一直以來,每一個(gè)中國人似乎對旗袍都有一種情懷,不僅喜歡它的合體,而且還喜歡它的雅致……</p> <p><br></p><p>芊芊淑女,曼妙身姿,玉音婉轉(zhuǎn),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美哉!天之仙子莫過于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p><p><br></p> <p><br></p><p>說旗袍是詩,一點(diǎn)也不為過,它以其流動(dòng)的旋律和濃郁的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東方女子的賢淑、典雅</p><p><br></p> <p><br></p><p>它是中國女人的一種情結(jié)、一種夢幻,是鐫刻在中國女人骨子里的美</p><p><br></p> <p><br></p><p>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中國女人的地方,就有旗袍的美麗靚影</p><p><br></p> <p><br></p><p>多彩細(xì)膩,充溢靈性,溫婉閑適,布滿了東方女子的神韻</p><p><br></p> <p><br></p><p>不同的女子,賦予旗袍不同的氣質(zhì),矜持高貴,如影隨形,緊貼女人</p><p><br></p> <p><br></p><p>每一款旗袍,無不浸透著每一位女性在盛開和凋零之間,傳遞著流云與知音</p><p><br></p><p><br></p><p><br></p> <p><br></p><p>旗袍,已成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tǒng)服裝 ,被譽(yù)為中國的國粹 ,雖然其定義和產(chǎn)生的時(shí)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經(jīng)典</p><p><br></p> <p><br></p><p>旗袍形成于上個(gè)世紀(jì)20年代,有部分學(xué)者認(rèn)為其源頭可追溯到先秦兩漢時(shí)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后已成為最普遍女子的服裝,1929年,旗袍由中華民國政府確定為國家禮服</p><p><br></p> <p><br></p><p>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是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遭受批判</p><p><br></p> <p><br></p><p><br></p><p>到了80年代,隨著傳統(tǒng)文化在內(nèi)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shí)裝表演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qū)再次興起,而且還遍及世界各個(gè)時(shí)尚之地</p><p><br></p> <p><br></p><p>1984年,旗袍被國務(wù)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p><p><br></p> <p><br></p><p>1990年北京亞運(yùn)會,以及歷次在大陸舉行的國際賽事、會議等多被選為禮儀服裝</p><p><br></p> <p><br></p><p>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藝成為國務(wù)院批準(zhǔn)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p><br></p> <p><br></p><p>滾邊、立領(lǐng)、小盤扣,仿佛觸及一個(gè)女人柔軟的靈魂</p><p><br></p> <p><br></p><p>絕色風(fēng)華隱約在往日的流年中,卻終留不住曾經(jīng)的夢</p><p><br></p> <p><br></p><p>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迷離了最后的黃昏</p><p><br></p> <p><br></p><p>淡淡的旗袍已然成為中國人特有的元素,無論你身在何處,見到旗袍,心中便會油然而生一份濃濃的感動(dòng)</p><p><br></p> <p><br></p><p>感悟這臨水照花的靜止與旖旎,是如此的蝕人心骨,是你將女人的嫵媚、溫柔與性感演繹到極致,這就是旗袍</p><p><br></p> <p>出鏡:Wang Qiao</p><p>攝影編輯:行云</p><p>拍攝地點(diǎn):云南建水</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謝謝欣賞</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