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心無外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p><p><br></p><p> 一次無心插柳的戶外之行,竟偶遇百里畫卷,九云寨!!!</p><p><br></p> <p> “偉哥”和“飛古”倆位朋友,去年在仙游的西北部山區(qū)鳳山,承包了一片山地。</p><p><br></p><p> 想嘗試進入“農(nóng)業(yè)觀光”這個看上去蠻有朝氣的行業(yè),準備打造一處離城市不遠,離心靈很近,既能摘果賞花,休閑放松,又能充分享受田園樂趣的一個場所。</p><p><br></p><p><br></p> <p> 從衛(wèi)星地圖上看, 這是一片細長的山地,入口處距離環(huán)山區(qū)旅游公路500米左右,面積有大幾十畝,從地勢看北高南低,坡度平緩,不像梯田那么有層次感,這樣的地形,還是比較適合以后的親子采摘。</p><p><br></p><p> 一葉神似臺灣地形圖的綠舟,恰到好處的停泊在園區(qū)咽喉位置,較周邊要高出十幾二十米,未來這里是搭建觀景臺的絕佳地點。</p> <p> 規(guī)劃中的玫瑰園,已現(xiàn)雛形,用來作嫁接載體的樹樁,年前就已種下,下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正有序展開,愿景可期,加油吧兄弟!</p> <p> 沿著田埂,邊走邊看,這注定是一個大工程,“農(nóng)業(yè)觀光”投資大,周期長,回報慢!</p> <p> 這幾年經(jīng)濟并不景氣,掙錢變得越來越難,攬這么大一個攤子,壓力也是山大。</p> <p>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二位同志腦袋瓜好使,點子多,想必已是胸有成竹,算我多慮了……</p> <p> 我生長在偏遠山區(qū),是徹頭徹尾的“山頂人”,可是除了小時候割過稻子,連牛都沒放過,更別說掌握其他的什么農(nóng)業(yè)技藝了,幫不上忙,呆在園地里,除了礙手礙腳還是礙手礙腳。</p> <p> 他們會的,剛好我們幾個都不會,幫不上忙,那就一起去附近的山里瞎轉(zhuǎn)吧。</p><p><br></p><p> 好友說繞過前面的馬尾松林,沿著山路一直下到底,谷底有座水電站,谷中的溪流,經(jīng)過塘西峽谷后,注入雙溪口水庫,風景雖一般,湊合走一走倒也可以。</p> 腳下的松針,偶爾發(fā)出“吱吱”的響聲,明媚的陽光穿過稠密的枝葉,在寂靜的山間小道上,留下圓圓的光斑…… 經(jīng)濟的發(fā)展,鄉(xiāng)下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農(nóng)民不需要像過去那樣緊緊守著一畝三分地,好多梯田因為沒人打理而荒廢。 拉近鏡頭,能清楚的看到,前方不遠處正大興土木的壘峰巖(石人頭)風景區(qū)。 水源附近,有一處野豬養(yǎng)殖場,污染了梯田下的水庫,水體呈渾濁的深綠色,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讓人可惜。 <p> 水庫壩體下的巖石上,有好幾個深度達1.5米以上的窟窿,看上不像是滴水穿石的冰臼,應該是前輩的勞動結(jié)晶。</p> <p> 青山擁翠,山路蜿蜒曲折,我們走向幽幽的谷底。</p><p><br></p><p> 托水電站的福,山路平常有維護,走起來并不費多少體力。</p> <p> 在臨近谷底的路邊,有座廢棄的二層磚混房子,曾經(jīng)可能是林場辦公區(qū),或者是水電站員工宿舍,就不得而知了,木構(gòu)的屋頂已整體坍塌,在枯黃的蘆葦叢下再無炊煙。</p> <p> 我們這地兒,山澗溪流,帶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每年的中秋節(jié)之后一直到來年的二月份,這段時節(jié),雨水偏少,溪河的水位下降很多,幾近干涸。</p> <p> 失去了夏季的滔滔不絕,浩浩蕩蕩,枯水期的涓涓細流聲,你得豎起耳朵方能捕捉的到。</p> <p> 聽將哥說,過了前面的山坳,還有一座水庫。</p><p><br></p><p> 枯水季,水位線以下,本該深藏的泥土和巖石全都裸露了出來,難得有機會見到水庫袒胸露背的另一面景致。</p> <p> 踩在松軟濕潤的溪床上,身后是一串串前行的印記,腳邊是正從土里鉆出來的嫰綠花草,頭頂是飄著千姿百態(tài)云朵的藍天……</p> <p> 喇叭形狀的水庫,越往里走越開闊,先民們開荒造地時壘起的臺階狀的山田輪廓猶在,只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野豬蹄印。</p> <p> 淹沒在水中的枯木,終于可以重見天日,依舊保持著最初的姿態(tài),如同一件件有生命力的隨形藝術(shù)品,悲涼中似乎有著淡淡的禪意……</p> <p> “水光瀲滟晴方好”!</p><p> 水庫選址在低洼處,左右險峰聳峙,水路肯定是過不去的,時鐘顯示中午兩點半,高繞又得花去很多時間…… </p><p><br></p> <p> 初春,草木萌動,萬物滋長,平坦的溪床早已披上綠裝!</p><p><br></p><p> 滿地的動物糞便和腳印,可見這里是飛禽走獸們喜愛的飲水地和嬉鬧王國。</p> <p> 雖說有野獸出沒,但白天還是很安全的,大家的意見,不走太遠,就在水庫周邊自由活動……</p><p><br></p><p> 同行的幾位兄弟,紛紛解下背包,取出小鋤頭,忙著尋找空谷幽蘭,山珍異草。</p> <p> 舉目四望,將哥和我,幾乎同時發(fā)現(xiàn)兩山對峙的那一道裂縫,愛探險又鐘情于極目遠眺的我倆,一拍即合……</p> <p> 郁郁蔥蔥的樹木,把山體包的嚴嚴實實,荒山野嶺,完全沒有路,東拐西繞,如置身迷宮,分不清東南西北,方向感漸漸的開始拿捏不準,老道的將哥,每隔一段距離做上標識……</p><p><br></p> <p> “卷柏”,有一個充滿神秘如武俠小說般的別稱——“九死還魂草”。</p><p><br></p><p> 別看其貌不揚,實乃一味神奇的中草藥,有活血通經(jīng)的作用……</p> <p> 青翠的“馬齒莧”,頑強的扎根在巖縫中,降血壓,治牙痛,功效多且分布廣,在田間在路邊,均能見到,也是一味不可缺少的中草藥……</p> <p> 山高林密,人跡罕至,良好的生態(tài),更有利于植物的繁衍。</p><p><br></p><p> 面前貼附在巖壁上的“石仙桃”,不僅是一味清熱養(yǎng)陰,化痰止咳的奇效中藥,而且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也是制作山水盆景好素材。</p><p><br></p><p> “石仙桃”,俗稱“石橄欖”,功效不必多說,煲骨頭湯那鮮美的味道更是一絕!</p> <p> 又是一只“攔路虎”擋住去路,可惜沒有水流,欣賞不到那“飛流直下三千尺”般的飛瀑瀉銀景象!沒辦法,又得開始高繞……</p> <p> 山虐人,人戀山,繼續(xù)飛檐走壁,對付這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毫無路線參考的挺拔險峻高山,前陣子宅家儲備起來的體能是最有力的保障。</p> <p> 在近山頂?shù)囊惶幇嫉兀l(fā)現(xiàn)一座“古窯洞”,被好奇心給害慘了,刨了半天“青花瓷”的毛都沒發(fā)現(xiàn),其實就是上世紀60年代,燒瓦片的“瓦窯”遺址。</p><p><br></p><p> 能看到“瓦窯”,說明我們離“路”不遠啦,勇氣復活,越戰(zhàn)越勇,果真在附近發(fā)現(xiàn)新鮮的動物糞便,順“便”過去,一條“獸道”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p> <p> 山高林茂,枝葉團團簇擁,面朝巖木,全神貫注于身前,無睱回頭觀望,接連爬亂石堆,攀陡峭山崖,費盡周折終于面前出現(xiàn)一片能容十來個人的平地。</p><p><br></p><p> 緊張的身體狀態(tài)得到放松,持續(xù)的高體能消耗,令我汗如雨下,腿部肌肉不由自主地顫動……</p> <p> 轉(zhuǎn)過身,駐足山巔,那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映入眼簾,給人帶來極大的視覺沖擊,使我心潮澎湃!</p><p><br></p><p> 極目遠眺,群山盤亙交錯,連綿不絕,由濃到淡,模糊于蒼茫的天際;俯瞰腳下,峽谷危峰聳立,雄偉挺拔,一勺碧水,鑲嵌在深邃的幽谷之中!</p> <p> “鳳山九云寨,神仙游過的地方!” </p><p><br></p><p> 從邊拍照,邊驚嘆的“將哥”口中,我才知道眼簾中那座突兀的險峰,就是耳熟的九云寨!</p> <p> 頓時渾然大悟:正月初六去圓宅老同學“阿蘇”家,途中被遠處的一座極其險峻高聳的山峰所吸引,特地停下拍照。</p><p><br></p><p> 進村后,迫不及待的給蘇伯鑒定得知,此山山形似獅,故稱“獅頭”,妙巧的是有座“阿姑庵”不偏不倚的落在“獅嘴”穴上,真是座有故事的山峰!</p><p><br></p><p> 當時心頭,就起一百個好奇心!今日知道,原來“獅頭山”即是九云寨,沒想到緣份來的這么快……</p><p><br></p> <p> “駐足山顛,可望星月游移,奇峰變幻,可瞰云海蒼茫”,不禁想起,以前背過的好詞好句……</p><p><br></p><p> 此刻仿佛時間慢了下來,就像畫面左邊,草山風電場的風車那樣悠閑的轉(zhuǎn)動……</p> <p> 用文字表達總是覺得意猶未盡,好吧,那就剪輯一段視頻,將九云寨的美景,分享給大家,讓眼睛帶我們?nèi)ヂ眯小?lt;/p><p><br></p><p> 偶遇百里畫卷,九云寨!!!</p><p><br></p><p> 注:</p><p> 九云寨位于社硎塘西岐坪自然村境內(nèi),三面均為萬丈懸崖,登頂只有一條道,易守難攻,據(jù)說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民國時期為土匪所占據(jù),尚有石壘寨門城墻,石井,石碾等遺跡遺物…… </p><p><br></p><p> 本次戶外行,從鳳山一側(cè)進入,誤打誤撞,純屬偶遇,雖只是站對岸遠觀,并未親臨,但險峻陡峭的山勢,壯觀的景色,已是讓人為之驚嘆!</p><p><br></p><p> 待風和日麗時,定當身臨其境,一覽眾山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