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王道:《有朋從文》(毛邊本)/題款、題詞、簽鈐本</b></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王道,青年作家,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蘇州過云樓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先后編著出版《小園即事:張充和雅文小集》《流動的斯文:合肥張家記事》《似水華年——〈水〉與一個家族的精神傳奇》《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談藝錄》《一生充和》《牙祭歲月:追尋美食里的歷史意蘊》等作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沈龍朱,沈從文長子,1934年11月生于北京府右街附近達子營。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年初獲“改正”。后成為高級工程師,曾任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廠副廠長。他在沈從文身邊生活時間很長,參與《沈從文全集》編輯工作,對父母有獨特的理解。</span></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李修文:《山河袈裟》《閑落花》/題款、簽名本</b></p> <p> 李修文,男,1975年生,畢業(yè)于湖北大學,先后擔任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席。 以小說成名,出版有《滴淚痣》《捆綁上天堂》等作品,曾獲中華文學基金會茅盾文學新人獎等獎項。2018年8月,李修文的《山河袈裟》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劉伯孳(主編):《十九世紀以來晉江僑鄉(xiāng)與馬尼拉之間經濟文化研究——以晉江僑批為中心》/題款、簽名本</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四)王躍文:《大清相國》/題詞、簽名、鈐印本</b></p> <p> 王躍文,男,1962年生,湖南溆浦人,現(xiàn)任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湖南省政協(xié)文教衛(wèi)體和文史委員會副主任。1989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曾獲湖南省青年文學獎。2001年起,專職寫小說,主要作品是官場小說,系當代官場作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早年作品《國畫》轟動文壇,著有《亡魂鳥》《大清相國》《梅次故事》《朝夕之間》《蒼黃》《官場春秋》《霧失故園》等長篇和中短篇小說,并有《王躍文作品精選》《王躍文自選集》出版。2014年8月,中篇小說《漫水》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五)周曉楓:《巨鯨歌唱》/題款、簽名本(作者簽于2019年9月,但藏者于2020年4月才收到書)</b></p> <h3><font color="#191919"> 周曉楓,女,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曾做過八年兒童文學編輯,2000年調入北京出版社,現(xiàn)任《人民文學》編輯部副主任。出版有散文集《斑紋:獸皮上的地圖》和《收藏:時光的魔法書》《巨鯨歌唱》《有如候鳥》,出版有童話《小翅膀》《星魚》等。曾獲馮牧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十月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獎項。曾協(xié)助張藝謀導演進行文學策劃工作,擔任了電影《三槍》《山楂樹》《金陵十三釵》《歸來》的文學策劃。2018年4月,獲評第16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散文家”。</font><br></h3>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六)莊遠山:《莊子奧義——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題款、題詞、簽鈐本</b></p> <p> 張遠山,1963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紹興。1984年畢業(yè)于華東師大,成為中學教員。1995年離職寫作,研究莊子、諸子、先秦史,已出版哲學、文學、史學著作十多部。2008年啟動“莊子工程”,已出版“莊學三書”:《莊子奧義》《莊子復原本注譯》《莊子傳——戰(zhàn)國縱橫百年紀》,奠定了新莊學宗師地位。近年來由研究先秦而上溯先周、先商、先夏,運用考古學、文獻學、遺傳學三重證據(jù),對上古至今的八千年華夏文化源流,進行了貫通性的整體闡釋。著作還有《寓言的密碼》《文化的迷宮》《通天塔》《人文動物園》《人類素描》《故事的事故》《漢語的奇跡》《齊人物論》(與周實、周澤雄合著)等。</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七)潘軍:《合同婚姻》(毛邊、編號限量50冊)/題款、簽名、鈐印本</b></p> <h3> 潘軍,1957年生于安徽懷寧,1982年畢業(yè)于安徽大學。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日暈》《風》《獨白與手勢》(《白》《藍》《紅》三部曲)、《死刑報告》以及《潘軍小說文本》(六卷)、《潘軍作品》(三卷)、《潘軍文集》(十卷)、《潘軍小說典藏》(七卷)等。話劇作品有《地下》《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首演,哈爾濱話劇院、美國華盛頓特區(qū)黃河話劇團復演,并翻譯成意大利語于米蘭公演)、《霸王歌行》(中國國家話劇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韓國、俄羅斯、西班牙等國演出)。自編自導長篇電視劇有《五號特工組》《海狼行動》《驚天陰謀》《粉墨》《虎口拔牙》等。業(yè)余繪畫,出版畫集《泊心堂記》。<br></h3>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八)李輝:《舊夢重溫時》/題款、簽名、鈐印本</b></p> <p> 李輝,1956年生于湖北隨州,1974年到鄉(xiāng)村插隊務農,后任湖北加油泵油嘴廠子弟學校教師。1982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曾在《北京晚報》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1987年至今,任《人民日報》文藝部編輯。以文學傳記、隨筆寫作為主要方向。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997年散文集《秋白茫?!帆@首屆魯迅文學獎。1998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李輝文集》(五卷本)。2007年4月,李輝因發(fā)表“封面中國”系列作品而被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評選為“2006年最佳散文家”。</p> <h3> 這本《舊夢重溫時》系李輝去年簽的,但是直到近日我才收到書。李輝先生曾經多次來過泉州,如他曾于2016年3月應泉州風雅頌書局邀請與葉匡政、潘采夫等六位作家、媒體人(號稱“六根”)一起蒞泉交流和簽售,那次我通過朋友得到了李輝題款簽名的《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及其他“六根”個人著作的題款簽名本,還有他們共同簽名的《記得有人在等你》(“六根”同著)。李輝也到過泉州師范學院,這次他是為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先生站臺來的。2016年10月29日晚,白巖松在泉州師院作主題為“要有知識更要有智慧”的演講,作為客串主持的李輝在前面講了不少話,主要是回憶他和黃永玉等大師交往的點滴。我參與了那場活動的組織,當晚在我校的祖昌大禮堂聆聽了他們的演講。(寫于2020年4月12日)<br></h3>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九)何頓:《幸福街》/題款、題詞、簽名本(實際簽于2019年7月,2020年4月收到書)</b></p> <p> 何頓,原名何斌,男,湖南長沙人。曾下過鄉(xiāng),當過美術教師,干過裝修。1983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198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現(xiàn)為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長沙市文聯(lián)副主席,專業(yè)作家。1989年在《芙蓉》發(fā)表了中篇處女作《古鎮(zhèn)》,從此走上文壇。已出版長篇小說《我們象葵花》《就這么回事》《荒原上的陽光》《喜馬拉雅山》《眺望人生》《荒蕪之旅》《黃埔四期》《幸福街》等;中篇小說集《生活無罪》《太陽很好》《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等。 2016年長篇小說《黃埔四期》獲第二屆“路遙文學獎”。何頓被評論界視為“新生代”和“新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家之一。</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黃發(fā)有:《文學與媒體》《舌尖上的故鄉(xiāng)》/題款、簽名本(簽于2019年12月,2020年5月收到書)</b></p> <p> 黃發(fā)有,男,1969年生,福建上杭人。本科畢業(yè)于杭州大學經濟系,1996年入復旦大學攻讀文學博士學位。1999年以人才引進方式入山東大學文學院工作,2000年、2002年連續(xù)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2006年調入南京大學中文系,任該系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著有學術著作 《媒體制造》《準個體時代的寫作——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說研究》《想象的代價》 《邊緣的活力》《文學季風》《詩性的燃燒——張承志論》和學術隨筆集《客家漫步》《客家原鄉(xiāng)》等。2018年,著作《中國當代文學傳媒研究》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 </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一)劉緒義:《歷史只露半張臉》《 曾國潘與晚清大變局》《 曾國荃與晚清大變局》/題款、題詞、鈐印本</b></p> <p> 劉緒義,男,1971年生,湖南雙峰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后,曾國潘研究專家。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作協(xié)文藝評論委員會委員。出版有《瓦礫下的思想》《新概念語文》(第一卷)《劉緒義詩經心得》《 劉緒義讀春秋》《 歷史給誰來釀酒――劉緒義品讀曾國藩》《 晚清危局中的曾國藩》《 天人視界: 先秦諸子發(fā)生學研究》《歷史只露半張臉》《 曾國潘與晚清大變局》《 曾國荃與晚清大變局》等十多部作品。其中 《天人視界:先秦諸子發(fā)生學研究》被列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二)李軍:《秋山集——故紙談往錄》/簽名、鈐印本(另附題款、簽鈐紙箋)</b></p> <p> 李 軍,男,江蘇蘇州人,蘇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復旦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2011年進入蘇州博物館工作。主攻方向為文物與博物館學、版本目錄學、明清文獻研究等。先后主持策劃“木石縹緗——蘇州博物館藏古籍碑拓特展” “煙云四合——清代蘇州顧氏的收藏”等特展。著有《訪古與傳古——吳大澂的金石生活考論》,編輯整理有《題跋古今》《上海鬼語》《二葉書錄》等。先后在《文獻》《中國典籍與文化》《漢學研究》《書目季刊》《東亞文獻研究》《版本目錄學研究》《書法》《國家博物館館刊》《書法研究》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七十多篇。</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三)李洱:《熟悉的陌生人》/題款、簽名、鈐印本</b></p> <p> 李洱,男,1966年生于河南濟源。1983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現(xiàn)為《莽原》雜志副主編。著作有《饒舌的啞巴》《遺忘》等小說集和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應物兄》。曾獲第三、第四屆“大家文學獎”(榮譽獎),首屆“21世紀鼎鈞文學獎”,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等。 2019年8月,長篇小說《應物兄》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花腔》被評論界認為是對歷史中的個人、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思考 和追究體現(xiàn)了深湛的認識水平,在藝術上是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先鋒文學探索成果的一次有力的綜合,被評論者稱為“先鋒文學的正果”?!稇镄帧肥抢疃ㄙM十三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該書以儒學家應物兄為軸心人物,上下勾連、左右觸及所有的相關者,記述了70多位鮮明生動的當代人,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花腔》和《應物兄》題簽本此前已收藏)</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四)張煒:《我的原野盛宴》/題款、簽鈐本</b></p> <p> 張煒,1956年生于山東龍口市,原籍山東棲霞?,F(xiàn)為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1982、1984年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1984年獲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1992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9年獲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代表作品有《古船》《九月寓言》《家族》等。 張煒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懷的作家。他的文字深沉、細膩,立足于理想中的鄉(xiāng)土與傳統(tǒng)的道德立場,充滿著人文關懷與哲思。其80年代前期所創(chuàng)作的長篇鄉(xiāng)土小說《古船》是一部具有史詩品格的長篇力作,發(fā)表后即轟動文壇,成為20世紀80年代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里長篇小說中的佼佼者之一。2011年,張煒憑借耗時20余年所創(chuàng)作的七百萬余字大河小說《你在高原》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五)王建勛:《用野心對抗野心》/題款、簽鈐本</b></p> <p> 王建勛,男,1972年生,先后畢業(yè)于蘭州大學、北京大學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獲得法學學士、碩士以及政治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憲政理論與古典自由主義傳統(tǒng),譯有《美國聯(lián)邦主義》,著有《馴化利維坦:有限政府的一般理論》,編有《自治二十講》,并撰有大量時評文章。</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六)姜鳴:《卻將談笑洗蒼涼——晚清的政局和人物三編》/題款、題詞、簽鈐本</b></p> <p> 姜鳴,1957年生,1984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系。做過工人、大學教授、機關干部,曾任中國銀河證券公司上??偛奎h委書記、總經理等職。著有《龍旗飄揚的艦隊——中國近代海軍興衰史》《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日志》《被調整的日光》《天公不語對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秋風寶劍孤臣淚——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續(xù)編》等書。</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七)莊秋水:《通往北京的道路》/題詞、題詞、簽鈐本</b></p> <p> 莊秋水,女,1970年生,山西忻州人。199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居北京。曾任職于《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東方歷史評論》等報刊,擔任記者、編輯、主筆。在《北京青年報》《上海一周》《深圳商報》等媒體開過專欄。 曾任紀錄片《張謇》策劃、撰稿。出版作品有《風入羅衣:中國文學中的服飾與人情》《三百年來傷國亂:晚清至民國中國記憶》《通往北京的道路》等。</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八)孟暉:《唇間的美色》/題款、題詞、簽名本</b></p> <p> 孟暉,女,1968年生于北京,達斡爾族。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本科學習,1990年肄業(yè);1990年—1993年至法國留學;1994年—1998年在北京藝術博物館保管陳列部工作;現(xiàn)為北京三聯(lián)書店編輯。作品有長篇小說《盂蘭變》,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潘金蓮的發(fā)型》《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貴妃的紅汗》及學術作品《中原女子服飾史稿》,譯作有《西方古董欣賞》(與人合譯)《我不是殺人犯》《戰(zhàn)爭與電影》等。</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九)東西:《天上的戀人》《耳光響亮》《我們內心的尷尬》/題款、簽名本</b></p> <p> 東西,原名田代琳,男,廣西天峨人,1966年生,現(xiàn)任廣西作家協(xié)會主席、廣西文聯(lián)副主席。1982年畢業(yè)于河池師專中文系,先后當過教師、新聞報道干事、報紙編輯、記者等。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耳光響亮》《后悔錄》《篡改的命》,中篇小說集《沒有語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說集《抒情時代》《目光愈拉愈長》等,有《東西作品集》(八卷)出版。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和1996年《小說選刊》獎,據(jù)其改編的電影《天上的戀人》獲第十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獲“最佳藝術貢獻獎”。《后悔錄》獲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2005年度小說家”獎?!洞鄹牡拿帆@第六屆“花城文學獎·杰出作家”獎?!抖忭懥痢肥菛|西的早前代表作,被改編為二十集電視連續(xù)劇《響亮》和電影《姐姐詞典》。</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智量(譯者):《葉甫蓋尼·奧涅金》/題款、簽鈐本</b></p> <p> 王智量,筆名智量,江蘇江寧人,1928年出生,其祖父王世鏜系近代著名書法家。195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俄語系,留校任教。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58年被劃為“右派”,下放河北和甘肅農村,后又流亡上海。1978年調入華東師范大學,任中文系教授。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曾任上海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全國高校外國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作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理事等。著有專著《論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長篇小說《饑餓的山村》,主編《俄國文學與中國》《外國文學史綱》,譯著有《葉甫蓋尼·奧涅金》《上尉的女兒》等30余部。2013年出版《智量文集》,分為翻譯編、創(chuàng)作編、文論編和教學編。 2018年12月,王智量獲第四屆上海市民詩歌節(jié)“杰出貢獻獎”。</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一)楊天石:《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卷》/題款、題詞、簽鈐本</b></p> <p> 楊天石,男,江蘇東臺人,1936年出生,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系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及《中國哲學》編委、《百年潮》雜志主編、《****》特約編委等。 楊天石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尤長于中華民國史、中國國民黨史和蔣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海外訪史錄》《楊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楊天石文集》等二十多種。其中《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被全國31家媒體共同推選為2008年十大好書。</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二)韓昇:《良訓傳家》/題款、簽名本</b></p> <p> 韓昇,江蘇如皋人,1957年生于福建廈門,曾任教于廈門大學歷史系?,F(xiàn)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等。1982年廈門大學外文系本科畢業(yè),1992年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研究生畢業(yè)并獲博士學位。曾留學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唐史、東亞歷史與國際關系等。在央視“百家講壇”先后開講《盛唐的背影》《尋找曹操》《風云唐太宗》《中華家訓》等系列節(jié)目。已出版《唐太宗治國風云錄》《隋文帝傳》《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東亞世界形成史論》《海東集》《盛唐的背影》《蒼茫隋唐路》等著作十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三)金雁:《雁過留聲》/簽名、鈐印本</b></p> <p class="ql-block"> 金雁,女,1954年生于西安,著名學者秦暉的夫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蘇聯(lián)-俄羅斯、東歐問題研究專家。 曾任中央編譯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東歐處處長、中共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教授,現(xiàn)任中國蘇聯(lián)東歐史研究會秘書長、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fā)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主要著作有《從“東歐”到“新歐洲”:20年轉軌再回首》《田園詩與狂想曲: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的再認識》(與秦暉合著)《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與秦暉合著)《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村社傳統(tǒng)與俄國現(xiàn)代化之路》(與秦暉合著)《新餓鄉(xiāng)紀程》《蘇俄現(xiàn)代化與改革研究》《火鳳凰與貓頭鷹》等?!堆氵^留聲》是金雁的散文集,既是個人生活記憶,也是對一段歷史時期的記錄。</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四)陳梧桐、彭勇:《明史十講》/簽名本/2020年7月入藏</b></p> <p class="ql-block"> 陳梧桐,男,1935年11月生,福建省安溪人。1958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系,曾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現(xiàn)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明史學會顧問、朱元璋研究會顧問。長期從事高校教學工作,講授《 史學理論》《 中國古代史》 《明史》《中國民族關系史》《 中國歷史與文化》等課程,培養(yǎng)了大批史學人才。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任歷史系主任兼民族史研究所長時,主持創(chuàng)建了該系“國家文科基礎學科 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著作《 洪武皇帝大傳》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優(yōu)秀成果獎。專著還有《朱元璋研究》《晚明悲歌:大明王朝滅亡之謎》以及《明史十講》(第一作者)等多種。主編有《中國歷代名將》《中國文化通史·明代卷》等多部圖書。</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五)韓浩月:《座無虛席》/題款、題詞、簽鈐本</b></p> <p> 韓浩月,男,1974年生,山東郯城人。先后在《新京報》《南方都市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發(fā)表大量評論、隨筆。出版有隨筆集《世間的陀螺》《有時悲傷,有時寧靜》《錯認他鄉(xiāng)》《座無虛席》,影評集《一個人的電影院》,散文集《午睡主義者》《一個人的森林》等。曾獲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2016年3月20日,我已獲韓先生的《錯認他鄉(xiāng)》題款本,當時他應邀來泉州參加文學交流活動)。</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六)馬治權:《鳥鎮(zhèn)》/(毛筆)題款、簽鈐本</b></p> <p> 馬治權,男,1954年生,陜西米脂人,作家、書法家。系陜西省政協(xié)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黃土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西北大學兼職教授。著有雜文集、散文集和長篇小說《龍山》《鳥鎮(zhèn)》等,并有《馬治權書法作品集》出版。</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七)張安福:《雄心遠略》/題詞、題款、鈐印本。</b></p> <p class="ql-block"> 張安福,山東臨沂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環(huán)塔里木歷史文化資源調查與研究》首席專家。主要從事漢唐西域史研究、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兼任上海師范大學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絲綢之路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化交流學會副會長等。多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進行田野考察,個人著述兩次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文庫”。出版有《雄心遠略:西域兩年年》《唐蕃古道: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玄奘之路:玄奘所能看到的世界》《法顯西行:發(fā)現(xiàn)所看到的世界》等六部專著。</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八)周瑄璞:《日近 長安遠》/題款、簽鈐本</b></p> <p> 周瑄璞,女,1970年生,祖籍河南省臨潁縣。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現(xiàn)為陜西文學院專業(yè)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夏日殘夢》《我的黑夜比白天多》《多灣》《疑似愛情》《日近長安遠》。在《人民文學》《十月》《作家》等文學期刊發(fā)表中短篇小說數(shù)十篇,多篇小說被收入各種年度選本。曾獲第三屆中國女性文學獎、第五屆柳青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等文學獎項。</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十九)呂亦涵:《向海深處》/題款、簽名本</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十)傅國涌:《尋找語文之美》(上下冊)/題款、簽名本</b></p> <p> 傅國涌,1967年生于浙江樂清,現(xiàn)居杭州。著名近代史學者,作家。已出版著作《金庸傳》《葉公超傳》《發(fā)現(xiàn)廿八都》《百年尋夢:傅國涌歷史隨筆》(《追尋失去的傳統(tǒng)》《1949: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脊梁:中國三代自由知識分子評傳》《主角與配角——近代中國大轉型的臺前幕后》《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史的一種讀法》《文人的底氣:百年中國言論史剪影》《歷史深處的誤會:近代史的大人物小細節(jié)》《百年辛亥:親歷者的私人記錄(上下冊)》等。</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十一)趙德發(fā):《雙手合十》《君子夢》《乾道坤道》《通腿兒》/題款、簽名、鈐印本</b></p> <p> 趙德發(fā),1955年生,山東莒南縣人。曾當過教師、機關干部,現(xiàn)任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日照市文聯(lián)主席、中國作協(xié)第八屆全委會委員。1980年開始業(yè)余創(chuàng)作,已發(fā)表、出版各類文學作品700多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繾綣與決絕》《君子夢》《青煙或白霧》《雙手合十》《乾道坤道》《人類世》以及長篇紀實文學《白老虎》等,出版作品集有《趙德發(fā)文集》(12卷)《趙德發(fā)自選集》(3卷)。曾獲人民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齊魯文學獎、泰山文藝獎等文學獎項。</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十二)張新穎:《沙粒集》/題款、簽名本</b></p> <p> 張新穎,男,1967年生于山東招遠,文學博士,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和當代文學批評,著作有《棲居與游牧之地》《歧路荒草》《迷失者的行蹤》《火焰的心臟》《文學的現(xiàn)代記憶》《默讀的聲音》《雙重見證》《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意識》《讀書這么好的事》 《沈從文的前半生》等。曾獲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獎項。</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十三)閻連科:《她們》/題款、簽鈐本</b></p> <p> 閻連科,男,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縣。1978年應征入伍,1979年開始寫作。1985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政教系,后又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2004年轉業(yè),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炸裂志》等。1997年發(fā)表中篇小說《年月日》引起文壇關注。2003年發(fā)表長篇小說《受活》轟動文壇,獲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第二屆鼎鈞雙年文學獎。2006年發(fā)表《丁莊夢》使其成為國際文壇受矚目的中國作家之一。《我與父輩》分別被中央電視臺、搜狐網、《新京報》《京華時報》《廣州日報》等報刊評為年度優(yōu)秀作品,并獲《亞洲周刊》“全球華語優(yōu)秀作品獎”等多項文學獎。曾獲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并三次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和長名單。2014年憑捷克語版《四書》獲得卡夫卡文學獎。2015年憑《受活》日文版獲日本推特文學獎。2016年憑《日熄》獲第六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作品已被譯為三十多種語言,有外語版本一百多種。</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十四)《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周年學院紀念版,完整復制英國版工藝)/馬愛農、王瑞琴、馬博,三人聯(lián)簽本</b></p> <p> 馬愛農,1964年生于江蘇南京,1982-1986年在南京大學英文專業(yè)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1993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攻讀翻譯理論與實踐碩士研究生。1993年以來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外文編輯室任編輯,主要翻譯的作品有《船訊》《到燈塔去》《五日談》《歐文傳》《歲月留痕》《有本事來抓我吧》《愛倫·坡短篇小說選》等世界名著,還翻譯了《綠山墻的安妮》《花季的安妮》《古堡里的月亮公主》《驢子回憶錄》《小貓杜威》,并與妹妹馬愛新翻譯了為中國讀者所熟悉的《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 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等兒童文學作品。</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十五)邵燕祥:《在遠方》/簽贈詩人戴硯田/2020年8月入藏。</b></p> <p> 邵燕祥(1933年6月10日-2020年8月1日),出生于北京,畢業(yè)于華北大學,著名詩人。 邵燕祥1949至1957年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1958年被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至1984年任《詩刊》編輯。邵燕祥于1946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系中國作協(xié)第三屆理事,第四、五屆主席團委員。其雜文具有極其深刻的思想力量,批評各種社會弊病,代表著作有《到遠方去》《會思想的蘆葦》《當代雜文選萃·邵燕祥之卷》《在遠方》《遲開的花》等,先后出版詩文集70多種。詩集《在遠方》《遲開的花》分獲第一、二屆全國優(yōu)秀新詩(詩集)獎,雜文集《憂樂百篇》《邵燕祥隨筆》分獲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散文雜文獎、第一屆魯迅文學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長志齋主人簡介:</b></p> <p class="ql-block"> 傅志雄,福建南安人,生于1970年代中期,任職于高校。喜藏書報刊,側重于作家(學者)簽名本、紅色報刊、青年報刊等。多次策劃集郵收藏展和舉辦個人收藏展。2019年4月,由全國紙品收藏聯(lián)盟主辦的“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傅志雄青年報刊收藏展”在北京中國收藏會館舉行;2019年9月,由傅志雄和朱軍華共同提供展品和策劃的“致敬,新中國!——慶祝新中國成立暨廈門解放70周年紅色老報收藏展”在廈門舉行 。2014年4月,被國家廣電新聞出版總局授予首屆“全國書香之家”稱號。中國教育新聞網、《福建日報》、東南電視臺、東南網、泉州電視臺、《泉州晚報》《海峽都市報》《東南早報》《收藏快報》《泉州商報》《海絲商報》等媒體多次專題報道其收藏事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