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span><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酒醋的前世今生</u></p><p>俗話說,“春分日,釀酒拌醋,移花接木”,我們曾經(jīng)探討過南北方的釀酒時差,春分是北方釀酒的佳期,這句民諺也帶著濃厚的北方風味。</p><p> 但酒和醋之間倒是有著天生的不解之緣,自古就有“酒醋同源”的說法?;旧?,釀酒的地方都會產(chǎn)醋,只不過有些地方酒更出名一些,有些地方醋的名頭壓倒了酒。</p><p> </p><ul><li>而且,還有一種更通俗的說法是,醋就是釀壞了的酒。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來細細探討一下。</li></ul><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酒醋同源說</span></p><p>酒醋同源之說,最早來自于一個有趣的傳說。</p><p> </p><p>相傳我國歷史上最早釀出高粱酒的人是杜康。杜康有個兒子叫黑塔,黑塔也跟著杜康學會了釀酒技術(shù)。有一次,黑塔釀酒后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zhèn)?,味道很美。因為這種漿水是在第二十一日酉時釀成的,所以黑塔就用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漿水叫“醋”。</p><p> </p><p>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實際上,醋的出現(xiàn)要大大晚于酒,不過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p><p> </p><p>而人們常說的“酒醋同源”,實際上指的是釀酒和造醋所用的原材料是一樣的,比如高粱、糯米、小麥等,而且,造醋的發(fā)酵過程與釀酒的發(fā)酵基本一致,只是在后半程,需要添加醋曲,使之發(fā)酸而成醋。</p><p> </p><p>現(xiàn)在醋的品類也越來越多,除了糧食釀造的醋之外,還增加了蘋果醋、葡萄醋等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跟果酒的關系匪淺。</p><p> </p><p>所以,幾乎可以說,酒和醋是一母同胞、相互伴生的好兄弟。</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醋是釀壞了的酒?</span></p><p>既然是兄弟,難免有先后。在這一點上,酒是當仁不讓的長兄。甚至有人歸納出了“釀醋先釀酒”的說法。</p><p> </p><p>釀酒和釀醋的第一步,都是將糧食或水果等含有淀粉或糖的物質(zhì)進行發(fā)酵。浸米、蒸飯、冷卻、糖化酵母發(fā)酵,將淀粉在根霉菌(糖化菌的一種)和酵母菌的共同作用下發(fā)酵而成酒。</p><p> </p><p>走完這一段相同的路徑之后,二者就開始分道揚鑣了。</p><p> </p><p>如果是釀酒,那么完成上述工藝階段后,要進入后熟陳化或蒸餾階段。如茅臺酒,要經(jīng)過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整個過程將近一年。</p><p> </p><p>而釀醋的話,完成這一階段,即酒形成后,要敞開,加水,攪拌,加醋曲(也就是醋酸桿菌),進行醋酸發(fā)酵,將酒(乙醇)發(fā)酵成醋(乙酸)。成醋后,里面含有大量的乙酸和其他有機酸。在白醋中加入五香、糖色等調(diào)味品,即為香醋。</p><p> </p><p>像山西老陳醋的話,在釀造過程中還要加上特殊的“熏蒸”工序,還得經(jīng)過“夏伏曬,冬撈冰”的貯陳老熟,加起來也得花上1~2年時間,才能釀出“綿、酸、香、甜、鮮”的老陳醋。</p><p> </p><p>從總體過程來看,酒和醋的釀造工藝有一些根本上的分歧。比如,釀酒要求無氧發(fā)酵,而釀醋則是有氧發(fā)酵,所以釀酒時講究堆積,而釀醋時要加以攪拌。也就是所謂的“釀酒拌醋”。</p><p> </p><p>對于釀酒而言,醋酸桿菌是有害菌,若產(chǎn)生太多就是壞酒劣酒,叫做酸敗。而在釀醋時,醋酸桿菌卻是必須的益菌,太少了就會發(fā)酵不完全,酸度不夠,講究越酸越好。</p><p> </p><p>所以,盡管酒醋同源,但釀醋卻不是釀壞了的酒那么簡單。</p><p> 至誠 至簡 至拙 </p><p>一個傳承醬酒文化的使者,喜歡請致電15077787333(微信同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