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羅馬</p><p class="ql-block">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余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fā)祥地,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p><p class="ql-block">無論是斗獸場的壯麗,還是特雷維噴泉的浪漫,每一個景點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魅力。在羅馬的街道上漫步,您將感受到古老與現(xiàn)代的交融,歷史與現(xiàn)實的碰撞。無論您是歷史愛好者、藝術(shù)追求者還是美食享受者,羅馬都將給您帶來難忘的體驗和回憶。祝您在羅馬的旅程中愉快!</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廣場</p><p class="ql-block">位于意大利羅馬市中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廣場呈長方形,長130米,寬75米,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廣場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車、出租車和觀光馬車等的聚集地,全市的交通中樞地帶。</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廣場是羅馬最美麗的廣場之一,以其巴洛克式的噴泉和建筑而聞名。廣場上有許多藝術(shù)家和街頭藝人,給人一種熱鬧的氛圍。</p> <p>羅馬的建筑物都帶著成百上千年的歷史沉淀。古希臘式、古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fù)興式、巴洛克式建筑。古羅馬建筑為什么會留下呢?意大利的火山爆發(fā)后留下的火山灰就是天然水泥,水化后比粘土的強度更高更耐久。故羅馬的混凝土有用火山灰作為活性材料的原始混凝土,制成羅馬柱或穹頂?shù)龋幢銦?,留下來還能看得到偉大和輝煌的歷史痕跡。</p> <p>古羅馬城中每一塊磚,每一堵墻,都在向你述說它的滄桑故事。漫步羅馬古城,感覺它就是一座巨型的露天博物館,到處都是兩三千年前的歷史古跡。</p> <h3>街景</h3> <h3>冰淇淋店鋪</h3> <h3>到羅馬一定要品嘗意大利的冰淇淋</h3> <h3>街道夜景</h3> <h3>羅馬的古建筑很多,來羅馬旅游的人很多,旅游是羅馬的支柱產(chǎn)業(yè),在旅游景點不但有警察維護治安,而且還有全副武裝的軍人執(zhí)勤。</h3>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廣場位于意大利羅馬圣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 建筑師為德.桑蒂斯和斯佩基,其以登上教堂的西班牙階梯而聞名。這座教堂乃1495年查理八世命法國人建造,階梯共有137階,名稱取自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館。</p><p class="ql-block">階梯下左側(cè)的墻壁上記載著:1821年詩人濟慈于此亡故。階梯上特有的法國風(fēng)味設(shè)計和廣場上的一些英國咖啡館。</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廣場是羅馬最熱鬧的廣場之一,以其著名的西班牙階梯而聞名。廣場周圍有許多時尚的商店和咖啡館,是游客休閑購物的理想場所。</p> <h3><font color="#010101"><p>電影《羅馬假日》即在此拍攝。奧黛麗·赫本坐在石墩上吃冰淇淋。</p></font></h3> <h3>廣場中央,建筑巨匠貝爾尼尼所設(shè)計的噴水池,是夏日年輕人的避暑勝地。</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羅馬許愿池,別名幸福噴泉,原名:特雷維噴泉,建造者為十八世紀建筑師沙爾威,是羅馬境內(nèi)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p><p class="ql-block">特雷維噴泉是羅馬最著名的噴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傳說如果你扔一枚硬幣進噴泉,你將再次回到羅馬。</p> <h3>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jīng)典建筑。</h3><h3>萬神殿一十六根大理石園柱</h3> <h3>君士坦丁大帝的凱旋門,巴黎的凱旋門即按此仿制,其雕刻工藝十分精巧。</h3> <h3>羅馬斗獸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h3><h3>建于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h3><h3>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墻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筑可以容納近5萬人數(shù)的觀眾。</h3> <p class="ql-block">古羅馬斗獸場夕陽西下</p><p class="ql-block">斗獸場是古羅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露天劇場。它曾經(jīng)是舉辦角斗士比賽和其他公眾娛樂活動的場所,現(xiàn)在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p> <h3>作為君權(quán)至上的大帝國,羅馬城需要的是強悍的氣魄,并且披上藝術(shù)與美的外衣,才能顯示其氣吞萬里、雄霸天下的威嚴,大角斗場便代表了這種外顯的炫耀與張揚。據(jù)說當(dāng)年角斗場開幕時,共用5000頭獅子、老虎等猛獸和由3000名奴隸、俘虜、罪犯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續(xù)進行了100天的表演。</h3> <h3>意大利的古羅馬廢墟,位于斗獸場之旁,是昔日古羅馬帝國的中心,是現(xiàn)存世界最大面積的古羅馬廢墟,建有無數(shù)的宮殿和建筑群,可見古羅馬帝國的輝煌。</h3> <h3>從公園前5世紀--前3世紀,羅馬已由一小城邦而統(tǒng)一意大利全境,后又征服地中海西部和東部廣大地區(qū),建成古代最大的奴隸制帝國。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才告結(jié)束,在此近千年間,羅馬城一直是地中海地區(qū)的大城市,最繁盛時人口逾百萬,為古代世界最大的都城。</h3> <h3>二、梵蒂岡</h3><h3>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nèi)陸城邦國家。是全球領(lǐng)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其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由于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h3><h3>梵蒂岡大門</h3> <p class="ql-block">梵蒂岡院內(nèi)</p><p class="ql-block">焚帝岡圣彼得教堂是天主教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它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圣地,內(nèi)部裝飾華麗,包括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圣母子像》。</p> <h3>梵蒂岡的螺旋樓梯:從上向下看。</h3> <h3>圣彼得大教堂</h3> <h3>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圣彼得廣場,建于1667年,主持設(shè)計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筆賦予了廣場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絕倫的圣者塑像四百年來一直訴說著當(dāng)年這個才華橫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貝爾尼尼——巴洛克藝術(shù)之父。</h3> <h3>廣場全景</h3> <h3><font color="#010101"><p>梵蒂岡博物館</p></font></h3> <p>創(chuàng)世紀:</p><p>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的壁畫達到了歐洲藝術(shù)的頂峰。從1508年開始,米開朗基羅在天花板壁上花了4年時間完成這幅畫。米開朗基羅畫這幅畫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斜躺著畫的。</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米開朗基羅的天頂畫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1508-1512年他為西斯廷禮拜堂的頂棚繪制壁畫,這是一件極其艱苦龐大的工程,幾乎所有時間他都仰臥在18米高的臺架上畫畫,又沒有足夠的距離查看繪畫的效果,面部五官整日接受著滴落的七彩顏料的“洗禮”,長期仰面工作使他頸部僵直,變得像個老人,藝術(shù)家的眼睛也失去光彩而昏花了,雖然當(dāng)時他只有37歲,可他終于獨自完成了500多平方米名為《創(chuàng)世紀》的頂棚壁畫。</p><p>畫中有343個人物,個個都是理想化、大力士型的英雄人物。</p></font></h3> <p class="ql-block">創(chuàng)造亞當(dāng)</p><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當(dāng)時只是個雕刻家,當(dāng)時教皇受到拉斐爾的教唆刁難他, 說教堂四周畫滿了,但天頂還是空的。六十幾歲的倔老頭在信里寫道,說教皇刁難他,要給他一點厲害看看,今天就拿起畫筆,把助手都趕走了,每天爬梯子仰著頭在那畫畫。小老頭確實厲害,熬死了13任教皇,還有兩任教皇是美第奇家族 和米開朗基羅從小一起長大的,難怪 兄弟叫他去家里畫畫 那是得好好畫 。</p><p class="ql-block">人均壽命四十幾歲的時候 老頭活到了八十多歲。文藝復(fù)興200年,老頭活了一半時間,他去世以后文藝復(fù)興就沒落了,兩百年沒人才出來。</p> <h3>拉斐爾的房間</h3> <h3><font color="#010101"><p>拉斐爾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即《雅典學(xué)院》。</p></font></h3>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本尊。女兒攝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羅倫薩。</span></p><p class="ql-block">像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達芬奇三杰等一眾文藝復(fù)興的天才,不是佛羅倫薩出生就是佛羅倫薩長大的。</p> <p><br></p><p>三、柏林</p><p>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jīng)濟中心,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jīng)該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城市被分割為兩個區(qū)域,東柏林和西柏林,被柏林墻圍住。直到1990年兩德統(tǒng)一。</p><p>德國國會大廈</p> <p><br></p><p>國會大廈旋轉(zhuǎn)步行梯直通頂樓,一上一下,互不影響。</p> <p><br></p><p>國會大廈頂樓內(nèi)部結(jié)構(gòu)</p> <p><br></p><p>德國國會大廈~共和廣場</p> <h3><font color="#010101"><p>德國聯(lián)邦總統(tǒng)府</p></font></h3> <p><br></p><p>國會、總統(tǒng)府、總理府、聯(lián)邦政府辦公機構(gòu)分在施普雷河畔,蒂爾加騰公園一角。</p> <p><br></p><p>德國總理府</p> <p>總理府∽面對國會大廈</p> <p><br></p><p>聯(lián)邦政府辦公機構(gòu)</p><p>聯(lián)邦政府辦公室。國會大廈旁邊,毗鄰總理府,總理府毗鄰總統(tǒng)府。</p> <p><br></p><p>政府辦公機構(gòu)分布在施普雷河畔兩岸,辦公樓之間天橋連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市政廳</p> <h3><font color="#010101"><p>世界文化之家</p></font></h3> <p><br></p><p>勃蘭登堡門</p><p>位于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墻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萊登堡而得名?,F(xiàn)在保存的勃萊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fù)興建筑,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zhàn)爭取得的勝利。</p><p><br></p> <p><br></p><p>勝利紀念柱</p><p>德國柏林的一座著名紀念性建筑,1864年為慶祝普魯士在普丹戰(zhàn)爭中獲勝而興建,到1873年9月2日舉行揭幕儀式時,普魯士又在普奧戰(zhàn)爭(1866年)和普法戰(zhàn)爭 (1870–71)中擊敗了奧地利和法國,給予雕像新的含義。增加了維多利亞青銅雕塑,高8.3米,重35噸。</p> <p><br></p><p>六月十七大街連接勃蘭登堡門,勝利紀念柱,蘇維埃戰(zhàn)爭紀念雕像,總統(tǒng)府、總理府、國會大廈分布在大街與施普雷河之間地帶,正對著菩提樹下大街,公路排列順序自行車道、停車道、三個行車道、停車道、三個行車道、停車道、自行車道。</p> <p><br></p><p>女性騎著電動踏板車在夕陽下的大街上穿行。</p> <p><br></p><p>蘇維埃戰(zhàn)爭紀念雕像(六月十七大街)</p><p>民主德國(東德)“6·17事件” 又稱“東柏林事件”,是于1953年6月17日在柏林發(fā)生的一場東德人民示威游行活動。</p> <h3><font color="#010101"><p>柏林電視塔、圣母教堂</p></font></h3> <p><br></p><p>鐘琴塔</p> <h3><font color="#010101"><p>施普雷河畔</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小街道</p></font></h3> <p><br></p><p>高過人頭的壓水井</p> <p><br></p><p>柏林歌劇院</p> <h3><font color="#010101"><p>菩提樹下大街雕像</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柏林大教堂</p><p>建造于1894年~1905年,位于德國柏林市博物館島東端,菩提樹大街上,是威廉二世皇帝時期建造的文藝復(fù)興時期風(fēng)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倫王朝的紀念碑。很多王室成員都長眠于此。</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遇到一群高中學(xué)生路過,普遍個子比較高。</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德國柏林威廉皇帝紀念教堂。</p><p>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在柏林建造一座教堂,以紀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威廉一世,并命名為“威廉皇帝紀念教堂”。</p></font></h3> <p>郎郎的廣告</p> <h3><font color="#010101"><p>海神噴泉</p><p>亞歷山大廣場上。后面是紅磚結(jié)構(gòu)的圣母教堂 ,教堂旁的花園中央為海神噴泉,花園的另一邊是紅色市政廳。</p></font></h3> <p><br></p><p>菩提樹下大街</p><p>是歐洲著名的林蔭大道,長1475米,寬60米,從勃蘭登堡門向東,到稱做馬克思-恩格斯橋的宮橋,大街人行道兩旁和中央的安全島上,排排栗樹和四季常綠的菩提樹婆娑成行。</p> <h3><font color="#010101"><p>波茨坦廣場附近的街道</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波茨坦廣場</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波茨坦廣場的商場</p></font></h3> <p><br></p><p>動物園門口的大街。我們穿過公園一側(cè),常去超市買菜的地方,商業(yè)發(fā)達,奔馳的廣告標志在頂樓不停地轉(zhuǎn)動。</p> <h3><font color="#010101"><p>在柏林寶馬汽車和大功率摩托車昰警用的標配車輛,出租車大多數(shù)是奔馳汽車,偶爾有一些豐田汽車。</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柏林火車總站</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有軌電車。德國人高度自律和嚴謹,無論地鐵、火車、汽車、有軌電車沒有檢票口,自由上下,全靠自覺。</p></font></h3> <p><br></p><p>施普雷河上的觀光游輪</p> <h3><font color="#010101"><p>彎道公園</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熱氣球。</p><p>恐怖地形旁邊。</p></font></h3> <p><br></p><p>查理檢查站</p><p>在1961年至1990年間東西柏林間三個邊境檢查站之一,是當(dāng)時東西柏林是所有外國人在東西柏林間唯一的一條市內(nèi)通路。那里豎立的一蘇聯(lián)士兵和一美國士兵的肖像建于1998年10月,由弗蘭克·蒂爾設(shè)計,用以紀念1961年在經(jīng)過多次最后通牒之后美蘇坦克對峙事件。</p> <h3><font color="#010101"><p>查理檢查站</p></font></h3> <p><br></p><p>柏林墻博物館。</p><p>圖為柏林墻混凝土鋼筋結(jié)構(gòu)實物。</p> <h3><font color="#010101"><p>間諜博物館</p></font></h3> <p><br></p><p>恐怖地形。</p><p>這座預(yù)制板房1933年5月成為蓋世太保(國家秘密警察)總部。阿爾布雷希特王子大街8號很快變成柏林最恐怖的地址。</p><p>圖為地下審押監(jiān)獄</p> <h3><font color="#010101"><p>柏林墻是冷戰(zhàn)期間民主德國政府以將其與聯(lián)邦德國管轄的西柏林市分割開來。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長167.8公里,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德居民逃往西柏林。由于柏林墻把西柏林地區(qū)如孤島一般包圍封鎖在民主德國。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了分割東西歐的鐵幕的一個象征。</p></font></h3> <p><br></p><p>東段畫廊:鋼筋混凝土修建的墻~兄弟之吻</p><p>東德末代大Boss埃里?!ぐ杭{克。1979年,在慶祝民主德國建國30周年的儀式上,昂納克和勃列日涅夫擁抱在一起,激情四射的“兄弟之吻”。</p> <p>德國總統(tǒng)府及周邊環(huán)境</p> <p><br></p><p>四、波茨坦</p><p>德國勃蘭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與柏林僅相距半個小時的高速鐵路的路程。坐落于哈韋爾河邊,人口14萬,是二戰(zhàn)末期著名的波茨坦會議的召開之地。</p> <h3><font color="#010101"><p>無憂宮(葡萄園)</p><p>德國人的嚴謹舉世聞名,無憂宮約定11.20進場參觀,不能早也不晚,不退票,20個人左右一個個房間參觀,專人開門和關(guān)門,確保每隊人員不亂跑。</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園林</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天一直下雨,我們冒雨參觀了無憂宮的園林。</p></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磨坊的風(fēng)車:“風(fēng)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p><p class="ql-block">這座象征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古老磨坊,至今仍矗立在柏林西南40多公里的波茨坦市郊無憂宮(Sanssouci)之旁,成為全世界法律工作者為之神往的圣地。</p> <p>德國啤酒「純淨(jìng)法」原文為das Reinheitsgebot,規(guī)定德國所有自行釀造的啤酒,都只能使用啤酒花、大麥、酵母和水作為原料,不允許放入任何人工添加物?;蛟S德國啤酒之所以聞名於世,歷久不衰,正是因為德國啤酒在純淨(jìng)法的保護下,讓品質(zhì)有了充分保障。</p><p><br></p><p>換個角度來看,也不得不佩服德國人守法的精神,在不能添加其他化學(xué)物質(zhì)的規(guī)定下,許多德國啤酒製造商選擇採用醫(yī)藥產(chǎn)業(yè)使用的藥檢設(shè)備來進行控管,以保證每一瓶出廠的啤酒品質(zhì)皆能達到標準。正是這種一板一眼的態(tài)度,讓德國創(chuàng)造出許多值得信賴的企業(yè)品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