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綠嘴地鵑:是鵑形目杜鵑科地鵑屬的鳥類。俗名灰毛雞、大綠嘴地鵑。分布于中國以南、東至印度尼西亞、西至印度、斯里蘭卡以及中國大陸的云南至廣東以南地方、海南等地。</p><p class="ql-block"> 綠嘴地鵑體型較大約55厘米左右,且尾極長。頭及上背灰色,下體褐灰,喉及胸具深色箭狀條紋,背、翼及尾深金屬綠色,尾羽端白。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紅色;嘴:綠色;腳:灰綠。</p> <p class="ql-block">看看它的尊容,“鳥友”們對它的拍攝是有著極大的興趣的,它也是“鳥友”們心目中的明星鳥。能拍到它一張好的片子,那也是要高興一陣子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拍到綠嘴地鵑全身全尾的片子還是很難得的。</p><p class="ql-block">(一)、它的形體較大,站在樹枝上鳥體經(jīng)常會有被遮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二)、它的覓食方式就是樹叢里串來串去尋找食物,全身暴露的機會很少。</p><p class="ql-block">(三)、有時它從甲地到乙地不靠飛行,就在草、樹叢里串行,要拍好它很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組讓我感到很滿意的片子,拍到時已是下午近五點,其他鳥友全走了,只剩下我們二個人了,眼看太陽要落下,我們也打算要走,但我還是抱有一線希望跟朋友說我再看看,這一看不要緊,給我嚇一跳,一只鳥在一顆木瓜樹上眼睛盯盯的看著我,近在咫尺,我僵了一會才反過神來,我慢慢的轉(zhuǎn)過身來,輕輕的邁著大步,小聲告訴朋友說:有鳥兒!我倆端著相機好一頓拍,嗨!它也不飛任由我們拍它,看我們拍夠了,它從樹上下來鉆到樹叢里,沒了身影,一會它又從另一邊樹叢的高點探出頭來,這時夕陽的光剛好照到這里,光線正好,我倆摁上快門就沒撒手!鳥也真夠意思,乘著太陽的余暉起飛了!而且是迎著光側(cè)著飛,整個過程就像是上帝安排好了似的。我們哥倆就像得到什么寶貝似的,高興的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組片子,得來全不費工夫,發(fā)現(xiàn)鳥兒在樹枝上立即抓拍,瞬間鳥兒起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組打上三張,鳥友們通常把拍鳥稱為“打”鳥,也可以說是拍鳥人的一句行話,可能是源于“打的親罵的愛”的那句老話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一組鳥兒距離有點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綠嘴地鵑形體較大,尾部羽毛特別長,飛行姿態(tài)非常舒展大氣,由于它很少長距離飛行,要想拍到它整體的飛行姿態(tài),那就要看你的運氣和耐心了,一般情況下它在樹上停留時間較長,它不像小型鳥類起落時間很短,只要你跟住它就行了。很難預(yù)判它的起飛的結(jié)點,你摁快門吧它不一定飛,你松手它可能飛了,反應(yīng)不及時就會錯失機會。有時就是拍到了也是有頭無尾或有尾無頭。</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我非常喜歡,可是暴框了,很可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四月份是綠嘴地鵑的發(fā)情期,這時“鳥兒”就會成雙成對的聚在一起。</p> <p><br></p><p>綠嘴地鵑它經(jīng)常在樹叢里覓食,玩耍,各種動作非常瀟灑漂亮!可總是有些枝枝叉叉遮擋著它的身軀,這也是野拍的魅力所在吧!</p><p><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鳥是人類的朋友! 愛護鳥類從我做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攝影、編輯:白國華</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