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70年6月17日,我滿懷豪情地來到了山東生產(chǎn)建設兵團二師十團,開始了我新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chiqing49.blog.163.com/blog/static/2193512032016393581162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兵團日記</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到兵團不久,我讓戰(zhàn)友在離團部不遠的五龍河大橋上給我照了一張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新兵排學習訓練了一個月后,我被分到了一營二連,歷任戰(zhàn)士,文書,排長。這是連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chiqing49.blog.163.com/blog/static/219351203201631694330317"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分到二連(果園)時的日記</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連隊,連長(前排左1)指導員(前排左3)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教育,老兵們也給了我很多的關心和鼓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chiqing49.blog.163.com/blog/static/219351203201609049055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文章《最初的帶路人》</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兵團,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得到了鍛煉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chiqing49.blog.163.com/blog/static/2193512032013412575795"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文章《肩上的那塊疙瘩肉》</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chiqing49.blog.163.com/blog/static/2193512032013412515551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文章《入黨的回憶》</a></p><p class="ql-block">在(2006年)黨的85周年生日這個大喜的日子里,我又想起了34年前在山東生產(chǎn)建設兵團入黨時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1970年6月17日,作為一個知識青年的我,滿懷豪情地報名參加了山東生產(chǎn)建設兵團,在農(nóng)村這一廣闊的天地,經(jīng)風雨見世面,世界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在對中國共產(chǎn)黨有了新的認識的基礎上,于1970年9月在連隊就寫了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表示了自己的心愿。后來我被選拔到團政治處做新聞報道工作,黨組織為了更好地幫助教育我,便安排陳明干事做我的入黨培養(yǎng)人。</p><p class="ql-block">陳干事對我很負責任,他經(jīng)常找我談心,還帶我一起學習馬列和毛主席著作,不斷提高我的思想覺悟,經(jīng)常給我指點工作上的不足,使我能及時改正。經(jīng)過近兩年的培養(yǎng)教育,于1972年9月16日,黨組織討論我的入黨問題,這一天我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p><p class="ql-block">那是個周六的下午,支部大會在團政治處會議室舉行。政治處全體黨員出席會議,還有列席的政治處的戰(zhàn)士代表,掛在墻上的那面黨旗使整個會場顯得氣氛很嚴肅。</p><p class="ql-block">大會開始了。我在宣讀《入黨志愿書》時心里還有些緊張,幾個地方念得結結巴巴,可很快就平靜下來,順利地念完了《入黨志愿書》。介紹人介紹情況時,陳干事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我的思想工作情況,另一位介紹人楊文遠干事也做了補充。我印象最深的是發(fā)表意見這個程序,所有參會的黨員都發(fā)了言,那些意見真是非常尖銳,我一邊記一邊聽,臉上陣陣火辣辣的,當時才23歲的我真有點坐不住。此時我想起了陳干事對我說的話:“人家給你提意見,其實包含著對你的信任和希望?!边@句話使我慢慢地覺得臉上也不燒了,心跳得也不是一開始那么快了。</p><p class="ql-block">需要我表態(tài)的時候到了。我站了起來,用眼睛看著我手上所記的那些意見,用心說著我的所思所想,竟一點也不緊張了。我回顧了來兵團在黨組織培養(yǎng)教育下所走過的歷程,就大家提的意見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重點就我們主任說的“組織入黨是一時的,思想入黨是一世的”這句話,談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p><p class="ql-block">事后我認真寫了一篇日記來監(jiān)督和鞭策自己。日記是這樣寫的:</p><p class="ql-block">“今天支部大會討論我的入黨問題,會上,同志們誠懇熱情地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給我今后的斗爭指出了更加明確的方向,我應該把同志提出的意見牢牢地記在腦子里,在今后努力改正這些錯誤和缺點,在自己思想上努力做到自知之明,在改造世界觀上狠下功夫,逐步縮短和工農(nóng)兵思想感情的差距,使自己的思想適應黨和無產(chǎn)階級的需要,做一名真正的無產(chǎn)階級先進分子。</p><p class="ql-block">組織組的老王干事因公沒有參加會議,我應該在他回來的時候,找王干事同志征求一下意見,聽取王干事同志對我的批評意見?!?lt;/p><p class="ql-block">我當時記錄下黨員們的意見概括如下:一是驕傲自滿,學習上缺乏刻苦,在刻苦改造世界觀上下功夫不夠,對自己缺乏一分為二的觀點;二是注意防止畏難情緒,端正對報道工作的認識;三是在工作學習中不能大膽地暴露自己的思想和問題,要正確對待家庭問題;四,小資產(chǎn)階級的患得患失存在,對到建設兵團的思想是動搖的,對入黨的認識還不深刻,要時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要解決入黨動機問題;五、學生氣十足,實際上是思想感情和工農(nóng)兵還有差距,表現(xiàn)在生活習慣上,要艱苦樸素,注意改造世界觀,向群眾學習。</p><p class="ql-block">這篇日記和這些記錄我至今仍保留著,經(jīng)常拿出來看看,重溫這一莊嚴的時刻,使自己的思想老是繃著根弦,時刻提醒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p><p class="ql-block">(2006年七一前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支部大會上黨員同志們所提意見的記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支部大會后寫的日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兵團,我們組織文藝活動,苦中作樂,陶冶自己的情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chiqing49.blog.163.com/blog/static/21935120320134124562913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文章《“八三兵”的樂趣》</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難忘兵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chiqing49.blog.163.com/blog/static/219351203201362042233745"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憶文章《回兵團》</a></p> <p class="ql-block">妻子在跟我參加了2005年我們山東兵團戰(zhàn)友在青島舉辦的35周年聯(lián)誼會后,幾次跟我說想讓我?guī)轿覀儽鴪F故地去看看。我是理解她的心愿的,因為她也是一名兵團戰(zhàn)士,一名內(nèi)蒙建設兵團戰(zhàn)士,她去的那個地方離青島很遠,或許能到我們兵團故地看看,會了卻她對兵團的那種思念之情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號上午,我接到我的戰(zhàn)友鳳月兒從煙臺打來的電話,說她們幾個戰(zhàn)友相約要回兵團去。這個消息使我意外高興,我連忙答應與她們同行,并商定了到兵團后的時間與約會地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24號早晨,我與妻7點鐘就坐上汽車從青島出發(fā)了。一路上,妻子興奮得像個孩子似的,戴著MP3聽著輕松歡快的音樂,欣賞著窗外一閃而過的田園風景,還不時地向我問這問那,那種激動的情緒也影響了我,似乎感覺歷史一下子退回了38年,就像我們當年背著行囊雄赳赳氣昂昂地到兵團去一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臨近中午,汽車在兵團駐地前面的公路上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赝O聛怼?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這就是我們兵團的那個南大門嗎——</p> <p><br></p><p>當年的那個大門是這個樣子——</p> <p>這個大門當年對我們來說是很莊嚴而神圣的,剛來時,我們的戰(zhàn)友都以在這個大門前靠著團部的吉普車照張相寄回家而自豪。</p><p> </p><p>團部前院挺大,正對著拱門的是一個圓形花壇,花壇中央豎著一面高大的磚砌標語牌,上面寫著毛主席語錄。繞過這個花壇,就出了團部大院南門了,外面是一條通向縣城的公路。</p><p>這是團部大院的一條主通道,南北走向,北高南低,人來人往地都走這條道。</p><p>順著這條道往北,緊挨著的是機關干部食堂的院子,——雖然我們在政治處機關工作,可我們是戰(zhàn)士,不能在這里就餐;再往北,這條道形成了一個Y形,上東北方向是機關干部的宿舍院,往西就拐向了蔬菜連。</p><p>——摘自小說《兵團緣·回眸》</p><p> </p><p>信步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瞼是大院西邊的那片空地——</p> <p>這兒原先是團部的籃球場——</p> <p> </p><p>以團部主通道為對稱的東邊,也是同一樣式的磚房,團司令部、團部會議室設在這里。正對著司令部辦公室的是一個方石臺子,這個石臺子在我們團部開大會時是主席臺,演出時就成了戲臺。石臺子前面是一個籃球場,它的派場可大了,既做籃球場,又是會場,還是電影場?;@球場的東面就是團長、政委、參謀長這些團首長的宿舍,還有團部招待所。這些宿舍和招待所都是改成兵團后新建的,房子雖然簡陋,但很敞亮,各自成院,看上去挺規(guī)矩。</p><p>——摘自小說《兵團緣·回眸》</p><p> </p> <p>原先的團部機關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建成了宿舍大樓——</p> <p>原先的招待所也在改造之中——</p> <p>招待所開始拆除了,只是院內(nèi)的這些已經(jīng)長大至今仍蔥郁的大樹在向我講述著過去的那些美好的往事。從上面那張“籃球隊訓練”的老照片背景中,也能依稀看到招待所的原貌。</p><p><br></p><p>在這片空地前,我們與來自煙臺及當?shù)氐膽?zhàn)友相聚了,為了滿足妻的要求,我們先到各處走走看看。</p><p> </p><p><br></p> <p><br></p><p> </p><p>蔬菜連和團部在一個大院里,緊挨著團部西大門,營房是順著后山坡的山勢建的,都是勞改隊時的老房子,以前是勞改犯人住的,我們來了后整修和粉刷了。五間房子為一個階梯,一共有五層階梯,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單獨看他們的營房還以為是到了山區(qū)了,挺有風味的。</p><p>——摘自小說《兵團緣·回眸》</p><p> </p><p>小說中描寫的那種風味早已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消失了,我們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營房已經(jīng)變成了倉庫——</p><p><br></p> <p><br></p><p>過團部大院西門,沿著一段兩邊各有一排白楊樹的小道,穿過一條與老百姓的村莊相聯(lián)的道路,再過一座小石橋,就進入果園連和磚窯連的轄地了。</p><p>小河的河面還算比較寬,軍部坦克連訓練時為了不損害公路,坦克就順著河道開。昨晚剛下過一場雨,小橋下的河水明顯地多了,平時這條小河的水不多,它只是悄然無息地流著,今天因為水大已經(jīng)能聽見“嘩嘩”的流水聲。河水沖擊著河床中的石塊,濺起了玉珠般的水花,雖然水花不大,但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了家鄉(xiāng)的海邊,海水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濺起數(shù)不盡的水花,躲得慢了會把衣服打濕。河里的水花卻顯得很溫和,它今天似乎在淺唱低吟,問候著我們是否已經(jīng)適應了這里的生活。我忍不住走到橋下的河邊,捧著河水洗一把臉,清涼的河水似乎沁入了我的心肺,使我感到爽心悅目,精神更加振奮。——摘自小說《兵團緣·回眸》</p><p> </p><p>這條小河還在嗎?</p><p><br></p><p>還在。</p><p><br></p> <p>看著這條小河,心中不免有些傷感:歲月流逝,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感到慶幸的是,我們還能看到這條小河,盡管它的水不清,可它在我們的心底,永遠是清澈的,因為,它曾經(jīng)陪伴著我們走過了那段不同尋常的日子。</p><p> </p><p>跨過小石橋就進入了果園連。路邊有一個用石塊砌成的大約半個籃球場那么大的一個水庫,這樣的水庫在果園深處還有兩處。水庫里的水滿滿的,我們用這里的水給果樹澆水、配農(nóng)藥;收工了,我們也用這里的水洗把臉,刷刷農(nóng)具什么的?!孕≌f《兵團緣·回眸》</p><p><br></p><p><br></p> <p>上下兩圖是一個水庫,只是拍攝的角度不同。</p><p><br></p><p>這就是果園的那個水庫——</p> <p>兩張照片對照一下,除了周邊的景物有所變化外,水庫的里的水是沒有變化的。我們站在水庫前,想到了老子的話:“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此時此刻,我們對此的感悟深刻得多了。</p><p> </p><p>在歡樂相聚的時刻,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真希望時光能夠定格在此時,讓戰(zhàn)友在一起多待一刻。</p><p> </p><p>走時團部大院很安靜,一切好像都在熟睡中,并非知道我要離開這里回灣島了,只是籃球場南邊的小樹林里有幾只鳥兒在嘰嘰喳喳,算是在為我送行。</p><p>我望著伴我度過三年兵團生活的這個籃球場,心中一陣惆悵:三年前我來兵團時,從外面一進大門彎過花壇,一下子看到了這個籃球場,心里那個興奮勁就甭提了,我覺得有籃球場就跟在家里一樣。在這里,有我的快樂,有我的戲鬧。疲勞了,打個籃球放松一下;煩悶了,打個籃球舒暢一些。我們還在這里與縣上的那些強隊打過比賽,也打出了咱兵團戰(zhàn)士的風格和水平,籃球隊也算是給兵團戰(zhàn)士爭了光彩。想著想著我那留戀的目光越過籃球場又下意識地觸到了南邊的招待所?!芭尽?!我的心一下被揪了起來,眼光又象觸電似地趕緊收了回來。我不能看那里,小荷她就在那里!我不敢再看她了,低著頭擦著籃球場的邊快速走過。可心里還是有一絲的空虛:就這么走了?我應該去跟她告?zhèn)€別。不!還是別去了,悄悄地離開吧,讓她也安靜一些更好。我這一離開,或許永遠也見不到她,永遠也見不到這個地方了,這個培養(yǎng)我教育我成長的地方,這個使我萌發(fā)了初戀愛情之芽的地方。這是一個讓我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的地方!想著想著,我腳下的步伐也加快了,似乎是想把那些煩惱的事情都甩在后面。——摘自小說《兵團緣·回聲》</p><p> </p><p>或許是小說中的某些情節(jié)又感染了我,我趕快跑到招待所前把這處臺階拍了下來——</p><p><br></p> <p>我想,這片房子拆除了,下次要是我們再來的話,這兒就會有一番新的景象,記下這一切,就是記下了兵團的歷史,記下了兵團戰(zhàn)士的記憶,記下了我們那火熱的青春和熱血。</p> <p>1,這是當年我在司令部前的那個石臺子上為團宣傳隊合影,現(xiàn)在這個臺子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p><p> </p><p><br></p> <p>2,排練(注意前排第一個打竹板的演員,與下面合影中的人物對照)</p><p><br></p><p><br></p> <p>3,煙臺女兵(注意前排右一和后排右一,與下面彩色合影中的人物對照)</p><p> </p><p><br></p> <p>4,穿上了新軍裝(注意后排左一)</p><p> </p><p>戰(zhàn)友們,咱們再合影留念吧,看到我們今日的相聚,懷念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往事,我們的感情會更加深厚,我們的友誼會更加牢固。盡管我們的臉上寫滿滄桑,但我們的心永遠年輕。</p><p><br></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就是第2張中打竹板的那位;中間的就是第3張中的后排右一;右二就是第3張中的前排右一;右一就是第4張中的后排左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27日補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