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學習讓莘莘學子出類拔萃,閱讀使智慧校園人杰地靈。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特開展“ 閱讀致遠,書香明德”主題閱讀活動。</h3> <h3>“閱讀致遠,書香明德”推薦員:唐玲</h3><h3><br></h3> <h3>今日推薦書目《學庸論語》</h3><h3>主編:王財貴</h3><h3>推薦理由:</h3><h3>1.內容涵蓋四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h3><h3>2.簡體繁體字可以對照朗誦。</h3><h3>3.簡體字帶拼音,對閱讀者要求較低,老少皆宜!普通教師即可成為領讀者。</h3> <h3>內容摘抄</h3><h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洞髮W》】《大學》</h3><h3>【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h3><h3>【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h3><h3>【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論語》</h3><h3>【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論語》</h3><h3>【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h3><h3>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論語》</h3><h3> </h3> <h3>北宋第一位宰相趙普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借用鮑老師的文章聊一聊為什么要讀《論語》?</h3> <h3>第一,《論語》是知識體系。</h3><h3>《論語》包含豐富的、密集的、精練的、非常純粹的文化知識,文化含量非常高。舉例說,一本《論語》五百則,一萬六千字,有一百多個成語,成語是最原始的出處,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語字典里的教條。</h3><h3>《論語》里幾百則終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這種知識體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h3><h3>讀《論語》一年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試證明。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山上走,走得有點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輕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結果不一樣,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h3><h3>現(xiàn)在的孩子,甚至讀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還是心智不成熟。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正確認識自己;二,正確認識他人和環(huán)境;三,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規(guī)矩,同時溫良恭儉讓。</h3> <h3>第二,《論語》是價值體系。</h3><h3>《論語》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樣的社會是理想的社會?什么樣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樣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來,一句話:什么樣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個體系,教會孩子做價值的判斷,比第一個知識體系更重要。</h3><h3>《論語》,是一部關于理想的書,是一部幫助我們建立信仰的書。前面談到,信是對不確定的東西信,基本的價值觀不需要驗證,需要認同。那么,什么叫仰?是相信一個比你高的東西,相信一個引你向上提升的東西。它不叫信服,它叫信仰,要往上看。所以,信,就是相信一個不確定的東西;但是這個不確定的東西,必須是讓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確定的東西都能信。讓人墮落的東西不能信。信一個不確定的但引領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h3><h3> </h3><h3>人類是高貴的,但一定要記住一點:人類的高貴,并不是體現(xiàn)在所有的個體身上,人性的偉大和光榮也不是體現(xiàn)在所有的個體的人性上;人性的偉大和光榮,人類的高貴,往往體現(xiàn)在某一些非常特殊的偉人身上,他們代表著人性的光輝,人類的高貴,而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人,要仰望這樣的光輝,這就叫仰,信仰!</h3> <h3>素質,就是孟子講的“四心”:惻隱之心、羞恥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一個人,有同情心;一個人,知道羞恥,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一個人,知道辭讓,人間總有爭奪,有爭奪總要有辭讓,這才叫文明;一個人,能懂是非,能判斷是非,這四心,合起來就是四個字:仁義禮智,這才是素質。</h3><h3> </h3><h3>這四個字,我們的教育都在強調,都在提倡,但是效果一般。為什么?因為沒有落實在基礎教育的教材上,不會幫助被教育者形成知識體系、價值體系,不會建立人生的信仰與精神依據(jù)。文化落到實處,就是文化經(jīng)典;文化經(jīng)典落到實處,就是進入基礎教育教材。</h3> <h3> 此次,北京語文考卷中出現(xiàn)《論語》等內容,是令人欣喜的現(xiàn)象。</h3><h3> 《論語》曾是中國人的啟蒙書、枕邊書,《論語》中的智慧已化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記憶,如不恥下問、察言觀色、成人之美、當仁不讓、道聽途說、發(fā)憤忘食等諸多名言佳句,我們日用而不知。二千年來,《論語》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凝聚了中國人的民族向心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為這個偉大的文明而自豪,而奮斗。不止中國,孔子的影響,《論語》的智慧,更是傳遞到了全世界的人,從中得到寶貴的精神指引,成為人生成長的有益養(yǎng)料。</h3><h3> 所以要傳承傳統(tǒng)文化,《論語》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本書。</h3> <h3> 對本民族經(jīng)典的充分吸收解讀,將成為奠定其身份認同的根基,這是文化鑄魂的工程。</h3><h3> 放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傳承,都體現(xiàn)在國民教育體系中。</h3><h3> 一個民族的經(jīng)典,只有每個孩子能從小學習,才能充分得到傳承發(fā)揚。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自由的用經(jīng)典、去交流想法。而不是提起《論語》、提起孔子時,周圍的人,在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你。</h3> <h3>社團課孩子們在國學班讀《論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