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庚子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肆虐,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奮戰(zhàn)疫情。不要因待在家中而郁悶不快,不要因親友沒團聚感到遺憾。要相信,寒冬會過,終有春暖花開之時;疫情會過,一切都會好起來。當前宅在家里是最好的選擇,別給祖國添亂!宅在家里安靜讀書吧!既然我們沒有資格做逆行的英雄,咱就宅在家里做一個安靜的讀者吧!2月1日,繼續(xù)我的2020閱讀之旅,選擇我的第二本書《當代德育理論譯叢---在學校中培養(yǎng)品德:將德育引入生活的實踐策略》細細讀來。</h3> <h3> 多元文化時代促使所有人都會發(fā)現:沒有學習者的主體性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德育,古代社會所篤信的強制灌輸的德育模式將徹底地無以為繼。就像互聯網使得信息壟斷變得日益困難一樣,多元化時代的來臨最有價值的意味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民主與科學時代的來臨---其中當然也包括德育的民主化和科學化。</h3><h3> 我們需要理解什么是品德---好的品德。對此,凱文·瑞安有一個簡明的界定:“知善、愛善、行善”。所以當你塑造品德時,你必須注意認知、情感和行為層面,它們對應于頭腦、心靈和雙手。</h3><h3> 本書的目的在于為力圖幫助孩子們塑造良好品德的教育者提供一份藍圖。開篇詮釋“品德教育”的含義及重要性,這是全書的基礎。觀點是以人為中心,幫助教育者如何去引導學生動腦、動心和動手,從而知善、愛善和行善。理解學生是誰以及我們希望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擁有良好品德的、完善的人,這是其他一切的基礎。無論學校做什么,它都應堅持這一基本原則,充分理解這一核心目標。</h3> <h3> 培養(yǎng)觀點、價值還是美德?第二章的目標就是給教育者指出一條品德教育要旨的道路。盡管觀點、價值觀和美德都是學校教育的必要部分,但是只有美德為品德的塑造提供真正的、關鍵性的道德支持。作者例舉了三節(jié)品德教育課,分別強調觀點的教學方法的問題、強調價值的教學方法的問題、強調美德的教學方法的益處。這三位教師在運用自己的方法上都很有藝術,每一位都嘗試讓學生參與到嚴肅的問題上來,每一位都企圖把品德教育融入他們的課堂中。但是,如果沒有美德的概念,沒有對一個人以高尚的抑或卑鄙的方式活著意味著什么的判斷力,則一個人所持的觀點無論它的立論之基多么好,都是空洞的。</h3><h3> “美德”這個詞源自拉丁語,它作為詞根的意思是“力量”或“動原”。美德實際上能使我們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結果讓我們更喜愛它。它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教師,更好的學生,更好的朋友,更好的同事,更好的配偶。</h3><h3> 早些時候我們就把品德教育看作努力幫助學生知善、愛善和行善。簡言之,它是幫助學生成長為完整的人---擁有智慧和美德的人。因而,幫助學生熱愛和理解善是必要的,善不僅是生活中對的事,還是真的和有價值的事。同時,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愛善---關心別人的需要,忠實于自己的承諾,干好工作并珍惜友誼---以及養(yǎng)成獲得這些所必須的習慣。在某種方式上,愛善能成為道德成長的發(fā)動機。道德成熟,最終會導向一種美好生活。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行動,必須履行我們的義務。因而,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認識到行善是底線。</h3> <h3> 建設美德團體:創(chuàng)設增進品德的學校風氣。美德團體不僅建立于學校的道德風氣之上,而且靠它來維系。既然環(huán)境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那么我們就需要密切關注我們學校的環(huán)境。學校如何在它的學生中間建設美德團體?其一,追求更高目標。創(chuàng)建美德團體不僅確立高的目標,而且還要深入“向內發(fā)掘”。創(chuàng)建富有意義的服務活動、鼓勵學生做學校的主人、關注細微小事、建設緊密的關系、給他人足夠的關心,并幫助其糾正錯誤。其二,利用“不起眼的場所”開展品德教育。除了明顯的場所---課堂,這樣或那樣的品德教育也可能出現在許多其他的場所---學校中不太被注意到的地方。如校車、走廊、自習室、衛(wèi)生間、運動場、食堂、辦公室。</h3><h3> 要改變學校的風氣并把它發(fā)展成為一個美德團體需要做些什么?準確的使命表述、核心美德、家校合作、團隊合作、正式的啟動儀式、定期的會議和評價、將職員(圖書館館員、保管員、管理者、食堂員工、校車司機以及志愿者)納入進來、將學生納入進來、綜合的課外活動、相關的評價。構建一個美德團體要求對這些共同的理想作出承諾,進行持續(xù)的反思、理解和評估。美德團體通過信任和尊重的人際關系得以維持、溝通,它們也是把學生、教師、管理者、員工以及家長和社區(qū)成員團結在一起的紐帶。</h3> <h3> 通過課程培訓品德:面對學生生活中出現的諸多的誘惑,學校課程的范圍是什么?把我們的道德遺產置于中心位置。發(fā)展道德素養(yǎng)、激活道德想象、推動道德談話、促進道德完善。教育者,像父母一樣,必須幫助學生逐漸去認識那些具有美好品德的個體,讓他們成為孩子們的榜樣。課程如何喚醒學生的道德想象?教師需要選擇能抓住年輕讀者注意力的故事,能啟發(fā)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并感動他們的故事。好的故事能開拓我們學生的心智。</h3><h3> 課程是幫助學生發(fā)現道德生活的吸引力的一種方式。使學生積極地探索課程中蘊涵的智慧是一種美德教育。學生需要發(fā)展一種朝向理想前進的動力---追求高尚的抱負并展現最好的自己。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既然品德教育是整體性的發(fā)展---包括頭腦、心靈和雙手,那么,課程就必須不僅幫助學生知善,而且要激勵他們做正確的事、做好事。</h3> <h3> 吸引家長參與品德教育。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道德教育者。盡管越來越多的人共同呼吁學校要在品德教育中起到更積極的作用,但是教育者需要謹記父母在孩子的知善、愛善、行善方面負有主要責任。社會評論家和喜劇演員經常說,在我們的社會除了養(yǎng)育孩子,你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許可證,但養(yǎng)育孩子恰恰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事情。成人在生孩子前應該去上“養(yǎng)育課”的觀點,正在越來越受到歡迎。作為家長,你要把養(yǎng)育放在優(yōu)先位置,除了把孩子的品德放在優(yōu)先位置和花時間關注他們,我們還需要認真反思他們的發(fā)展。孩子們需要養(yǎng)育和指導。他們需要父母的權威和愛---他們需要堅實的基礎以塑造他們的品德。</h3><h3> 創(chuàng)設一個好榜樣群體。不言而喻,父母必須不斷地成為孩子的好榜樣。沒有人指望能持續(xù)做好任何人的好榜樣,但是它卻是養(yǎng)育工作中內含的一部分。家長一定要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家長表達他們關注孩子學校生活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和教師保持聯系,面對面交流是重要的。推動品德發(fā)展的學校也促進親子交流。</h3><h3> 品德教育是一項需要從出生到死亡持續(xù)進行的事業(yè)。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成為擁有美德的個體。通過履行做父母的責任,我們也在履行做人的責任。事實上,我們的孩子,我們最大樂趣的來源(有時候也是最折磨我們的工具),也是我們個人成長的工具。通過強化我們自己的品德,我們能夠幫助孩子發(fā)展并強化他們的品德。</h3> <h3> 教師的工作即培養(yǎng)品德。有人曾經說過,“一般的教師告訴,好的教師解釋,出眾的教師論證,而偉大的教師鼓舞激勵?!苯處熞ζ返陆逃某兄Z,要有職業(yè)責任感、道德勇氣、公正的美德?!敖處煹墓ぷ骷磁囵B(yǎng)品德”涉及使“磚”保持在其位置上的“砂漿”。學校全體員工對塑造學生品德的承諾,是保持品德教育成果各要素集中和共同作用的固定劑。</h3><h3> 幫助學生主動養(yǎng)成品德。品德形成的進程在年齡和階段上差異很大。道德成熟是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因而,一位教師在課堂上對待學生的細節(jié),非常依賴于其所教年級的水平。</h3><h3> 偉大的藝術家都有偉大的愿景,偉大的教師對他們學生的潛能有先見之明,并能以這種愿景來鼓舞和激勵他們。教師對學生們的愿景不局限于學業(yè)成績和物質上的成功,它更包括學生的美德和品德,是一種對學生過上快樂和豐富生活的愿景。這種愿景有賴于學生周圍的人,而最終學生將成為自己品德的教師。</h3><h3><br></h3> <h3> 鐘南山院士告訴我們,當前阻擊新冠肺炎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動隔離。不過,宅在家里的這段時間我們也不能荒廢,有效利用起來偷偷提升自己吧!宅在家中“戰(zhàn)”疫情,精神食糧來補充!</h3><h3> 要相信,寒冷的陰霾終將遠去;</h3><h3> 要相信,善良和愛將如期應許。</h3><h3> 加油,每一種不離不棄的堅持;</h3><h3> 加油,每一份執(zhí)著逆行的勇氣!</h3><h3> 加油,我們的祖國——中國????!</h3><h3> 2020.2.11 20:3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