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朝邁和一丹是畫家趙買的兩個筆名。這兩個筆名的時間不同,寓意也略有不同,但大方向一致,都是寄托著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奮斗。</p><p class="ql-block"> 朝邁時,趙買正醉心于木刻版畫藝術(shù),碩果累累,如日中天。他躊躇滿志地邁開年輕的步伐,行走在旭日東升的早晨。朝邁,趙買,筆名與實名諧音,而且含義也好。</p><p class="ql-block"> 后來,趙買迷戀上了國色天香的牡丹,于是,新的追求開始了。于是,“一丹”產(chǎn)生了。一丹者,專心致志畫牡丹,一生癡迷丹青,矢志不渝,丹青、牡丹。妙極了!</p> <h1><font color="#ed2308"><b> 一、那個畫毛主席像的小伙子</b></font></h1><h3> </h3><h3> 文革初年,二十歲出頭的趙買是一位名聞遐邇的畫領(lǐng)袖像高手。那時祖國大地一片紅海洋,產(chǎn)生了許多新事物,“請示臺”就是其中之一?;緲邮绞穷愃埔粋€影壁墻形狀,左右對稱,中間一塊大面積立墻,墻上繪毛主席像,左右兩豎窄立墻書寫楹聯(lián),內(nèi)容基本上是一個固定的“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這是毛主席一首詞中的聯(lián)句。這個楹聯(lián)一律仿照毛主席的手書,當然,也一律用紅油漆寫。這個“請示臺”遍布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以上的所有國家行政單位。連汽車站、旅社、浴池這樣的地方都不例外。趙買畫的第一幅毛主席像,就是當時縣城南街一家國營浴池院里的。他畫得很認真,很像,很快就在全縣出了名,找他的單位越來越多。這事要是擱現(xiàn)在,那就叫做生意越來越好,財源滾滾。但那時可不是,那時的口號是“滅資興無”,不能談“生意”和錢的。但“錢”又是一個怎么也繞不開的事。趙買當時報酬還是相當豐厚的,首先,請他畫領(lǐng)袖像,單位管吃飯住宿,最重要的是,每天補助一塊五毛錢。這一塊五毛錢,他要拿出五毛,交給本村生產(chǎn)隊,換回一天的工分(當時一個壯勞動力的日工分是10分),剩下的一塊錢,就是屬于他自己的了。哇塞,那時塞進口袋里一塊錢,跟現(xiàn)在的一千塊錢的感覺差不多呀!有多少人羨慕得垂涎三尺!</h3><h3> 不僅如此,他每每一手托調(diào)色板,一手認真描繪的時候,身后總是有一群革命群眾嘖嘖夸贊?!把?!畫得多像啊!”“這小伙咋恁巧哩!”……擱現(xiàn)在,這生生就是一群“粉絲”??!</h3> <h3> 應(yīng)該說,趙買是幸運的,在那個文化貧乏的特殊年代,他順風順水地做著一件既光榮又有名利的工作。他的名氣愈來愈大,好幾個公社(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縣城最熱鬧的十字街大樓上也畫了兩幅。</h3><h3> 1968年,他被邀請到許昌汽車站一連畫了三個月,完成了四塊巨幅的領(lǐng)袖像。這時候,伯樂出現(xiàn)了,縣里文化部門的一位領(lǐng)導(dǎo)發(fā)現(xiàn)并且相中了他,于是,趙買的畫畫生涯和生活迎來了一個大轉(zhuǎn)機,他被抽調(diào)到縣文化宣傳站(后來的文化館),以“機動糧”的身份成為了一名合同工(1983年轉(zhuǎn)正,1988年成功晉升為鄢陵縣人民文化館館員)。</h3> <h3> 畫毛主席像的那段經(jīng)歷,不論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何,但對趙買來說無疑是彌足珍貴的。激請燃燒,青春萌動,藝術(shù)的種子在萌芽生長,這一切滋養(yǎng),對于后來他所鐘愛的版畫、牡丹藝術(shù)的孕育和開花及風格的形成,無疑有著潤物細無聲和厚積薄發(fā)的催生作用。</h3> <h3> 在趙買風塵仆仆地為很多單位畫領(lǐng)袖像而名聲大振的時候,有一個人心底里蕩漾著幸福的漣漪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她是趙買的未婚妻,一個美麗端莊的、溫柔賢淑的、通情達理的、勤勞能干的農(nóng)村女子。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從心底里感謝那個媒人為自己選配了一個如意郎君,慶幸上蒼對自己的青睞和眷顧?;楹?,她和丈夫相親相愛,琴瑟和諧,兩口子從來沒有吵過架。趙買自然也春風得意馬蹄疾!就有一點遺憾,婚后的有一天,妻子赧顏對丈夫說,她沒過門的時候可想跟著他學畫畫,但沒好意思說出口,怕遭到回絕。趙買聽了喟然長嘆,連連頓足嗔怪:“你咋不說呢!你咋不早說哩!你要是說出來,我不知有多高興哩!”繼而,來了一句混合著愛、責怪和遺憾的鄢陵話:“……死鱉貨!啃啃……吭吭……”于是,小蜂巢里交錯迴響起小兩口一陣“滴滴滴”“哈哈哈”的笑聲。</h3><h3> ??愛著生活,??愛著藝術(shù),??愛著所愛的人,??被所愛的人愛著……??愛是一輪太陽??,心中有一輪愛??的太陽的男人和女人,無論做什么,想不成功都難。???</h3> <h3><font color="#ed2308"> ?。ㄟ@張鉛筆素描,是趙買熱戀時期為他的未婚妻畫的,不是寫生,是照著像片畫的。畫照片,一是避免了模特兒久坐的勞累,二是(更重要的)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長時間的看????,盡情地看,看的同時作盡情的遐思~~顯然,趙買對這件作品不僅發(fā)揮了最好的水平,更是飽蘸激情,傾注了一腔熱烈的愛??,我們從中不但看到了他精湛的素描功力,更能感受和想象到趙買當時是如何陶醉在濃濃的愛情中??,這濃濃的愛情又是如何驅(qū)使著鉛筆和橡皮一點兒一點兒地完成了這件精彩的作品的。</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 ‘’國寶‘’級的??家庭文物??!????)</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菚r候沒有彩色膠卷,黑白照片對一般人也是一種奢侈,農(nóng)村人到城里照一張像會激動好幾天,也會令許多人羨慕不已。這張彩色照片,是趙買用透明水彩為自己心愛的人制作的,透明水彩是專門用來為黑白照片著色的,但只有畫畫的人才能熟練的使用它。它是一個小本子,每一張硬紙上附著不同的固體顏料,用帶水的毛筆一蘸,顏色就融化了,當時,所有照相館的彩色照片都是用這個‘黑科技’出籠的。)</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ㄚw買的未婚妻(右)和她的一位表妹的合影。這是文革時期照像的一個標準姿勢,也是當時頗為流行的標簽~左手握紅皮語錄本,小臂內(nèi)曲約90度,將語錄本置于胸前,代表‘紅心永向毛主席’~和‘無限忠于毛主席’。不過,這張照片,看起來,手里握著的好像不是語錄本,應(yīng)該是《毛澤東選集》或《毛主席著作選讀》,因為語錄本是大64k的,略大于正常人的手掌。)</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b> 二、版畫 相見恨晚</b></font></h1><h3> </h3><h3> 造型藝術(shù)品類繁多,千姿百態(tài),令人炫目。國、油、版、雕、年、連、宣……真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個成功的藝術(shù)家,除了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之外,能夠選擇一門與自身氣質(zhì)、素養(yǎng)等條件相契合的種類,實在是至關(guān)重要的,否則,就會象張飛學繡花,林黛玉練拳擊一樣事倍功半,乃至南轅北轍。</h3><h3> 1978年,一個偶然的機緣,趙買結(jié)識了省文化廳的一位姓任的處長,他是一位版畫家,當時在鄢陵駐村工作,趙買親眼目睹了版畫原作和了解了基本的制作流程,他突然覺得眼前一亮,砰然心動:我要搞版畫!那一刻,他有一種第一次見到自己愛人時的感覺,就是她,我找的就是她!所謂一見鐘情,所謂眾里尋她千百度……</h3><h3> 趙買是一個說干就干的人,于是,木板、刻刀、油墨、版畫參考資料,在很快的時間里一應(yīng)俱全,于是,在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的驅(qū)使下,趙買開始了他的版畫之旅。</h3> <h3> 鄢陵已故老藝術(shù)家李清業(yè)先生曾多年和趙買同事,他曾這樣簡短而貼切地評價趙買:“這個買呀,有一股牛勁兒?!崩舷壬脑u價確實很形象、準確,熟知趙買的人都認可這個評價。那時候,他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加上對藝術(shù)的一往情深,所以干起活兒來似乎不知疲倦,連走路的步伐都比常人快半拍,呼呼帶風,好像生怕晚到一步,就會失去什么一樣;頭是昂著的,連左顧右盼的時間都沒有。說話的聲音高而且極快,以至于言間不時地發(fā)出‘’咳咳~啃吭~啃吭‘’的‘小動作’。有人因此誤以為趙買口吃,其實這是一種不自覺間形成的習慣,是對語速過快的自然調(diào)節(jié)和制衡,類似于有些領(lǐng)導(dǎo)在脫稿講話時的‘啊~~這個這個~~啊~是不是啊~咳咳’……許多人在講話時,為了緩解緊張情緒和消弭尷尬,也會發(fā)出這類干咳,只不過趙式‘啃吭’更具鮮明的風格和特點而已~~(這是題外話,可以專文趣談,此處不表)。</h3> <h3><font color="#ed2308"> ?。ㄟ@是筆者與趙買合作的《難忘保爾.柯察金》,我管畫稿,他管木刻和后期制作。當時省里有一個青年版畫展征稿,有年齡限制,他超齡了,我沒超齡。但是沒想到,送稿時遭遇了閉門羹,理由是:合作的兩個作者,有一個超齡的也不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2019年的新作,套色木刻《絲路之春》(149cm×99cm),主題鮮明,技法老練,構(gòu)圖氣勢恢宏。雖然許多年他一直醉心牡丹,但,畢竟與版畫情深意篤,一旦有適合的構(gòu)思,他仍然會重拾刻刀,再走輕車熟路,而且出手不凡,所謂寶刀不老是也。</font></h3> <h3> 許多個汗流浹背,許多個挑燈夜戰(zhàn),聞雞起舞,他不知疲倦地伏案運刀,像一頭耕牛,高隆著肩峰,吃力而堅定地行進在春日的處女地。</h3><h3> 日積月累,一件件帶著油墨馨香的木刻作品從他手中緩緩揭起,他搓手、俯身凝視,蹙眉思索,很快地踱步,最后是開心地哼上一支有些跑調(diào)兒的小曲兒來。這時候,他會快活得像個手舞足蹈的天真孩童一樣。</h3><h3> 版畫的種類和形式是多樣的,從材質(zhì)分,有木板、石板、銅板、石膏板、脫膠、絲網(wǎng)版;從形式上分,有黑白和套色等等不一而足。趙買最初選擇了黑白木刻,這是最常見的一個種類,它形式感強烈,表現(xiàn)手法單純而明快,在黑白世界中營造出無數(shù)可能。魯迅先生就是早年中國版畫的倡導(dǎo)者和播種者。當年在革命圣地延安,老一代的版畫家古元、力群、白樺、彥函等,曾運用黑白木刻版畫為武器,為抗日救亡作宣傳,為解放區(qū)軍民革命斗爭生活留下了大量不朽的歷史畫卷。</h3><h3> 趙買選擇了版畫,版畫也選擇了趙買,情投意合,很快愛情就有了結(jié)晶,而且瓜瓞綿綿。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的作品開始走進展廳,登上報刊雜志,開始為人們所注目。</h3> <h3> 可以列出一大串業(yè)績單,這有點俗套,且略陳幾件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h3><h3> 《袁隆平》,獲省六屆版畫展三等獎,被鄭州美術(shù)館收藏;</h3><h3> 《鄧小平》(又名《希望》),參加多次展覽,獲多項榮譽,在1993年由宋慶齡基金會河南分會、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文化廳、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大型美術(shù)作品展覽中獲榮譽獎。原作于1988年輾轉(zhuǎn)送達鄧小平本人收藏;</h3><h3> 《大河吟》,入選全國七屆美展(河南展區(qū));</h3><h3> 《決戰(zhàn)一九四五》,入圍建軍八十周年全國美展;</h3><h3> 《薩馬蘭奇像》、《趙趁妮》、《保爾·柯察金》(與王銀安合作)、《昔日黃河灘》、《八仙過?!贰?lt;/h3><h3> 還有一件頗值得一提的故事;1983年,為迎接河南省第二屆版畫展,趙買廢寢忘食地準備作品,在截稿日期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在緊張地修改作品。漸漸地,他感到有些不支,便和衣而睡。待到后半夜兩點醒來,又象彈簧一樣地披衣起床,搓額、叩齒、“啃”氣,抖擻精神,立馬又入佳境,天亮時分,他印好了最后一張,帶著一共五件作品,在滿天晨星的護送下,大步流星地奔向縣城北關(guān)汽車站,趕第一班開往省城的班車出發(fā)了。</h3><h3> 這次展覽,他的三件作品入選,分別是《當代愚公楊皂》、《飲》、《八仙過海》,其中《當代愚公楊皂》獲二等獎,還被同時刊登在《河南日報》副刊的顯著位置,并在副刊評論文章中被指名“點贊”。</h3><h3> 無獨有偶,在1992年河南省第二屆群文系統(tǒng)美術(shù)作品展覽中,他又“故伎重演”,三件作品入選并獲優(yōu)秀獎。象這類高級別的評選機制極為嚴格的展覽,一次入選多件作品,個中甘苦,只有行家和業(yè)內(nèi)人才能感知。這不比一個孕婦同時產(chǎn)下三胞胎的機率更高。</h3><h3> 朝邁者,趙買,邁步行走在霞光滿天的早晨。</h3> <h1><font color="#ed2308"><b> 三、啊,牡丹</b></font></h1><h3> “……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部電影插曲,曾響徹大街小巷,直到現(xiàn)在,仍能在經(jīng)典老歌里聽到她的優(yōu)美旋律。<br></h3><h3> 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的巨變,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也開始發(fā)生變化,猶如寒冬過后的春風乍到,空氣變得愈來愈清新了。不知是偶然或是必然,這時趙買突然喜歡上了國畫牡丹。也許是多年執(zhí)刀沖刻太疲倦了?他想調(diào)劑一下大腦神經(jīng)的頻譜,從黑白世界走進另一片色彩斑斕的天地。</h3><h3> 藝術(shù)家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可以在屬于自己的任何一塊自留地里耕種和收獲,每塊地都是試驗田,想種什么、怎么種、怎樣擺弄,一切自己做主。陌生嗎?不會嗎?沒關(guān)系,可以到鄰家地里看呀!行家多著呢!</h3> <h3> 趙買開始畫牡丹也到多家高手門前學習借鑒,用他自己的話說:“廣納陳洪綬、陳白楊、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王雪濤、于希寧、霍春陽、郭石夫等大家之法為已用……”</h3><h3> 當然,臨摹、借鑒、吸收,這些手段之外,“搜盡奇峰打草稿”才是更重要的。面對大自然,感受、寫生,是每一個藝術(shù)家的必經(jīng)之路,為此,趙買幾度到洛陽王城公園牡丹園、到山東荷澤寫生,當然,有花都美譽的故鄉(xiāng),在牡丹盛開的季節(jié),更是留下了他頻頻的足跡。</h3><h3> 同大多畫牡丹高手一樣,趙買先是由工筆入手,又到大小寫意,精心地研究牡丹的結(jié)構(gòu)特點,不同花期的造型規(guī)律,在寫生中,他刻意挑選一些有特色的花頭、葉子、老干拍成照片,制成線描效果反復(fù)揣摩研究,有時在色宣紙上反面正面試著畫各種效果。在許多個彩色的夢里,他象電影里的慢鏡頭一般徜徉在牡丹花叢中,和一隊隊蜜蜂翩躚起舞,合奏著一曲曲牡丹之歌?!啊腥苏f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h3><h3> 十二歲就失去父親,幼年飽嘗生活艱辛的趙買,對筆下的牡丹一定有著不同他人的情懷。</h3> <h3><font color="#ed2308"> ?。ㄊ聵I(yè)有成,家庭美滿。妻賢子貴,兒孫滿堂。人生到此,夫復(fù)何求!</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趙夫人66歲時的全家福????????)</font></h3> <h3> 趙買有著農(nóng)人的勤奮和執(zhí)著,不管在哪一塊地里耕耘,他都“不用揚鞭自奮蹄”,無論是當年東奔西走畫領(lǐng)袖像,還是以后繪制各種宣傳畫,不管蜷伏案頭游思創(chuàng)作,還是執(zhí)行單位公務(wù)于各個宣傳展覽場地;不管是面對木板油墨還是芬芳的牡丹,他都一如既往地專注、認真、刻苦、嚴謹。</h3><h3> 趙買有著孩童般的天真和好奇心,永遠對陌生領(lǐng)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這是一個藝術(shù)家最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人,尤其是藝術(shù)家,一旦老于世故,城府高筑,藝術(shù)的觸角也就接近蔫萎、中斷了。</h3><h3> 2017年,在許昌市一次畫展中,趙買的一幅牡丹被一位官員看中,展覽結(jié)束后,他以并不太高的價格悉心收購,他喜歡這幅近景牡丹和中景疊立的華表巧妙組合的作品,這也是這次展覽唯一成為藏品的作品。趙買當然不會為此沾沾自喜,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他的牡丹作品已經(jīng)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參加過多次不同級別的展覽并獲獎,聲譽也與日俱增,高山流水,藝術(shù)作品覯遇知音,比什么都重要。</h3><h3> 2016年,《趙買牡丹畫集》問世,洋洋大觀,滿卷生輝,讀之若春風拂面,一頁一頁翻閱,如同走進了千姿百態(tài)、芬芳襲人的牡丹世界。這分明是用一滴一滴汗水澆灌和培育出來的精神苗圃啊。</h3><h3> “……?。∧档?,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h3><h3> 畫領(lǐng)袖象的趙買,刻版畫的趙買,畫牡丹的趙買……從英姿勃發(fā)的青年才俊,到豐年稔歲的中年大成,再到鶴發(fā)漸稀的丹青逸叟,他一路走來,畫著、寫著、刻著、思考著、創(chuàng)作著、瀟灑著、浪漫著、生活著、幸福著、朝邁著、一丹著……在永無止境的藝途上不停地前行著。</h3><h3> 趙買,一曲婉轉(zhuǎn)悠揚的田園牧歌!</h3> <h1><font color="#ed2308"><b> 結(jié)束語——忙不迭的聲明</b></font></h1><h3> 作文要寫完了,筆者在此忙不迭地做一聲明:趙買先生是我?guī)资陙硪恢鳖H為敬重的良師益友,人前人后,我從來不曾直呼其名。在本篇拙文中,出于文體和表述的需要,我不無惶遽地暫時略去了“老師”的稱謂,在結(jié)束本文的時候,特在此以“趙老師”N次方的虔誠予以補償。趙買老師,朝邁老師,一丹老師,我和許多朋友們期待你更多版畫和牡丹作品問世,期待有更多你的好消息帶給大家分享!</h3><h3> </h3><h3> 王銀安 </h3><h3> 2019年12月</h3><h3> 于 遠囂堂</h3> <h3><font color="#ed2308">夕陽似火~風光無限~藝術(shù)人生~青春永駐??????</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