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2020.01丹霞山游記

東風肥驢

<p class="ql-block">  一直很喜歡廣東早茶,吃到的機會卻不多。青島有不少粵菜館,同樣的茶點,各家口味差別很大,讓人吃著不那么踏實。曾在香港去過幾家茶餐廳,味道都不錯,便更是惦念廣東的老字號早茶店,一想到那滿桌子的各色精致吃食,立馬就感到口舌生津......所以,這個春節(jié)我們去廣州過年,體驗一下南方的早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七八天的時間,除了逛逛吃吃,總得爬爬山才好,這樣吃起來也會心安理得些——運動過后,總得補充一下營養(yǎng)嘛。</p><p class="ql-block"> 廣東四大名山之一的丹霞山,位于韶關市仁化縣境內,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之前去過的武夷山、張掖丹霞地質公園等以陡崖坡為特征的紅層地形,都屬于“丹霞地貌",這個地貌的命名就源自于丹霞山。</p><p class="ql-block"> 看往年春節(jié)期間丹霞山景區(qū)的游客高峰期大多是在初二之后,我們就計劃年前到了廣州先去韶關爬丹霞山,然后再去廣州及周邊城市游覽。小朋友媽媽的放假日期還沒確定,我們的機票也遲遲沒有預定,好在廣州周邊交通發(fā)達,即使是春節(jié)期間,也不用擔心行程會有問題。</p><p class="ql-block"> 臘月二十七(1月21日)下午,小朋友的媽媽一收到公司放假通知,立馬上網查看廣州的機票。當天晚上和第二天上午的兩班飛機都比較便宜,晚走不如早走,趕緊定了晚上十點的航班(JD5512)。航班到達廣州的時間是凌晨一點多,那就在白云機場附近找家酒店湊付一晚吧。這時再查次日廣州到韶關的各趟動車高鐵,早都沒票了。再看普通列車,連無座票也都是售完狀態(tài),“春運”果然是一票難求。小朋友的媽媽守在電腦前,繼續(xù)往后查,總算是搶到三張后天下午K車的無座票。有了后天的票托底,等明天到了廣州站去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改簽到當天的車次吧。</p><p class="ql-block"> 忙完公司的事情,回家隨便吃點晚飯,急三火四收拾行李。這次出門最重要的物品是一包口罩,因為最近武漢爆發(fā)的新型肺炎正在擴散,不確定戴口罩的作用有多大,但至少于己于人,都能安心些吧。下樓打了輛出租車到機場,車費竟然90多,小貴。</p><p class="ql-block"> 剛到機場,家里的提醒也跟著來了,小題大做地強調廣東也有了好幾例患者,出門一定要戴口罩,注意多加防范。</p> <p>  飛機晚點一個半小時起飛,到達廣州白云機場的時候已經是凌晨兩點半。好在預訂的酒店有車接機,四五公里的距離一會兒就到。 </p><p> 酒店在機場旁邊的一個村里,周邊很多專為接待乘客的酒店式公寓,大多條件一般,好處是距離機場近,而且村口就有地鐵站(高增站),乘地鐵3號線換乘2號線,可以直達市中心的廣州站,十分方便。這也是我們預訂這家公寓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1月22日</p><p class="ql-block"> 上午10點,酒店安排車送我們去村口的地鐵站。地鐵里乘客很多,大多都戴著口罩,看來這次新型肺炎的影響真是挺大的。從進站等地鐵加換乘,直到廣州站下車,總共半個多小時,地鐵出口就在廣州火車站的廣場旁邊。</p><p class="ql-block"> 我小時候曾在廣州住過一段時間,當時應該也是乘火車進出的,但對廣州火車站的樣貌一點印象都沒有,畢竟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前啊,那時候我還很小很小......</p><p class="ql-block"> 關于廣州站最近的印象,是幾年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差館》。四下環(huán)顧,卻沒有看到那個匯聚了人生百態(tài)的廣場派出所。廣場上,形形色色的旅客匆匆而過,車站大樓低矮普通,比較醒目的是立在大樓兩側的巨幅標語,“統(tǒng)一祖國 振興中華”,很有年代感。</p><p class="ql-block"> 雖是春運期間,購票大廳的人并不多,很幸運,當天到韶關列車的站票還是有的,最近的一班是12:56的K9064。辦好改簽手續(xù),時間尚早,我們便去附近閑逛。</p><p class="ql-block"> 出廣場東面不遠,路邊有家潮汕風味的快餐店,香艷十足的燒鵝燒肉豬蹄鹵貨擺滿櫥窗,引得我這樣的嗜肉者不得不進去嘗嘗。店里多數菜品都分大小份,但如果你自己不主動聲明,點菜的妹子就只會揀大份的價格報,上菜更是飛快,再加上和氣的語調,真是會做生意。</p><p class="ql-block"> 原本不太餓,只要了碗小份的燒肉粉(20/小份),味道不錯,就又加了份燒肉飯(20/小份),越發(fā)覺著好吃。沒想到這么一家不起眼的路邊小店,燒肉竟然吃出了回味,這使得我們對廣州的那些老店更加期待。</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既然站票都很難買到,列車上當然是人滿為患,連過道里也站滿了乘客。門口的人想往里走,里面的人直喊“滿了、滿了,進不去了”。實際上這種客流量也不算個事兒,車廂里時不時就會有個乘務員和個胖廚師推著裝滿零食水果盒飯的小推車沿著過道蕩開人群從這邊一路擠過去,再從那邊一路擠回來。甚至在人堆里兩輛推車迎面遇到,仍然可以從容會車而過。這正應了那句富有哲理的話,“擠一擠,XX總會有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們上車比較早,為了不擋別人的道,小朋友和媽媽臨時找了最頭上的兩個空座位坐下,本想等到座位的主人來了就讓開,沒成想這一坐就坐到了韶關東站。買了站票卻沒能讓小朋友體會到擠火車站一路的奔波勞累,也是個小小的遺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下午三點二十到達韶關東站。出口外的停車場,正是去丹霞山景區(qū)的大巴車始發(fā)站。恰好趕上有輛車要出發(fā),我們一刻都沒停留,先上車再買票(20/人,小朋友半價),1個多小時就到了丹霞山游客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下午四點半的丹霞山游客中心,空空蕩蕩,一個人影兒都不見。景區(qū)大門口有些旅游標識,現在拍照可不用排隊了,正合我們的心意。旁邊有咨詢處,了解到從年三十開始門票八折優(yōu)惠,我們明天進景區(qū)早了一天,享受不到優(yōu)惠,還是得買全價票(100/人)。好吧,山高水遠來一趟,有沒有折扣也都無所謂,等會兒上網買票,再去景區(qū)門口的售票廳換出紙質門票就可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預訂的酒店離這里不遠,幾排四五層高的樓房,一家挨一家都是酒店旅館。這個時候很少有游客,我們預訂的那家酒店更是只有我們一家入住,幸好有老板家的小孩在不停嬉鬧,才使得樓內不至于太過安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晚上出去吃飯,還得回到游客中心附近。 幾十家飯店都集中在這里,臨近過年,還在營業(yè)的并不多。我們參考網上的點評,去了菊姐酒家,一家典型的接待游客的景區(qū)酒店。這周邊實在是找不到更有特色的飯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先上了盤店里的特色菜“蒜醬肉”(38/份),水煮五花肉切大片配碎蒜醬汁,胡蘿卜絲和黃豆芽鋪底,味道還行;另一盤是店里主推的“一品茄子煲”(48/份),口味卻一般,性價比不高;要了瓶當地的“活力啤酒”(5/瓶),清淡如水,仔細一看,竟是青啤出品的。店里的茶水挺好喝,有股清香,一問才知道,是用羅漢果花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正吃著飯,小朋友的爺爺又打來電話,說武漢那個老同學一家本想到廣州過年,因為疫情控制的要求,已經取消了機票不外出了,廣州又發(fā)現了兩例患者,人傳人也確定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寬慰爸爸,這里景區(qū)、酒店的人都很少,我們也不打算去廣州了,過兩天最多再去佛山逛逛就回家,不用擔心我們。</span></p> <p>  1月23日</p><p> 清早,手機彈出一條消息:“武漢封城了”。</p><p> 我們 8點出酒店,步行到游客中心的售票廳取票,大街上冷冷清清,看不到行人。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大家要么是在家里忙年,要么就是在歸家的路途上,這個時候能來逛景區(qū)的閑人確實不多。</p><p> 這也挺好,至少不用擔心會有新冠病毒。</p> <p class="ql-block">  丹霞山風景區(qū)是由幾百座砂礫巖石山丘組成的紅色山群。主要有四個游覽區(qū):陽元石、長老峰、翔龍湖、巴寨。</p><p class="ql-block"> 巴寨游覽區(qū)在整個景區(qū)的另一頭,丹霞山景區(qū)門票并不包含這個景點。據酒店老板說,巴寨挺遠,需要包車過去,而且巴寨已經停止經營兩年多了,現在得走小路才能進去。</p><p class="ql-block"> 其他三個游覽區(qū)都得從游客中心這邊進出。近處的陽元山距離景區(qū)大門一公里多,稍遠些的是連在一起的長老峰和翔龍湖。這幾個游覽區(qū)之間有供游客免費乘坐的巴士往返接送,現在游客很少,間隔十五分鐘發(fā)一班,也挺方便的。</p><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有一整天的時間,所以先去遠處的長老峰和翔龍湖。景區(qū)巴士行駛的道路很平坦,沿途遠近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山丘,山丘不高,“頂平、身陡、麓緩”的丹霞地貌特征很明顯,只是山體大多呈暗土色,甚至是黑色,并不似書中描繪的“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前去武夷山也看到過相同的情況,或許是因為地處南方,氣候溫潤,苔蘚地衣遍布巖壁表面現已枯萎所致吧。</p><p class="ql-block"> 巴士終點站在丹霞山的牌樓旁邊,牌樓上的“丹霞山”三字是由某前副總理所題。過去牌樓不遠便是長老峰和翔龍湖的入口(9:00)</p><p class="ql-block"> </p> <p>  沿石階山道向上快走五六分鐘,迎面是半山亭,左邊是錦石巖寺的山門,山門上有趙樸初題寫的對聯,“翠竹森森峰回路轉疑無徑,丹崖隱隱柳暗花明別有天”,很有意境。</p><p> 地圖顯示去錦石巖寺之后還得原路返回,我們一貫不愿走回頭路,所以有些猶豫,但又想到時間充裕,那就過去看看吧,于是穿過山門往里走。 </p><p> 這一路走過,竟真如那對聯所述,果然是竹青草綠,清寥怡人。前行不遠,崖壁上有處大型蜂窩狀洞穴群,當中刻有“夢覺關”三字,下面另有三題摩崖石刻。夢覺關取自“半生奔波如夢幻,今日方覺此清虛”之意。</p><p> “側向窩穴群是早期河床上流水旋轉侵蝕,又經后期風化剝蝕而成”。丹霞山是國家地質公園,園區(qū)內廣泛分布著各種形態(tài)奇特的地質構造,許多地質景觀旁都會有科普介紹,略略看看也能長些知識。</p> <p>  繼續(xù)前行,路邊幾塊巨石堆疊成洞,洞口有名“幽洞通天”。洞內開闊,左側石壁下又有一小洞,幽黑不知深淺。我見小洞的地面修得齊整,便弓腰彎腿先進去探查,略走幾步可以看到盡頭有光亮,即回身招呼他們一起進入。小朋友怕黑,要媽媽走在前面但不可以落她太遠,又喝令我杵著她后背緊跟其后,就這么前后簇擁著,小朋友卻仍還是一步一咋呼地自己嚇唬自己。</p><p> 那個小洞長約不到十米,洞外是巨巖矗立而成的狹陡巷谷,旁邊有石階通往外面。</p><p> 出到谷外,再走不多時,又遇一陡立山崖,山崖自上而下劈開一條窄縫,僅能容一人通行的奇險小徑深入崖中,此處為“百丈峽”。置身其間,勢欲傾倒的陰森絕壁泛著冷冷的寒意,莫名的恐懼隨之而來,似乎轉瞬之間自己就將被擠壓碾碎。唯有崖頂的一線長天,灑下些許的陽光,仿佛又照亮了心頭的希望,使人得以繼續(xù)潛心前行。</p><p> 過去百丈峽,山路漸寬。向內傾斜的崖根下有護欄圍擋的蓄水池,巖壁上有“浸碧浮金”、“噴玉泉”等題刻,看名字就知道這些都是有典故的。</p> <p>  山路盡頭便是錦石巖寺(9:35)。錦石巖寺始建于宋代,是丹霞山最為古老的佛教寺庵,對了,這是一座尼姑庵。寺庵依山勢而建,殿堂嵌在崖壁上相連的石凹中,形如絕壁長廊。這處赤壁丹崖,因巖壁“五色間錯,四時變態(tài)”,故名“錦石巖”, 錦石巖寺的名字也來源于此。 </p><p> </p><p>  </p> <p>  進寺門往里走,一間間廳室殿堂均以內凹的巖壁為天然屋頂,依洞穴自身寬窄而建,無論是壁立千仞的陡崖還是敞亮寬闊的巖洞,真都是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崖邊辟有小塊的園地,遍植花草,旁邊樹上掛著圓鼓鼓的柚子,幾個掉落在泥土里,也不見那掃地的老尼來清理,只任由它們自生自滅。</p><p> 寺里的大雄寶殿在巖壁的盡頭,也是建在寬舒深廣的巖洞里。洞口巖壁上的“錦巖”二字,是南宋時期的題刻,距今已有900年的歷史,這也是丹霞山現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大雄寶殿內有一條巖石皺起為蜂窩形的紋路橫貫于石壁,紋路呈現上淺下深的綠色,狀如鱗甲,被稱為“龍鱗片石”。據說紋路表面附生著的微生物,可隨氣溫、濕度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四季不同,十分奇特。殿外懸崖之上有水源,若是雨季,便會順巖壁凹槽灑落成瀑布,是為"錦巖飛瀑"。</p><p> 憑欄遠眺,錦江之水像玉帶一般纏繞在層巒疊翠之間,丹霞群峰競秀聳立。真得感謝那些修道拜佛的古人,總能幫我們找到這么好的觀景之地。只是有些不明白,這錦石巖寺的山門上為什么還會有道家的“洞天福地”字樣,難不成這里是佛道雙修?</p><p><br></p> <p>  從錦石巖寺原路回到半山亭,沿山路繼續(xù)上行十幾分鐘到了摩崖石刻群。路邊的赤壁丹崖上接連出現“丹霞”、“法海慈航”、“誕先登岸”等許多古人題刻,還有篇一千三百多字的“丹霞山記”,滿滿一石壁,可惜我們并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靜心研讀。</p><p>  再往前,迎面巖壁擋路,更有“紅塵不到”、“聳秀爭奇”、“南無釋迦文佛”等一堆好詞。左邊幾十登石階之上一堵高墻隔斷紅塵,只留一小門可供凡人結善緣。高墻正中豎寫著“丹霞山”三個大字,門楣上橫著三個小字“別傳寺”,那灰白墻面像是大片的留白,很有時尚簡約范兒。倒是“風過竹林猶見寺,云生錦水更藏山”的門聯不夠素雅,甚而顯得有些招搖了。(10:25)</p> <p>  別傳禪寺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澹歸禪師是開山祖師,“別傳”是取自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的典故,意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禪寺歷經興衰,后經釋本煥禪師主持重建(1982年),現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鐘樓、鼓樓、菩提精舍等建筑,規(guī)模頗大,香火極盛。</p><p>  不過現在這個時節(jié),大家都忙著回家過年,游客寥寥,偌大的庭院,寂靜悄然。忽有小朋友隨性的嬉笑聲打破了沉寂,幸好被孩兒她媽冷眼止住,才沒有驚動那些昏昏欲睡的泥胎木塑。</p><p> 穿過禪寺,林間有座千佛鐵塔,正要細看,又被旁邊的環(huán)衛(wèi)師傅吸引,隨他撿了一捧綠橄欖。異常酸澀,據說可以用來泡酒。</p> <p>  上午11點到達“呼吸通天”的極陡石階。長老峰游覽區(qū)按各景點位置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層, 下層以錦石巖為中心,中層以別傳寺為主體,上層就是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構成的三峰聳峙。從別傳寺到峰頂之間有懸崖峭壁阻斷,后經人工開鑿石階,附以欄桿鐵索,修成了這條“丹梯鐵索”,這也是長老峰全山最險之處。</p><p> 向上爬樓梯,即使如此陡峭,對小朋友來說也不算什么,徑自跟在別人后面就往上爬。這驚得我們在下面連連呼叫,生怕她不能保持距離而被前面的人失手碰到。還好,有驚無險,只是掃了小朋友的興致。</p> <p>  攀過丹梯鐵索,再走不遠,左邊巖壁上有題刻“海螺巖 澹歸墓”。海螺巖位于海螺峰下,巖體底部遍布著大型扁平洞穴群,別傳寺開山祖師澹歸和尚的墓塔修建在其中。</p><p> 海螺巖那富含氧化鐵的砂礫巖層構成的巖壁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紅色,在氤氳的光線中散發(fā)出迷離的色彩。巖面風化下來的沙土是真正的紅塵,飄灑在精巧的墓塔上,這真是看破紅塵出家去,身后依然入紅塵。(11:15)</p> <p>  山路的盡頭是長老峰頂的觀日亭(11:30),登高遠望,果然是“壯觀無殊泰岱,奇美不讓黃山”。</p><p> 這時已近中午,周邊游客不多,我們就在亭子里吃午飯。除了自帶的一些包裝食品,還有一份早上在超市買的自熱土豆牛肉飯,手忙腳亂地操作了一番,終于吃上了一餐熱飯。</p><p> 觀日亭旁邊有三條岔路,右行下山可去陰元石景點和翔龍湖景區(qū),往左上行是去海螺峰頂,往左下行依次是雪巖寺、索道上站、韶音亭和舵石等幾個景點。我們打算先到韶音亭,看情況再決定是否去更遠一些的舵石。(12:40)</p> <p>  從觀日亭往北過去石乳泉不遠是雪巖,這也是一處大型扁平洞穴,位于海螺峰東側崖壁下,因崖壁上白色鈣化沉淀如雪,故名雪巖。明末崇禎年間這里建有雪巖寺,后荒廢,現今又有所修葺,旁邊有屋舍,不知什么人在這里修行。崖邊有幾棵高大翠綠的芭蕉樹,一串芭蕉高高懸著,使勁踮起腳尖,還是夠不到。</p><p> 山路起伏,一路穿林聽風看山賞景,半個小時就到了距離索道上站不遠的韶音臺。寶珠峰下的韶音臺據說是丹霞山觀看日出的最佳觀景臺,這里視野開闊,風景優(yōu)美,登上韶音亭,丹霞群山更是一覽無余。(13:20)</p><p> 看地圖,韶音臺再往北大約半小時的距離是舵石,路上并沒有特殊的景致,且還得原路返回,我們就不再前行,轉而往回走,去陰元石景點。半路到海螺峰下有岔路,我們便拾階而上去海螺峰頂。</p> <p> 峰頂蔥郁的樹林中掩映著丹霞十二景之一的“螺頂浮屠”,“螺頂浮屠舊稱丹霞山塔,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歷經滄桑已毀大半,1986年本煥法師主持在原址仿原樣重建......” </p><p> 佛塔周邊建有圍欄,塔身雕刻精美,四面刻有佛像,各自配有楹聯。其中東面是地藏菩薩,楹聯為“眾生渡盡方證菩提果,地獄未空永誓不成佛”。 細細品味,感覺像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的另一種表達。忽然想到,莫非正是因為有我這樣不信靈魂不拜鬼神的人,才耽誤了人家成佛?……罪過罪過。再一轉念,世上無神論者多了去了,成不成佛,關我啥事。這樣想著,心里復歸坦然。</p><p> 峰頂臨崖處,和風習習,透過一片蕭蕭枯竹,便能望到山下的錦江碧水和擁翠叢中的丹霞紅崖。(14:05)</p> <p>  從海螺峰頂回到觀日亭處路口,沿著長老峰東側崖壁上的棧道過雙喜臺下行到谷底,谷底綠樹蔭蔭流水清清,一簇簇青翠修長的粉丹竹幽然靜立。</p><p> 再走些距離是陰元石景點,那不過是山腳一塊裂有隙洞的巨石,這種景觀在地學上被稱為“豎向侵蝕洞穴”。</p><p> 正所謂心中有佛,所見皆佛。</p><p> 路邊有觀景臺可以仰望對面的長老峰丹崖棧道,危崖絕路,很是驚險,剛才走過時卻沒什么感覺。(15:05)</p> <p class="ql-block">  陰元石前方有岔路。左邊道路封閉,那是通往寶塔峰森林步道、臥龍岡森林步道的,繞一大圈之后可以回到翔龍湖景區(qū)。即使不封路,我們也沒時間走那邊了,估計一兩個小時走不完。右邊一路起伏,近處密林蔥郁,遠處山峰矗立。山路蜿蜒到谷底濕地,走過兩排汀步,密竹濃翠,碧水輕蕩,這便是翔龍湖了。</p><p class="ql-block"> 湖畔竹林邊,幾只松鼠正在地上覓食,我們躡手躡腳靠到跟前,卻發(fā)現包里沒有可吃的東西。小朋友撿起地上的果皮扔給它們,小松鼠捧起來嘗了嘗旋即就丟下,輕巧地竄回竹林。小朋友不舍棄,又撿了些別的雜物扔過去,再次把松鼠們逗引出來......幾次三番之后,那松鼠們便不肯再上當出來了,小朋友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p><p class="ql-block"> 翔龍湖位于長老峰的南側谷地,因其輪廓狹長酷似一條騰飛的青龍而得名。湖中有游船可以乘坐,而我們還是更愿意沿著環(huán)湖的棧道徒步欣賞這一路的湖光山色。路邊林下常見大棵大棵的海芋,濃翠的巨葉間挺立著形狀奇特的花朵?!暗嗡^音”,果然是個好名字。</p><p class="ql-block"> 到兩岸窄處,有樹干造型的小橋跨過湖面,湖心巨石上是座精巧的飛檐四角亭,正可以臨水觀山憑風賞魚。這碧水中一群一群的大魚??!......真就只缺一張旋網了。</p><p class="ql-block">(16:00)</p> <p>(16:06)</p> <p>  過去毓秀亭不遠,湖邊的半山崖上有座巍峨的道觀,走上幾十登臺階,門樓上高懸著“仙居觀”的匾額。我們正要進去,卻閃出個道士來沖我們連連擺手,意思是到點下班了,趕明兒個再來吧,隨即從里面將大門關閉。結不成仙緣,只能多瞄兩眼巖壁上的“大音希聲”那四個大字了。</p><p> 從仙居觀沿翔龍湖邊再走二十多分鐘是景區(qū)出口,也就是上午進入長老峰的那個入口處。(16:30)</p> <p class="ql-block">  回到酒店的時間還挺早,我們略一休息又出去找地方吃晚飯。轉遍了周邊,大多都是關門歇業(yè),選來選去,最終還是去了菊姐酒家再對付一餐。小朋友的媽媽對昨天那份蒜醬肉比較中意,這次又要了一份;另外點的豉蒸排骨很一般,用料粗劣,只適合給我果腹;小朋友的要求不高,一盤簡單的酸辣土豆絲就能送下兩小碗米飯。不知道為什么,啤酒和羅漢果花茶感覺都不如昨天,寡淡無味。</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武漢已經封城,說明這次新型肺炎的疫情確實很嚴重,明天游覽完陽元山景區(qū),后面的行程怎么安排,真讓人猶豫。我是想著既然已經出來了,去佛山停留一兩天過個新年也不算太虧,最不濟也得去廣州的陶陶居吃頓除夕大餐,然后初一早上再回青島。可是考慮到家人的擔心和老婆的堅持,最終決定明天從陽元山景區(qū)出來之后就直接往家返。選擇返程的路線又費了好些腦筋,直到半夜才確定從丹霞山乘大巴到韶關,然后從韶關乘高鐵到南昌,再從南昌乘坐夜班飛機回青島。</p> <p class="ql-block">  1月24日</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陰天。早上七點,街上空無一人。走到景區(qū)大門時,一陣密集的雨點急灑而下,像是在對我們做消殺防疫。</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巴士的陽元山站距離檢票口還有一段路。路邊一串串小紅燈籠洋溢著過年的氣息,陽元橋下清澈的錦江水緩緩地流淌著,??吭诖a頭的游船上一個年輕人正在整理纜繩,沿路一趟小吃鋪有些已經開張,三兩個游客模樣的人瞅著菜單不知道該吃點什么。</p><p class="ql-block"> </p> <p>  丹霞山景區(qū)的景點,通常劃為九條線路。</p><p>層巖盡染讀天書:錦石巖1號線</p><p>美不勝收登高處:長老峰2號線</p><p>湖光山色兩相宜:翔龍湖-陰元石3號線</p><p>深度深入的體驗:臥龍岡-寶塔峰4號線</p><p>雄風最宜是朝陽:陽元石-細美寨5號線</p><p>渾然天成世間?。和ㄌ?混元洞6號線</p><p>欸乃一聲丹霞紅:水上丹霞7號線</p><p>仙山瓊閣醉游人:錦江竹筏8號線</p><p>丹岳崢嶸: 巴寨9號線</p><p> 我們昨天游覽了1、2、3號線,今天上午要游覽5號6號線,水上線路和巴寨就只能留待下次了。(7:45)</p> <p>  進檢票口,過匯元池(一個挺大的水塘),沿林間棧道行走十幾分鐘,在山坡敞亮處辟有巨幅太極八卦陣,乾位設有石制的香案、供臺。寬大的香爐里滿是殘留的香桿,這里供奉的并不是哪位神靈,而是供臺后面遙遙可望的號稱“天下第一奇石”的陽元石。</p><p> 陽元石是一大型石柱,高28米,直徑約7米,陡立于陽元山東端外側,歷經千萬年的風化侵蝕而形成了傲然挺立的姿態(tài)。</p> <p class="ql-block">  過拜陽臺前行遇岔路,走左邊不遠到山根下,沿崖壁有石階可上。四周無人,不知石階通向何處。疑惑間,見護欄上游人攀扶痕跡明顯,有些著力處已被磨得光亮,可見這里平時游客很多,這應該就是那個云崖棧道。(8:30)</p> <p class="ql-block">  云崖棧道,與丹梯鐵索和九九天梯并稱為丹霞山的三險。云崖棧道位于陽元山南坡紫云崖,全程都在懸崖外側,危崖險路,令人心驚膽顫。有幾處巖壁縫隙間的石階,近乎垂直,只有淺淺的腳窩和欄桿可供人依次攀爬,游客多時,真不知道得等候多久才能通過。</p><p class="ql-block"> 棧道凌絕半空,巖壁燦燦綠草萋萋,憑欄遠眺,丹霞群山更顯壯美。</p><p class="ql-block"> 更難得的是四下里除了我們一家三口,再不見其他游客,空山無人,任由我們悠哉悠哉地拍照觀景。棧道并不是很長,我們那么悠閑地漫步,上到山頂也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9:00)</p> <p class="ql-block">  山頂右側不遠有一六角涼亭立于崖邊,名為“嘉遁亭”,據說是取自《周易》的“見好就收,適時退避 ”之意,不知真假,不過確實挺有意境。在這里遠可以遙望錦石巖寺,近可以俯視陽元石的頂部,只不過是一塊普通的大石頭。崖邊風大,我們只稍作停留便去往山頂另一邊的細美寨。(9:15)</p> <p><br></p> <p>  細美寨是明代的時候,當地車頭村豪紳吳德彰為避戰(zhàn)亂而依山修建的一處險要堡壘,面積不大,后幾經修葺終又遺棄,現僅存山門石墻等遺址,內有清朝時期的摩崖石刻一處。細美寨位于山頂,三面懸崖峭壁,懸崖上有條石階貫通上下,這就是丹霞山最為驚險的登山路“九九天梯”。</p> <p class="ql-block">  九九天梯開鑿于陽元山山體西側近乎垂直的陡崖上,臺階當然不止99級,站在頂端竟然看不到最下面的臺階。巨大光禿的巖壁上沒有植被,階梯兩側那貌似牢固的鐵欄桿仍然擋不住令人心顫的墜落感的滋生。</p><p class="ql-block"> 山野空曠,卻見下面有一人正拿著笤帚在打掃階梯。階梯雖陡,他也不依附欄桿,穩(wěn)穩(wěn)地一級一級緩緩踏步向上清掃,時不時停住,抬頭望望山下,然后再繼續(xù)。待他走上來,我攀談幾句,他一邊淡然地回應著,一邊不停手地輕揮笤帚。平整的石階并沒有什么雜物,被掃走的或許只是他的心塵。</p> <p class="ql-block">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話在小朋友身上體現得最是淋漓盡致。無論要爬多陡的山路和階梯,小朋友總會興奮地沖在前面,動不動就啟動“瘋狗模式”一路狂奔,拽都拽不住。但遇到急下坡或是陡一些的樓梯,那她就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畏縮不前,繼而哼哼唧唧要求我抓緊她的手,而且那力量必須大到使她能覺得即使懸空也不會掉落的程度才行,再然后就是緊張到夸張地一步一步往下挪,甚至是坐在地上一點一點往下蹭。這跟上山時候的樣子完全是另外一個極端。我很有些擔心小朋友會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恐高,直到長大后恐高到連高跟鞋都不敢穿了......那倒也沒什么關系,反正她個子矮不了,不穿就不穿吧。</p><p class="ql-block"> 面對這又陡又長的“天梯”,小朋友即使膽怯卻也無路可退。在我嘮嘮叨叨向她做著這里很安全的洗腦工作的時候,小朋友的媽媽已經噌噌噌地快要下到山底了。我本打算拉著小朋友的手扶著欄桿正面下階梯,但小朋友一副打死也不敢的樣子,我們只好用老辦法,小朋友面向巖壁,雙手或緊抓欄桿,或扶著石階,一步一步倒退著往下走,我保持兩三級臺階的距離一直擋在下面,一只手還得抓著小朋友的衣服以使她得到足夠的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沒有其他游客的影響,小朋友一路緊張地往下挪動著,雖然害怕這階梯的高陡,但總是忍不住就扭頭往山下瞄一眼,又被嚇得趕緊轉回頭,雙手使勁握住那冰冷的鐵護欄。等到下了天梯,兩只小手早已是扎涼扎涼。</p> 九九天梯的全景(網絡圖片) <p class="ql-block">  沿路下山,經玄機臺,過石洞,翻過一道小山梁時遇到幾只正在林間覓食的野雞,其中有一只竟然是白色,拖著長長的尾羽,真漂亮。</p><p class="ql-block"> 9:50下到山底。今天這個日子,別說是車輛了,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我們大搖大擺地走在公路的中央,享受了一把私人專屬景區(qū)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沿公路走不到五分鐘,是我們計劃中的最后一個景區(qū),通泰橋-混元洞的6號線。昨天走了一天山路,剛剛又從陽元山上下來,現在再要上山,兩腿實在是有些吃力。更主要是中午要趕回去的大巴車,心里有事,也就沒了游覽的興致。匆匆走到通泰橋下略略看了看,我們就往回返。</p> <p class="ql-block">  公路對面是陽元山的北側崖壁,名為“曬布巖”。歷經千萬年流水的沖刷,寬大平坦的巖壁上布滿了無數道平行的豎向淺溝槽,這些溝槽像皺褶,更像從懸崖上掛下來晾曬的大塊布匹,這或許就是曬布巖名字的來由吧。記得以前游覽武夷山的仙游峰時,見過的“壁立萬仞”景點,也是這樣布滿溝槽的懸崖,兩者很相似。只是在武夷山人可以走到壁立萬仞的崖根,更能感受到山體的雄壯。</p><p class="ql-block"> 看地圖,沿著出景區(qū)的公路還有個“雙乳石”景點,正好可以順路去看看。穿山林走小路,遇到幾個游客在一處山崖下仰著頭指指點點地觀望。一問才知道,他們正在欣賞雙乳石。我們順著他們的指點,瞄了半天,終于看到,所謂的雙乳石,只不過是崖壁上兩處比較圓滑的毫不起眼的凸起,只有在特定的角度和位置,才能看得出來。實在是佩服“創(chuàng)造”這個景點的人,真是好有眼力,真是好有想象力……他得是個多無聊的人,才能看出那是 “雙乳”呢。</p><p class="ql-block"> 逛完陽元山景區(qū),快11點了,等了很久才有輛出景區(qū)的旅游巴士開過來,我們還得回酒店取行李,趕12點發(fā)往韶關的大巴車,時間很緊。</p><p class="ql-block"> 幸運的是,當我們從酒店出來,背著行李跑向乘車點的時候,在遠遠的路口遇到了一輛開過來的大巴車,小朋友的媽媽竟然一眼就認出了這正是我們要坐的那輛,趕緊揮手攔住上車。一切順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鐵是從韶關站發(fā)車,下午兩點半那班,三個半小時,到南昌正好是晚飯的點兒。<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時的南昌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大年三十的很多飯店都歇業(yè)了,從網上找了好久,總算找到一家還在營業(yè)的感覺還不錯的飯店“柴米油鹽”。 店里的年夜飯早就預訂滿了,精明的店家在柜臺前面給我們清理出一張桌子。就著昏暗的燈光,大盤子大碗的菜肴任憑我怎么努力,終究還是剩下了許多,這不符合我們的風格,但卻正應了年年有余的好彩頭。</p><p class="ql-block"> 酒店老板卻在害愁,由于突如其來的疫情,春節(jié)期間的預訂被取消了大半,酒店早早就備下了大量食材,這下子可真不知道得損失多少。</p><p class="ql-block"> 深夜的航班。因為小朋友的媽媽有貴賓卡,我們受到了在貴賓室里喝著咖啡吃著點心看春晚的待遇,然后走單獨的貴賓通道,再被專車接送到航班的舷梯旁……感覺挺好。</p><p class="ql-block"> 凌晨的家里,桌上擺滿了小朋友姥姥姥爺給我們準備的年夜飯,雖然不太餓,我還是忍不住吃了幾個餃子,味道真好。</p> <p class="ql-block">  <b>后記</b></p><p class="ql-block"><b> </b>疫情來得很突然,很嚴重。整個春節(jié)期間我們幾乎沒怎么出門,一是擔心會從外地帶回來病毒別傳染給家人,二是青島這邊雖然沒有封城,但政府已經嚴令要求市民盡量減少外出,而且各個小區(qū)樓宇管控都很嚴。</p><p class="ql-block"> 我們直到2月底之前都是在家里辦公,青島各行各業(yè)很多也都處于停工停業(yè)狀態(tài)。偶爾出趟門,見往日擁堵的山東路、福州路上已是空空蕩蕩,仿佛新冠病毒在散發(fā)著陰森的氣息。街上行人稀少,需要購買口罩的市民在各家藥房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們再也不像往常那樣擁擠爭搶,每個人都戴著口罩,與前面的人隔了至少兩米以上的距離,秩序井然,悄無聲息。排隊排出了北歐的感覺,不是因為社交恐懼癥,而是懼怕彼此傷害……新冠病毒,實在是厲害。</p><p class="ql-block"> 派出所對面, 冷冷清清的街角,那家啤酒屋依舊在營業(yè)。雖然店主把標志性的幾個啤酒桶收斂回了門內,但透過窗玻璃依然可以看到酒彪子晃動的身影。貨架后面隔出的半個房間,四張小桌邊早已沒了空位。清一色的一斤容量的啤酒杯倒?jié)M了當日的新鮮散啤,潔白的泡沫在還沒有消散之前就被吸到嘴里,要的就是這口綿綿的冰爽,即使現在是冬季。西芹花生和清拌黃瓜是標配,吞云吐霧間或獨享微醺,或舉杯對飲,或當眾激昂。</p><p class="ql-block"> “戴口罩?戴個球!老板再打三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p><p class="ql-block"> 生活,不過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