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出生的村子叫西祁村,現(xiàn)在屬于山西省臨猗縣嵋陽鎮(zhèn)管轄,古代屬于猗氏縣下任都任柳里管轄。家鄉(xiāng)地處晉西南運城盆地涑水河流域南岸,那是一片地勢平坦的第四紀黃土沉積平原。</h3><h3> 西祁村的東部與東祁村接壤,南部與隸屬于永濟縣卿頭鎮(zhèn)的白坊村接壤,西部與任柳村接壤,北部與邸家營村接壤。邸家營村以北500米是自東向西流向的涑水河。<br></h3><h3> 涑水河發(fā)源于山西省絳縣橫嶺關陳村峪,是黃河一級支流,流域范圍包括絳縣、聞喜縣、夏縣、鹽湖區(qū)、臨猗縣和永濟市。涑水河流域孕育了燦爛的河東文明。</h3> <h3> 我的的家鄉(xiāng)地勢平坦,阡陌交通,除了涑水河中流動著黃黑色的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外,地面再也沒有其他水源了。涑水河由于非汛期處于斷流狀態(tài),沒有自凈和稀釋能力,導致涑水河污染嚴重。下游河段水體基本上已無使用功能。 </h3><h3><br></h3><h3> 然而,我們村子在古代的自然風光比現(xiàn)在要美麗得多了。</h3><h3> 據(jù)清雍正七年(1729年 己酉)年刊本《山西省猗氏縣志》記載,猗氏縣管轄“城內(nèi)四坊,城外九都”。城內(nèi)四坊為興教坊、貴戚坊、崇道坊和三相坊;城外九都為翟村都、下任都、祁王都、大姚都、楊姚都、喬申都、兩楊都、西村都和楊蔚都。</h3><h3> 每個“坊”的下面管轄幾個“巷”;每個“都”的下面管轄幾個“里”,每個“里”的下面管轄幾個“村”。</h3><h3> 比如,我們西祁村就屬于猗氏縣下任都下任里管轄,同時又被猗氏縣祁王都任柳里兼管。</h3><h3> 那時候,猗氏縣有十大景觀,分別為“峨眉曉耕”、“涑水春漲”、“故壘秋風”、“龍巖夜月”、“雙塔斜影”、“對澤晚牧”、“東原早行”、“孤峰晴雪”、“長堤柳浪”和“南澗荷香”。其中“長堤柳浪”和“南澗河香”兩處景觀與我的家鄉(xiāng)西祁村息息相關,而“南澗河香”則是十大景觀中最好的風景了,猗氏縣志上評價為“堪為諸景之冠”。</h3> <h3> 《清雍正七年版猗氏縣局部地圖》</h3><h3> (左下角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所在地)</h3> <h3> 上圖中左下角的任柳里,就是我們西祁村的上級行政單位。地圖上任柳里東邊的南北方向的“涑水故道”,就是穿過我們西祁村的古代猗氏縣十景之一的“南澗荷香”風景區(qū)。</h3><h3> 根據(jù)縣志記載,我們的故鄉(xiāng)在古代是一個“稻荷相間”的美麗鄉(xiāng)村。在這第四紀黃土沉積厚達幾百米的地方,產(chǎn)生水稻和荷花交相掩映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實屬難得。它形成的地質(zhì)原因是,邸家營村北的“長堤柳浪”衍生了涑水河南的“黑龍?zhí)丁保邶執(zhí)稏|邊的泉眼向南流淌,經(jīng)過邸家營、西祁村直到白坊村北乏力而止。</h3> <h3> </h3><h3> “長堤柳浪”記載的是為了防止涑水河向南潰堤,在邸家營村北部涑水河南岸修筑了綿延十里的長堤,其上遍栽柳樹,用以固土。</h3><h3> 這個工程是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任猗氏縣令、順治十年離任的蒲州籍遼東人高向極主政修筑的。</h3><h3> 據(jù)縣志記載,長堤的表面生長著綠色的苔蘚。長堤上高大柳樹的萬千柔軟的枝條與長堤北邊的寬闊水面上蕩漾的清波相互掩映,讓人心曠神怡。長堤的南坡面遍種桃樹,一片接一成片的桃林開著艷麗的桃花,田野中的草房點綴在其間。微風吹來,恰似春潮涌動,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在此處觀賞美景的情趣比遠古時候莊子與惠子在濠河橋上“濠梁之辯”也不差呢。</h3><h3> 《“長堤柳浪”北部想象圖》</h3> <h3> </h3><h3> “南澗荷香”記載的是在邸家營村北部,涑水河南岸十里長堤以南不遠處,有一個“黑龍?zhí)丁?,湖水面積大約半畝大小,深度大約一丈。遇到旱災的年份,當?shù)鼐用窬驮诖似碛?,常常能夠應驗。有個叫王含光的鄉(xiāng)紳從湖中引水開墾水田若干畝,用以種植喜水的農(nóng)作物?!昂邶?zhí)丁钡臇|邊有泉眼,涓涓溪流沿著“涑水河古道”向南流去,大約延伸十里地有余。泉水流經(jīng)的走向由北向南大概穿過現(xiàn)在的邸家營村東部建筑物群落,沿著現(xiàn)在邸家營村到西祁村的公路東邊平行大約四、五十米的“涑水河古道”繼續(xù)向南,從西祁村村東流向現(xiàn)在的白坊村西部繼續(xù)南流直到泉水乏力而至。</h3><h3> 在我小時候,從我們村去往邸家營村的路上,還能隱隱約約看到路東地里一道不太深的大約三四丈寬、三尺深許的溝槽,現(xiàn)在想來,那大約是“涑水河古道”的遺跡了。</h3><h3> 《“南澗荷香”想象圖》</h3> <h3> </h3><h3> </h3><h3> 然而,就是這十里“涑水河古道”的水面,孕育了勃勃生機。</h3><h3> 我們的先民在這里依據(jù)水的深淺,種植成片的水稻、蓮藕;依照起伏錯落的地勢修建了簡易的涼亭。</h3><h3> 據(jù)縣志記載,兩岸應當生長著茂盛的榆樹、楊樹、柳樹、桐樹、合歡樹和桑樹等等喬木;地面還應當生長著蘆葦、車前子、月季、雞冠等等花草,草叢中有蜻蜓、促織、蝴蝶等等;天空中會不斷飛來大批麻雀,間或飛來喜鵲、斑鳩、鵪鶉、鴿子,甚至會有杜鵑、黃鸝、啄木鳥、紅嘴鳥、鷂子;地面常常有田鼠、貓、貍、狐、兔、獾、刺猬生存,間或有狼的出沒。我小時候聽老年人講的“貍貓虎”大概應該是“貍”這種動物威名的遺存罷了。</h3><h3> 《貍,又叫貍貓》<br></h3> <h3> 《黃鸝鳥》</h3> <h3> 古代的家鄉(xiāng)真是一派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象,難怪被縣志譽為猗氏縣古代十大美景之冠。猗氏縣志上描述的“稻荷相間,小構(gòu)丘亭”就是佐證。</h3><h3> </h3><h3> 滄海桑田,星移斗轉(zhuǎn),隨著黑龍?zhí)兜母煽荩亦l(xiāng)的江南景色已經(jīng)消失了至少290年。</h3><h3><br></h3><h3> 現(xiàn)在,涑水河流域水源嚴重不足,工農(nóng)業(yè)用水引起地下水嚴重超采,解決缺水問題主要依靠黃河沿岸的黃灌工程提引黃河水了。</h3><h3><br></h3><h3> 家鄉(xiāng)美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失去了,永不再有。為曾經(jīng)養(yǎng)育我先民的“南澗荷香”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虔誠地供上一株香火。</h3><h3> </h3> <p> ?。▓D片來自網(wǎng)絡,謹以致謝。) </p><p> </p><p> 煙雨杜鵑</p><p> 2014年1月13日寫于東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