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當我談及紀實攝影,許多影友就會說到記錄,當然記錄本身也是紀實攝影其中之一,但不光是記錄,也并不是你見什么拍什么就叫紀實攝影。我們現(xiàn)在看到許多老照片除去其中一部分,更多的還真的是記錄,場景的記錄,環(huán)境的記錄,人物的記錄,缺乏更多的生動性和藝術性,如此看來好似兩者是矛盾的,因為既為藝術則不可能成為紀實,在這我所說的藝術性不是畫家聽說的藝術性,是在遵照紀實的原理,使用藝術的拍攝手法,包括構圖,色彩,人物分布的取舍,動態(tài)的把握,畫面疏密的掌控,這就需要拍攝者不光會使用相機,更主要的是要有思想,有藝術美感,人文情懷的攝影人。同樣的場景與人群你抬手一拍的畫面,跟不斷觀察仔細思考拍出來的畫面一定具有很大差別,前者是看到了你拍的現(xiàn)場,具有現(xiàn)場感。而后者所傳遞的信息就不止是現(xiàn)場感,也許還有美感和思考。這就是記錄與紀實的區(qū)別。</h3> <h3>空地上,藍天下,土墻與拖拉機農用機本身就是一種元素和符合,再加上玩手機的年輕人和邊上蹲著的倆人。</h3> <h3>當我們即將按下快門時有沒有用藝術的眼光去取舍一下,思考一下,單純一按快門走人的拍攝你有過嗎?常會聽到影友一句話,這里我拍過了。那么我想問的是:這個場景畫面你拍生動了嗎?拍出了作品嗎?其實當場景畫面出現(xiàn)時我們需要耐心和抓拍,力圖拍出其生動,那怕不怎么完美,也應該是生動。生動是什么?就是情感與姿體語言,這需要我們不斷的訓練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眼高方能技高。</h3> <h3>草垛邊空地上是他們聚集聊天的好地方,在人多的時候你得去尋找,去等待。</h3> <h3>尋找畫中的趣味點很重要,觀察與等待也許就是最好的辦法。</h3> <h3>土屋、察爾瓦、墻角,這元素匯聚成了一個完整的大涼山。</h3> <h3>溫馨的畫面始終離不開有孩子的場景。</h3> <h3>人物的分布完全取決于你所站的位置,左右變化著觀察會給你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h3> <h3>些許的光影會給畫面增添更多的美感,這添加了藝術性。</h3> <h3>前后的呼應關系是靠你自己去尋找把握的。</h3> <h3>簡單同樣可以在集市上尋找到,關鍵你得想到。</h3> <h3>形象特征也很關鍵,總不至于選取一個奶油小生去作前景人物拍攝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