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這是一張50年前的照片。</h1><h1>1970年1月5日,徐州五中和二農(nóng)技的近300名知青從這里離開了故鄉(xiāng)、離開了學(xué)校、離開了家人,登上了南去的卡車,頂風(fēng)冒雪疾馳,行程逾千里。</h1> <h1>50年后,他們中的一些人聚在一起,為了漸行漸遠(yuǎn)的記憶。</h1><h1>走進(jìn)聚會大廳,迎面撲來的是滿滿的兵團氣息,顯示了濃濃的兵團情節(jié)。</h1><h1>這也難怪,1970年兵團已經(jīng)成立,徐州知青多是奔著兵團發(fā)軍裝、扛槍而去,而他們中的許多人離開時,農(nóng)場仍屬兵團麾下。</h1> <h1>五十年過去了,昔日的翩翩少年早已兩鬢斑白,在莊嚴(yán)的軍旗下,他們?nèi)匀皇悄敲淳穸稊\、朝氣蓬勃。</h1> <h3> 2020徐州知青聚會合影名單</h3><h3>一排左起:李運才、李長全、李素蘭、石岱梅 、鄭友娣、胡兆榮、宋蘭淑、馮淑娥、封振華、王玉華、孫美恩</h3><h3> 二排左起:王勝啟、王秀玲、朱娟、劉茂蓮、張淑娥、陳福美、權(quán)繼蘭、程樹美、郭永芳、肖延美、喬玉琴、葉月仙、許英芝、張萍、紀(jì)建秋、張衍萍、王福潤、張基華</h3><h3> 三排左起:楊庭蘭、馬振聲 、薛新華、馮茂泉、胡軍、戚貴友、徐永志、 梁兆敏、楊秀榮、趙立萍、張正華、許仁俠、裴建英、 嚴(yán)煒敏、朱笑萍、魏文芳、陳連玉、鄔曉陽、楊友正、步東恩、潘鐸</h3><h1> 四排左起:李鳳祥、朱廣衛(wèi)、張維建、李長春、張廣浩、劉延斌、李光林、甘玉振、趙振明、徐傳芳、潘孝義、楊永斌、 張慕東、楊海洋、趙政</h1> <h1>聚會組織者之一、原十六連朱廣衛(wèi)戰(zhàn)友致主持詞。</h1> <h1>各位戰(zhàn)友,各位同學(xué),大家上午好:</h1><h1> 今天我們滿懷兵團戰(zhàn)友的情誼,共同慶祝徐州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奔赴兵團(江心沙農(nóng)場)50周年。</h1><h1>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這次活動的籌備組向參加今天聚會的戰(zhàn)友、同學(xué)表示熱烈的歡迎。</h1><h1>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50年前,我們就是從離這酒店不遠(yuǎn)處的徐州會堂,冒風(fēng)雪、頂嚴(yán)寒,告別父母、告別家庭、告別學(xué)校、告別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擁擠在大卡車?yán)?,遠(yuǎn)赴江心沙農(nóng)場;50年后,我們相聚在這里,一起追憶那個特別的時代,一起追憶那段難忘的經(jīng)歷。</h1><h1> 在這里,我還要代表在座的各位,真誠的感謝這次活動的倡議者、策劃者、組織者和支持者,他們是李鳳祥、趙政、李長全、孫美恩、李素蘭、鄔曉陽、馬振聲、戚貴友、張慕東。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無私奉獻(xiàn)表示衷心的感謝。</h1><h1> 今天的聯(lián)誼活動是這樣安排的,首先請老學(xué)長戚貴友和孫美恩分別代表大家發(fā)言,然后請李素蘭主持文藝演出,最后聚餐。</h1><h3> </h3><h1> 2020.1.4</h1> <h1>聚會組織者之一、原警衛(wèi)連戚貴友戰(zhàn)友發(fā)言。</h1> <h3><br></h3><h1>戰(zhàn)友們,兄弟姐妹們,大家好!</h1><h1> 半個世紀(jì)后的今天,我們又在這里相見了,憶往昔崢嶸歲月,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那艱難困苦的日日夜夜都浮現(xiàn)在腦海中,歷歷在目、揮之不去、久久不能釋懷。經(jīng)歷是一種財富,它使人更加了解社會、了解人生,對于我們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學(xué)生更是如此。</h1><h1> 清楚的記得1970年1月5號——那個難以忘懷的日子,我們這些毫無社會閱歷的知識青年響應(yīng)黨和毛主席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號召,告別了生我、養(yǎng)我的這片熱土,告別了我們的故鄉(xiāng)、父母和親人,踏上了前往第二故鄉(xiāng)江蘇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四師二十五團(江心沙農(nóng)場)的征途。那是一個狂風(fēng)怒吼、寒風(fēng)凜冽的嚴(yán)冬,快到年關(guān),我們肩背著簡單的行囊登上了南去的卡車,歷時十幾個小時,行程千余里來到目的地,遙望著茫茫東去的長江水和隔岸相望的朦朧小島我們呆住了,茫然不知所措。我們的將來會是一個什么樣子,我們的人生會怎樣,我們理想中的春天又在哪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h1><h1> 到了江心沙,我們?nèi)松男抡鞒涕_始了。我們被打亂了分配到了不同的連隊,開始了全新的生活,有的待上了一、兩年,有的待上了三、四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幾年在人生的長河中是短暫的,但在我們的一生中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我們經(jīng)受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艱苦磨練:我們不曾忘記稻田的育秧、拔秧、栽稻、管理、割稻、脫粒也不能忘記棉花地里的育苗、栽種、打頂、打農(nóng)藥和最后的采摘棉花;不能忘記圍墾造田、挖溝開渠,肩挑泥籮擔(dān)、揮舞瓦鍬、揮汗如雨,尤其是記憶深刻的是圍墾搶險的情景,寒風(fēng)呼嘯,大潮退后,人如潮涌,蜂擁而上,挑著上百斤的擔(dān)子,勞動的號子聲此起彼伏,在45度的斜坡上來回穿梭——鞋被稀泥拔掉,我們就赤腳奮戰(zhàn),腿被薄冰劃破了一道道血口,我們已無任何知覺,只是一個勁兒的向前、向前、再向前!夜幕降臨了,連隊的點點燈光告訴我們,天黑了,我們這才拖著疲憊的身軀互相鼓勵著 、攙扶著,回到宿舍。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為過去,但對于我們每一個兵團人來說卻永遠(yuǎn)不能忘懷,它仿佛就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是那樣的歷歷在目,是那樣的揮之不去!</h1><h3><h1> 艱難和困苦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和人生,奠定了我們的人生道路,面對過往的一切我們可以自豪的說,嘗盡了人間酸甜苦辣的我們這一代人,是共和國的脊梁、是天之驕子!我們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了壯麗的詩篇、為共和國的繁榮昌盛、為我國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是當(dāng)之無愧的人生楷模!我們走過來了,我們勝利了!</h1><h1> 時光流逝,如白駒過隙。半個世紀(jì)過去了,我們已由朝氣蓬勃的翩翩少年變成了兩鬢斑白的古稀老人,作為老人,我們因沒有虛度年華而感到無比的自豪,作為老三屆的一代人,我們用青春和汗水證實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人生的道路上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我們歡聚在這里,心情無比激動、感慨異常,讓我們大家珍惜這次難以忘懷、真情永在的聚會,牢記過去、展望未來,過好我們今后的每一天。</h1><h1> 戰(zhàn)友們,兄弟姐妹,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但大規(guī)模的聚會確實不易,讓我們用最真摯的感情對這次聚會的組委會和志愿者表示深切的感謝,感謝你們?yōu)檫@次聚會付出的一切,感謝你們給大家創(chuàng)造了聚會的機會,謝謝你們!</h1><h1>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老戰(zhàn)友兄弟姐妹身體健康,合家歡樂!</h1><h1> 期望我們來年再相會!</h1>
<h1> 2020.1.4</h1></h3> <h1>聚會組織者之一、原八連孫美恩戰(zhàn)友即興發(fā)言。</h1> <h1>寬敞明亮的聚會大廳。</h1> <h1>聚會組織者之一、原八連李素蘭戰(zhàn)友主持才藝表演。</h1> <h1>原七連程樹美戰(zhàn)友演唱豫劇《嵩山長霞》、《穆桂英掛帥》。</h1> <h1>徐州人尚武。原七連李長全、警衛(wèi)連趙政、十六連潘孝義等戰(zhàn)友堅持習(xí)武二十余年,在聚會上三人合練楊式太極拳、李長全演練陳式太極劍、趙政演練八極拳為大家助興。</h1> <h1>原八連李素蘭戰(zhàn)友演唱歌曲《我的祝福你聽見了嗎》。</h1> <h1>原八連戰(zhàn)友為大家演唱《我們這一輩》。左起:劉延斌、張慕東、李素蘭、孫美恩、朱娟、梁兆敏、張淑娥、權(quán)繼蘭、劉茂蓮、鄭友娣。</h1> <h1>激昂的歌聲調(diào)動了大家的情諸,引起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和許多人拿起手機拍攝留念。</h1> <h1>原警衛(wèi)連郭永芳戰(zhàn)友演奏笛子獨奏《今天是你的生日》。</h1> <h1>原八連劉延斌戰(zhàn)友演唱歌曲《駝鈴》。</h1> <h1>原警衛(wèi)連燕國強戰(zhàn)友演唱《烏蘇里船歌》。</h1> <h1>臨時組團的女聲小合唱《南泥灣》。</h1><h1>演唱者左起:許仁俠(6連)、肖延美(醫(yī)院)、趙立萍(10連)、楊秀榮(6連)、石岱梅(6連)、裴建英(12連)、嚴(yán)煒敏(12連)、郭永芳(警衛(wèi)連)、張正華(11連)。</h1> <h1>原八連張慕東戰(zhàn)友即席賦詩。</h1> <h1> 回 望</h1><h1> 當(dāng)年一起下鄉(xiāng),今天歡聚一堂,</h1><h1> 歲月去了哪里? 感慨涌出胸膛:</h1><h1> 同車冒雪去農(nóng)場</h1><h1> 酸甜苦辣共分享</h1><h1> 筑壩建閘留腳印</h1><h1> 搶收搶種熱汗淌</h1><h1> 五十年后大聚會</h1><h1> 歡聲笑語歌繞梁</h1><h1> 勤練太極人不老</h1><h1> 天天迎接新太陽</h1><h1> </h1> <h1>原十六連朱廣衛(wèi)戰(zhàn)友獨秀新學(xué)的舞姿。</h1> <h1>宴會開始,舉杯共祝明天更美好!</h1> <h1>高三學(xué)長同舉杯。左起:劉延斌、張基華、王福潤、潘鐸、戚貴友、步東恩、楊友正、張廣浩、徐永志。</h1> <h1>四營戰(zhàn)友共同舉杯。左起:裴建英、嚴(yán)煒敏、張正華、葉月仙、朱廣衛(wèi)、李鳳祥、潘孝義、楊海洋、楊永斌、陳連玉。</h1> <h1>聯(lián)合部隊共同舉杯。左起:石岱梅(6連)、魏文芳(10連)王玉華(10連)、郭永芳(警衛(wèi)連)、趙立萍(10連)、楊秀榮(6連)、許仁俠(6連)、肖延美(醫(yī)院)、鄔曉陽(6連)。</h1> <h1>七連戰(zhàn)友共同舉杯。左起: 宋蘭淑、程樹美 、封振華、馮淑娥、薛新華、燕國強、馮茂泉 、胡兆榮、楊庭蘭、王秀玲</h1> <h1>七連戰(zhàn)友共同舉杯。左起:李素蘭、李長全、李光林、張維建、胡軍、李長春、喬玉琴、張衍萍、李運才、張淑娥。</h1> <h1>八連戰(zhàn)友共同舉杯。左起:鄭友娣、陳福美、劉茂蓮、孫美恩、張慕東、梁兆敏、朱娟、馬振聲。</h1> <h1>九連戰(zhàn)友共同舉杯。</h1> <h1>戚貴友和李長全親密擁抱。</h1> <h1>李鳳祥和朱廣衛(wèi)在團旗下。</h1><h3></h3> <h1>戰(zhàn)友。朱笑萍和甘玉振。</h1> <h1>李長春和潘孝義的合影。</h1><h3></h3> <h1>王秀玲、孫美恩和權(quán)繼蘭的合影。</h1> <h1>相聚在會場。左起:許仁俠、趙立萍、張正華。</h1> <h1>六連四人組。左起:鄔曉陽、楊秀榮、石岱梅、許仁俠。</h1> <h1>梁兆敏和孫美恩的合影。</h1> <h1>李光林、薛新華、馮淑娥在聚會現(xiàn)場。</h1> <h1>在聚會上的裴建英、嚴(yán)煒敏和張正華。</h1> <h1>在團旗下。左起:張正華、潘孝義、李鳳祥、朱廣衛(wèi)、楊永斌、陳連玉。</h1> <h1>薛新華、燕國強、馮淑娥在團旗下。</h1> <h3>潘鐸和劉延斌都是當(dāng)年高三1班的同學(xué)。</h3> <h1>會場一角。肖延美(上)、楊海洋(中)、石岱梅(下)。</h1> <h1>潘孝義和楊永斌。</h1> <h3>同班同學(xué)。左起:李鳳祥、肖延美、馬振聲。</h3> <h1>孫美恩和她的同學(xué)。</h1> <h1>朱笑萍、裴建英、嚴(yán)煒敏在團旗下。</h1><h3></h3> <h1>李鳳祥、楊永斌、潘孝義在團旗下。</h1> <h1>楊海洋、薛新華、燕國強在團旗下。</h1> <h1>舞者。</h1> <h3>十連三姐妹。左起:張正華、葉月仙、陳連玉。</h3> <h1>薛新華、燕國強、馮淑娥、王勝啟在團旗下。</h1> <h1>楊秀榮和李鳳祥、裴建英夫婦的合影。</h1> <h1>馮淑娥和嚴(yán)煒敏。</h1> <h1>朱笑萍和石岱梅</h1> <h1>馮淑娥、李光林、嚴(yán)煒敏在團旗下。</h1> <h3>戚貴友和王林。</h3> <h3>原八連李素蘭、王林、張淑娥在團旗下。</h3> <h1>楊秀榮和許仁俠。</h1> <h1>曾經(jīng)的同班同學(xué)肖延美和李鳳祥在聚會上合影。</h1> <h3>宋蘭淑和馮淑娥。</h3> <h1>六連三姐妹。左起:許仁俠、楊秀榮、石岱梅。</h1> <h1>李鳳祥和楊秀榮、許仁俠的合影。</h1> <h3>李素蘭和張淑娥。</h3> <h1>老來俏。李素蘭(上)、楊秀榮(下)。</h1> <h1>團旗下的合影。左起:許仁俠、石岱梅、楊秀榮、張正華、郭永芳。</h1> <h1>同學(xué)。左起:趙立萍、李鳳祥、楊秀榮、楊永斌、許仁俠、潘孝義、張正華。</h1> <h1>在團旗下。左起:張正華、葉月仙、潘孝義、朱廣衛(wèi)、楊永斌、陳連玉。</h1> <h1>聚會上的兩對夫婦。左起:嚴(yán)煒敏(錫)、趙政(徐);李鳳祥(徐)、裴建英(錫)。</h1> <h1>趙立萍、楊秀榮、許仁俠、張正華在團旗下。</h1> <h1>權(quán)繼秀、梁兆敏、王秀玲在聚會現(xiàn)場的合影。</h1> <h1>肖延美、裴建英、嚴(yán)煒敏、許仁俠在聚會上的歡樂秀。</h1> <h1>朱廣衛(wèi)、戚貴友、王勝啟、楊永斌在團旗下。</h1> <h1>團旗下的魏文芳、趙立萍、王玉華、潘鐸。</h1><h3></h3> <h1>趙政、李運才、李鳳祥、楊秀榮、裴建英、宋笑萍、嚴(yán)煒敏、郭永芳在團旗下的合影。</h1> <h1>(左起)程樹美、陳福美、宋蘭淑、王秀玲、劉茂蓮、權(quán)繼蘭、鄭友娣在團旗下的合影。</h1><h3></h3> <h1>魏文芳、王勝啟、許英芝、朱笑萍、楊永斌、張萍在團旗下。</h1> <h1>秀!趙振明、程樹美、宋蘭淑、燕國強、薛新華。</h1> <h1>團旗下的合影。左起:石岱梅、張正華、趙立萍、李鳳祥、楊秀榮、許仁俠。</h1> <h1>高三學(xué)長們在團旗下的合影。左起:張基華、王福潤、戚貴友、潘鐸、步東恩、楊友正、張廣浩、劉延斌。</h1> <h1>老高三的同學(xué)在聚會上合影。左起:劉延斌、張廣浩、楊友正、步東恩、潘鐸、王福潤、張基華、戚貴友。</h1> <h1>同班同學(xué)。左起:李運才(12連)、潘孝義(16連)丶胡軍(7連)、楊海洋(5連)李鳳祥(12連)、李長全(7連)、李素蘭(8連)。</h1> <h1>管道二公司的兵團戰(zhàn)友。前排左起:李長全、王玉華、陳福美、朱娟、嚴(yán)煒敏、馮淑娥、趙政;后排左起:張廣浩、馬振聲、劉延斌、戚貴友、李光林、李鳳祥、潘孝義。</h1> <h1>參加聚會的六連知青。左起:鄔曉陽、楊友正、步東恩、楊秀榮、石岱梅、許仁俠。</h1> <h1>七連戰(zhàn)友在團旗下的合影。左起:馮淑娥、胡兆榮、李長全、王秀玲、李長春、宋蘭淑、張維建、程樹美、李光林、楊庭蘭、馮茂泉、薛新華、封振華。</h1> <h1>七連戰(zhàn)友在團旗下的合影。前排左起:薛新華、楊庭蘭、程樹美、宋蘭淑、馮淑娥、胡兆榮、王秀玲、封振華;后排左起:李長全、李長春、胡軍、張維建、馮茂泉、李光林。</h1> <h1>七連戰(zhàn)友在團旗下。前排左起:封振華、楊庭蘭、程樹美 、薛新華、燕國強、馮淑娥、王秀玲、胡兆榮、宋蘭淑;后排左起:李長全、李長春、胡軍、張維建、馮茂泉、李光林。<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 <h1>七連女同胞在團旗下。前排左起:馮淑娥、胡兆榮、封振華;后排左起:薛新華、宋蘭淑、程樹美。</h1> <h1>七連女知青。左起:王秀玲、程樹美、楊庭蘭、薛新華、宋蘭淑、馮淑娥、胡兆榮、封振華。</h1> <h1>八連戰(zhàn)友在團旗下。前排左起:陳福美、朱娟、梁兆敏、權(quán)繼蘭、張淑娥、孫美恩、劉茂蓮、鄭友娣;后排左起:李素蘭、張慕東、劉延斌、王林、馬振聲。</h1> <h1>九連戰(zhàn)友的合影。前排左起:喬玉琴、朱笑萍、張萍、許英芝、紀(jì)建秋、張衍萍;后排左起:王勝啟、趙振明、甘玉振、徐傳芳、李運才、趙政。</h1> <h1>曾經(jīng)的警衛(wèi)連戰(zhàn)友。左起:張正華、徐傳芳、楊秀榮、戚貴友、趙政、郭永芳。</h1> <h1><b>聚會圓滿結(jié)束,期待明年再相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