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當翻到家里老照片的時候,看著父母年輕時的容顏,我們稚嫩的身影,不得不感嘆時光流逝,時間到底都去那了?</p> <p> 這張照片是保存時間最長、也是現(xiàn)有照片中媽媽最年輕的一張,那年她十八歲。</p> <p>這張是爸爸32歲在白界放大站工作時的照片,這也是爸爸最年輕的一張照片。</p> <p>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張照片,那年我三歲,現(xiàn)在很多事都記不住,反到小時候的事記得很清晰,當時是奶奶抱著我,爺爺抱著堂弟,后來又換了位置,現(xiàn)在自己學攝影才懂得當時攝影師的意思。</p> <p>媽媽32歲留念,那年她在胡石窯中學教學。</p> <p>81單位組織去北京旅游留念。</p> <p>爸媽也年輕過,他們當年也一樣風華正茂。</p> <p>38歲留念。</p> <p> 那個年代小地方還沒有彩照,照相館處理照片也不會pS,只能人工給黑白照片上色。</p> <p> 也許當年沒那條件,也許是爸爸在外工作一家人湊不齊的原因,找不到一張童年和父母的合影,上傳一張媽媽走娘家?guī)液偷艿茉谟芰终障囵^拍的一張吧,那年弟弟五歲我八歲。</p> <p>姊妹三合影,那年妹妹三歲,比弟弟小九歲,照像前剛嚎過鼻子。??</p> <p>這是一九八二年爸爸在白界公社工作時去北京參觀的留念照。仔細看照片中爸爸身穿我上學的訓練服,胸前有"橫山"字樣,在那個年代,家里衣服基本都是買布媽媽裁剪縫制,當年爸爸穿著這件衣服出門也算是體面的一件衣裳了。</p> <p>天安門前留影。</p> <p>82年弟弟參軍和爸爸合影,看父子都帥吧?</p> <p>83年媽媽工作從白界調到橫山,我們家也從白界鄉(xiāng)(那個年代叫公社)搬家到了縣城,內心感到無比滿足和幸福,這是他倆當年坐在家沙發(fā)前留念。</p> <p>這張是媽媽縣志辦工作證上的照片,還有蓋章的印記。</p> <p>43歲留念。</p> <p>43歲留念。</p> <p>45歲留念。</p> <p>85年縣志辦派媽媽去北京出差,查找高崗的革命歷史資料,天壇留念。</p> <p>85年上海外灘留念。</p> <p>1988年秋,兒子不滿一歲,記得站在后面的弟媳還挺著大肚子,侄女還沒出生。</p> <p>88年在橫山招待所爸爸的表哥孫明才回橫山為他倆留念。</p> <p>1996年留念。</p> <p>雖然進入九十年代,但是家里還沒有一個數(shù)碼相機,也沒有手機,和媽媽妹妹在照相館拍了一張,縣城很小,青年照相館很近,步走用不了十分鐘就到。</p> <p>2001年春節(jié)爸媽和弟弟一家。</p> <p>1996年爸媽和他們的倆個孫子。</p> <p>98年榆林農校校慶爸爸和同學留念。</p> <p>2001年春節(jié)姊妹三人和父母在弟弟家合影留念。</p> <p>5O歲。</p> <p>1999年留念。</p> <p>2000年兒子他爸調靖邊工作帶父母去寧夏銀川旅游路過黃河大橋留念。</p> <p>2007年夏天去十八墎吃水煮魚留念。</p> <p class="ql-block">當年小旦林依偎在外婆身邊,現(xiàn)在大學畢業(yè)已經(jīng)參加工作了。</p> <p>2007年西安鐘樓留念。</p> <p>下面幾張是2013年爸媽去青島、大連、旅游紀念照。</p> <p>榆林陽光廣場。</p> <p>2O15年去周至游留念。</p> <p>2015年周至水街旅游走累了歇歇腳。</p> <p>2015年西安曲江步行街。</p> <p>去黑峁墩吃水煮魚隨拍。</p> <p>2015年爸媽、舅舅在榆溪河濱公園散步。</p> <p>銀川沙湖留念。</p> <p>2015年7月帶爸爸去銀川看腰疼,去沙湖合影留念。</p> <p>2016年10月兒子兒媳假期回家,爸媽看外孫子放無人機。</p> <p>2017年媽媽給我縫衣服。</p> <p>拼接一張時隔37年的照片,上面那張是1983年拍的,下面這張是2018年拍的,歲月不饒人啊。</p> <p>2018年春節(jié)全家福,家庭成員壯大了。??</p> <p>2018年4月桂林,那年媽媽75歲。</p> <p>2018年4月桂林旅游船上。</p> <p> 每次離開爸媽家時,他倆總是要站在大門前送我,直到看不見。就象龍應臺所寫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目送對方的漸漸遠去背影,現(xiàn)在真正體會到……</p><p><br></p><p> </p> <p> 上下這兩張是2018年3月我臨走時爸爸開大門送我隨手給拍的。</p> <p>2018年西安唐都醫(yī)院妹妹給媽媽梳頭。</p> <p>2018年9月去北京檢查身體和媽媽天安門前留念。</p> <p>陪媽媽參觀國家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病后一年,媽媽身體基本回復,拍于2019年4月。</p> <p>2019年4月天氣暖和了,帶媽媽山上出去轉隨拍。</p> <p>2019年7月陽光廣場散步。</p> <p>下面幾張是2017年爸媽同學聚會留念。</p> <p>2017年榆林同學聚會手機照。</p> <p>同學聚會參觀張季鸞紀念館。</p> <p>爸媽是同學,那年爸76歲,媽媽74歲。</p> <p>爸爸和最好的朋友也是曾經(jīng)班長合影。</p> <p>媽媽和倆位女同學合影。</p> <p> 都接近80歲的老人,同學聚會一次很不容易,陪了兩天,為他們拍張合影作為紀念,愿他們都身體健康,晩年幸福。</p> <p>2017年二姨孫子結婚趕親事,姊妹聚在一起合影一張。</p> <p>這張是九二年爸爸和同事合影留念。</p> <p>媽媽和縣志辦同事合影。</p> <p>2010年爸爸和單位老同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2年春爸媽在公園散步。</p> <p>爸爸的愛崗敬業(yè)終身榮譽獎。</p> <p class="ql-block"> 翻看老照片勾起好多美好回憶,也很感嘆,歲月不饒人。如今爸媽年齡近八十歲,我們也即將步入老年,愿往后余生,全家人身體健康,平安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