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字創(chuàng)作 編輯 王然</p><p class="ql-block"> 音樂 圖片 鈞來自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沉睡的小鄉(xiāng)村,蘇醒了。淡淡的霧,像罩在村子上面的一層薄薄的莎,慢慢的褪去。 天上的啟明星,也收斂了余輝,在東方天際的魚肚白中,偷偷的隱去。零散的縷縷炊煙,在林立的樓房中間裊裊升起。</p><p class="ql-block"> 村里村外樹林里面的的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好像要用盡一晚上攢足的力氣。昨天才下過一場雨,村邊池塘里的青蛙,哇-哇-叫個不息。偶爾,從誰家傳來幾聲狗吠,和一聲長長的汽笛聲攪和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小滿到了,正是大蒜成熟的季節(jié)。</p><p class="ql-block">村外的水泥路上,電動車漸漸的多了起來。天還不太亮,大多亮著車燈。都駛往村外的一個方向,這場景,頗有點壯觀。她們都是去干一樣的活:給人出蒜。 由于去年大蒜的價格特別高(一斤大蒜五塊多),今年,種蒜的特別多。由于農(nóng)村土地流轉(zhuǎn),大塊的地都被承包出去,被地老板種上了大蒜。 </p><p class="ql-block"> 蒜地頭上,很快的聚集了出蒜的工人。出蒜工大多是留守在家的女人,男人出去打工,不甘寂寞的她們,在家鄉(xiāng)的周邊幫地老板打打零工,掙些外快,幫貼些家用。 短暫的討價還價,蒜地里開始忙碌起來。三個女人一臺戲,手里一邊出著蒜,嘴里還不住的逗著樂,嘰嘰喳喳,冷不丁有誰爆出個葷段子,笑的大家前仰后合。由于是天工,地老板一邊催匆干活,一邊也跟著大家偷樂。 </p><p class="ql-block"> 快到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上午的天慢熱的;出蒜,雖然不要多大的力氣,也蠻辛苦的。漸漸的,說笑的聲音少了。那些出蒜的行家里手,把人們遠(yuǎn)遠(yuǎn)的拋在身后。碼的整整齊齊的蒜棵,一頭白,一頭綠,遠(yuǎn)遠(yuǎn)望去,甚是好看。走近,一股清新的蒜香和著淡淡的泥土氣息沁人心扉。 </p><p class="ql-block"> 該吃午飯了,老板娘用私家車送來了飯菜。簡單洗了把滿是泥土的手,就開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一上午的勞累和著飯菜,一同吃進了饑腸轆轆的肚子里。 下午的活,是把上午出的蒜,剪去顆子和蒜須,把蒜頭裝進袋子里。裝的裝,扛的扛,一個下午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去。</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水泥路上,忙了一天的人們,從老板手里接過工錢,就騎上電動車,匆匆往家趕。家里還有放學(xué)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在等她們。</p><p class="ql-block"> 短暫的喧囂過后,一切都籠罩在淡淡的夜色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於2017.05.30</p>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然(網(wǎng)名),是河南省民權(quán)縣的一名普普通通的鄉(xiāng) 村醫(yī)生,業(yè)余愛好詩詞,文學(xué)創(chuàng)作。民權(quán)縣詩詞協(xié)會會員,商丘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民權(quán)縣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代表。作品散見于《東方詩苑》《莊周文藝微刊》《齊魯文藝》《魯城文學(xué)》等網(wǎng)絡(luò)媒體和《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綠洲詩韻》等刊物。搜狐、鳳凰、網(wǎng)易各大媒體網(wǎng)站均有多篇作品刊發(fā),其業(yè)余寫作事跡曾被《商丘日報》 健康報網(wǎng) 醫(yī)藥網(wǎng) 人民健康網(wǎng)-人民網(wǎng)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等媒體報道。人生格言:我的生活有詩和遠(yuǎn)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