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東京待我們不薄,給了整整三天適合旅游的暖陽,今日晨起疾雨如注,這是歡送我們?nèi)ハ涓墓?jié)奏嗎?前臺幫我們叫了出租車去車站,讓我們?nèi)ゾ频甑膖axi專用停車處等車。酒店有新館老館,一時搞不清出租車停車位置,在走廊問了酒店一位正在清掃衛(wèi)生的老年女員工,她放下手中工作帶我們?nèi)ネ\囂?。出酒店大門,雨中的小風(fēng)一吹還是挺涼的,這位女員工卻穿著短袖怎么勸說也不肯離開,非要等出租車到來我們上了車,目送我們車輛遠去。時間緊迫,可惜我們沒留下她的影像,但她的舉止卻溫暖了我們一個上午!</h3><h3> 到了新宿車站,我們順利找到了站臺,邊看手機邊等車,大約半個小時后突然感覺不對勁,按說出車時點快到,應(yīng)該有不止我們兩位乘客啊。趕緊去問一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員,他直指隔著一條路軌的對面站臺,示意去箱根的特急列車在那邊上車。那隔著路軌怎么過去呢?眼看時間快到,工作人員卻不慌不忙領(lǐng)著我們往前走了100多米,這里停有一列空車且兩邊的車門都敞開著,他示意我們穿門而過。在一迭連聲的“三克油”中,我們趕緊拖著行李穿過車廂,到達發(fā)車位置僅二分鐘吧,去往箱根湯本的特急快車就轟隆隆地進站了。好險??!</h3><h3> </h3> <h3> 箱根,位于神奈川西南部,距東京90公里,是日本的溫泉之鄉(xiāng)、療養(yǎng)勝地。在疾雨中離開東京,坐小田急特快列車于中午抵達箱根湯本。</h3><h3> 湯本是箱根進出的樞紐,是個只有一條街的小鎮(zhèn),卻干凈整潔,風(fēng)光秀美。街上除了各種小店和居酒屋,還散落著許多溫泉酒店和民宿。這就是我們住宿的吉野溫泉酒店,背水臨街,距湯本車站步行僅七八分鐘。<br></h3> <h3> 辦完住宿手續(xù),看雨勢減弱,我們立即抓起酒店的公用雨傘,先去飯店完成箱根第一餐,然后搭乘巴士去元箱根瀏覽箱根神社和蘆之湖的美景。</h3> <h3> 待到元箱根港碼頭,風(fēng)雨漸又增大,蘆之湖的海盜游船正在靠岸停航。</h3> <h3> 順著箱根山腳下的指示牌,在狂風(fēng)暴雨中終于來到日本十大神社之一的箱根神社的正門,見山水夾帶著泥漿順著臺階直沖而下,疑似山洪爆發(fā)。雖然撐著雨傘,衣褲背包仍然全都濕透,鞋子更是灌滿了水,每走一步都會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但是雨中登山漫游仍然不失誘惑。<br></h3> <h3></h3><h3> 箱根神社,位于蘆之湖邊的箱根山上,被譽為“箱根的發(fā)源地”,由乃良時代著名的萬卷上人和尚于公元757年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1262年的歷史。神社直到明治維新時期,都極受武士階層的信奉。因為歷史悠久,還保存有許多珍貴文化遺產(chǎn),其中就包括雕刻于平安朝時期的萬卷和尚的木刻坐像。圖為在半山腰回望山門處的大鳥居,參拜道兩旁的杉樹參天,粗壯筆直,據(jù)說有的已超過800年樹齡。</h3> <h3> 半山腰的小神社,造型美觀,朱紅艷麗。</h3> <h3> 終于登上山頂,來到神社主殿大門,門前有個廣場,兩邊各有一只石獅面朝蘆之湖方向。</h3> <h3> 風(fēng)雨中的石獅沉默不語,滿身的青苔訴說了一切。</h3> <h3> 暴雨中的主殿大門,門后的主殿正在維修,但有部分仍然對公眾開放。</h3> <p> 進門來到主殿,奪人眼球的是兩邊各掛一聯(lián),分別用繁體漢字書寫“天下泰平”、“萬民豐樂”。聯(lián)文民本思維十足,如果不說這是在日本的神社,應(yīng)該會有不少人以為這是在中國的寺廟吧,可見大和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受漢民族儒家文化的浸潤之深。區(qū)別在于,作為民本思想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代表性理念,在日本早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當(dāng)然的政治現(xiàn)實,而我們則仍然作為一種理想在“特色”中艱難打轉(zhuǎn)。</p> <h3> 走出主殿,繞廣場一周,可見寶藏殿等各式古建。</h3> <h3> 雖然難以辨別這些古建的實際用途,但其保存維護之好確實令人感佩。</h3> <h3> 在主殿廣場一通掃拍后,我們穿過照片中的這道朱紅色鳥居,朝著蘆之湖方向的另一條參拜道下山,兩旁古木森森,遮天蔽日。</h3> <h3> 下到半山處,前方又是一道朱紅鳥居,透過雨霧,隱隱約約,能嗅覺到狂風(fēng)夾帶的湖水的味道。</h3> <h3> 穿過半山腰那道鳥居,終于來到蘆之湖邊,眼前便是日本三大水中鳥居之一的箱根神社平和鳥居。來吧,此處我要留個影。</h3> <h3> 走近了細看,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平和鳥居的造型美觀、體量高大和色質(zhì)艷麗。據(jù)說鳥居是日本擺脫美國的占領(lǐng)后,當(dāng)時的天皇為祈求船只的平安而建造,所以才有“平和”的稱謂,現(xiàn)在已成為箱根及箱根神社和蘆之湖的一張名片。</h3> <h3> 湖邊風(fēng)急浪大,幾次把雨傘吹成喇叭狀,此處不能久留。我們沿著湖岸,盡量避開積水,選擇圖中這樣的石砌小道而行,幸運的是,即便下雨,沿途的景色依然秀美怡人。</h3> <h3> 順著小道,翻過這座紅色小橋,離元箱根港碼頭就不遠了。</h3> <h3> 蘆之湖游船已經(jīng)停航,根據(jù)當(dāng)?shù)匕l(fā)放的中文旅游地圖,我們決定去探訪離此較近的“箱根舊街道”。由于導(dǎo)航失靈,費了好大勁,問了許多人,好不容易才摸到圖中這塊牌子處,結(jié)果多少有些失望。</h3> <h3> 原來我們有些想當(dāng)然了,以為舊街道,就應(yīng)該是在市井中的老街,即便是遺址,應(yīng)該也會有當(dāng)年市井格局的遺存。然而到了“舊街道”現(xiàn)場,並往前走了幾百米后再看,仍然是圖中那種高低不平又滑又溜的大塊石子路,毫無“舊街道”該有的模樣,倒更像是我國古時也有的驛道。</h3> <h3> 在“箱根舊街道”的牌子處,還立著一塊舊街道的地形圖,有日、英兩種文字介紹,原來這條所謂的舊街道,就是江戶時代最難行走的一條崎嶇險峻的驛道,俗稱箱根八里,是當(dāng)時及后世藝術(shù)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h3> <h3> 問題可能出在日語的中文翻譯上。我們從當(dāng)?shù)氐玫降闹形挠^光地圖看到,在我們所到之處的地圖一角,就有三處地方的中文標識是“舊街道”。我之所以在這里多費筆墨,是希望看到我美篇的讀者朋友如果去當(dāng)?shù)?,不要有我們那樣的誤解,或許箱根當(dāng)?shù)氐闹茍D者也會作出相應(yīng)的改進。畢竟,舊街道與古驛道語義不同,相去甚遠。</h3> <h3> 雨勢漸弱,風(fēng)卻越刮越猛?;氐骄频辏春蟠暗南q,恰似一幅流動的中國水墨畫,不由想到王維的神來之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h3> <h3> 吉野酒店有公共溫泉可泡,但有時間限制。為了方便,我們訂的是自帶半露天溫泉風(fēng)呂的客房。到酒店后趕緊泡湯祛寒,烘烤衣褲鞋祙,晚上則犒勞一下自己,在酒店用了正宗日料。</h3> <h3> 晚餐后回房,服務(wù)員已在榻榻米上鋪好被褥。窗外溪流潺潺,似風(fēng)過樹梢,尖銳又有節(jié)律,聲聲催人入眠。</h3> <h3> 風(fēng)雨過后,箱根的天空像被洗過似的明凈,藍天下的白云,給旅途中的人們帶來了好心情。按照預(yù)定的旅行攻略,我們加快行程,瀏覽當(dāng)?shù)靥赜械淖匀伙L(fēng)光,首先在元箱根港碼頭登上了昨天停航的海盜游船。</h3> <h3> 在船上遠眺昨天在陸地上細看的水中鳥居,墨綠蒼翠的背景下,波光粼粼的湖水中,平和鳥居亭亭玉立,俊美秀氣,與昨日所見大異其趣。</h3> <h3> 蘆之湖為火山湖,海拔724米,方圓20公里,湖水最深處達45米,湖水清澈湛藍,呈南北狹長形狀。晴天時可從這里看到終年積雪的富士山,在淡青色的湖水中,倒映出富士山的雄姿,被譽為“玉扇倒懸東海天”,為箱根一景。可惜的是今天云層太低太厚,而無緣得見富士山。</h3> <h3> 湖上游覽半小時左右,即將到達北岸的桃源臺,抓緊時間,咱們也合個影吧!</h3> <h3> 船靠桃源臺車站,換乘空中纜車,向著強羅方向前進。在山區(qū),空中纜車是兩點一線間最好最省時的交通工具。圖為在空中看到的蘆之湖,好似一條狹長的小河灣。</h3> <h3> 20分鐘后纜車抵達大涌谷,我們決定下車出站,看一眼箱根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在綠樹環(huán)抱的箱根,惟獨此處山巖裸露,巖縫間噴出的地?zé)嵴魵忪F氣騰騰,令人感到地球的生命運動,壯觀劇烈的不可思議。</h3><h3><br></h3> <h3> 遠望大涌谷,終日煙霧繚繞,地?zé)嵴魵夂突鹕酵咚?,使得周邊呈不毛之地,像極了人間煉獄,所以古代日本人一直稱它為地獄之門。當(dāng)年明治天皇巡視至此,覺得地獄之稱不吉利,遂改名大涌谷。在大涌谷的東南方向,還有個小涌谷,據(jù)說也于此時改名。</h3> <h3> 在大涌谷掃拍瀏覽半小時后重登纜車,20分鐘后扺達終點站強羅。強羅是箱根北部地區(qū)的交通樞紐,有多種交通工具和線路在此交匯,周圍還建有多個人文藝術(shù)景點。在前往朋友特別推薦的雕刻之森美術(shù)館之前,我們就近先探訪了強羅公園。</h3><h3> 強羅公園建設(shè)于上世紀之初,最早是以上流社會為服務(wù)對象的庭院,分別由法國式和日本式庭院組成。在歷史的長河中,公園幾經(jīng)變遷,成為了現(xiàn)在這般小巧玲瓏、豐姿嫵媚,人人都可游覽的整型式庭園。庭院規(guī)模不大,我們悠閑地瀏覽了半個多小時,照片為公園的招牌景觀法國式噴泉。</h3> <h3> 碩大的獨株蜘蛛網(wǎng)形狀的紫藤架。</h3> <h3> 園區(qū)一角,造型別致。</h3> <h3> 法國式?jīng)鐾ぃ仓v究對稱?</h3> <h3> 園內(nèi)高高聳立的蘆葦草,草桿纖細筆直,一陣風(fēng)來,輕輕搖曳,顯得很有韌性,輕易不會折斷,據(jù)說曬干后是做塌塌米的好材料。</h3> <h3> 此圖為結(jié)束強羅公園游覽后,在前往雕刻美木館的途中拍攝。</h3> <h3> 雕刻之森美術(shù)館是日本第一家公園式美術(shù)館,在綠草繁花之間,錯落有致地長期展示著世界各國的近現(xiàn)代雕塑大師的作品約120件。美妙的當(dāng)代人文藝術(shù)瑰寶,件件值得駐足欣賞,在此游園,好似品嘗著道道豐盛的精神大餐。我們在此足足觀賞瀏覽了近二個小時,以下雕塑及裝置藝術(shù)作品均為園內(nèi)所見,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因缺乏資料,恕不一一介紹。</h3> <h3> 此為上個世紀的西班牙巨匠畢加索館,開設(shè)于1984年,位于園區(qū)北部。館內(nèi)展示油畫、素描、版畫等各種藝術(shù)作品,介紹畢加索無窮的想象力和他的生活側(cè)面。</h3> <h3> 出了雕刻美術(shù)公園,頓覺饑餓難耐,時已下午二點多,趕緊找館子吃飯。這是一家壽司小店,老板娘收拾干凈正準備下班,見我們進來又重新開張。</h3> <h3> 飯畢,結(jié)賬時我們向老板娘打聽去濕地公園的巴士站點,卻見她閃進廚房帶出來個穿著廚師服裝的小帥哥。原來這是母子二人店,兒子在后廚掌勺,母親在前臺招呼帶跑堂。小帥哥顯然明白我們的問題,表示要帶我們?nèi)ルx此地五分鐘路程的站點。圖為出門前我和小帥哥及他母親的合影。</h3> <h3> 后來的故事有些辜負小帥哥的美意,我們等了半個多小時才乘上去濕地公園的巴士,結(jié)果卻不得其門而入,原來公園已于一周前進入濕地冬季閉園養(yǎng)護期。</h3><h3> 無奈,我們只能按計劃去到下一個景點箱根玻璃之森美術(shù)館。和雕刻美術(shù)館一樣,這里的玻璃藝術(shù)品也錯落分布于一個大花園內(nèi)。順著參觀路線,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威尼斯玻璃美術(shù)館,在這里可以盡情欣賞精美眩目、曾讓中世紀歐洲貴族為之癡迷狂熱的威尼斯玻璃藝術(shù)品,可惜它禁止攝影,禁止游客通過圖片與朋友們分享。</h3><h3> 從威尼斯館出來,正趕上上燈時節(jié),按當(dāng)?shù)厝苏f法,燈光下的玻璃藝術(shù)品,更能展現(xiàn)它五彩繽紛、熠熠生輝的晶體特質(zhì)。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滿院的玻璃藝術(shù)品,讓人大飽眼福,直呼過癮!圖為從威尼斯館出來后看到的玻璃廊橋。<br></h3> <h3> 從暮色下的玻璃廊橋一端望去,兩旁的玻璃珠串披掛而下,在燈光下熠熠閃爍、燦若星河。</h3> <h3> 換個角度,從廊橋的下方向上看去,線條結(jié)構(gòu)簡單,卻另有一種美感。</h3> <h3> 垂柳映著燈光,波光粼粼的河水遠端,矗立著一棵閃閃發(fā)光的禮花樹,據(jù)說那是由4萬5千多顆水晶玻璃制成。</h3> <h3> 紅白兩色的玻璃玫瑰,鑲嵌在石椅上方的花框上,光耀奪目,美輪美奐。</h3> <h3> 粉色的玻璃玫瑰攀爬在雙拱門兩端和柱子上,讓拱門頓時變得生動起來。</h3> <h3> 玻璃黃玫瑰,配以翠綠、淡黃和透明的葉子,晶瑩剔透,幾可亂真!</h3> <h3> 鐵欄桿上纏繞的藤枝和綠葉,枝上和盆中開滿的繁花,端的一派枝繁葉茂、繁花似錦。</h3> <h3> 細看枝條和綠葉,質(zhì)地晶瑩,色彩眩目。</h3> <h3> 進園之際,正值圣誕季,園內(nèi)樹起了多棵水晶玻璃制成的圣誕樹,光彩照人,格外醒目。</h3> <h3> 婀娜多姿、鸞歌鳳舞的水晶樹。</h3> <h3> 色彩艷麗、造型逼真的洋蔥和紅色的棒棒,給圣誕季帶來了喜慶和溫馨,如果不說破,誰會相信這一切都是玻璃制品?</h3> <h3> 月亮下的圣誕老爺爺,背著裝滿禮物的袋子正在攀爬煙囪,這是要提前給小朋友們送禮物嗎?</h3> <h3> 馴鹿,正等著拉起雪橇載上圣誕老人去哪兒呢?還是帶上我們吧,帶上我們明天一起去京都!</h3> <h3> 圖文原創(chuàng),謝謝觀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