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羅氏英豪宗祠工程基本完成,總籌資約五百萬元(不含天下第一鑼資金),祠堂龍抱柱、香爐、鐘等各類大型設施已經基本到位并安裝完成,由于疫情和資金拖延了工期進度,原預計2021年清明節(jié)在祠堂召開清明會、聯(lián)誼會、和祠堂俊功會未能如期舉行,現(xiàn)祠堂已經正式投入使用,但為了祠堂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還需家人們廣為宣傳,號召還未出資的家人們積極出資,早日完成英豪宗祠的建設盡自己的一份責任---把根留??!</p> <h3>祖人的家在哪里,我們的根就在哪里,我們分散天涯,但根在一處,把根留住,有收有放,永久相聯(lián)!根在枝不敗,根深枝葉茂,根大枝葉展,樹大好乘涼??!在外發(fā)展的家人們,您曾想過?當有一天,您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有沒有思念您已故親人的日子,如果您在外有衣錦還鄉(xiāng)的一天,有沒有想起要規(guī)劃去參拜你的祖人的行程!你的行程在荒山野嶺尋覓?還是在堂皇的宗祠里敬拜?我們都有追尋都市繁華的夢想?而先人靈魂就甘愿在荒山野嶺孤獨遙望遠方的親人嗎?把根留住吧,在外發(fā)展的家人們!</h3> <h3>把根留?。。?!</h3> <h3>多少臉孔,茫然隨波逐流,他們在追尋什么?</h3> <h3>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卻在命運中交錯。</h3> <h3>多少歲月,凝聚成這一刻,期待著舊夢重圓</h3> <h3>一年過了一年,啊~</h3> <h3>一生只為這一天,讓血脈再相連<br></h3> <h3>擦干心中的血和淚痕,留住我們的根</h3> <h3>多少歲月,凝聚成這一刻,期待著舊夢重圓</h3> <h3>萬涓成水,終究匯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h3> <h3>一年過了一年,啊~一生只為這一天,讓血脈再相連擦干心中的血和淚痕,留住我們的根。</h3> <h3>一年過了一年,啊~一生只為這一天,讓血脈再相連擦干心中的血和淚痕,留住我們的根</h3> <h3> 尋找到了生命的源泉,就應有上孝下愛的奉獻! 國無都不建國,族無祠不成統(tǒng)。家無屋不遮蔭,男無妻不成家。 中國的天安門;美國的白宮;俄羅斯的紅場;這些標志性的建筑物,都代表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象征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國家,她是由若干個不同膚色的民族中的不同的姓氏在一定的范圍內組建而成,而同一個姓氏又由若干個家族構成,同一個家族,他又由若干個分支家族構成,每一個分支家族又由若干個家庭組成,都同源于一個共同的先祖。 羅公英豪,育榮、華、顯、茂、盛五祖,明洪武入川。至今,榮、華、顯、茂、盛五祖子孫后代分布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其中分布在云、貴、川、渝的占80%以上。 亂世逃命,盛世立祠。 由于歷史原因,從英豪祖公以來我們有很多先祖的墳墓(含英豪祖公)都無可查尋,先祖陰靈游蕩在荒山野嶺,亡靈凄凄,生者憂憂?。? 今天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幾十萬英豪子孫有責任團結起來,為英豪先祖?zhèn)兊耐鲮`興建一安居之位,上可安撫亡靈,中可擔當責任,下可蔭澤子孫啊! 興建宗祠,對一個家族來說,他的象征意義就像一個國家新政權成立后的行政中心一樣,凝聚著每一個家族成員的血脈! 一個國沒有凝聚力,將不成國! 一個家族沒有凝聚力,將家道不興??!而家道不興之家族,則是無文化底蘊之家族,無文化底蘊之家族,又何來先天下之憂而憂之士呢? 全體宗親?。〗粜拮V,已經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修建宗祠的作用和意義巨大啊! 祠堂不僅是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還是家族宗親聯(lián)系、匯聚、議事、定規(guī)、處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認祖歸宗”的活動地點。又是族人進行禮制、禮法、禮教宣傳教育,提升整個家族文化底蘊的活動場所。 當然,新時代的宗祠還是一種崇敬和緬懷,感悟寬厚與仁愛,是繼承和發(fā)揚,而不是尋求祖先的庇護和保佑。敬祖是活著的人對逝去的人的一個追念,是人類特有的精神依托與精神安慰的傳承。一個人如果不思進取,每天都只是跪在祖宗的靈前,很虔誠、很恭敬地祈禱祖先來保佑庇護,而不去勞動創(chuàng)造,結果只能是餓死。因為僅憑祈愿,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宗祠——是團結交流的基地:族人通過在祠堂內進行一系列傳統(tǒng)健康有益的活動,進一步調動族人廣泛參與的積極性,達到團結族人、增強凝聚力,促進交流,增進友誼,最終達到互幫互敬,團結友愛,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宗祠——是傳承和發(fā)展鄉(xiāng)俗文化的平臺:祠堂本身就是家族變遷史的集中地,也是一個地域的民俗博物館,是家族內的精神家園。通過了解祠堂的建筑風格、文化起源、社會歷史的作用;族譜、族規(guī)、族訓的文化淵源,先祖的開拓創(chuàng)業(yè)精神,歷代賢達明智的進取意識等等。達到了解家族、傳承、變遷的緣由,掌握家族、民族歷史,進一步掌握民族文化、民族風情。同時影響、教育族人,特別是年輕人要承前啟后,與時俱進,勇于開拓,不斷進取,為家族、為社會、為國家多做貢獻。使家族、社會、國家更加興旺昌盛。 宗祠——是促進與搭建和諧的載體:家族建立一系列的“扶貧助殘、獎勤罰懶、標榜立新”等制度,開展“樹新風、揚正氣、尚科學、促和諧”為主旨的活動。促進家族內部比、學、趕、幫、超,比貢獻、學科學、趕先進、幫后進、超先賢。全面杜絕黃賭毒盜,棄惡揚善、崇賢舉廉。對特殊困難族人給予資助,對在各行各業(yè)對社會、家族做出突出貢獻的族人給予表彰獎勵,并在祠堂建榜銘文,在族內廣泛宣傳學習,對個別族人的不良行為進行約束和制止。從而達到族內的事務有人管,族內好事有人傳,促進家族內部和諧統(tǒng)一,進一步推動全社會的和諧。 因此,建立詞堂的深刻意義,在于祠堂作為一個家族的象征,其含義與意義是非常深遠和重要的,是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重要的精神遺產和精神基礎。 1、感恩報效,行為表率:簡單地說就是知恩回報,為人作表率。前面講了祭拜的含義是崇敬和緬懷,感悟寬厚與仁愛,是繼承和發(fā)揚,而不是尋求祖先的庇護和保佑。通過祭拜的過程,繼承先輩的優(yōu)良品格與道德風范,感悟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是勇于開拓和無私的奉獻。深刻認知“樹本有根,水本有源”,人的根本是祖先。沒有祖先,就沒有父母,沒有父母,何來我們?養(yǎng)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首先報效的行為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孝敬父母,不離不棄。特別是在老人長輩年高體衰多病需要照顧的時候,更要倍加關懷、關心、呵護、愛戴他們。侍湯奉藥,洗衣送飯,問寒問暖,讓老人在人生的暮年切身感到子女的孝順與敬俸,安享晚年。真正達到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的目的。二是言傳身教,感化子女。學習禮俗,尊重掌握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溫故而知新。給孩子講解祖先開拓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歷代賢祖的品德風范與功績,讓孩子了解過去的社會歷史狀況,繼承先祖品格作風,知過去想未來。同時,行為與言談舉止給孩子做表率,“知賢能任,知恥而退”。為人行事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不張揚,不喧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有禮有節(jié),伸張有度。教育、引導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yǎng)孩子德、智、體、美、能全面發(fā)展,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目標,積極努力奮斗。三是厚積而薄發(f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做人也是一樣,根深葉自繁。要博愛、多學少抱怨;體健時多勞,心靜時多思,怡情養(yǎng)性,大智若愚,知足常樂。 2、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俗話說“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更難”。這個“更難”難在哪里呢?難在了沒有發(fā)展,沒有了進一步的開拓與創(chuàng)造。一口只夠10人吃的水井,到20個人的時候吃水就成了主要問題!再往后,如何守?難不難?真的好難呀!祖宗創(chuàng)的家業(yè)再大,留的再多,金山銀山,后人不思進取,不勞而獲,坐吃山空,只能坐以待斃!所以,發(fā)展是硬道理!繼承先輩堅忍不拔的開拓創(chuàng)業(yè)精神,不斷的開拓進取,謀發(fā)展,而且要謀長遠的發(fā)展,謀世世代代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使我們的家族進一步興旺發(fā)達。還有,要有憂患意識,要實事求是,不能好高騖遠。我們在做事時常常把“最好”掛在嘴邊?!弊詈谩笔莻€極限詞,空前而絕后,意為終止了。人們常說“日中而西,月盈則虛,”什么事情都是盛極而衰。從發(fā)展的角度看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才符合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試想,如果我們祖先把什么事情都做的天衣無縫了,那我們后人豈不是無所事事而游手好閑了?要“常留三分田,待憑后人耕”!上對祖宗,下對后人,都有個交待,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做絕做完。 總之,繼承和發(fā)展就一句話:人不能無所事事,要勞動,要創(chuàng)造。幼年時好學上進,成人時認知本分。不管從事什么行業(yè),各盡其能,各出其力,代代襲承,才能從本質上“光宗耀祖”,才能使我們的家族永遠繁榮昌盛! 宗親們!我們紹智宗親為了祖宗有一安靈之位,凝聚羅氏族人血脈,弘揚宗祠文化,率先出資修建羅公英豪宗祠,由于個人力量有限,后繼乏力,現(xiàn)急需羅氏英豪子孫全體合力,共同完成羅氏英豪宗祠的建設,現(xiàn)將宗祠建設情況圖文附上詳見如下: 羅氏英豪公宗祠坐落在風景優(yōu)美的貴州省習水縣溫水鎮(zhèn)目里村丁角橋 ,地形山環(huán)水抱,青山綠水,四方位均有一突兀的山峰擎天而立,宛如四大金剛屹立守護。宗祠共占地16.6畝,建筑占面積1610平方,總建筑面積約2600平方。建筑整體成四合院框架結構,總體建筑設計為正堂、左右?guī)亢颓疤么箝T,整體建筑恢弘大氣,不愧為祖先靈位安放之上選之地。(見圖1)</h3> <h3>圖1</h3> <h3>圖2:宗祠主體雖然完成,但還欠著施工單位的工程款和后續(xù)的裝修費用,宗親們站在已停工的宗祠前,心情凝重。</h3> <h3>圖3:7月14日,家人們匯聚羅明才宗親家開會商討重啟宗祠修建大會,當場收到宗親們10多萬的出資款,宗祠復工在望!</h3> <h3>圖4:8月17日,宗親們又匯聚歷史名城,掀起英豪公祠復工高潮!</h3> <h3>圖5</h3> <h3>圖6</h3> <h3>圖5/6:在宗親們的共同努力下,宗祠在9月15日正式復工了。</h3> <h3>圖7、現(xiàn)宗祠房屋內外蓋瓦刮糙基本完畢,完畢,即將進入裝修階段。完工后效果圖,希望全體宗親合力,早日達成如圖所愿!</h3> <h3>祠堂文化介紹</h3> <h3>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征。祠堂文化萌芽于氏族公社解體之后的夏商周,宗廟制度產生于周代,當時,宗廟為天子專有。到宋代才形成比較完備的體系,明清時期發(fā)展到了高峰。在南宋時期,朱熹提倡興建家族祠堂,至此,宗祠開始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逐漸成為家族的圣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祠堂按等級制度又可分為官廟、公祠和民間祠堂;祠堂按家族人口繁衍又分總祠、支祠、分祠、享祠。祠堂作為封建家族制度下所形成的產物,供奉祖先神位、祭祀家族祖先是她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那么祠堂的祖先神位如何排列呢?</h3> <h3>一、祖先神位的排序是左昭右穆。</h3> <h3> 昭穆是我國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廟、墓地、神位的左右輩次排列,左為昭,右為穆,故稱左昭右穆制。昭穆制源于母系氏族社會二輩制族外婚。每個氏族內男女各有兩個輩份,兩個氏族同輩異姓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親的世系決定。父子屬于不同氏族,是昭穆制的根本意義。古人在室內的位次以東向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之所以“昭穆”來命名,可能是因為南向之列正面朝陽而明亮,故稱“昭”,昭有明義;北向之列正面背光而冥昧(幽暗),故稱“穆”,穆有冥義。在這里,昭穆僅僅是左右的代稱而已。不過,春秋時期的昭穆還有尊卑之意: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為尊,北向為卑。1、宗廟排位:《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币馑际钦f,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qū)分親疏貴賤。2、墓地排位:墓地葬位也同樣講究左昭右穆,始祖或本支祖先葬中間,之后的祖先以左昭右穆為左右次序。在祭祀時,子孫也要按照這樣的規(guī)定來排列次序,用以分別宗族內部的輩分。3、神主排位:祠堂是祖先的神靈所聚之地,所以祠堂里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大殿正中設正龕,左右各設配龕。它像附著在墻上的小殿閣.神主擺在閣中。后來有的用大長方形木桌,將神主擺設在桌上。 一般祠堂的正龕往往是供從現(xiàn)在的長輩算起的考(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五世后則將神主遷到配龕上去。始祖是百世不遷的,永遠擺在正龕上。 祠堂祖先神主牌位置擺放的次序依據(jù)的是昭穆制。古人云:“自始祖之后,父為昭,子為穆?!币鉃槭甲嬖谧趶R中居中,東向;下面子孫分別排列左右兩列,左為昭,朝南,右為穆,朝北;始祖之子為昭,始祖之孫則為穆;始祖孫之子又為昭,始祖孫之孫又為穆。如父為昭,子為穆;世系上從第二世起的偶數(shù)代(輩)為昭,奇數(shù)代(輩)為穆(即:二世為昭,三世為穆;四世為昭,五世為穆;六世為昭,七世為穆;二四六世為昭,三五七世為穆);先世為昭,后世為穆;長為昭,幼為穆;嫡為昭,庶為穆。昭穆排序中,父子始終異列,祖孫則始終同列。《禮記·祭統(tǒng)》說: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 在古代,祭祀列為五禮之首。五禮為我國古代禮儀的總稱,即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而祭祀之禮務在孝敬,以盡報本之誠,十分講究祭祀氣氛的莊重肅穆。古人認為,祖先的靈魂經過祭祀儀式后可以附于神主牌位之上。神主牌就是一種嵌在木座上的長方形小木牌(或石質),有白底黑字,有紅底黃字或鍍金字,上面寫上祖先的名諱、生卒年月、配室姓氏、子、孫、曾孫名字,每一對祖先一塊。神主牌被認為是始終活著的祖先。祭祀祖先就是祭祀祖先的神靈。祠堂內祖先的神主牌排位時,按照“左昭右穆”順序排列。始祖居中,始祖以下的男子隔代交替為昭穆兩列:即從始祖起的二、四、六偶數(shù)代(輩)為昭輩;三、五、七等奇數(shù)代(輩)為穆輩。昭居于始祖之左,穆位于始祖之右。 在祠堂的寢堂內,唐宋以后流行立先祖塑像,明清則流行掛先祖畫像,民國時期開始掛考妣照片,隨著科技的進步,除少量祠堂掛先祖塑像或畫像(先祖去世時還沒有出現(xiàn)照相技術),照相技術普及后逝世的先祖普遍掛照片了。</h3> <h3>二、風水講究</h3> <h3>1.龍脈:祠堂既然是先人靈魂的歸宿,自然要占盡龍脈生氣,方能庇佑子孫后代。修建祠堂,講究背山面水,左右護衛(wèi),明堂寬大,水出吉方,水口收氣,與外界地形地貌不沖突等。 2.享堂:又稱為“祭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是整個祠堂最重要的地方??臻g要大,建筑要高大,材質要好,采光要足。方能陰陽相濟,虛實相生,剛柔互補。3.水塘:祠堂門前一定要有水塘,或拱橋、大路,因為水主管族運財源。若想要家族人丁財運兩旺,必須背靠為實,水抱宗門。</h3> <h3>三、祠堂結構:</h3> <h3>1、 宗祠從前往后,由門坊、儀門、門廳、享堂、寢堂五部分組成。寢堂是祠堂中最莊嚴之地,是擺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牌位不是任意拿來放上去的,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遷祖,要舉行隆重的“進主”儀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宗祠正廳供奉著始祖公及夫人塑像,左邊是建祠宗支宗親各支祖公及夫人塑像,右邊是廣行忠孝善事,兩側依次陳列著歷代珍藏的龍頭祖牌,如同"家譜"。2、祠聯(lián),包括堂聯(lián)、楹聯(lián)、門聯(lián)等。通過對聯(lián)形式,將姓氏的來源、發(fā)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諱字號、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內容,用言簡意賅的語言進行的藝術再現(xiàn),以達到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的目的。</h3> <h3>四、祠堂管理</h3> <h3> 通常多由族長負責祠堂的常年管理。其管理的事務:一是負責田產管理,大多數(shù)宗族祠堂均有田產、冊嵐(個別規(guī)模大的祠堂還擁有店家或商業(yè))。二是負責祠堂房屋維修護理、祠堂內設施的的管理,諸如祭祀器具添置、維護等,及有關宗族的公共物品的保管。三是負責祭祀及族中公共活動組織,每當年節(jié)或本族重要的紀念活動,議決族中大事等。<br></h3> <h3>五、日常祭祀</h3> <h3> 名門望族,一般常年供奉祖宗牌位。每月每天香火不斷,有專門的續(xù)香燒紙。而普通百姓家祠堂,多為過年節(jié)時祭祀祖先。除夕這天把祠堂整飭一新,將先人的牌位從神櫥中請出來供奉直到過了元宵節(jié),元月十六日再將牌位收進神櫥。另外,有的宗族祠堂設有專門祭祀日。如果有總祠和支祠,祭祀時本族人丁則先參與支祠祭祀,而后到總祠祭祀。 </h3> <h3>六、牌位產生</h3> <h3> 牌位,原本是經族人協(xié)商后遴選族中有名望的先人制作成牌位。但在新時代提倡人人平等,只要出資修建祠堂符合立牌位要求,同宗族人均可參與立牌,按出資先后順序立牌,額滿為止。牌位一般是一個上有尖頭(或半圓形)下有底座的站立木制盒子(或牌子),正面寫有牌位人的姓名。內容如張公某某,背面寫生卒年。有遠遷外地的支族需設立祠堂時,應將總祠中所有牌位仿制,否則不能建祠堂,還要每年前來總祠祭祀先人。平常牌位都放入祠堂專門設置的神櫥里,待有祭祀活動時將牌位請出放到供桌上,有條件的祠堂常年供奉牌位或族譜,以彰顯本族為名望之族。</h3> <h3>七、歷史保護和傳承價值</h3> <h3> 祠堂文化是祖先崇拜和儒家文化有機結合,表達了人們敬天法祖和對祖先慎重追遠的崇拜心理,是紀念祖先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傳承的體現(xiàn)。祠堂文化是研究地域社會文明的有效載體,是以家庭的形式維護一方穩(wěn)定、保障人們安居樂業(yè)的有效方式,研究和延續(xù)宗祠文化是對我國各區(qū)域的地方傳統(tǒng)民俗、獨特鄉(xiāng)間文化發(fā)掘,雖祠堂這一產物在人們生活中已不再占據(jù)重要地位,但是卻成為人們心中信仰的歸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