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難得一見的故宮珍寶

郭源彪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琺瑯提粱羊首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黃玉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錯金鑲寶石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雙嬰耳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玉嵌石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碧玉十八羅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龍螭紋斧式樣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羅漢山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白玉蓮瓣式雙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梅花圖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龍螭紋斧式樣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達摩圖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鏤雕雙魚式香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鏤雕荷包式香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仿古斧式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蚩尤環(huán)</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鏤雕虁龍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嵌玉石鵪鶉如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白玉銜谷穗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玉三陽開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碧玉鏤雕牡丹紋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靈芝花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獸面紋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青玉馬</font></h3> 《金佛塔》<br>高38、寬14.2厘米、重3.45千克。<br>清乾隆<br>一般小佛堂主要供奉佛像、佛塔、佛經以代表佛陀的三業(yè)(身業(yè)、意業(yè)、語業(yè)),寶塔象征佛意。<br>此金佛塔頂部日月托起鑲有三顆紅寶石的火焰形頂,傘部垂鈴,塔身飾獸面和纓絡紋并嵌珍珠四粒,龕內置一無量壽佛坐像。塔座飾蓮花并有欄板,整體簡明肅穆。 《琺瑯彩花卉紋蒜頭瓶》<br>高17.5、口徑2.7、足徑5.2厘米。<br>清乾隆<br>直口微撇,圓腹,圈足,足內藍料堆書四字款“乾隆年制”。通體施琺瑯彩,口外繪下垂變形如意頭紋,內繪朶蓮,頸部凸起弦紋二道,中間給花四朵,腹部繪山石、牡丹,肩上墨彩題:“一叢嬋娟色”、“四面清冷風”五言詩二句。上首“佳麗”,下首“金成”、“旭映”胭脂彩印章,整個畫面集詩、書、畫于一體,意味深長雋永,為瓷器中的精品。 《白地套紅玻璃云龍紋瓶》<br>高29.5、口徑9.5厘米。<br>清乾隆<br>撇口,細頸,鼓腹,圈足,平底。以白色玻璃為胎,外套紫紅色玻璃。頸部飾蕉葉紋,蔓草紋,腹部飾兩條龍在云際戲嬉?guī)в谢鹧娴膱A珠,腹下部飾蓮辦紋一周。瓶底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豎三行楷書款。為宮廷造辦處玻璃廠精制。胎體厚重,造型渾圓,花紋凸起,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 《象牙編織錦地蘭菊團扇》<br>通長49.5、扇長32.8、寬29.9厘米。<br>清乾隆<br>亦稱“拔絲宮扇”,是廣州工匠以象牙為料,通過篳絲、磨光、編織等技法專為皇家御用陳設而特制的。海棠花形,扇邊包鑲玳???,嵌骨珠及藕荷色彩繪花蝶紋畫琺瑯柄把,系明黃色絲穗。扇面中心有棕竹柄梁,嵌有各種蜜蠟紋飾。在編織成蒲紋錦地的扇面上,裝嵌有染牙淺浮雕蘭花、秋菊、蜻蜓等圖案,扇面牙絲薄如細篾,寬不足一毫米,紋飾精致細密,孔縫均勻,經緯片拼合得天衣無縫。富麗華貴,是一件雅逸清新、技術高超的稀有之作。 《金天球儀》<br>高82厘米,重6.071千克。<br>清乾隆<br>由宮廷造辦處制作的天體模型。<br>  用黃金作球體,用珍珠鑲嵌成星星。共享珍珠1330粒,組成368個星座。球體內設有機械裝置,可帶動球體運行。是皇宮中一件珍貴的陳設品。 《牙雕《月曼清游》冊(正月)》<br>縱39.1、橫32.9、厚3.2厘米。<br>清乾隆<br>制于1741年,是根據清廷畫家陳枚的畫稿,由造辦處陳祖璋等五位著名的牙雕藝人,精雕細刻,用了整整一百天時間共同制作的。共分十二冊,呈合符冊頁式。每冊一面為景,一面以乾隆御題詩句為配。將宮廷婦女從正月到十二月的娛樂生活,分成十二段內容,用象牙雕成,分別安嵌在十二個冊頁中。<br><div>此冊為正月景,題為《寒夜探梅》,圖意是元宵佳節(jié)的夜晚,一個侍女挑燈引著五位身著長裙的仕女緩步而來。院內屋檐下懸掛彩燈,窗外兩株古梅寒花怒放,月下燈前有四個仕女在亭廊中或立或坐。觀花聊談,布景設色精麗生動,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絕勝圖畫。歷來被譽為是清代牙雕的代表作。<br></div> 《剔犀如意云盒》<br>高12.3、口徑17厘米。<br>清乾隆<br>正方形,蓋面微凸,方形圈足。通體髹黑紅二色漆,蓋面、器身均雕如意云形紋。器面為黑漆,花紋的側面露出規(guī)律整齊的三層紅漆。盒底髹黑漆,正中刀刻填金楷書“大清乾隆年制”直行款,款下刻“如意云盒”器名款。剔犀是雕漆的一種,做法是用兩種色漆,在器物上有規(guī)律地逐層積累至相當的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云紋圖案。目前最早的剔犀實物是南宋時的剔犀執(zhí)鏡盒,元、明、清三代繼續(xù)制作。這件剔犀盒,構圖簡練,線條粗獷豪放,雕刻細膩工整,紅、黑二色漆明朗和諧。是清代剔犀器物中之精品。<br> 《琺瑯彩胭脂紅茶壺》<br>高11.8、口徑6.9、足徑7厘米。<br>清乾隆<br>直門微撇,壺體飽滿渾圓,腹部分置彎流和曲柄。壺蓋圓頂,寶珠形鈕,子口內斂。圈足,足內藍料楷書四字款“乾隆年制”。造型端莊,胎體輕薄潔白。通體以紫紅色琺瑯彩料做裝飾,在肩、近底處及流的底部分刻變形蕉葉紋一周,壺蓋邊刻圈紋及卷線紋各一道,蓋頂刻花辦紋。釉色細膩如涂脂,艷麗而鮮嫩,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div>目前所見,傳世的琺瑯彩瓷器多是瓶、碗、盒等器皿,如此精美的茶壺還屬罕見。<br></div> 《識文描金菊花紋執(zhí)壺》<br>高9、口徑15.6厘米。<br>清乾隆<br>扁圓形,曲流,環(huán)柄,紫砂胎。通體黑漆地識文描金,壺身描金菊花紋,秋蟲在花叢中飛舞。蓋上飾菊花、竹葉,柄及流飾菊花、蝴蝶。壺底紫砂地,正中陰刻“大清乾隆年制”豎二行篆書款。識文描金是漆工藝的一個品種,識文即為凸起的陽紋,識文描金是在器物上用漆或漆灰堆成的花紋上描金,其紋飾高于漆器表面,更真實、形象、富于三維效果。壺造型精巧別致,描金紋飾華麗富貴,是一件既實用又有欣賞價值的工藝美術品。 《翡翠白菜式花插》<br>高24.3、口徑12.8/7厘米。<br>清乾隆<br>由翠根琢制而成,局部留有翡色。頂端叢葉中間,雕一橢形深孔。周圍肥碩的菜葉有的挺拔直立,有的葉尖下垂,姿態(tài)各異。葉上淺浮雕葉脈紋,更顯逼真茂盛。菜根上部用深琢加透雕的手法,形成自然圍抱菜心狀。底部橢形小平足。工匠因材施藝,按質料和翡色之深淺,巧施雕刀。不僅層次分明,立體感強,而且特意留下的翡色,似霞光映照,使白菜更加暗綠可愛。為清代宮廷名貴陳設品。 《崇慶皇太后金發(fā)塔》<br>高153厘米、重107.5千克。<br>清乾隆<br>乾隆皇帝為紀念母親崇慶皇太后,于四十二年(1777年)命宮中造辦處制造了這座金發(fā)塔,供奉其母生前落下的頭發(fā)。<div>束腰合仰蓮花須彌座,四周束腰正中鏨佛花,左右各一個獅子,座上三層金剛圈,上下合仰蓮瓣。塔身圓形,上豐下斂,周鏨銜瓔珞,獸面8個,前安歡門,內金座銅無量壽佛一尊,方形束腰塔脖,上安十三天,面鏨梵文,左右各飾飄帶一條,再上天地盤,周墜松石珠穗,金鈴墜角,盤上圓光,寶珠火炎。鐫“大清乾隆年敬造”款。是故宮現(xiàn)存最高最重的金塔。<br></div> 《大禹治水圖玉山》<br>高240、寬96、座高60厘米。<br>清乾隆<br>青玉質,系仿宋入畫稿設計雕成。描寫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的勞動場面。巍然挺立的山峰上,重巒疊嶂,瀑布急涌。在險峻的山巖峭壁上,古木蒼松,洞穴深秘。姿態(tài)各異的眾多人物,有的舉錘打石,有的揮鎬刨砂,有的肩扛杠桿鑿石開山等。工匠們以夸張的手法,高超的技藝,琢制出生動逼真的大禹治水的勞動圖景。山正面中部陰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篆文方印。背面下部刻有“八征耄念之寶”篆文方印,上部陰刻乾隆《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御制紀事詩。玉山安置在錯金山水紋銅座上,雄偉壯觀。為清代巨型玉雕之稀世珍寶。 《白玉瓜棱提梁壺》<br>通高10.1、通梁高16.8、口徑8.9、足徑6.8厘米。<br>清嘉慶<br>立體圓雕,有蓋。圓口,花瓣式圈足。瓜形蓋頂。器身凸雕十二條瓜棱紋。一側凸琢張口羊首為流。在每間隔三條瓜棱線的頂端,各雕一凸凹紐,安接三只架式法瑯提梁。器外底中部陰刻雙豎行隸書“嘉慶御用”四字款。玉質瑩潤,潔白無瑕。設計精巧,造型別致。為清代嘉慶時期珍品。 《明黃芝麻紗繡彩云金龍朝袍》<br>身長137、兩袖通長175、袖口寬21.6,下擺寬84厘米。<br>清同治<br>為夏季舉行重大慶典時皇太后、皇后穿的禮服。圓領,右袵、馬蹄袖,上衣下裳相連屬,后開踞,直身袍。通身用捻金線繡九條金龍,在龍紋間以三藍色繡線繡云、蝠,下擺為彩繡海水江崖及八寶,袖端各繡正龍一條,披肩為石青色紗地,上繡兩條行龍。此件朝袍特殊的地方,是有用彩色絲線繡出象征權力的十二章紋飾。按照清代服飾制度的規(guī)定,十二章屬皇帝專用,此時正是慈禧太后專權時期,她自認女皇,故皇太后、皇后的禮吉服自然出現(xiàn)了象征權力的十二章紋飾。<br>  朝袍繡工精細,色彩協(xié)調,為清代晚期皇太后、皇后夏朝服的精品。<div><br></div> 《淺雪青緞繡水仙壽字裳衣》<br>身長145、兩袖通長134、下擺周長230厘米。<br>清同治<br>便服,是春秋兩季后妃套在便袍外面的圓領、右衽左右開裾的外裝。<br>  共釘五扣,上為素金扣,下為四個刻團壽字紋白玉扣,兩腋下各有一個彩色花絳撮成的大云頭。下為開氣,長70厘米。外圍由品月緞織五彩牡丹、青色緞繡整墩水仙金團壽字、茶色緞織淺彩荷花三道花襁點綴而成。裝飾效果強烈,莊重大方。<div>裳衣以粉、綠、灰、金為主色,采用二、三潤色方法,使花紋顯得靈活逼真,繡工精細,用色淡雅,為同治時期的精品。<br></div> 《明黃緞繡彩牡丹蝶裳衣》<br>身長137.5、兩神通長118、袖口寬40、下擺寬122厘米。<br>清光緒<br>裳衣,是清代中晚期后妃們十分喜愛穿用的便服之一。圓領,右衽,大襟,左右大開裾,闊袖,直身。明黃緞料,衣身用傳統(tǒng)蘇繡技法,繡制五彩牡丹及蝴蝶。外圍、領口、袖口等處綴以四層色彩、花紋,寬窄各異的織花或繡花辮。并用花絳于左右開裾口邊盤制成如意云頭,給裳衣以強烈的裝飾效果。大襟緣綴五枚鎏金扁圓紐扣。色彩鮮艷,雅而不俗。 《黃振效款牙雕漁家樂圖筆筒》<br>高12、口徑9.7厘米。<br>清乾隆<br>以高浮雕技法,在筆筒上刻柳溪漁樂圖景。山上松竹交蔭,山下溪流湍急,漁家、樵夫或在溪旁停舟閑居,或倚山傍水席地坐飲休息;或肩扛農具與牧童一起耕作。布局嚴謹,景物自然,一派安樂祥和的太平景象。山壁一側刻有“小臣黃振效恭制”等款。<div>黃振效是廣東一帶著名的牙匠,他的作品很受乾隆皇帝的賞識。晚年曾被賜在“內庭行走”。作品大都是反映局勢穩(wěn)定、經濟繁榮、祥和氣氛的,如“漁家樂”、“農家忙”、“耕織圖”等。此件筆筒內容豐富,層次分明,雕刻技法純熟,是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各流派工匠之間相互協(xié)作,借鑒的結果,也是造辦處工匠中極少留有款識作品中的一件。<br></div> 《畫琺瑯山水人物提梁壺》<br>通高38.1、口徑9.1厘米。<br>清乾隆<br>由提梁、壺身、底架組成。提梁自然彎曲,握手處為金星玻璃。曲流。壺蓋呈八棱形,粉地菊花紋。肩部八棱形,黃地折枝花紋。壺身八面開光,內飾山水和花鳥圖各四幅,相間排列,花鳥畫均為中國傳統(tǒng)的花鳥題材;<div>山水圖皆為設色山水。用筆工整,設色明凈。壺底有“乾隆年制”楷書款。下置銅鍍金架。造型仿西洋式,美觀大方,線條流暢,裝飾內容及手法采用傳統(tǒng)的中國風格,是乾隆四年(1739年)宮廷造辦處琺瑯作制造的。<br></div><div>歷代以來,皇室對于文化藝術品及各種奇珍異寶,搜集不遺余力,明、清尤盛。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主要繼承了這兩代皇室的收藏。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廷以后,清室善后委員會曾對當時宮內文物進行了清點登記,總計有117萬余件??谷諔?zhàn)爭時期,為了保護這批珍貴文物不致遭到戰(zhàn)火的毀滅,曾將部份文物裝箱疏散到大后方。日本投降后,除少部份運回北京本院外,其中最精華的部份計2972箱于1949年被運往臺灣,余下2211箱仍寄存在南京庫房。<br></div><div>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對原清宮舊藏文物再次進行了整理登記,計有78萬余件。作為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同時肩負有搜集保存保護中華民族珍貴文化遺產的責任,因此,通過收購、接受捐贈等渠道,新人藏的文物有二十幾萬件。到目前為止,現(xiàn)藏北京本院的文物總數達一百余萬件。<br></div> 《青花釉里紅松竹梅瓶》<br>高26.7、口徑8.9、底徑1l厘米。<br>清雍正<br>  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宮廷陳設品。<br>  直口,短頸,豐肩,圈足,足內書青花雙圈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逼可碚胬L松、竹、梅歲寒三友圖,釉里紅繪枝干,梅花。竹葉以“竹有擎天勢,蒼枯耐歲寒,梅花魁萬卉。二友四時歡”五言詩組成,畫里有詩,構圖新巧。抆飾清晰流暢,青花釉里紅發(fā)色純正,色彩光潤柔和,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琺瑯彩雉雞牡丹碗》<br>高6.6、口徑14.5、底徑6厘米。<br>清雍正<br>  宮廷名貴的御器。<br>  侈口,圓唇,深腹,圈足,足內雙方框內書“雍正年制”四字楷書款。造型端莊秀美,胎體輕薄潔白,釉面光潤細膩。通體以琺瑯彩做裝飾,采用工筆畫技法在腹壁一面繪雌雄雞兩只,棲于山石花叢中,另一面題“嫩蕊色金粉,重葩結繡云”五言詩兩句。畫面雉雞,生動可愛,鳥羽描畫一絲不茍,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由于彩料較厚,以致花紋凸起,富有立體感。<br>  琺瑯彩從它問世之日起,就是宮廷的專用品,又稱“內廷秘玩”,民間絕少流傳,為稀世珍品。 《石青緞繡彩云金龍袷朝褂》<br>身長140、肩寬40、下擺寬124厘米。<br>清雍正<br>  朝褂是清代皇太后或皇后,每逢萬壽、元旦、冬至、先蠶壇饗祀儀等節(jié),祭日,親詣行禮。時所御禮服之一種。圓領,對襟,無袖,長與袍稱,后垂明黃色絲絳。根據清代冠服制度規(guī)定,皇后朝褂有三,均為石青色,但紋樣各不相同,這件屬第三式。片金緣,周身施五彩云蝠,前后身各飾金龍二條,作立勢升騰狀,下擺處為八寶平水。工藝考究,設色自然和諧,是清代初期刺繡工藝的代表作品。 《青玉八寶喜字四蝶耳活環(huán)爐》<br>通高12.3、口徑13.8、足距2厘米。<br>清乾隆<br>  為新疆優(yōu)質青工琢制而成。立體圓雕。有蓋,里壁碾磨瑩潤光亮。圓門,四云頭式足。透雕四合如意花式蓋頂,四個半圓花梗上各套活環(huán)。蓋面上部陰琢回紋一周,其下凸雕八個海棠花形飾,上面間飾魚、蓋、花、罐和四個“喜”字??谘靥帉ΨQ透琢展翅四蝶為耳,各套活環(huán)。腹上部陰刻回紋一周,其下琢八個凸海棠花形飾,上面間雕四個“喜”字和輪、傘、長、螺圖案。造型新穎奇特,琢磨技藝高超。為清代宮廷珍貴的陳設品。 《琺瑯彩嬰戲紋雙連瓶》<br>高21.4、口徑5.2/9、底徑6/10厘米。<br>清乾隆<br>  清宮名貴御器。造型設計頗具特點,呈雙連式,即瓶的門、腹、足合歡而成,又有“合歡瓶”之稱,附有雙鈕連蓋,足內青花篆書六字款“大清乾隆年制”。全器上下比例相宜,工藝精巧,輪廓線柔和,給人以新奇雅致之感。<div>&nbsp; &nbsp; &nbsp; &nbsp;通體施琺瑯彩,口沿、足邊為淡綠地繪纖細纏枝菊花紋,頸部和足上部為胭脂地繪吉慶纓絡紋,腹部為通景嬰戲圖。色彩艷美柔和,筆法工整流暢,整個畫面充滿歡快活躍的氣氛。<br></div> 《白玉鏤雕牡丹花薰》<br>高7.5、口徑13.4、足徑8.3厘米。<br>清乾隆<br>  由新疆白玉琢制而成。有蓋,扁圓體,圓口,圈足。通體鏤雕牡丹花葉紋。蓋面鏤空微鼓。兩側透琢并蒂牡丹花葉為耳。腹部正反兩面各凸雕盛開的牡丹花兩朵。玲瓏透剔,工藝精湛。為清宮造辦處的代表作品。 《仿古銅彩犧耳尊》<br>高21.8、口徑13.2、足徑11.7厘米。<br>清乾隆<br>  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宮廷陳設瓷。<br>  仿古青銅器式樣,侈口豐肩,安犧耳一對,腹部圓鼓,圈足,足內雙方欄內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頸部、足上各繪變形蟠螭一周,腹部繪菱形云雷紋及下垂變形蟬紋一周,造型古樸,釉彩仿銅器錯金嵌銀工藝,并裝飾銹斑,效果逼真,充分體現(xiàn)了景德鎮(zhèn)瓷工對于金屬氧化物發(fā)色規(guī)律的熟練掌握和仿制技藝的高超。 《畫琺瑯牡丹花籃》<br>通高14、口徑16.5/17.3厘米。<br>清乾隆<br>  圓形,海棠式口,有提梁,矮圈足。通體黃琺瑯地,提梁彩繪折枝花,外腹繪四朵碩大牡丹花,花朵以粉紅色暈染而成,枝葉輪廓以黑色勾勒。底白釉,正中紅色雙方框內有“乾隆年制”楷書款。內壁施以天藍釉。琺瑯釉色明麗,器表光滑蘊亮,枝葉舒卷自如,紋飾舒朗,為做康熙花籃制成,具有典型的宮廷風格。 《金嵌珠立佛像》<br>通高54厘米,重19.03千克。<br>清乾隆<br>  滿族統(tǒng)一中國后,在宗教信仰上,除繼續(xù)信奉薩滿教外,還信奉佛教,在宮中除設有幾處大佛堂外,在各個殿堂幾乎都設小佛堂,供帝后妃禮拜之用。<br>  金嵌珠立佛,攢發(fā),頂髻兩節(jié),頂尖置寶塔。面部豐潤,戴佛冠,冠左右戴耳垂,戴耳環(huán)、項圈、大纓路、手釧、手鐲、腳鐲。云肩飄翻為上衣,長短重裙為下裳。右手拇指食指相交,掌心向外,刻有金輪。左手下垂按蓮枝。兩側有蓮枝,右上方蓮花托上有金輪,左上方蓮花托上有寶瓶。下有長方圓角蓮瓣座。 《嵌寶金塔》<br>通高85、座寬47厘米。<br>清乾隆<br>  通體嵌寶石,塔基四方十字形須彌座式。上下嵌松石回紋緣,束腰嵌大寶石二十粒,小寶石二十八粒,間飾松石蓮瓣蕃蓮紋。座面嵌松石蕃蓮,周匝松石欄干,欄干鑲珍珠二十粒,面上置小金塔八座,式如主塔。主塔四層階基嵌寶石六十四粒,間飾松石蕃蓮,塔室上下斂中豐,如仰覆合碗,嵌松石獸面八個,通體嵌寶石松石纓絡紋。塔門嵌寶石十一粒,階嵌松石寶石蓮瓣,內有青金石佛像一座,室上方壇嵌寶石十二粒,嵌珠二十四粒,壇上為塔身十三級,均嵌寶石、松石。塔頂寶石日月,松石火焰并嵌珍珠,承以嵌寶石松石圓盤。工藝精湛、華貴典雅、堪稱精品。 《黃玉默面紋蓋瓶》<br>高16.1、口徑4.9/3.3,足徑5/3.4厘米。<br>清乾隆<br>  黃玉質地純良。有蓋???、足橢圓。寬肩,束頸,扁圓寬腹。通體陰琢錦紋地。透雕“C”形蓋紐,蓋面垂云紋一周。蓋口、器口外沿陰琢回紋。頸部仰飾蟬紋一周,透雕卷葉紋為雙耳。腹部兩面各飾獸面紋,上有勾形紋兩周;下飾渦紋、蕉葉紋各一周。腹下及足部外緣為回紋。外底中部陰鐫雙行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為珍貴的宮廷陳設品。 《鐵鋄金鏤雕雙龍馬鞍》<br>通長70、寬33、高33厘米。<br>清乾隆<br>  木質,包鐵餒金,前后鞍橋均鏤雕二龍戲珠和卷草圖案,嵌有綠松石。明黃地彩繡鞍墊,青色漳絨緣,邊繡輪、螺、傘、蓋、罐等雜寶,中間繡四合如意圖案,如意兩邊各繡降龍一條,紅綢里。中縛氈。馬鐙銅質,上端雕二個龍頭,中間雕二龍戲珠,底部雕回紋。提胸、秋轡均用黃絲線編制而成,鐵鋄金飾件,雕蝠、磬等吉祥圖案。整個馬鞍造型精美,用料考究,工藝精良。<br>  清代崇尚騎射武功,歷代皇帝都以騎射嫻熟為能,更以鞍飾華麗為美,對雕鞍尤為珍視,此種鏤雕雙龍馬鞍除皇帝騎馬御用外,在皇帝的鹵簿儀仗中也需用很多。 《翠“太平有象”磬》<br>高24、長26.5、厚0.7厘米。<br>清乾隆<br>  翠質,色澤鮮艷,晶瑩光潤。片狀,兩面淺浮雕紋飾。正面隨形滿琢一象紋,回首,兩眼圓睜,大耳,雙牙,長鼻前伸,鼻端內卷,兩前肢斜立,兩后肢呈半跪狀,尾端搭于一后肢上。各部陰琢之皮皺紋清晰逼真。背面邊緣飾凸弦紋,內雕勾連云頭紋。中間琢一圓圈,內鐫豎行篆書“太平有象”四字。象背正中,飾大小松球紋五個,中間松球鉆一圓孔,可穿系懸掛。為清代乾隆時期珍貴的宮廷陳設品。 《鏨胎琺瑯犧尊》<br>高19、身長21.1厘米。<br>清乾隆<br>  做春秋時期青銅器的造型,運用琺瑯工藝制成。銅胎,作站立回首垂尾狀。頭為牛頭形,雙目圓睜,背上馱有圖書及兩個粗細不同的圓形手卷。通體墨綠色琺瑯釉,鏨刻卷毛紋,頸下、腹部、足部飾皮毛紋,背上書的正面鏨刻“乾隆仿古”楷書款。造型穩(wěn)重,敦實古樸,采用了鏨胎、掐絲工藝相結合的手法,是乾隆時期琺瑯工藝的一大創(chuàng)舉,既有粗獷豪放的線條,又有細膩流暢的韻律,加上金光閃閃的鍍金,既拙樸可愛,又雍容華貴。 《金鏨花如意》<br>高15,長56厘米、重2.22千克。<br>清乾隆<br>  如意是宮中重要的陳設品,多放置在寶座和寢室的幾案上,供皇帝和后妃玩賞。每當皇帝罐位、生日和重大節(jié)日,王公大臣們總要向帝后敬獻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之意?;实塾袝r也賞賜給大臣們如意。<br>  如意多為珍貴材料制成。此如意為八成金鏨花嵌珠寶制造而成。如意頭為嵌珠石鏤空花薰式,內可放置鮮花,散發(fā)清香。 《各色釉大瓶》<br>高86.4、口徑27.4、底徑33厘米。<br>清乾隆<br>  此瓶號稱“瓷母”,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宮廷陳設瓷。<br>  洗口,長頸,頸兩側飾以雙螭耳,腹飽滿,圈足外撇,足內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瓶身共有紋飾十五組,各種紋飾采用高低溫多種色彩,有紅釉、青釉、窯變,釣釉及仿官,仿哥,仿汝釉和釉下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琺瑯彩等。腹部的主題圖案是十二幅長方形開光,內繪三羊開泰、太平有象等多種吉祥紋飾。瓶體端莊大方,氣勢磅礴,圖案絢麗精美。<br>  目前所見,國內僅此一件。 《織錦銅釘鐵葉盔甲》<br>上衣長76,下裳長7l厘米。<br>清乾隆<br>  甲面為黃地黑色鎖子錦,石青緞緣,月白綢里。甲面上等距離布有鍍金銅釘,面里之間敷有長方形鋼片。<br>  為分體式,由上衣、下裳、袖、護肩、護腋、護膝、前左遮縫、外坎等部份組成。穿時,各部件由銅袢及絲帶聯(lián)綴成為統(tǒng)一整體。外坎正中有鋼質護心鏡,護膝裝有鋼質護板。<div>盔為鋼質,高32、直徑21厘米,前后梁為鍍金鏤空升龍,前后梁兩側縱向鏤金梵文三重,間以金纓絡。護頸、護耳亦為鎖子錦,盔頂為三角形鍍金火焰紋飾,周垂黑色貂纓,紅緞里。<br>  造型華美,用料考究。由于盔甲內綴有堅固的綱片,刀箭類兵器很難穿透,因而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可謂華實相輔。為乾隆皇帝御用之物。<br></div> 《金嵌珠“金甌永固”杯》<br>高12.5、口徑8厘米。<br>清乾隆<br>  “金甌永固”,寓意大清政權永固。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屆時“書吉語數字,以祈一歲之政和事理”。始于雍正的元旦開筆儀式,歷朝皇帝沿襲相傳,直至咸豐,所以“金甌永固”杯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zhèn)鞣▽殹?lt;div>純金制成。夔龍立耳,夔龍頭各飾珍珠一顆,三象頭鼎立,卷鼻為足。金絲象牙圍抱于足的兩邊;杯身鏨寶相花,用珍珠十一粒,紅寶石九塊,藍寶石十二塊,碧璽四塊嵌作花心:點翠地,口邊刻回紋。杯前正中鐫篆文“金甌永固”四字,后面鐫“乾隆年制”款。造型別致,裝飾華麗,為清代宮廷專用陳設品。<br></div> <h3><font color="#010101">美輪美奐,超豪華的宮廷御用器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絕世收藏</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