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小時候,心在遠方,向往著斑斕的世界,長大后,心在遠方,那是家的方向。</h5> <h5> 路在腳下 心在遠方</h5> <h5> 又是一個周末來臨,暖暖冬日,出游之心已砰砰心動,該去哪兒?</h5><h5> 其實瓷都景德鎮(zhèn)市區(qū)周圍都是山林,隨便鉆入一片山谷,猛然間意外發(fā)現(xiàn)有驚喜收獲,或者是一座小寺廟,或者是一個古樸的村莊,或者是一條悠長的古道。</h5><h5> 網(wǎng)上查到荷塘鄉(xiāng)有一條大旗嶺古道,決定去探探路,溫暖如春的晴天,哪怕坐在空地上曬曬太陽,也是一種享受啊!</h5> <h5> 景德鎮(zhèn)市區(qū)到荷塘鄉(xiāng)駐地約15公里。</h5> <h5> 路況極佳,風景甚好,植被茂盛,原來去荷塘塢村拍荷花,那時的荷塘剛開始搞鄉(xiāng)村游,村莊房子老舊,公路彎曲窄小,會車都小心翼翼的,聽說最近通了公交車,極大方便村民的出行。</h5> <h5> 荷塘鄉(xiāng)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美稱。</h5><h5> 下轄四個村委會:楊灣村,山門村,童坊村,倉下村。</h5><h5> 清代荷塘屬鄱陽縣華新鄉(xiāng)四十都,民國18年(1929年)屬鄱陽縣魚山鄉(xiāng)。</h5><h5> 1964年3月。魚山公社劃歸荷塘鄉(xiāng)代管。</h5><h5> 1972年,為鄱陽縣荷塘林場。</h5><h5> 1983年10月16日才劃歸景德鎮(zhèn)昌江區(qū)管轄。</h5><h5> 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童坊村。</h5> <h5> 冬日的荷塘鄉(xiāng)政府,冰雪覆蓋,別有韻味。</h5> <h5> 20世紀30年代,荷塘曾經(jīng)是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之一。</h5><h5> 1930年,方志敏親臨指導革命斗爭。</h5><h5> 解放后,在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童坊村北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第一任省長紹式平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h5><h5> 可見荷塘的紅色歷史悠久,值得宣傳。</h5> <h5> 現(xiàn)代的荷塘,正成為全市各組織,各單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基地。</h5> <h5> 要去一個地方,就要了解它的歷史,再走走看看,便能知道有許多的故事藏在其中。</h5> <h5> 這段古道從鄉(xiāng)政府合影留念開始,依六只腳軌跡尋找古道的入口。</h5><h5> 順鄉(xiāng)村小道,有路牌指示,莊前村開始,發(fā)現(xiàn)了古道入口的標志。</h5> <h5> 古道的介紹牌匾</h5><h5> 昌江區(qū)荷塘鄉(xiāng)南部大旗嶺,余家尖東側(cè),南北走向,由倉下村的老倉下村至童坊村的莊前,長約2公里,此嶺西南高,東北低,順次而下,似面大旗,故名。</h5><h5> 該古道處于荷塘腹地,東北向經(jīng)昌江區(qū)鲇魚山鎮(zhèn)連通景德鎮(zhèn),西南連接樂平塔前鎮(zhèn),一直以來都是荷塘鄉(xiāng)最主要的人員往來和交通運輸?shù)缆?,同時也是周邊地區(qū)樂平人通往景德鎮(zhèn)的一條要道。</h5><h5> 1962年,魚倉公路建成,古道逐漸廢棄。</h5><h3><br></h3> <h5> 沐浴陽光,心在遠方,路在腳下。</h5> <h5> 古道基本上沒有青石板,零落的幾塊,也快被泥土掩埋,枯葉一地,竹林間被村人用刀砍出一條寬道,說明已荒廢許久無人打理,通公路后,一直以來便是砍柴,砍竹,伐木之人走的羊腸小道。</h5> <h5> 一路上,樹叉上捆綁的都是贛鄱彩綢漂流俱樂部的指示綢帶,順綢帶尋找路的方向倒也輕松。探這條路估計也花費了一番時間的,感謝戶外的朋友的付出,為久居城市的人們尋找了一片寂靜的鄉(xiāng)土氣息。</h5> <h5> 有心者,寫了各種介紹作用的牌匾立在古道旁,告訴人們它的歷史。</h5> <h5> 有些只有呆過山里之人才可知曉。</h5><h5> 比如燒炭窯,估計現(xiàn)代的城里孩子都不會知道,原來刀耕火種的時代,冬天御寒的木炭是在山里燒制而成的。</h5> <h5> 想一探究竟的王大哥,仔細的拍照。</h5> <h5> 從牌樓開始,在山腳行走,有幾棵大栗子樹,一地的刺殼,翻了幾個大的殼,時間已過,找不到一顆板栗。</h5><h5> 經(jīng)過一個小水庫,已見底,露出沉積淤泥,再往前就漸漸向上走,也不陡,一地??落葉。經(jīng)過一片松樹林,地上厚厚的一層松針,枯萎了,王大哥說種了花,這是最好的肥料,用紅色的塑料袋帶點回家,提著這袋肥料,一路便相陪走完了這段路程。</h5><h5> 也是個有心之人。</h5> <h5> 板栗樹已禿頂,朝陽剛露出笑臉。</h5> <h5> 一行人 走上小水壩,逆光下,光暈遍布頭頂,暖色滿園,清晨精力充沛,走路也格外輕松。</h5> <h5> 心情不錯</h5> <h5> 呵呵!挺沉的,想幫忙提一下,王大哥都不樂意,體力不錯。</h5> <h5> 山頂?shù)钠降兀幸蛔顾臎鐾?,剩?斷壁殘垣。</h5> <h5> 沒想到一路上來,快到山頂,竟然有一片圣子樹,花開正旺,圣子果卻一顆也沒看見,被鄉(xiāng)人摘完加工了。</h5><h5> 極目遠望,山林茂密,空氣清新,不愧為景德鎮(zhèn)的避暑山莊。</h5> <h5> 小憩一會,補充能量。精力充沛的王大哥,對一捆搭在殘墻上的柴感興趣了。非要挑起來,走幾步。</h5><h5> 我試了下,起碼一百多斤,以我的力氣確實扛不起,這要山里鍛煉過的人才可以勝任。</h5> <h5> 確實有力氣,壯實的身體,走一段山路不在話下。</h5> <h5> 這是今天徒步最高之處,再往下,便是荷塘倉下村,山腳經(jīng)過的是老倉下村,古橋,水口林,各具特色。</h5> <h5> 對面便是新倉下村</h5> <h5> 老房合影</h5><h3></h3> <h5> 村莊的水口林,茂密高大的樟樹林,陽光正好逆光射入,剪影效果很好??!</h5><h5> 天然的外景拍攝地。</h5><h5> 古道打卡處。</h5><h3></h3> <h5> 研究古橋題字,模糊不清,爬滿了藤筋,在用手杖清理,字跡經(jīng)風吹雨打,已被磨平。</h5> <h5> 從老倉下村返回,順一條山澗行走,溪水發(fā)出悅耳動聽的嘩嘩聲,還有瀑布,深潭,夏天有水的季節(jié),應該涼爽宜人。</h5> <h5> 倒影水中的古樹,徒步人身影在遠處顯現(xiàn)。</h5> <h5> 采草藥的總理大人,每次出行,都不會吃虧,多多少少都要帶些喜愛的植物果實回家。</h5><h3></h3> <h5> 一片紅葉,一樹白果,一串果實,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姿態(tài)萬千,各顯色彩。</h5> <h5> 一只飛翔的老鷹在山頂盤旋,但已不是青龍寺所見的蒼鷹,植被保護得好,動物們也繁盛起來了。</h5><h5> 想多看幾眼,卻見蒼鷹旋飛著,轉(zhuǎn)入山脊,消失在視野中。</h5><h3><br></h3> <h5> 時間不長,中午便走完整個行程,非常適合周末,休閑娛樂的一家人出游。</h5><h3> </h3> <h5> 編作:紅羽飛揚</h5><h5> 2019年12月16日 作于瓷都</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