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去年的CIM一舉破三之后,人生一度陷入迷茫。可是精明的馬拉松比賽組織者不會讓你閑著的,一定會弄出各種花里胡哨的這個Q,那個Q,掛個胡蘿卜在你面前,引誘你往坑里跳。佛說,欲望是痛苦的來源,可是,星爺又說做人如果沒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分別呢。佛離我太遠,還是做一個有欲有求的凡人吧。那么,離我最近的一個胡蘿卜就是紐約馬拉松的資格,2:58,本來再等一年就可以3:05的,不想再等了,稍微challenge一下自己吧。</p><p><br></p><p>上半年波馬打醬油,休養(yǎng)生息了半年。夏天開始打base, 每周做一次speed workout, 周末一次long run, 每周mileage 40多。Labor day之后開始14周訓練cycle,還是老方法,每周兩個workout, LT/MP/long run交替進行,Rock n Roll半馬前每周mileage 50多,之后6周mileage提到60多,每周的平均pace也從8分多漸進到7分40多。Rock n Roll 半馬在神三的加持下跑到了1:27:11, 賽前最后一個14MP也跑到了6:40, 按照以往經(jīng)驗,CIM 2:58問題不大。</p><p><br></p><p>CIM賽道一流,道路又直又寬,一路下坡,轉(zhuǎn)彎很少,唯一的變數(shù)是天氣。賽前一周的天氣預報堅定的告訴我們星期天一定要下雨。不過這個難不倒我們,我們?nèi)豪镉写笊褓惽耙环僮?,終于趕在周日早上比賽開始前把雨止住了。(圖)</p> <p>下雨搞定以后,剩下的就是風了。比賽日早晨預報是8邁南風略偏東,從下面這張賽道圖片看,CIM 賽道剛好有兩段是朝南頂風。(圖)</p> <p>在頂風的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裹在pacer group的大隊伍中,就像破二喬哥一樣??墒菍δ繕?58的我來說就尷尬了,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既不想一個人在風中硬拼26邁,又不想退到3小時的group茍且偷生。周五晚上想了一晚終于想出了一個方法:晚一點出發(fā),在頂風段開始之前追上3小時group, 頂風段結束之后再自己單飛。然后網(wǎng)上一番研究,訂出具體計劃如下:</p><p><br></p><ol><li>比3小時group晚半分鐘出發(fā)(網(wǎng)上查了去年的pacer比賽時間,3:10和3小時出發(fā)時間相差剛好半分鐘,起點正好和3:10組一起出發(fā))</li><li>1-6邁用目標2:56的配速6:42跑,到第六邁追上3小時pacer group.</li><li>7-16邁頂風段跟3小時group,配速6:50,蓄精養(yǎng)銳,準備最后的沖刺。</li><li>17-26邁單飛,用2:56的配速6:42完成最后10邁。</li></ol><p><br></p><p>這樣,全程26邁,10邁3小時的配速,16邁2:56的配速,平均下來就是sub 258. 計劃看上去很美好,可是自己心里是忐忑的。無論如何,這個計劃是反常規(guī)的,一開始就超速,跑完16邁之后,還要提速用高于自己MP的pace去跑最后10邁,對任何人心里都是沒底的??墒腔谖覍IM比賽的熟悉和自己的比賽經(jīng)驗,還是決定冒險一試。</p><p><br></p><p>老天幫忙,在賽前等廁所的時候,居然讓我找到一個同行者,就是大名鼎鼎的CC李。CC同學被我一番忽悠,竟然答應成為我這個冒險計劃的唯一一個partner. 但就是這個唯一的partner, 賽中給了我一個非常重要的幫助。</p><p><br></p><p>比賽一開始我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提前打開GPS,結果前兩邁的pace全是錯的,后來看地圖原來GPS把我定位到太平洋里去了。無奈只好重啟手表,這樣我表上的總時間就不對了,還好中間和CC對了一下表,大概知道我表上的時間少了40多秒。這個信息對我非常重要,不然我按照我手表上的總時間去跑的話,就會華麗麗的miss掉258的目標。</p><p><br></p><p>前兩邁跑的有點稀里糊涂,第三邁開始GPS準確之后開始按照paceband跑,果然在第6邁準時追上了3小時大部隊。前六邁平均配速6:41。(圖)</p> <h3>7-16邁,把自己藏在大部隊中間,閉目養(yǎng)神,不看paceband, 你們快我也快,你們慢我也慢,中間有一邁爬坡甚至慢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7:03,還是堅持不挪窩。CC同學技高一籌,受不了這樣墨跡,第10邁就脫韁而去,一路飆到終點。過半馬的時候我大約是1:29:0x, 這樣下半場必須要跑到1:28:xx才能sub 258. 這10邁平均配速6:50,不得不佩服CIM的pacer, 配速還是很準的。(圖)<br></h3> <h3>過了16邁,預定提速的時候到了。這時前面風也好,雨也好,只好硬著頭皮沖出去了,沖過了Ray率領的破三隊伍,沖過了東灣肖師父梅總的啦啦隊,維持著256的配速沖到了20邁的BURN 恐龍隊伍。22邁的橋咬咬牙也沖過去了,沒有掉速??梢哉f,到23邁的時候感覺還不錯。
可是23邁過后又犯了一個錯誤,在掏最后一個膠的時候手忙腳亂,把膠弄掉地上了,已經(jīng)不可能回頭去撿,只好硬著頭皮繼續(xù)趕路。好在24邁路邊遞了一個膠,但是沒吃好,糊了一手,吃了一口就扔了。不知道是心理因素還是真的糖原不夠了,最后兩邁跑的非常憋屈。不敢看路,也不敢看人,把眼前的一切目標虛化,盡量減少大腦需要處理的信息,把所有的能量放在移動雙腿上,完全沒有了以往跑馬最后兩邁的強力沖刺。最后十邁平均配速6:41,勉強達到目標。(圖)</h3> <h3>因為我的表上總時間不對,過線以后大概有很長時間我不知道自己的成績,直到取完包拿到手機之后才看到群里肖師父貼的我的完賽時間2:57:38才松了一口氣。
這次CIM大膽的比賽計劃,是基于自己跑過八年CIM和十幾次全馬的經(jīng)驗,對賽道和自己身體非常了解,才敢這么冒險。即使這樣,還是犯了兩個錯誤,還好沒有玩砸。賽后問自己,如果全程按照2:58的配速跑,結果會不會更好一些,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這種冒險的跑法。無他,好奇心使然。如果給自己這次CIM表現(xiàn)打個分數(shù)的話,80分吧,計劃總體執(zhí)行到位,目標也完成,中間犯了幾個小錯誤,最后finish不夠strong。
也許,用一場冒險的游戲來形容一場馬拉松比賽不夠嚴肅。但是,游戲有時候比真實的人生還殘酷。就像電影“勇敢者游戲”(Jumanji) 中一樣,游戲參與者一旦扔下色子,就會進入游戲的世界,面對各種恐懼危險和挑戰(zhàn),唯一回到現(xiàn)實世界的方法就是繼續(xù)把游戲玩下去直到終點。馬拉松比賽也是這樣,當你按下手表開始跨過起點那一瞬間,已經(jīng)沒有回頭路,終點是唯一方向。在26邁的單行線上,你可以暫時忘掉現(xiàn)實,化身為一個戰(zhàn)士,詩人,演員甚至哲學家,面對各種未知和困難,在屬于你的世界盡情演繹,唯一回到現(xiàn)實世界的方法是跨過終點線。這難道不也是“勇敢者的游戲”嗎?
熱鬧的CIM為又一年的跑步活動劃下尾聲,感謝這一年來陪伴我走過的BURN的兄弟姐妹們,只要有這個大家庭在,一個人跑步也不會孤單。感謝小狼山的朋友們以及肖師父每年親手定制配速帶,感謝Pi校瓜溪小狼溪一起群跑的朋友們,期待和你們一起度過的新的一年!
下面是這次CIM照片。(謝謝攝影師:肖幼松,楊少華,陳躍,Chaoying, Jamie, 楊漫,海燕等,如有遺漏請告知)</h3> <h3>從Expo出來,外面彩虹祥云,兆頭不錯(顧原攝影,F(xiàn)rankie P圖)</h3> <h3>賽前周六晚上小狼山隊友聚餐</h3> <h3>肖師父配速帶授予儀式</h3> <h3>上BUS前,風雨驟停,大家喜笑顏開</h3> <h3>16.6邁處,剛從3小時的隊伍中殺出,興致還是很高的</h3> <h3>20邁處,已經(jīng)開始吃力了</h3> <h3>見到啦啦隊,還是擠出了一點笑容</h3> <h3>24邁,想笑但是笑不出來,嘴上還有膠的痕跡</h3> <h3>26邁,眼里已經(jīng)看不見任何東西了</h3> <h3>最后一個拐彎</h3> <h3>沖向終點</h3> <h3>賽后聚餐大合影</h3> <h3>完賽時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