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 : 山村雨,河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廊坊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p><p class="ql-block"> 本次拍攝,使用相機佳能5D4,鏡頭24一70、70一200。</p> <h3>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被譽為中國皇家園林博物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 <h3> 萬壽山,全園的主體。為燕山余脈,高58.5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乾隆十五年(1750)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于園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次年將山改名為萬壽山。</h3> <h3> 長廊,雕梁畫棟。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光緒年間(1886年)重建;長廊建有273間畫廊,繪有8000余幅彩畫,全長728米,1990年被《吉尼斯世界紀(jì)錄大全》收錄,是當(dāng)代世界上最長的畫廊。</h3> <h3> 園內(nèi)的昆明湖,面積約為頤和園總體面積的四分之三。</h3> <h3> 十七孔橋,飛跨于東堤和南湖島。是 園內(nèi)最大的石橋,由17個橋洞組成,長150米,狀若長虹臥波。橋上石雕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tài)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h3> <h3> 十七孔橋上游人如織,風(fēng)箏飄舞!</h3> <h3> 銅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堤岸上,乾隆皇帝《御制詩》:“鎮(zhèn)水銅牛鑄東岸,養(yǎng)蠶茅舍列西涯,昆明漢池不期合,深織重農(nóng)亦復(fù)傳”。</h3> <h3> 觀看"金光穿洞"。為避開觀景高峰時段,提前半月,擇選了一個陽光燦爛的好日子,來到十七孔橋邊。為了占據(jù)有利拍攝地點,下午兩點鐘開始占位守候,大約3點半開始,夕陽漸漸墜入湖中,落日的余暉照耀在十七孔橋的洞壁,遠(yuǎn)遠(yuǎn)望去,像橋洞內(nèi)點滿了明燈。雖說距金光燦燦的光輝映滿十七個橋洞,還有十幾天的時間,但是等待記錄下這一盛景的攝影愛好者,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h3><h3><br></h3><h3><br></h3> <h3> 2019年12月5日,天空半月映襯,十七孔橋"金光穿洞"。</h3><h3> "金光穿洞"。每年冬至前后,頤和園十七孔橋都會呈現(xiàn)這一壯觀景象。冬至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十七孔橋與南回歸線的日落點呈垂直狀態(tài),落日的余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橋所有橋洞的側(cè)壁上,金燦燦的陽光點亮橋洞!<br></h3> <h3> 昆明湖金光燦燦的落日余暉中,回望一天的行程。</h3> <h3> 頤和園,一步一景,從跨入東宮門的第一步起,就仿佛行走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這里,處處演繹著大自然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造著悠久的歷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