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饒漱石在新中國軍委中的地位</h3></br><h3>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中央軍委委員共21名,他們是: 毛澤東,副 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委員林彪、劉伯承、饒漱石、鄧小平、高崗、賀龍、粟裕、聶榮臻、徐向前、陳毅、葉劍英、李先念、羅瑞卿、張云逸、 、鄧子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饒漱石的位置。此外,新中國成立初期,國人根據(jù)中國的行政格局,稱中國有“五王”:高崗為東北王,饒漱石為華東王,彭德懷為西北王,林彪為中南王,鄧小平為西南王??梢姡堅谲娢械奈恢?,排在后來賀龍、聶榮臻、徐向前、陳毅、葉劍英五位元帥之前的。從軍界來講,地位是和彭德懷、林彪平起平坐的。</h3></br><h3> <h3>二、饒漱石解放前在軍隊中的地位</h3></br><h3>那些繁瑣的歷史脈絡就不必展開講了,僅以解放前唯一的一次臨時授銜為例。1946年春,饒漱石和周恩來、葉劍英、羅瑞卿同為北平軍調(diào)部的中共代表,饒任書記,主持軍調(diào)部工作。并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在伍修權等人的陪同下,和美國代表白魯?shù)?、國民黨代表趙家驤等飛往沈陽,參與國共東北停戰(zhàn)協(xié)調(diào)。當時,我軍還沒有實行軍銜制,為便于同國民黨軍方代表進行平等工作,我軍派往各地代表被臨時授予軍銜,沈陽代表饒漱石為中將,而太原代表陳賡(1955年授大將)、本溪代表許光達(1955年授大將)、北平代表宋時輪(1955年授上將)、四平代表耿飆(1955年授上將)、徐州代表韋國清(1955年授上將)等人僅被授予少將軍銜,由此可見,饒漱石當時在我黨我軍地位非常之高。</h3></br><h3>饒漱石也是新中國成立前被我黨授予軍銜最高的將領之一。當時授予中將的只有周恩來、葉劍英、羅瑞卿等人。饒漱石舌戰(zhàn)美蔣代表,堅決捍衛(wèi)了我黨我軍利益。在他的調(diào)停下,三方簽訂了短暫的15天?;饏f(xié)議,為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lián)軍戰(zhàn)略轉(zhuǎn)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h3></br><h3>可見,臨時授銜中少將陳賡、許光達,在55年名列十大將之二,而饒漱石是少有的中將。雖然在歷史中升升降降是必然而且普遍的,但畢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的現(xiàn)實情況。</h3></br><h3> <h3>三、關于解放后政界人士原則上不參與評選將帥的問題。</h3></br><h3>饒漱石解放后任華東軍政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并兼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華東軍區(qū)政委,并直接領導管理中國的最大城市上海。在“鎮(zhèn)反”運動中,饒漱石承受了來自中央的壓力,最大限度避免了濫殺無辜。在全國各地都大開殺戒的時候,《人民日報》公開批評上海方面在殺人問題上仍是“雷聲大,雨點小”。饒漱石仍持慎重觀望態(tài)度,為此,他受到了毛澤東的批評。</h3></br><h3> <h3>上海解放時,毛澤東曾對華東的同志說過:你們?nèi)A東的同志如果能把上海搞好,上海和全世界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全中國和全世界的人民,甚至我們的敵人都將以上海工作的好壞來考驗我們黨有無管理大城市及全國的能力。毛澤東認為上海是潛藏反革命特務最多的地方,而實際上殺的反革命和特務的人數(shù)卻比北京、天津低得多。事后,毛澤東發(fā)現(xiàn)全國各地都出現(xiàn)了濫捕濫殺現(xiàn)象并加以糾正。</h3></br><h3> <h3>饒漱石成功地治理了上海的百孔千瘡,樹立了人民政權的良好形象,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管理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也為共產(chǎn)黨人贏得了良好聲譽,得到了黨內(nèi)外、國內(nèi)外人士的一致好評。上海解放在 臺上檢閱入城部隊時,是饒漱石居中,左是后來元帥陳毅,右是后來第一大將粟裕。</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UHQW11keDAHka8b85ffv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