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父親已古稀
文/舒全進(jìn)
前幾天,我和弟弟妹妹打電話,商量著今年春節(jié)各家都要把孩子帶回老家陪父母過年。更重要的是要趁全家人都聚齊的機(jī)會,在正月初,給父親過七十大壽!
七十歲,小時候的印象中,這是爺爺?shù)哪昙o(jì),怎么這么快,我的父親也到七十了?歲月如梭,我們兄妹四人都已過了不惑之年,也都為人之父母,只嘆惜,時間真無情催人老呀!只覺的瞬間的功夫,我們的父親已到了古稀之年!
父親出生于建國初期,童年經(jīng)歷了三年自然災(zāi)害,在人民公社大集體中長大,雖然有爺爺奶奶的寵愛,但在那個一貧如洗的年代也吃了不少苦。70年代和母親結(jié)婚后去了煤礦上班,和母親一起過上半工半農(nóng)的生活,我們四兄妹陸續(xù)出生后,生活就更加艱難了。但不管生活有多艱難,在管教子女上非常嚴(yán)厲,做錯了事情就會受到家法侍候,現(xiàn)在想想都能隱隱感到皮肉之痛。也正是因為父親的嚴(yán)格教育,才有了我們的今天。80年代為了蓋房子,父親燒窯制磚,背扛木材起早貪黑。在礦上提前預(yù)支的蓋房款,在之后的近十年才還清。90年代初,礦上廠子效益不好下崗沒了收入,我們四兄妹都在上學(xué),生活更加拮據(jù),有時為了孩子們每月幾十塊錢的生活費而愁眉苦臉。父親和母親一起想盡辦法,販賣過煤碳,倒騰過舊衣服,營運過小客車,慢慢地度過了難關(guān)。我們四兄妹長大成家后,才好了起來。父親很平凡,但在我們的心目中很偉大!
“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兒女們長大了,父母親卻老了。養(yǎng)育之恩,如山之高,教誨之情,似海之深;愧疚之心,無以表述,感激之情,終生銘記。 七十年生活滄桑,父親大半輩子的積累和最大的財富是他善良、忠厚、正直的樸素品格。他以寬厚待人的處事之道,坦蕩平和的樸實家風(fēng),大愛無言的奉獻(xiàn)精神不斷修煉自己,也教育和引導(dǎo)著我們四兄妹成長成人。七十載風(fēng)雨人生,父親總是用自身的一言一行默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和教誨我們。雖然沒有給我們深奧的知識和道理,但給了我們最樸素的勞動觀、人生觀和生活觀,猶如清澈的泉水,在我們心靈的河床里時時流淌,滋潤著我們一生一世,雖漢珠明月,難酬老人家的春暉大恩。作為家中長子,縱有千言萬語,面對父親的古稀大壽和給予我們四兄妹幾十年的養(yǎng)育之恩,都顯得是那么的蒼白無力。為此,我代表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以及孫輩們向老父親深深地鞠躬,恭祝老父親、老人家、老壽星生日快樂,健康長壽,福如東海,壽比期頤!
“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也能再從頭”。時光的痕跡爬上了父親的額頭,歲月的滄桑將他雙鬢染成華發(fā)。年雖高,鬢已秋,但父親爽朗的性格,矍鑠的精神,風(fēng)采依舊不減當(dāng)年。我們衷心希望父親把七十歲當(dāng)作新的起點,將激情永遠(yuǎn)留住,與蒼老血戰(zhàn)到底,創(chuàng)造福壽康寧的經(jīng)典,描繪夕陽燃燒的絢麗。父親母親,你們要相濡以沫,互相照顧,好好生活,你們的健康平安將是兒女們最大的快樂。<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