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初冬已來臨,而今一個學期即將結束,看,我們上公開課,兢兢業(yè)業(yè);家訪,事必躬親;與學生相處,亦師亦友;兩地交流活動,全力協助……我們也早已適應了汝城的生活,轉換角色融入當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初心,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訓活動提品質</b><br></h1> <h5> 10月10日,朱倩霖老師作為支教老師代表為五中全體教師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生動又接地氣的經驗分享,獲得與會教師們的認可和好評。</h5><h3><br></h3> <h5> 11月13日上午,汝城縣“城鄉(xiāng)學校手拉手”培訓活動在汝城五中大會議室如火如荼進行,開福支教老師胡立軍受汝城縣教師進修學校的邀請,為五中的全體教師作了“心系學生,關愛成長”的安全教育講座。</h5><div><br></div> <h5> 11月22日、23日,汝城縣思源實驗學校小學部召開了一至九年級學生家長會。劉英副校長連續(xù)兩天為家長們帶來了三場深入人心的專題講座。她提到:教育和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學生是我們教育人一輩子的責任和課程,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優(yōu)秀的父母必然成就優(yōu)秀的孩子。</h5><h3><br></h3> <h5> 永豐中學袁禮軍校長聽說鐘湘平老師是師從美國西北大學醫(yī)學院黃維仁博士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12月5日盛情邀請鐘湘平老師為永豐中學所有班主任和行政領導進行了一次關于學生教育方面的心理講座,反響異常熱烈,行政領導、班主任都感慨萬分連連說受益匪淺。</h5><h3><br></h3> <h5> 在馬橋學校11月承辦的汝城縣2019年“城鄉(xiāng)學校手拉手”培訓活動之小學語文“同課異構”評課活動中,梁小可老師擔任主持及中心發(fā)言人,并為學校制作了活動簡報,獲得了校長和縣進修學校領導的高度評價。同時,她和新進教師朱宇航組成了師徒結隊幫扶,不遺余力地指導他更快成長。</h5><h3><br></h3> <h5> 11月21日,侯蓉老師代表小學部英語組參加了思源實驗學校第六屆教學節(jié)教學比武,其執(zhí)教的《Unit10 I don't feel well.》一課有趣的教學情境、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扎實的教學等獲得了評委和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并斬獲了一等獎的好成績。</h5><h3><br></h3> <h5> 鐘牡蘭老師參與思源送課到鎮(zhèn)上,指導何芳老師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一課,獲得思源實驗學校青年教師賽課活動中初中組一等獎。</h5><h3><br></h3> <h5> 繼9月份第一次作文教學公開課后,黃燦軍老師在10月、11月又上了兩堂公開課,一篇文言文,一篇記敘文,分別從不同的課型、不同的角度進行示范教學,得到了學校老師們的高度評價,對她們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了明確的指引作用。</h5><div><br></div> <h5> 11月13日,支教老師彭艷波上公開課《最短路徑問題》。彭老師通過啟發(fā)式教學,以問題鏈的形式層層引導與深入,整節(jié)課的呈現與設計理念獲得了當場聽課老師的高度好評!</h5><h3><br></h3> <h5> 11月27號永豐中學的所有老師同聚一堂,聆聽了廖娟老師和鐘湘平老師的10分鐘片段教學公開課,廖娟老師的10分鐘微型課里有導入、呈現新知、鞏固操練、情感升華、家庭作業(y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為老師們做了很好的示范。</h5><div><br></div> <h5> 從十月份開始至今,楚淮老師給四中所有任教班級教授手語舞《國家》,這不僅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h5><h3><br></h3> <h5> 自來汝城一完小的四位老師積極地和本地的教師組建備課團隊備戰(zhàn)湖南省集體備課比賽,在一萬多個參賽團隊中,最終馬英老師和一完小二年級的三位語文老師組成的馬蘭花開團隊所備的《敕勒歌》獲得一等獎(汝城縣參賽團隊語文學科唯一一個一等獎)。</h5> <h5> 胡英杰、張文婷老師和原學校老師集體備課的六年級數學復習課《立體圖形的整理與復習》獲得一等獎。李令老師和汝城一完小一年級的老師集體備課的《gkh》獲得三等獎。</h5><h3><br></h3><h3><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奮勇拼搏結碩果</b></h1> <h5> 譚偉容老師積極參加汝城六中的教學教研活動,所寫論文《思維導圖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課堂》獲省級一等獎,教學設計《網絡交友新時空》獲省級二等獎,微課《誠實守信》代表汝城六中參評郴州市微課大賽。</h5> <h5> 天氣寒冷,湯勇老師在體育課上注重學生身體的鍛煉,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競技的快樂。他帶領的足球隊經歷了前期的扎實訓練,進入了備戰(zhàn)集訓階段,女子足球隊最終在12月4日的片組足球比賽中沖進縣賽。</h5><h3><br></h3> <h5> 11月14日至18日,汝城縣第37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如期在汝城職業(yè)高中舉行,開福支教老師胡立軍作為汝城第五中學的裁判代表全程參與并執(zhí)行裁判工作,胡老師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受到組委會的高度贊揚。</h5><div><br></div> <h5> 吳彩虹老師帶領的思源實驗學校初中田徑隊在本次比賽中榮獲九年一貫制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經過兩個多月的早晚訓練,12名隊員共報名參加34個項目,其中24個項目榮獲獎項,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h5><h3><br></h3> <h5> 鐘湘平老師的10分鐘微型課《武陵春》則主要從該詞情感入手,聲情并茂地把李清照觸景而生的愁,物是人非的苦,愁苦之中的希望,欲說還休的無力演繹得淋漓盡致!</h5><h3><br></h3> <h5> 梁小可、鐘湘平、楊章、湯春花老師積極指導學生參加縣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在上課之余,每天早餐,午餐,晚餐以后輔導學生提升寫作與演講技巧。同時,楊章老師指導學生參加校級古詩詞默寫比賽,獲得佳績,并擔任學校初中部教學節(jié)新教師賽課評委。</h5><h3><br></h3> <h5> 11月28日,在汝城縣四中的電子備課室,“千金作文杯”征文校級選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由湯春花老師所教授班級的兩名學生榮獲校級七年級組一等獎,成功拿到了競選湖南省省賽的資格。</h5><h3><br></h3> <h5> 從十一月中旬開始,在校歌比賽準備階段,楚淮老師認真地為十一個班級排練校歌,并主動為學校校歌比賽的籌劃獻計獻策。</h5><h3><br></h3> <h5> 四中在12月5日如期進行了“放飛夢想”班級合唱比賽。楚淮、湯春花、徐婕三位支教教師有幸擔任了本次校歌比賽的評委。依次上臺表演的28個班級各有千秋,作為評委的她們更是嚴格按照評分規(guī)則打分,尊重每一份認真和努力。</h5><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型活動齊協力</b></h1> <h5><br></h5> <h5> 為進一步加強區(qū)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水平,經開福區(qū)教育局和汝城縣教育局共同研究,于2019年11月7—8日在汝城縣思源實驗學校舉行“開福區(qū)·汝城縣中小學課堂教學和校本研訓經驗交流活動”。活動的主要形式有開福區(qū)名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和開福區(qū)專家進行校本研訓經驗交流。支教隊隊長李軍、副隊長劉英積極協調雙方教育局并協助制定方案,全程參與交流活動;宣傳委員徐婕參與交流活動并及時撰寫新聞。</h5> <h5> 根據雙方教育局研究決定舉行“汝城縣教育管理干部赴開福區(qū)集中培訓活動”。11月21日至24日,由開福區(qū)教育局對汝城縣教育局領導、科室干部、中小學校長共73人進行集中培訓。支教隊隊長李軍積極參與雙方教育局的前期銜接溝通,并隨全體學員參與所有培訓活動。</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訪扶貧暖三冬</b></h1> <h5> 汝城縣的教育扶貧落實到學校部分主要包含兩項工作,一是困難支助,二是控輟保學,而家訪的目的就是控輟保學。每個學期,鄉(xiāng)村教師們總是會不遺余力地走在家訪勸學的路上,只留下風塵仆仆的背影……</h5> <h5> 從九月的暑氣未消到十月的秋意漸涼,再到十二月的寒風吹面,梁小可老師已經參與了馬橋學校的四次家訪勸學活動。在她所接觸到的對象中,有集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精準扶貧戶于一體的孩子;有輟學打工后被勸回來的孩子;還有僅有老人扶養(yǎng)的孩子……她希望和鄉(xiāng)村教師一起,為教育扶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h5><h3><br></h3> <h5> 黃燦軍老師積極參加學校的控輟保學工作,周末與同事一起進行家訪,與家長溝通,與學生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爭每一個孩子在本該讀書的年紀都在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h5><h3><br></h3> <h5> 李令老師感概到:“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學生、家長,我們只能家校常聯系,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用滿滿的愛來對待這些需要我們的孩子,如一盞燈,照亮他們前行的路,越走越寬廣!”</h5><h3><br></h3> <h5> 幫扶“精準扶貧”對象學生,是四中的一項特色工作。從10月份開始,湯春花、徐婕、楚淮三位支教教師對學生的幫扶活動陸續(xù)展開,內存一份愛,希望每一次的溝通交流或輔導都能給學生帶來一絲絲的幫助。</h5><div><br></div> <h5> 不管什么情況的孩子,老師們總是盡自己所能進行關懷與鼓勵,對家長進行教育指導,“扶貧先扶志”,教育扶貧也是一樣,力求在學生心里種下希望的種子助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h5><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無私奉獻獻愛心</b></h1> <h5> 瀏陽河小學的孩子們捐贈了2400元書籍給思源實驗學校1708班的孩子們,每位孩子人手一本論語和童話故事。</h5> <h5> 據調查,永豐中學的學生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家里值得閱讀的課外讀物少得可憐,鐘湘平老師為七年級的全體學生人手添置一本《讀者》、《意林》、《青年文摘》,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看到孩子們拿到新書時開心激動如饑似渴的樣子,鐘老師覺得一切都值了!</h5><h3><br></h3> <h5> 趙春芳老師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開學之初,給每個孩子家長打電話聯系,了解各個孩子家庭情況和在家學習情況。同時,利用課余時間,無償對后進生進行補課。她給兩個班級的部分困難學生每人贈送一本課外書,鼓勵孩子們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h5> <h5> 各種小獎品是學習認真的激勵,也是師生情的紐帶。梁小可老師繼捐助書籍之后再次為學生購買了第二批獎品激勵他們努力學習。</h5><h5> 周勇老師擔任初一年級數學課教學,自己花錢購買打印機和白紙,自己編制試卷并免費為學生打印試卷;克服嚴重慢性咽炎帶來的困擾堅持不耽誤學生課程。</h5> <h5> 支教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我們學會了去愛去包容。也更深刻地體會到支教不是給自己的人設攢故事,也不是尋求一份自我感動和一份高尚感,而是給孩子籌未來!</h5> <h5></h5><h5><font color="#333333">主編:羅興元<br>副主編:胡蓮英 黃為 <br>執(zhí)行主編:李軍<br>執(zhí)行副主編:劉英<br>編輯制作:徐婕<br>圖文協助:梁小可、馬英、侯蓉、黃燦軍、湯春花、李令、鐘湘平、彭艷波、楊章</font><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