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落實加強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經(jīng)學校研究決定于12月3日組織七、八年級全體師生參觀鄴城博物館、三臺和天下第一柏。</h3> <h3> 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了解祖國輝煌的歷史和家鄉(xiāng)燦爛的文化,并以此作為激勵,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與社會理想,為祖國更加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勇向前!</h3> <h3> 2019年12月3日早上7:30,臨漳縣第二中學狄邱校區(qū)在教學樓前召開了2019年冬季七、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正式啟動儀式。</h3> <h3> 政教處韓志強主任組織學生隊伍并主持啟動儀式。</h3><h3> 他講到學生上下車排成兩隊,不要擁擠,防止發(fā)生任何意外事故。此次參觀路途較遠,全體師生在車內(nèi)保持安靜,禁止將頭、手等伸出窗外,在行進路上各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長密切關(guān)注組員情況,在車內(nèi)觀察同學是否有暈車等現(xiàn)象,全體學生聽從班主任和包班教師指揮,遵守參觀園區(qū)秩序,有問題及時向班主任和包班教師報告。</h3> <h3> 臨漳縣第二中學黨支部書記兼狄邱校區(qū)校長趙素英在七、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出發(fā)前做了重要講話。</h3><h3> 她指出此次綜合實踐活動是展示二中狄邱校區(qū)全體師生精神風貌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把最優(yōu)秀、最靚麗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讓社會各界朋友人士清楚地看到正在騰飛發(fā)展的狄邱校區(qū),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認可。</h3> <h3> 趙校長還強調(diào),全體學生在路上嚴格遵守實踐活動紀律要求,注意路上安全。全體師生到達參觀景點之后要做到有組織紀律、聽從指揮、令行禁止,遵守景點園區(qū)的參觀要求,不要觸碰博物館內(nèi)的文物設(shè)施,禁止喧嘩和追逐打鬧,文明參觀。全體師生要認真參觀學習,做好實踐活動記錄,顯示出狄邱校區(qū)全體師生的精神風貌。各年級班主任和包班教師切實負責任,認真組織學生學習,順利完成此次綜合實踐活動。<br></h3> <h3> 為確保全體師生綜合實踐過程中路途安全,二中教育集團統(tǒng)一安排車輛接送學生,周密布置,巧妙安排,確保此次綜合實踐活動萬無一失。</h3><h3> 排列有序的客車嚴陣以待,靜待學生出發(fā)。</h3> <h3> 綜合實踐活動啟動儀式結(jié)束后,在學校領(lǐng)導的護送下,在全年級老師的陪同下,在本班班旗指引下,全體學生迎著初升的朝陽,激情高昂、步伐矯健、滿懷期待、排隊有序地進入相應(yīng)車輛,浩浩蕩蕩從學校出發(fā)了,開始了此次綜合實踐活動。</h3><h3><br></h3><h3><br></h3> <h3> 趙校長佇立學校門口,指揮全部車輛安全有序駛出學校,然后帶領(lǐng)應(yīng)急救援小組全程跟蹤參觀車隊,協(xié)調(diào)溝通全程交通管理,聯(lián)絡(luò)參觀景點的游覽解說,處理突發(fā)情況和應(yīng)急救援。</h3> <h3> 伴隨著師生的歡聲笑語,我們到達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第一站——鄴城博物館。</h3><h3> 在校領(lǐng)導的統(tǒng)一指揮下,全體師生安全有序下車,在指定位置站隊,準備去發(fā)現(xiàn)、感悟這座擁有悠久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h3> <h3> 鄴城博物館位于鄴城遺址北側(cè),占地65畝,主體建筑面積5228平方米,是《鄴城遺址保護規(guī)劃》的開山巨作。整個博物館由城樓、城門和城墻共同組成,博物館外形仿造鄴南城的正南門朱明門而建,具有濃郁的漢代建筑風格。</h3><h3> 鄴城博物館共分六個展廳,分別是“序廳”、“第一展廳:中原要地、富庶糧倉—史前至秦漢時期的鄴地”、“第二展廳:魏武雄才、嶄新都城—曹魏時期鄴城”、“第三展廳:民族融合、文化激蕩—十六國時期鄴城”、“第四展廳:隋唐文明之前奏—東魏北齊鄴城”、“第五展廳:中國北方佛都—六世紀鄴城佛教”。</h3><h3> 鄴城博物館對于弘揚古鄴文化、保護文化遺產(chǎn)、促進臨漳文化旅游快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h3> <h3> 進入博物館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鄴城沙盤,講解員向同學們介紹了古鄴城輝煌的歷史。聽著聽著,仿佛把我們帶進那個享有六朝古都美譽的古鄴城之中。<br></h3> <h3> 隨后,同學們陸續(xù)參觀了各個展廳,看到館內(nèi)陳列的一個個年代久遠的文物、碑文、佛塔模型,以及再現(xiàn)的古代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場景展示,令人仿佛看到了當時古都的繁華,同學們睜大了眼睛看著,認真地聽著,仔細地在本子上記錄著。</h3> <h3> 同學們簇擁著講解員,饒有興趣地聽著講解員的解說,不時地與講解員進行互動,加深了對家鄉(xiāng)文化的理解和認識。</h3> <h3> 參觀結(jié)束后,所有班級在博物館門前合影留念。</h3> <h3> 第二站,鄴城三臺遺址。</h3><h3> 鄴城三臺遺址位于臨漳縣西南部,面積約20平方公里,至今已有近2700年歷史。從春秋時期齊桓公始筑鄴城至北周焚毀共歷史1200余年,期間先后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作為黃河流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素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h3><h3> 1988年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鄴城的中軸對稱、單一宮城和合理分區(qū)等建筑風格深刻影響了中國隋唐的長安城、洛陽城、日本的平城京(奈良)以及元、明、清三代皇城北京城,是中國都城史上的建筑典范。</h3><h3> 銅雀三臺遺址公園唯一曹魏鄴城西北角,臨漳縣三臺村因此而得名。曹魏時期所筑的金鳳臺、銅雀臺、冰井臺是中國古代臺式建筑的高峰,也是當時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建安詩人宴飲和文學活動的重要場所;相傳曹操在這里接見了從匈奴歸來的漢末女詩人蔡文姬。由于歷史上頻繁地戰(zhàn)爭和漳河的泛濫,三臺中的金鳳臺地表上現(xiàn)存臺高十二米,南本長一二二米。銅雀臺地表尚存高度約五米的東南角部分,冰井臺已被漳河全部沖毀。</h3><h3> 遺址公園內(nèi)現(xiàn)有金鳳臺遺址、銅雀臺遺址、曹操塑像、文昌閣、曹操轉(zhuǎn)軍洞、碑廊、建安七子館、鄴城遺址及三臺模型展示、文物成列館等景點。</h3> <h3> 參觀結(jié)束后,所有班級在曹操雕像前合影留念。</h3> <h3> 第三站,天下第一柏樹。</h3><h3> 天下第一柏,位于習文鄉(xiāng)靳彭城村東,樹高達21米,樹干腹圍5.8米,樹冠覆蓋一畝有余,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在中原獨一無二。建安九年,曹操克鄴,而后建王都,興修南校場和玄武池。校場是用來舉行籍田和閱兵儀式的場所。玄武池是訓練水軍和模擬水戰(zhàn)的基地。曹操每次舉行籍田、閱兵、訓水師儀式時,便以柏樹系馬,故人們又稱為曹操拴馬樁。</h3><h3> 歷經(jīng)千年,如今這棵大柏樹依然枝繁葉茂,要四個成人才能合抱得來。從不同方向看那枝杈,會呈現(xiàn)出許多神奇的形態(tài)。曾有一首詩這樣描寫道:“東有男女情悠悠,西有蝸牛樹上走,南有喜鵲枝頭笑,北有觀音雙合手,上有雙龍繞樹飛,下有凸拳暴如雷。曹操古鄴南校場,玄武池畔拴馬樁?!?lt;/h3> <h3> 參觀結(jié)束后,所有班級在柏樹前合影留念。</h3> <h3> 此次實踐活動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全體七、八年級教師的通力配合,離不開全體領(lǐng)導班子成員的保駕護航,更離不開趙素英校長全程協(xié)調(diào)指揮、聯(lián)絡(luò)調(diào)度。</h3> <h3> 此次活動展現(xiàn)了臨漳二中狄邱校區(qū)全體師生能吃苦,不怕累的良好精神面貌,紀律嚴明、秩序井然、服裝統(tǒng)一、口號響亮,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通過此次活動,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明白了道理、提高了認識,收獲頗豐,滿載而歸,圓滿達到了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教育的目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