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姐妹相識于豆蔻年華,如今已經(jīng)進入知天命的年齡。當歲月一點點侵蝕了我們的容貌,當生活的艱難就要把我們打磨成繭的時候,我們心中仍然有夢,仍然想破繭成蝶,哪怕是一只枯葉蝶。</h3><h3> 在娟的倡議下,我們從春天開始計劃的出行終于在立冬之后冬至之前付諸實施了。</h3><h3> 永寧山,位于陜西省志丹縣永寧鎮(zhèn)永寧村,距志丹縣城南28公里。因其兀然聳立似一座通天塔,因此被古人稱為石樓臺山寨。故寨西臨洛河,建于石樓臺山巔,北臨小石樓臺山,地勢險要,為形勝之地。</h3><h3> 永寧山,又名大石樓山,逶迤洛河,環(huán)繞其側(cè),海拔1312米,東西走向,長2.2公里,寬1.5公里,全為紅砂石質(zhì),氣勢雄偉峭崖絕壁,因其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宋代就被開辟為防范古寨。
古寨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雄居突兀的山頂,中層微向傾十分陡峻,下層通洛河供汲飲,可容千人,后世憑其天險為屏障,建古寨以避戰(zhàn)亂,土著者認為“永遠安寧”,便又稱為永寧山。<br></h3><h3><br></h3> <h3> 娟</h3> <h3> 榮</h3> <h3> 玉峰</h3> <h3> 我,雯</h3> <h3> 全家福</h3> <h3> 永寧山也是一座見證歷史的山,記錄了陜北革命燎原之火。渭華起義失敗后,劉志丹秘密潛回保安縣。他深知永寧山寨的險要,于1928年在這里秘密建起了保安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永寧山黨支部,組織民眾抗糧抗稅,要求官府減免稅銀、救濟災民,從此拉開了“鬧紅”的序幕。后來,劉志丹發(fā)動群眾,奪得了縣民團團長職務,把民團改造成了共產(chǎn)黨掌握的武裝力量。1930年,他又在永寧山中秘密組織了20多人的隊伍,奇襲甘肅太白鎮(zhèn)民團,繳獲長短槍60余支、騾馬10多匹,從此劉志丹帶著這支隊伍活動在陜甘邊,攻城克縣,革命勢力不斷壯大。<br></h3> <h3> 有一首陜北民歌《高樓萬丈平地起》
高樓萬丈平地起
盤龍臥虎高山頂
邊區(qū)的太陽紅又紅
邊區(qū)的太陽紅又紅
咱們的領(lǐng)袖毛澤東
毛澤東<br></h3><h3> </h3> <h3> 志丹歷代都是邊關(guān)要地。古時為躲避戰(zhàn)亂,永寧山下的居民登上山頂,用繩索將人吊于半空在山上鑿出一些石窯,俗稱窨子,用來躲避戰(zhàn)亂。據(jù)說進入那些窨子的原始方法是,首先用長繩將人從山頂上吊到洞口進入,山頂?shù)娜嗽傧碌缴侥_,再由那些進洞的人放出繩索從下面拉上去。洞里的人將長繩收進洞中,別人便無法進洞。到宋朝時,山上鑿的石室、石窯、石洞已達100多間(孔),約可容納千余人居住生活。石洞分為上下三層。每一層成為一個獨立的山寨,山寨與山寨之間由石橋連通,山寨與地面僅靠南邊斷崖上搭的天橋相連。當敵人來犯時,拆掉天橋,敵人便無法到達山寨。此寨易守難攻,威名遠播。第一層山寨地勢最高,古時山寨的瞭望哨與炮塔就設(shè)在這里。第二層山寨的石壁向里凹,一孔孔石窯錯落有致,彼此相通。底層山寨洞室密集,寨中有水井直通到洛河中。山寨外面峭崖陡壁,崖高數(shù)丈,潭水深不見底。古代因連年戰(zhàn)爭,土匪四起,為躲避戰(zhàn)亂匪患,曾有幾百戶上千人到山寨落腳。據(jù)史書記載,宋朝時山寨已經(jīng)形成上下三層,有大小窯洞數(shù)十孔,大者可容百十人,小者僅容一二人,彼此相通,飲食、入廁、住宅、圈舍井然有序。三層各自為寨,寨與寨靠南邊的石橋小道連通。石橋可隨意移動,遇到強敵時拆掉石橋,堅守不出,遇見小股敵人則殺下山去,搶奪馬匹和糧食。</h3> <h3> ??????</h3><h3> 十年之后還敢不敢?</h3> <h3> 娟帶的餅加上她腌漬的小菜,美味!多年以后想起來,應該還會記得這友誼的味道。</h3> <h3> 挑戰(zhàn)永寧古寨成功!</h3> <h3> 佛道坪農(nóng)家樂的晚餐。</h3><h3> 雖然最好的年齡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是我們姐妹之間會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在不是最美的季節(jié)里也盡量活出最精彩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