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編輯:流光溢彩</h3><h3>攝影拍攝:艷陽天、流光溢彩、戶外同行者。</h3><h3>出行方式:與天空戶外同行</h3><h3>拍攝器材:華為p30</h3> <h1>迪拜只是阿聯酋的一個城市(酋長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位于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臨波斯灣,海岸線長734公里。屬于西亞(中東地區(qū))</h1><h1><br></h1><h1>阿聯酋是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馬角、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和阿治曼7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h1><h1><br></h1><h1>我們此行去阿布扎比、迪拜和沙迦三個國家。</h1> <h3>阿聯酋國旗是紅綠白黑四色,旗面靠旗桿一側為紅色豎長方形,右側是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自上而下分別為綠、白、黑三色。紅色象征祖國,綠色象征牧場,白色象征祖國的成就,黑色象征戰(zhàn)斗。</h3><h3><br></h3><h3>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徽啟用于2008年3月22日,為一個繪有國旗圖案的圓形,圍以象征七個酋長國的五角星,置于一只隼的胸前。隼爪下的綬帶書有“阿拉伯聯合酋長國”。</h3><h3><br></h3><h3>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現任國王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貨幣迪拉姆,與人民幣比率約等于2:1,阿聯酋屬熱帶沙漠氣候。</h3> <h1>在廣州乘坐近八個多小時的南航國際航班(北京比迪拜早4個小時),迪拜時間半夜23點多到達迪拜國際機場,第一次見識到機場用地鐵做擺渡車,可見迪拜之土豪。</h1><h1><br></h1><h1>據說迪拜最富有的是給我們蓋章的那些穿白袍的當地海關人員,就在過海關時偷錄了一段視頻,這張是視頻截圖。他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聊天說笑,一邊慢悠悠的工作。</h1><h3></h3><h1><br></h1><h1>他們一周工作五天,每天6小時,除掉做禮拜,喝下午茶的時間,每天工作4小時,月薪7萬迪拉姆(約合人民幣14萬)。</h1><h1><br></h1><h1>但這這只是他們收入的九牛一毛。他們最大的收入是做保人,外國人來迪拜開公司,需當地人擔保才會免稅,保人占有公司的股權,領取高工資,但平時幾乎不用上班。只有在更換執(zhí)照等需要與政府部門溝通時,保人才需要出現。</h1> 迪拜—阿布扎比—迪拜(11.21) 去阿布扎比路上 <h3>迪拜既是城市也是國家,不過不是主權國家,而是聯邦制國家的成員國,相當于一些國家(如美國、馬來西亞等)的“州”。</h3> <h1>迪拜的國教是伊斯蘭教,但也居住著大量的非伊斯蘭教外國人,所以迪拜當地的宗教限制非常少。游客在迪拜擁有很高的穿衣自由,但參觀清真寺和齋月期間則需要特別注意。</h1><h1><br></h1><h1>清真寺對服裝要求極嚴,女子裙子要到腳踝,袖子必須長袖,女人必須包頭巾,我們全副武裝后在車上自拍另一種風情的自己。<br></h1> <h1></h1><h1>阿布扎比的富有還有一個不同尋常的表現,那就是主要干道上的道路分界線都是采用的白色陶瓷鉚釘,在路面上非常明顯,據說這樣一個鉚釘的價格在14美元。</h1><h1><br></h1><h1>像阿布扎比這樣的雙向十車道上究竟有多少個鉚釘?總價值是多少?還不包括每年兩次的檢修更換,可想而知這是一筆多么大的支出。</h1> 途中小憩 <h1>阿布扎比是阿聯酋首都,占阿聯酋土地和財富97%,比迪拜富有幾千倍。跟迪拜這個暴發(fā)戶比起來,阿布扎比作為阿聯酋聯合酋長國的首都,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h1><h1><br></h1><h1>《欲望都市》電影曾經說過:“迪拜時代已經過去,阿布扎比才是未來。”</h1> <h1>途經一地停車,大家都去洗手間方便,我們就在以汽車為主題的造型前拍照。</h1> <h1>摞成墻的老電視和汽油桶的組合,頗有懷舊的味道。</h1> 阿布扎比謝赫扎耶德清真寺 <h1>進阿布扎比謝赫扎耶德清真寺前,在停車場前面拍照。</h1> <h1>這里是清真寺入口處,因為游客眾多,我們打算出來時再拍,結果時間匆匆,錯過了,留下遺憾。</h1> <h1>扎耶德清真寺坐落于阿布扎比酋長國,是酋長國最大的清真寺,世界第三大清寺,也是最奢華的清真寺。該清真寺是為紀念阿聯酋開國總統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而建。</h1> <h1>扎耶德清真寺也是唯一一 座允許女性從正門進入的清真寺,在男女等級懸殊的阿拉伯地區(qū),這樣的意義更是非比尋常。</h1> <h1>由世界入戶門第一品牌的德國諾布萊斯noblesse公司應標并承接這個工程,并經過近一年時間動用了 近千名能工技師,順利的通過了驗收。從此中東一個新的地標性的景點也由此誕生。</h1> <h1>主祈禱大廳可容納超過6000位朝圣者,整個扎耶德清真寺可容納超過40000名朝圣者同時進行禮拜。</h1> <h1>扎耶德清真寺有4個尖塔,每個高107米,并有57個圓頂均由漢白玉精雕而成。非常的莊嚴肅穆,而那些精美的雕刻則是來自中國工匠的手藝。</h1><h1>雪白的大理石圓頂及墻面,在陽光下隱隱發(fā)亮,白得一塵不染。廊柱上光黃金就用去了46噸。</h1> <h1>室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h1> <h1>打算在這里拍一拍清真寺的奢華,旁邊的黑人女士不斷自拍,等不及了,只好和她合個影。</h1> <h1>主祈禱殿大廳的波斯地毯是世界最大手工編制地毯,由伊朗藝術家Ali Khaliqi 設計,由伊朗一家地毯公司制作,由伊朗馬什哈德地區(qū)的1200名婦女手工編制而成。</h1> <h1>整塊地毯面積達5627平方米,用的都是來自伊朗和新西蘭的頂級羊絨,造價580萬美金。</h1> <h1>懸垂在主祈禱殿的鍍金枝型水晶吊燈,由11000多個施華洛世奇水晶組成,華美艷麗,極致奢華。被譽為世界上最美最大的吊燈。</h1> <h1>參觀清真寺這天有點陰,在離長廊建筑很近的地方拍照,光線不佳,這是自己p的一張圖。</h1> <h1>從后門出來,發(fā)現清真寺的這個側面角度很有韻味,一排白色的拱形窗下,藍色的大理石地面,仿佛一池碧水。</h1> <h1>領隊給我們在清真寺長廊內錄個影像視頻。</h1> <h1>像不像阿拉伯婦女?</h1> <h1>天空戶外20人小分隊在阿布扎比清真寺門前合影。</h1> <h1><b>回望清真寺。</b></h1> <h1><b>正在建設中的阿瑪尼酒店式公寓。</b></h1><h3><b></b></h3><h1><br></h1><h1>迪拜簡直就是建筑師的天堂,摩天大樓鱗次櫛比,沒有外觀一模一樣的大樓,很多建筑都獲得過國際大獎。在這里蓋樓之前,圖紙要上報酋長審批后才能施工。</h1> <h1> 據說,阿聯酋沒有火車,曾留學英國的博士沙迦酋長就親自設計了這個形似火車頭的名為藍色市場。又叫火車頭市場。這里主要是賣黃金首飾。</h1> jume irah海濱天然浴場 <h1>沙灘細軟,海水碧藍。</h1> <h1>阿聯酋是個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國家。</h1> 人工島民俗村——小香港 <h1>具有阿拉伯獨特風格的大茶壺。</h1> <h1>這里濃縮了舊時部落集體生活的狀態(tài)。</h1> <h1>民俗村里當地人生活場景展示(借圖)</h1> <h1>導游沒有說院子里是民俗村,我們只在海濱和文化廣場拍照,可惜沒有進入院子,錯過了解阿拉伯人生活狀況的機會。</h1> <h1>背后是阿聯酋現任酋長及國旗。</h1> <h1>阿布扎比把阿聯酋之光的位置讓給迪拜。它才是阿聯酋的首都,國王常駐的地方,比迪拜富裕兩千倍。</h1><h1><br></h1><h1>當你真的進入這個國家,你才發(fā)現什么叫做低調的奢華。在這里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轟鳴著馬達聲的超級跑車在路上飛馳而過,現代城市建設完整,綠化也比迪拜更好。</h1> <h1>酋長皇宮酒店對面的建筑,“五指山”及八星級皇宮酒店,它們的美學形態(tài)讓人嘆為觀止。</h1> 迪拜(11.22日) 迪拜四星級酒店 <h1>我們入住迪拜機場附近的四星級酒店設施一般,這是酒店走廊。</h1> 名品中心 <h1>在名品中心欣賞珠寶時拍攝。迪拜只產石油和椰棗,其他都靠進口。</h1> <h1>迪拜并不是靠石油成為土豪的,50多年前,人們在迪拜發(fā)現了石油,但石油只占其收入的7%。</h1><h1><br></h1><h1>迪拜有錢是靠他們特殊的地理位置:迪拜是海灣地區(qū)最好的海港,而別的產油國很多都要從迪拜港出口石油、進口其它商品。迪拜是靠貿易和物流發(fā)財,現在也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h1> <h1>一個半小時的購物店,在無聊中尋點樂趣。</h1> <h1>中午品嘗也門餐,我們兩個人一桌,兩碗湯,一盤油炸糯米團,一盤蔬菜,一碟醬,一大盤子長粒米飯,上面放著羊排,魚排,味道還不錯。</h1> 沙漠沖沙 <h1>在迪拜除了美麗的海洋,另一半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而迪拜就是建在沙漠里的奇跡。</h1><h1>同行的盧姐想個妙招,把半截絲襪套在鞋子外面,防止沙子灌入。</h1> <h1>曾經坐越野車在寧夏的沙漠上穿行,因為同行者腰不好,我們要求速度慢點,沒有體會到沖沙樂趣。</h1> <h1>7位乘客坐在悍馬車上,等待一次冒險的出發(fā)。經歷了輪胎放氣后的車子減少了翻車的概率。</h1> <h1>我們的司機是中國人,自然是個駕技嫻熟的老司機,哪條路線適合行駛,哪個轉彎刺激卻不驚險,門清!</h1> <h1>這里的沙漠有著非常美妙的曲線和棱角,像連綿起伏的山脈,又像沉睡了的海洋。</h1> <h1>司機駕車在幾個沙丘間飚飛,車子一會兒陡然左傾,一會兒又陡然右傾,讓人感到車子馬上會滾下沙坡,實在是驚悚!乘客不時發(fā)出尖叫聲,這時,司機似乎更找到了感覺,駕駛汽車沖上一個沙尖又一個沙尖,起起落落,如同沖浪,一浪接著一浪,車子似乎隨時都要跌入深谷,嚇得游客更是哇哇大叫,真可以說是“魂飛膽喪”了。</h1><h3><br></h3> <h1>身體在經歷劇烈的搖晃,我的心情也經歷了一場跌宕起伏,特別刺激。在享受刺激過程中的直接反應,其實也是一種高級享受。</h1> <h1>為了讓游客得到充足的享受,在沖沙過程中,司機一般會把車子停在沙丘頂部,讓乘客下車欣賞沙漠美景,視線所及全是蔓延的金黃色,無數層層蕩開的沙紋猶如波浪一般。</h1> <h1>抓拍到沙漠滑翔機。</h1> <h1>我們在沙漠營地拍照、戲沙、瘋玩。</h1> <h1>甚至和天空戶外的一群人在浩瀚的沙漠中賽跑,在“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的壯美荒漠中放聲高歌,一片歡笑。</h1> <h1>和盧姐在沙漠中瘋樂,感謝天空戶外同行的妹妹拍攝。</h1> 營地阿拉伯自助餐 <h1>晚間在沙漠營地享用獨特沙漠篝火晚宴,一邊吃阿拉伯自助餐,一邊欣賞阿拉伯肚皮舞和回旋舞表演。</h1> 迪拜—沙迦—迪拜(11.23) 沙迦法沙爾清真寺 <h1>在拍這個花格窗時發(fā)現連衣裙后面不知何時裂開了一個大口子,很尷尬。</h1> <h1>只在這里拍了兩張,就回車上處理,沒機會去前面觀賞。</h1> 迪拜博物館 <h1>迪拜文化博物館是迪拜少數幾個提供當地歷史文物的景點之一,前身是Al-Faheidi堡壘,建于1798年, 1971年正式成立為迪拜國家博物館。</h1> <h1>這座前身曾是皇宮,要塞及海防的古堡,是迪拜最古老的建筑物。走進博物館,就像進入時光隧道一樣,從博物館的露天展覽,可看到古阿拉伯人以前的住屋模式,包含最早期的風塔。</h1> <h1>室內展區(qū)部分位于在古堡底層,是一個仿古市集,展現阿拉伯傳統風貌的藝術館,其中包括已有3-4千年歷史的古墓銅器,值得慢慢欣賞。</h1> <h1>今日午餐吃阿拉伯特色海鮮手抓飯,波斯灣的大螃蟹、大蝦還有幾塊茄子覆蓋在長粒大米上,紅紅的菜汁浸入米飯,我們帶上一次性手套,慢慢感受和享用阿拉伯手抓飯的美味。</h1> 伊朗小鎮(zhèn) <h1>在迪拜的旅游,你整天會泡在奢侈里,摩天大樓,七星級酒店,豪華游艇……真是滿城盡披黃金甲,珠光寶氣把眼奪。但是看多了你就會審美疲勞,走進阿拉伯風情小鎮(zhèn),眼前為之一亮。</h1> <h1>伊朗小鎮(zhèn)歷史悠久,早年間迪拜還是一名不文的小漁村,1859年來自伊朗的波斯商人就在此經商,逐漸形成小城鎮(zhèn),取名來自巴斯塔基亞,與伊朗本國的小鎮(zhèn)同名,當地人稱之為“伊朗小鎮(zhèn)”。</h1> <h1>隨著石油的開采,鎮(zhèn)上居民逐漸到新興城市謀生,小鎮(zhèn)寂寞下來。如今迪拜旅游業(yè)興起,政府意識到小鎮(zhèn)的歷史價值和休閑價值,開辟成旅游景點,將原汁原味的沙漠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起來,讓人們來到小鎮(zhèn)走進時光隧道,重溫迪拜舊日時光。</h1> <h1>伊朗小鎮(zhèn)以傳統的房屋、風塔以及房屋間狹長的小巷而聞名。房屋都是沙漠色。在房子的上方都有一個四面中空的風塔,這是古代阿拉伯人發(fā)明的。</h1><h1>他們?yōu)榱蓑屔⑸衬锏脑餆?,發(fā)明了這種風塔,能把涼風引進來,把熱風抽出去。這就是“阿拉伯式空調”的最早的雛形,這些都是阿拉伯人的智慧之作。 </h1> <h1>游走在充滿故事的小巷中,可以看到很多藝術品、圖畫及類似古董的物件,雖然我們看不懂畫的內容,對當時的歷史也不十分清楚,但看著這些物品,能讓我們浮躁的心沉靜下來,感受藝術氛圍的熏陶和影響。</h1> <h1>無論走到哪里,我都喜歡逛小鎮(zhèn),穿越時空,感受小鎮(zhèn)的獨特歷史文化。可惜這里只給了半小時時間,走馬觀花,原路去,原路回,浮光掠影的感受了一下波斯民宿風情。</h1> <h1>短暫的伊朗小鎮(zhèn)游,留下太多遺憾,乘水上的士過了迪拜河,離上郵輪的時間還早,就到迪拜皇宮外圍走一走。</h1> <h1><b>迪拜酋長皇宮(同行者拍)</b></h1><h1><b></b>可遠觀而不可近瞧,有輛警車橫在馬路邊上,游客就此止步?,F任迪拜酋長是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h1> <h1>車行途中,多次看到著名的金相框,都無緣近距離接觸,這次離得還算近,但想嵌入框里拍人像,距離還太遠。</h1><h1><br></h1><h1>在這里拍照的時候,有一個疾馳而過的車主高聲贊嘆:very nice!大概是因為老外喜歡民族服飾吧,旅游圖中經常聽到贊美或要求合影。</h1><h1><br></h1><h1>金相框是王子修建的,是個博物館,下面展示迪拜過去,兩面兩個電梯直升上去,可以看到迪拜的老城區(qū)和新城區(qū),代表迪拜的現在。最上面的橫梁是個4D影院,展示的是迪拜的未來。</h1><h1><br></h1><h1>王子修建金相框也是為了拍國王的馬屁,他對父親說,2020年世博會的時候,我就把父親的巨幅照片掛上去。</h1> 水上的士 <h1>迪拜并不是“高不可攀”,1迪拉姆就能坐一趟水上巴士Abras,可以看遍迪拜河兩岸美景。<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1><h1></h1><h1><br></h1><h1>其實迪拜沒有內陸河,這處是深入內陸的海灣,后來人工挖深。</h1><h1><br></h1><h1>當船舶行駛在迪拜的母親河上,兩岸皆是清真寺與傳統的阿拉伯建筑,海鳥飛過頭頂,時光仿佛回到了50年多前,那時的迪拜還是一個普通的小漁港,保留著最純正的阿拉伯文化。<br><b><br></b></h1><h3></h3> 夜海游船 <h1>搭乘迪拜特有的傳統木桅船——阿布拉船,緩緩穿越兩岸,現代化建筑霓虹閃爍,水面上倒映著溢彩流光的燈火,恍惚間,仿佛穿越時空,紙醉金迷的夜迪拜,把古老與現代完美的交融在一起。</h1> <h1>在船上享用并不豐盛的阿拉伯自助晚餐,欣賞當地傳統舞蹈,可惜美篇只允許發(fā)五個視頻,不能直播船上場景。</h1> 迪拜(11.24日) 阿拉伯文化中心 <h1>阿拉伯文化中心就是一個購物店,但是里面用金絲織就,鑲嵌著寶石的阿拉伯掛毯和伊朗波斯地毯,卻也是奢華藝術的代表。</h1> <h1>這是我偷拍的波斯毯畫,一對兒情侶深情對望,栩栩如生,如同照片。</h1> <h1>在阿拉伯文化中心極具阿拉伯風情的商店里瀏覽。</h1> <h1>里面有一些阿拉伯特色工藝品,圍巾,服裝和包包。</h1> 坐輕軌去迪拜棕櫚島 <h1>迪拜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我們乘坐觀光輕軌去棕櫚島。</h1> <h1>棕櫚島觀光車是一條只有三站的無人駕駛輕軌。</h1> <h1>可從迪拜市區(qū)直接抵達棕櫚島的亞特蘭蒂斯酒店。 </h1> <h1>乘坐觀光輕軌上島,可以沿途欣賞棕櫚島上各種美輪美奐的住宅,和兩側一望無際的海景,遠眺亞特蘭蒂斯酒店。</h1> <h1>在輕軌上拍攝的棕櫚島亞特蘭蒂斯酒店。</h1> <h1>無人駕駛的輕軌上人極少,</h1><h1>幾乎被我們團20個人包了。</h1><h1>在迪拜乞討是違法的,</h1><h3></h3><h1>所以當乞丐致富純屬無稽之談,</h1><h1>當地法律甚至連街頭藝人也一并禁止了。</h1> 帆船酒店 <h1>帆船酒店最初的創(chuàng)意是由阿聯酋國防部長,迪拜王儲阿勒馬克圖姆提出的,他夢想給迪拜一個悉尼歌劇院,艾菲爾鐵塔式的地標。</h1><h1><br></h1><h1>經過全世界上百名設計師的奇思妙想加上迪拜人巨大的錢口袋和5年時間,終于締造出一個夢幻般的建筑——將濃烈的伊斯蘭風格和極盡奢華的裝飾與高科技手段、建材完美結合,建筑本身獲獎無數。</h1> <h1>酒店老總的營銷策略是邀請全世界著名的記者免費入住體驗,然后寫出體驗感受,那時酒店的級別最高五級。</h1><h1><br></h1><h1>一個英國記者住了一個月后,體驗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說用一句話形容它,我稱它為七星級酒店。于是全世界才稱它為七星級酒店。</h1> <h1>酒店建在離沙灘岸邊280米遠的波斯灣內的人工島上,僅由一條彎曲的道路連接陸地。</h1><h1><br></h1><h1>而我們??康牡胤娇吹降氖潜皇┕鷻趪饋淼陌虢胤?,找了兩個角度,都拍不出效果,沒有我們看到的海中帆船景象,于是回來后自己p了紅黃衣兩張圖,彌補遺憾。</h1> <h3>一行二十人在著名的帆船酒店合影。</h3> 哈利法塔 <h1>迪拜擁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哈利法塔。在迪拜購物中心二樓,用全景模式拍的哈利法塔。</h1> <h1>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稱迪拜大廈或比斯迪拜塔,哈利法塔高828米,樓層總數162層,造價15億美元,大廈本身的修建耗資至少10億美元,還不包括其內部大型購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樓群的修筑費用。</h1><h1><br></h1><h1>打破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大廈建造時的492米紀錄。大廈內設有56部升降機,速度最高達17.4米/秒,另外還有雙層的。</h1> <h1>自己p的圖。</h1> <h1>天空戶外迪拜行小分隊合影。</h1> 迪拜購物中心 <h1>迪拜購物中心里面世界各地的名牌齊集,是許多歐美國家的購物中心都無法媲美的。</h1> <h1>迪拜購物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購物娛樂場所之一,是迪拜的零售業(yè)、酒店業(yè)及休閑中心。</h1> <h1>事實上,迪拜購物中心規(guī)模驚人:1200 家零售店、150多家餐飲設施、一座五星級酒店和數不勝數的休閑店鋪。迪拜購物中心是時尚品牌的最大聚集地,其 44萬平方英尺的時裝大道堪稱一大亮點。</h1><h1><br></h1><h1>這個購物中心里還設有一座游弋著鯊魚的水族館、一座室內主題公園、一個溜冰場和一座可同時放映 22部電影的影院。</h1> <h1>據導游說,有人計算過,購物中心的店,如果每個店進去五分鐘,那么購物中心需要逛一個月。</h1> <h1>進到這個四面都是鏡子的小屋,拍下了對影成四人的獨特照片。</h1> <h1>剛到迪拜,導游就強調,任何時候不要拿出手機給當地人拍照,尤其是穿黑袍的。否則罰款還是小事,有可能被判一年監(jiān)禁。如果想跟白袍合影,可以事先征詢意見。</h1><h1>原來迪拜男子都穿白袍,一是因為女性要穿黑色隱藏身材曲線,為了搭配男性就都穿了白袍,二是白色反光,吸收熱量少,更加涼快。<h3></h3></h1><h1><br></h1><h1>事實上迪拜只有近20%是當地人,其他的都是來自兩百多個國家的外國人,其中印度人占70%。迪拜相對來說是一個社會階級明顯的城市:本地人多數享受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來自歐美的專業(yè)人士擔任著大學教授、專家顧問、銀行高管、酒店經理等高收入職位;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國的勞工多半從事服務業(yè),或在建筑工地打工。</h1> <h1>旅途中,我們極少見當到地土豪,餐廳服務生大多是印度或土耳其人。</h1><h1><br></h1><h1>今天適逢周日,迪拜國際購物中心人頭攢動,終見白袍黑袍交相輝映。這是我怯怯偷拍的幾組照片,有白袍男子帶著三個老婆和孩子逛街的,這里還有各個國家,各種民族,不同膚色,不同服飾的人,可見迪拜之繁華與包容。<br></h1> <h1>迪拜法律規(guī)定一夫可以娶四妻,第一個妻子一定是表妹,娶二老婆時要大老婆同意,以此類推。而且老公必須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妻子,譬如每妻輪流陪兩天,逛街購物要一起,買東西四人一人一份,否則,妻子可以狀告丈夫。</h1><h1><br></h1><h1>在這個男尊女卑的國度,女人出門時用圍巾把臉遮蓋到什么程度,取決于丈夫的思想開放程度。對比之下,作為中國婦女,幸福指數倍增。迪拜再土豪,也不是我們向往的天堂,難怪會有迪拜公主和王妃出逃事件發(fā)生。<br></h1> <h1>阿拉伯風情的瓷盤,花紋獨特,簡直是工藝品。在伊朗小鎮(zhèn)見到,無暇購買。在迪拜購物中心有六個小時時間閑逛。</h1><h1><br></h1><h1>出游極少購物的我,花了298迪拉姆,給喜歡收藏碟子、杯子的女兒買了七款小碟,每個小蝶差不多合人民幣100元,我也是愛不釋手,千金難買喜愛。像我這樣不搶購名牌鞋包,手表,卻千里迢迢背這些無用又沉重的東西穿洋過海回家,在別人看來可能也很奇葩。</h1> <h1>購物中心的阿拉伯美食。</h1> <h1>在迪拜,水比油貴,他們是個極度缺水的國家,所有生活用水都是海水淡化的,一瓶礦泉水的成本價是七塊迪拉姆(14元人民幣),但超市里只賣一兩塊,因為政府給補貼。</h1><h1><br></h1><h1>而他們的95號油每升不到人民幣4塊錢,汽油沒有92號,只有95號和98號。</h1> <h1>比較當地人誰更有錢,不看豪宅和豪車,而是看看誰家門前綠化更好。</h1><h1><br></h1><h1>因為氣候原因,(最高時達到58℃)所以迪拜養(yǎng)植物都是運用以色列的滴管技術,用管子給植物輸送水和營養(yǎng)液,種植物的造價相當高,一棵樹一年的成本需要三千美金。</h1> <h1>迪拜酋長說過:“從來只有人記得世界第一,沒人記得世界第二或第三,現實就是這么殘忍。因此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第一?!?lt;/h1><h1>所以迪拜這個沙漠國家有很多世界之最:</h1><h1>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迪拜購物中心;</h1><h1>在沙漠上建起了世界上最長的無人駕駛地鐵——迪拜地鐵;</h1><h1>世界第一高塔——哈利法塔;</h1><h1>世界第一大人工島——棕櫚島;</h1><h1>世界最高住宅樓——公主塔創(chuàng)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這里居住的都是超級富豪。<br></h1><h1>萬豪伯爵酒店共有72層,高約355米,已經成為阿聯酋迪拜的奢華新地標。萬豪伯爵酒店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酒店。</h1> <h3>晚間觀看迪拜水幕秀</h3> <h1>如今許多人已經不再做夢了,因為生活的操勞讓人疏離了浪漫和詩意,而殘酷的現實又讓人放棄了想象力。</h1><h1><br></h1><h1>然而,生命總會留著一扇天窗,讓人看到心靈的憧憬,看到人類對生命奇跡亙古不變的期待和追求。</h1><h3></h3><h1><br></h1><h1>至少迪拜,向全世界訴說著一個神奇而又夢幻的國度,演繹著現實版的“天方夜譚”,那是地球上不斷出現奇跡的地方。</h1> <h1>~.~.~.~.~.~.~.~.~.~.~.??????????????????????</h1><h1><br></h1><h1>旅行花絮之一:</h1><h3></h3><h1>這次行程中的導游小雅,一個四川女孩,也是值得書寫一筆的,一個單槍匹馬闖世界的孩子,已經走了28個國家,來迪拜當導游得原因,就是迪拜是地球的中轉站,從這里出發(fā),去哪個國家都不太遠。</h1><h1><br></h1><h1>很羨慕這女孩的生活方式,更佩服她的勇氣。這種行路的閱歷,會讓她終生受益。</h1><h3><br></h3><h3>????????????????????????</h3><h3><br></h3><h1>旅行花絮之二</h1><h3></h3><h1>第一天入住迪拜酒店,早起上大巴車忽然想起裝手機充電線時,忘了裝手機,立刻跑回大堂,匆忙間也不知我說錯了,還是導游翻譯錯了,跑上樓插卡燈不綠,才發(fā)現原來我拿514卡開541房間門,這時服務生推門出來把手機遞給我,我匆匆跑回大堂交還房卡。</h1><h3><br></h3><h1>上車后,酒店又上來確認一下,541的客人拿到手機了嗎?因此我對房間號印象極深。</h1><h3></h3><h3><br></h3><h1>回城前一天,我們又住在這家酒店,盧姐說還是我們上次的房間,第二天她上旅游車后回房間取東西,跑到441,沒打開們,就回車上了,因此我就把541房間刻近了大腦溝回里。</h1><h3><br></h3><h1>晚間回來開541的門開不開,跑前臺去充磁,回來開門一看傻眼了,房間里根本不是我們的東西。</h1><h3><br></h3><h1>又跑前臺表述了半天,用有道翻譯官也玩不轉,我這么標準的普通話,翻譯出來也不準確。服務生領我們去541看了一下,我告訴他NO.NO.</h1><h3><br></h3><h1>又一起去前臺,又費力交流了一會兒,然后服務生領我們去241,用他的卡打開房間,進去一看,這才是我們的房間,我對服務生說:yes!yes!服務生指指頭部笑了,一定是笑話我們有失憶癥。</h1><h3><br></h3><h1>我們又跟隨服務生去前臺重新給卡充磁,在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樓上樓下跑了了半天,終于找到自己“家”了,兩個老年癡呆患者,還算有驚無險。</h1><h3></h3><h3><br></h3> <h1>????????????????????</h1><h1>附:閨蜜許鳳云妙評之一<br>一半海水<br>一半沙灘<br>沙海沖浪???? <br>刺激驚險<br>大清真寺<br>金碧輝煌<br>外形壯觀<br>帆船酒店<br>形似帆船<br>世界第一<br>隨處可見<br>一夫四妻<br>和諧家園<br>白袍郎君<br>不偏不袒<br>一起逛街<br>一起吃飯<br>四妻平等<br>絲巾拂面<br>迪拜富有<br>不乏大款<br>水比油貴<br>特別值錢<br>翩翩起舞<br>印象“回旋”<br>迪拜印象<br>天方夜譚<br>流光溢彩</h1><h3></h3><h1>真不一般</h1><h1>??????????????????????</h1><h1>老同學妙評之二</h1><h1>西江月</h1><h1>為旅行者題照</h1><h1>藍天黃沙紅妝,</h1><h1>古道西風蒼涼。</h1><h1>大漠孤煙今難現,</h1><h1>更無隨軍號響。</h1><h1>只要心中向往,</h1><h1>萬里乘風丈量。</h1><h1>美食美景異國享,</h1><h1>歡度快樂時光。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