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2019湖湘行(中)——尋史看古

文禮

<h1>一、湖南省博物館</h1><h3></h3> <h1>  到達長沙的第二天,在兩個正在湖南上學的晚輩的陪同下,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h1><h1> 湖南省博物館位于長沙市開福區(qū)東風路50號,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shù)類博物館,也是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的八個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h1><h1> 博物館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務(wù)于一身,作為長沙市的文化地標,是人們了解湖湘文明進程、領(lǐng)略湖湘文化奧秘的重要窗口。博物館分商周青銅器陳列、名窯陶瓷陳列、明清書法陳列、明清繪畫陳列等幾大系列板塊。當然,其中最具特色的,還是馬王堆漢墓陳列板塊。 &nbsp;</h1><h1>&nbsp;&nbsp;&nbsp; 馬王堆漢墓發(fā)掘于上世紀1972年至1974年間,是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數(shù)千件精美的文物和保存完好的漢代女尸的發(fā)現(xiàn)與出土,使湖南省博物館成為世界關(guān)注的焦點。陳列展示的284件(組)文物,是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的精華。 &nbsp;</h1> <p>博物館外景。</p> <h3>拍攝的幾件青銅器圖片。</h3> <h3>馬王堆漢墓陳列館。</h3> <h3>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單衣。衣長160厘米、通袖長195厘米、袖口寬27厘米、腰寬48厘米,衣重僅48克。反映了當時絲織業(yè)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h3> <h1>二、岳麓書院</h1> <h1>  次日,參觀了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h1><h3></h3><h1> 岳麓書院始創(chuàng)于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因其坐落于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故名。嗣后歷經(jīng)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1903年),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中華民國15年(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如今,岳麓書院為湖南大學下設(shè)的二級學院。</h1><h3></h3><h1> 岳麓書院歷史上經(jīng)歷多次戰(zhàn)火,曾七毀七建,現(xiàn)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遺構(gòu)。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主體建筑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jīng)堂、文廟等,并先后恢復(fù)重建設(shè)了延賓館、文昌閣、崇圣祠、明倫堂,以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張栻、王船山、羅典等的六大專祠建筑原貌,清代書院中的園林和書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復(fù)。岳麓書院為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筑群。1988年,被國務(wù)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1><h3></h3> <h3>岳麓書院布局圖。</h3> <h3>門額“岳麓書院”四字,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御筆賜書。</h3> <h3>各種匾額楹聯(lián)題字數(shù)不勝數(shù)。</h3> <h3>“瀟湘槐市”,意為岳麓書院是湖南文人、學者聚集之地。瀟湘,泛指湖南。</h3> <h3>匾額上“道南正脈”四字由清代乾隆皇帝御賜。下面是張栻所作的《岳麓書院記》,為岳麓書院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大綱。</h3> <h3>紀念屈原的“屈子祠”。</h3> <h3>唐代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丹的“麓山寺碑”,為現(xiàn)存唐代書法珍品。</h3> <h3>張栻雕塑。張栻自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書院教事,從學者達數(shù)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學派規(guī)模,成為一代學宗。</h3> <h3>時務(wù)軒——是為紀念清末維新派創(chuàng)辦的學?!皶r務(wù)學堂”而建的一座建筑物,內(nèi)鑲嵌著梁啟超所作的《時務(wù)學堂故址碑》。</h3> <h3>書院內(nèi)亭臺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蔚為壯麗。</h3> <h3>湖南大學沒有校門,只有校碑。</h3> <h1>  岳麓書院歷經(jīng)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書院的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古代如朱熹、王守仁(王陽明)、王夫之(王船山),近現(xiàn)代如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黃興、蔡鍔、陳天華以及何叔衡、蔡和森、鄧中夏、李達、毛澤東等,都在岳麓書院留下了足跡,他們或講學,或?qū)W習,正是由于他們,成就了岳麓書院的名聲。</h1><h3></h3> <h1>三、鳳凰古城</h1> <h1>  7日,隨旅游團前往鳳凰古城參觀。</h1><h1> 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據(jù)介紹,現(xiàn)有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座,還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條。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十大文化遺產(chǎn)之一。與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nbsp;2007年,鳳凰古城堡及沈從文故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1> <h3>鳳凰古城城墻,其中有一小段為原物,大都為后來所建。</h3> <h3>東城門。</h3> <h3>鳳凰古城樓。</h3> <h3>鳳凰古城樓(北門城樓)碑。</h3> <h3>古城建筑雖有許多系仿古新建,但也顯得古色古香。</h3> <h3>一條條石板街。</h3> <h3>古典與現(xiàn)代的結(jié)合。</h3> <h3>“鳳凰城”三字,為前國務(wù)院總理朱镕基所題寫。</h3> <h3>鳳凰——鳳凰古城的標志。</h3> <h1>  走進鳳凰古城入口,行百米許,見一塊碩大石碑。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親撰并刻碑記《華彩世家》,記述了清末杰出政治革新家陳寶箴與鳳凰歷史文化的往事。再往前走幾步,就到了陳寶箴任鳳凰廳道臺時的舊居,現(xiàn)為紀念館,館名“陳寶箴世家”。</h1><h3></h3><h1>  陳寶箴祖籍江西,其政治生涯卻是從鳳凰開始的。他曾任風凰廳道臺,后來官至湖南巡撫,對后人立下了“永不為官永不置產(chǎn)”的家規(guī)。所以他的后裔沒有做官的,倒是出了幾位文化巨匠,如近代詩壇泰斗陳三立、近代畫壇領(lǐng)袖陳師曾、一代史學宗師陳寅恪。陳寶箴的曾孫陳封懷是廬山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稱為“中國植物園之父”。陳氏世家“一門四代五杰”,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最耀眼的文化世家。</h1> <h3>華彩世家——著名畫家黃永玉撰寫并刻碑。</h3> <h3>陳寶箴世家門口。</h3> <h1>  鳳凰古城的出名,是與一代文豪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密切相關(guān)的。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鳳凰,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沈從文故居坐落在鳳凰古城中營街,是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故居現(xiàn)陳列有沈從文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1> <h3>從這條小胡同進去,就達到沈從文故居。惜旅游團沒有這項參觀安排,只能留有遺憾。</h3> <h3>為彌補缺憾,茲從網(wǎng)上下載兩幅圖片。</h3> <h3>“一灣沱水繞城過”。</h3> <h3>而沱水上架起了許多橋梁,成為古城一道道靚麗的景觀。</h3> <h3>鳳凰古城的夜景,其多彩絢麗又勝過了白晝。</h3> <h3>鳳凰,期待再次與你相遇!</h3> <h1>四、岳陽樓與君山島<br></h1> <h1>  11日上午,隨旅游團前往岳陽參觀。之所以到岳陽一游,主要是受范仲淹《岳陽樓記》和毛澤東《答友人》一詩的影響。</h1><h3></h3><h3></h3><h3><br></h3> <h3>岳陽樓。</h3> <h1>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其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1><h3></h3><h3><br></h3> <h3>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 中唐以后始稱“岳陽樓”。</h3> <h3>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jié)構(gòu)。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了原貌。頂上“岳陽樓”三字,由郭沫若所書。</h3> <h1>  北宋慶歷四五年(1045年),時任岳州知軍州事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范仲淹為之作記,這就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道出了作者的心聲,也應(yīng)該是后人為人做官的準則。岳陽樓亦因范記而聞名天下。</h1><h3></h3> <h3>清代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h3> <h3>毛澤東手書杜甫詩《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lt;/h3> <h3>仙梅亭。始建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因其廳址發(fā)現(xiàn)二十四萼枯梅(時人認為是仙梅)而名。后毀,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復(fù)建。</h3> <h3>三醉亭,始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原名望仙閣,后毀。再建時據(jù)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故事改今名。</h3> <h3>此牌坊借用蘇東坡《赤壁賦》中“惟江上之清風”一句。后面即是小喬墓地。</h3> <h3>蘇東坡《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h3> <h3>從岳陽樓上眺望到的洞庭湖,時為枯水期。</h3> <h3>碑廊。</h3> <h1>&nbsp; 岳陽樓參觀結(jié)束后,前往君山島參觀,這也是旅游團安排的一條必游路線。</h1><h1> 君山島位于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古稱洞庭山、湘山等,后因舜帝的兩個妃子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小島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72座山峰組成,舊志記載,島上有36亭,48廟,5井,4臺。現(xiàn)為國家5A級旅游區(qū)。</h1><h3></h3><h1> 過去對于君山島并不了解,不過早在少年時期讀毛澤東的七律詩《答友人》時,詩中的九嶷山、帝子、斑竹、洞庭湖就深深地映在了腦海,想著將來有機會一定到這里看看。</h1><h1>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h1><h3></h3> <h3>君山島,現(xiàn)代人又給她賦予了一個頗為新潮的名字——愛情島。</h3> <h1>  走進君山島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塊石雕,都是古代文人詠頌君山島的詩作。</h1><h3></h3> <h3>上面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洞庭五首》詩中的幾句:“帝子瀟湘去不還,空余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lt;/h3> <h3>上面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望洞庭》中的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lt;br></h3> <h3>上面是宋代詩人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中的一句。全詩作:“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上Р划敽?,銀山堆里看青山?!?lt;/h3> <h1>  君山島上的第一人文景觀,應(yīng)該是湘妃祠。湘妃祠又名湘山祠,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浮江至湘山祠?!笨梢娗卮郧熬鸵呀?jīng)有了湘妃祠。</h1><h3></h3> <h3>江南第一祠——湘妃祠。<br></h3> <h1>  所謂湘妃,是指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堯禪位于舜后,將兩個女兒也一同許配于他。故稱二人為“帝女”,又稱“二妃”。據(jù)《史記》記載,舜登帝位三十九年后南游時,崩于蒼梧之野,葬九嶷山。二妃聞訊后,追至洞庭湖君山,撫竹痛哭,淚灑竹林,悲極而亡,化作湘水之神。而二妃的淚珠灑在竹節(jié)之上,化作點點淚痕,故此竹稱作“斑竹”,也叫“湘妃竹”。</h1><h3></h3> <h3>斑竹一枝千滴淚。</h3> <h1>  除了湘妃與舜帝悲壯的愛情故事外,與君山島相關(guān)的,還有另外一個經(jīng)典的愛情故事,這就是柳毅傳書。</h1><h3></h3><h1> 唐朝人李朝威寫了一部傳奇小說《柳毅傳》。說的是在唐代儀鳳年間,有個落第書生柳毅,在回鄉(xiāng)途中路過涇陽,遇見一個牧羊女,衣衫襤褸,神情凄楚。一問,原來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嫁與涇河龍王之子。龍女向他訴說了受丈夫和公婆虐待的情形,托柳毅帶信給她父親洞庭龍王。柳毅激于義憤,替她投書。洞庭君龍王之弟錢塘君聞知此事大怒,飛向涇陽,把侄婿殺掉,救回龍女。錢塘君深感柳毅為人高義,要把龍女嫁給他,但因言語傲慢,遭到柳毅的拒絕。后來柳毅續(xù)娶的范陽盧氏,其實就是龍女化身,倆人終于成了一對幸福夫婦。這個傳奇故事后來被改編成戲劇,影響甚大。</h1><h3></h3> <h3>柳毅傳書亭。其與柳毅井同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h3> <h3>柳毅井。據(jù)說柳毅就是從這口井進入洞庭湖,為龍女傳書的。</h3> <h3>洞庭廟。</h3> <h3>根據(jù)柳毅傳書的故事,還修建了一座有緣橋。</h3> <h3>龍涎井。為君山五大名井之一。</h3> <h1>  在君山上,還有一口“飛來鐘”。飛來鐘原為君山崇勝寺的古鐘,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荊湖安撫制置使孟珙重修崇勝寺時復(fù)制一鐘,高一丈多,重4000余斤,上有"淳祐五年造",鐘身上鑄有"皇帝萬歲,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16個大字。原鐘在1966年被砸毀,現(xiàn)在的飛來鐘是1979年的復(fù)制品,高約2米,直徑1.2米,重約2噸。鐘身上改鑄著鐘相、楊幺起義的戰(zhàn)斗口號"均貧富,等貴賤"6字。而之所以取名“飛來鐘”,相傳是一天夜晚,宋朝廷派兵前來偷襲駐扎在君山的楊幺寨,忽然從天上飛來一口巨鐘,鐘聲陣陣,催醒義軍,奮起抗敵,因此叫飛來鐘。</h1><h3></h3> <h3>飛來鐘亭。</h3> <h3>鐘身上刻寫著“均貧富,等貴賤”的字樣。</h3> <h1>五、土司城</h1> <h1>  此次隨團旅游,還參觀了張家界土家族風情園。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占到總?cè)丝诘?7.21%。因此,領(lǐng)略不同的民族風情,也是一大看點。</h1> <h3>張家界土家族風情園坐落在永定土司城原址上,有土司城堡、擺手堂、土家山寨、垕王宮、沖天樓等景點。</h3> <h1>  </h1><h1> 土司制度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通過分封地方首領(lǐng)世襲官職,以統(tǒng)治當?shù)匕傩盏囊环N特殊政治制度,亦可稱作“羈縻制度”。湘西土司制度始于五代,發(fā)展于宋,完備于元、明,終止于清雍正六年(1724年)改土歸流,歷經(jīng)五代、宋、元、明、清,時達八百余年。</h1><h3></h3><h3><br></h3> <h1>  </h1><h1> 在湘西有三大土司王,分別是桑植土司王向氏、永順土司王彭氏、慈利土司王張氏。其中又以永順土司彭氏實力最強,其它土司王都為自己修建一座土司城,唯有彭氏分別在永定、永順修建了二座土司城。 2015年,永順老司城遺址與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聯(lián)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1><h3></h3> <h1>“東南第一功”五個大字為明代嘉靖皇帝欽賜。明嘉靖三十三年(1954年),永順土司彭冀南率領(lǐng)5000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擊倭寇,殲敵1900余人,明史稱“自有倭寇以來,東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h1><h3></h3> <h3>圖騰柱,土家族的祭祀柱,直徑1.2米,高12米。石柱上有“匯集武陵精粹,傳承土寨風情”十二個大字,用魯班文寫的。</h3> <h3>擺手堂,是土家族用來祭祀祖先和跳擺手舞的場所。</h3> <h3>沖天樓,建于1999年,依山造閣,氣勢恢弘,樓高48米,9重12層,是湘西最高的吊腳樓。<br></h3> <h1> 也是運氣好,為我們擔任土司城講解的是當?shù)匮芯克囊晃谎芯咳藛T,從土司城的演變,到湘西文化中的幾個重要符號如趕尸、放蠱、辰州符、哭嫁等等,講解得非常專業(yè)、到位,是本次旅游中講解最好的一個。</h1><h3></h3> <h1>  最后以一首創(chuàng)作于元代的古琴曲《瀟湘水云》,結(jié)束本篇制作。瀟湘,代指湖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