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地中海四國五島之羅馬、梵蒂岡

四月的風

<h3>3月30日,午餐后我們離開龐貝,來到地中海著名的風景勝地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大區(qū)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圖為那不勒斯皇宮。皇宮位于宏偉的普雷比席特廣場對面,1600年由建筑家多明尼克·馮塔納興建,爾后經(jīng)過多次改建,18世紀后成為波旁王朝的宮殿?;蕦m正面的八幅巨墻上,分別擺放八尊昔日那不勒斯最重要國王的大理石雕像,洋溢著巴洛克式建筑的神韻。</h3> 普雷比席特廣場(平民表決廣場)位于市中心,每逢假日,經(jīng)常舉辦小型演唱會等活動。廣場被皇宮及保羅圣芳濟教堂包圍。模仿羅馬萬神殿而建的保羅圣芳濟教堂(圖中間圓頂?shù)哪菞潱┣f嚴壯觀,兩旁呈弧形,走廊聳立著一排排巨柱,再加上廣場中央查理三世騎馬的雕像,相當宏偉。<br> 坐落在普雷比席特廣場的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由波旁皇族(Bourbon)的查爾斯(Charles)在18世紀后期建造,主要用來收藏他母親伊麗莎白·凡尼斯(Elizabeth Farnese)留下來的古董。這里收藏了許多希臘、埃及黃金時代的畫像、雕刻、青銅器等古物,其中包括從龐貝(Pompeii)和赫庫蘭尼姆 (Herculaneum)城發(fā)掘出來的珍寶,亦有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的波幾亞(Borgia)收藏以及埃及人的遺物。 <h3><font color="#010101">來不及去博物館參觀,我們直奔普雷比席特廣場附近的翁貝托一世長廊</font>(Galleria Umberto I)。</h3> <h3><font color="#010101">翁貝托長廊建于1887–1891年,得名于翁貝托一世。 長廊的建筑與米蘭的維克托埃馬努埃萊二世走廊異曲同工,也是以漂亮的大理石地面和巨大的鐵架以及彩色玻璃拱頂為特色的,大走廊拱頂空間廣闊,很有氣派。走廊中滿布豐富的新文藝復(fù)興風格的裝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也許是由于后金融危機延遲效應(yīng),長廊內(nèi)的商鋪顯得有點蕭條。</font>56米高的拱形玻璃穹頂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美麗。</h3> <h3>大理石地面上星象和羅盤的圖案是這里的一大特色。<font color="#010101">在地面上使勁兒找白羊座的馬賽克拼圖,誰成想原來在這對接吻的情侶腳下。等等吧,可是他們好像一時半會兒還不想分開。只能打消了拍照留念的念頭。</font></h3> 劉大師終于如愿在蟹蟹星座圖案上留影。 翁貝托長廊的對面就是圣卡羅歌劇院。這座外觀一般般的歌劇院是意大利三大歌劇院之一,劇院得名于波旁王朝國王卡洛斯三世,于1737年起對公眾開放,是歐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仍在持續(xù)使用中的歌劇院。歌劇院可同時容納3000多名觀眾就坐,內(nèi)部大廳富麗堂皇,音響效果卓絕,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之一。好想去歌劇院聽一場音樂會?。? <h3><font color="#010101">離開翁貝托長廊,來到美人魚大道。</font>相傳,那不勒斯是由美人魚創(chuàng)建的,這是一條以美人魚為主題的旅游街道,緊鄰風光明媚的桑塔露琪亞海岸。</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美人魚大道上的蛋堡,是那不勒斯最古老的城堡,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傳說公元前6世紀建立城堡的時候被巫師放置了一枚雞蛋,并預(yù)言如果雞蛋破碎,城堡便會隨即消失,而且還會給那不勒斯帶來災(zāi)難。這是羅馬貴族盧庫勒斯在此建造的華麗別墅,也是最后一位西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羅馬軍隊統(tǒng)帥奧多亞克流放的地點。</font></h3> <h3>公元前1世紀,蛋堡是羅馬富商的住宅,到了5世紀,一個教會團體在此興建了教堂。9世紀開始,被輪番統(tǒng)治過那不勒斯的諾曼、日耳曼、法國安茹、西班牙貴族改建成為防御性建筑。走進城堡,就看到這樣一幕。</h3> <h3>還有這樣的場景:粑粑想跟麻麻兩人合影,寶寶哭鬧著橫豎就是不答應(yīng)。直到粑粑抱起寶寶,讓我們給他們一家三口合影,孩子才樂意了。</h3> <h3>蛋堡的大炮承載的除了滄桑更有浪漫!</h3> <h3>在城堡上玩溜車,應(yīng)該也是一絕活吧?</h3> <h3>這個雄雞鳴叫的小雕塑,似乎跟蛋堡的名字有點關(guān)聯(lián),但是我怎么也想不通雄雞也能下蛋嗎?莫非這個雄雞是巫師放置的那枚雞蛋孵化出來的?</h3> <h3>蛋堡是當?shù)靥魍遣焕账篂匙詈玫奈恢弥?,特別是日落時分。遠看著巨大的落日潛入海平面,越過港灣點點船帆,湛藍的海面上,遠處的維蘇威火山盡收眼底。</h3> <h3>離開蛋堡,繼續(xù)游走在美人魚大道上。據(jù)小劉導(dǎo)游說,那不勒斯原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之前旅游業(yè)是經(jīng)濟支柱之一。但是由于因為政府的不作為,治安環(huán)境每況愈下,街上小偷橫行,以至于我們在大街上得隨時注意保護自己的包包。</h3> <h3>美麗的桑塔露琪亞港灣,當?shù)氐钠矫婺L貎赫谂膹V告。如此美麗的模特兒千萬別浪費了,咱也蹭一張。為了應(yīng)付頻繁更替的統(tǒng)治者而生存下來,那不勒斯人養(yǎng)成了出名的個性,熱情剛烈而又自由散漫,圓滑而善于夸張和表現(xiàn)。</h3> <h3>港灣、帆船、砂石、維蘇威火山......層層疊疊的美景,映照在一片藍色中,藍得讓人心醉。望著碧波蕩漾的海面,耳旁突然響起了“桑塔露琪亞”的旋律,還有“我的太陽”,“重歸蘇蓮?fù)小?,這些耳熟能詳?shù)母枨啥汲鲎阅遣焕账古叮?lt;/h3> <h3>Castel Nuovo (Maschio Angioino) --那不勒斯新堡端坐港灣,凝眸碧海藍天,情挑高帆遠影,如虹之氣勢,地理之優(yōu)越,令城堡遂成那不勒斯之矚目地標。 新堡乃那不勒斯首任國王所建,成于十三世紀后葉,法式建筑風格。約兩百年后易手至阿拉貢家族,并得以改造裝飾,使之豐姿神韻呼之欲出。是日,驢友們宿那不勒斯酒店。</h3> 3月31日,在酒店用完早餐后,我們前往蒂沃利Tivoli,這個位于羅馬以東30公里處阿涅內(nèi)河畔一座半山腰上的小鎮(zhèn)。公元前二世紀,這里不但是古羅馬人的度假勝地,更是吸引了許多國王貴族在此建造別墅和離宮。小鎮(zhèn)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榜上有名:一處是哈德良別墅;另一處便是埃斯特別墅。穿過狹窄的街道,我們前往埃斯特別墅。<br> <h3><font color="#010101">埃斯特別墅入口處有一座當代雕塑,感覺這個雕塑有點</font>像波蘭雕塑家米托萊的風格--肢體殘缺美。</h3> <h3>這個位于別墅樓外墻的老鷹??雕塑,也是一個小噴泉。第一次從導(dǎo)游口中了解到,鷹是預(yù)示家族地位顯赫的標志,因為鷹是統(tǒng)治者的象征。難怪埃斯特別墅最初的主人是紅衣主教伊波利托·德埃斯特。</h3> 據(jù)記載,紅衣主教伊波利托·德埃斯特競選教皇失敗后,被任命為羅馬東部蒂沃利的守城官,于1549年開始在其住所--原圣芳濟會修道院舊址上建造消暑度夏的埃斯特別墅,并邀請了著名的設(shè)計師Pirro.ligorio和Giacome Deiia Porta來設(shè)計建造,水工技師則由(Razo Olivien)擔任。圖為別墅主樓,即原來修道院的舊址,這里曾是紅衣主教日常起居和工作的場所。 <h3>埃斯特別墅主建筑的主要看點是里面的壁畫,這些壁畫是文藝復(fù)興末期的壁畫精品。走過長廊,抬頭仰望,過道的穹頂也上布滿彩繪壁畫。</h3> 面對花園的各個室內(nèi)大廳里,布滿了展示埃斯特家族歷史以及反映老城神話和傳說的巨幅彩繪。 這面墻上的人物呼之欲出,看得出他是完全畫上去的嗎?相對的另一側(cè)小門也有一個同樣的壁畫,走出另一位人物。這給大廳增加不少趣味。 <h3>這是李斯特曾經(jīng)住過的屋子,如今屋內(nèi)空空如也,看不見大師留下的一絲痕跡。現(xiàn)代化的隔離護板和射壁燈,仿佛在提醒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二十一世紀了。</h3> 1867年-1882年,李斯特曾經(jīng)在此小住。期間,大師譜寫了《千泉宮的噴泉》,并與1879年在此舉辦了他的最后一場演奏會。在此留影,感受一下大師韻味。 從主樓二樓陽臺開始,一層層往上,一次次向外眺望,俯瞰花園不同層面的全景,可見別墅建造者的匠心獨具。這是一座利用水力的天然落差,不依靠任何動力建造的別墅和花園的典范。依山而建的別墅內(nèi)除了500多個大小不一的噴泉外,還擁有255道瀑布、60個泉眼、100個池塘、200個花壇,和成千上萬顆樹木,故被稱為百泉宮(千泉宮)。 在主樓陽臺上看到的“圣杯噴泉”,形狀似大酒杯,豎立在一個大貝殼上。因為花園中軸線和主建筑并不對稱,別墅的噴泉設(shè)計師貝爾尼尼給紅衣主教的繼承人建議在中軸線和主建筑之間增加一個焦點,繼承人接納了這個建議,于是就請貝爾尼尼設(shè)計了這個“圣杯噴泉”。杯中流出的泉水落在貝殼之上,發(fā)出悅耳的聲音。然而很多人認為,這個圣杯反而成了一大敗筆,因為圣杯擋住了視線--從上而下看不見貝殼,從下而上看不見圣杯。 在圣杯噴泉前給小劉導(dǎo)游留個影。圣杯噴泉讓我聯(lián)想到達芬奇那幅著名的油畫《最后的晚餐》里耶穌手握的圣杯。 離開主樓,我們來到花園。別墅里有多處的小噴泉,這個小噴泉有點像臺盆,讓我嘗嘗--泉水有點甜。 豐收女神噴泉,傳說宙斯的姐姐掌管農(nóng)業(yè)的女神給予大地生機,教授人類耕種。 自然之母噴泉(又名千乳泉),據(jù)說它是從鄰近的哈德良別墅的廢墟里淘來的珍寶級雕塑。女神戴安娜是阿波羅的孿生姐姐,出生便能幫助母親接生,她是“狩獵女神”“月亮女神”和“生育女神”。 別墅一端的盡頭“羅梅塔噴泉”--羅馬噴泉,它模仿了羅馬和蒂沃利的古跡,河流模仿臺伯河。 走近羅馬噴泉,這里就是一個羅馬微縮花園,綠茵中矗立著女神和羅馬母狼育嬰的雕像,下方的噴泉據(jù)說神似羅馬西班牙臺階下的破船雕塑。 蒂沃利莊園最著名的景觀,則是長達130米的百泉路。路的一側(cè)修建有一條同等長度的水渠。水渠上分三層排列著各種動物石雕和噴泉,相隔不遠就有一座。在最上面一層,泉水或呈拋物線或呈扇形噴出,匯聚的水則從下一層猛獸石雕噴泉的口中流出,第三層亦然。泉水最后集中在最下方的溝渠中流走。栩栩如生的石雕、清澈的水流加上碧綠的青苔古樹,讓人流連忘返。 水是景觀設(shè)計中一個永恒的主題,而埃斯特別墅更是代表了文藝復(fù)興時期西方園林的最高成就,其卓越的水景鑄就別墅“百泉宮”的稱號,而百泉宮的盛名在百泉路上尤其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是別墅主設(shè)計師Pirro ligorio的作品“橢圓形噴泉”,這個噴泉比較有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蛋形”或“卵形”噴泉。取名“卵形噴泉”是因為池子中間的那個貝殼孕育天使的雕塑。橢圓形噴泉也被稱為水劇場,綠植環(huán)繞,錯落有致,是主要的噴泉之一,很特別的是她坐落在一個獨立的院落。 別墅中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這座海神噴泉,又稱管風琴噴泉或音樂噴泉。由于加入了設(shè)計精巧的人工裝置,人們可以一邊欣賞“管風琴噴泉”層疊水流,一邊聆聽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四段音樂。 正值音樂播放時間,現(xiàn)場錄制了一段視頻。人頭攢動,角度有點窄,讓我們聆聽一下音樂噴泉演奏的管風琴的聲音。注意到水池中的貝殼天使雕塑了嗎? <p>從“海神噴泉”上俯瞰整個花園,恍若人間仙境。</p> 自下往上,仰視海神噴泉,更是壯觀。感覺這已經(jīng)超出了噴泉的概念,應(yīng)該說是一座瀑布更加貼切。 <p>在水的盡頭,回望遠處的海神噴泉,壯美依舊!除去大大小小的噴泉外,各式水道遍布全園,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百泉宮完美展現(xiàn)了人工與自然巧妙結(jié)合的藝術(shù)效果。</p> 因為找人,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座“貓頭鷹與小鳥噴泉”。這座噴泉設(shè)計及其巧妙,據(jù)說可以通過水的壓力激活一種類似于鳥叫聲音的機關(guān),可以說是巧奪天工的設(shè)計。不過可惜的是原雕塑遺失,現(xiàn)在用木板形象代替,只能想象了。<br> 依依惜別埃斯特別墅,開始前往令人神往的羅馬。瞧這廣場,眼前樹下的這對男女,突然讓我想起創(chuàng)世紀里的夏娃和亞當?難道是因為我們即將前往浪漫之都羅馬嗎?是夜,宿羅馬。 4月1日,為了避開高峰時的人流,一大早,我們趕赴梵蒂岡。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梵蒂岡城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多人。是世界上最小的獨立主權(quán)國家,也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圣彼得大殿前的圣彼得廣場,長三百四十米,寬二百四十米,由貝爾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設(shè)計。廣場周圍有4列共284根多利安柱式的圓柱,圓柱上面是140個圣人像,宏偉壯觀。廣場中聳立著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上面沒有文字和圖畫,據(jù)說是屋大維征服埃及后帶回羅馬。教皇西克圖斯五世在1586年選定方尖碑現(xiàn)在的位置。廣場前排隊參觀的蛇形隊伍。 <div><br></div>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早在公元5世紀就有了雛形。圖為梵蒂岡博物館入口處。 16世紀時,博物館與圣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 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博物館,擁有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shù)長廊,匯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藝術(shù)精華,大都是無價之寶。圖為梵蒂岡城的模型。 長方形的松果庭院,有棵高約4米的巨型青銅松果樹雕塑。這曾是一個噴泉,松果雕塑原來是在羅馬的萬神殿旁。中世紀,它被安置在古圣彼得大殿的前庭,直至1608年被移到了這里。樹的兩側(cè)有兩個青銅孔雀,這是公元二世紀的復(fù)制品,原件保存在博物館內(nèi)。松果雕塑的半圓形穹頂是由雕塑大師Pirro ligorio設(shè)計。松果庭院的中央是一個金屬球形雕塑。這是雕塑家阿納爾多.波莫多羅的作品《破碎的地球》,制作于1990年,當時做了兩個,另外一個現(xiàn)在放在聯(lián)合國。雕塑用大球套小球的造型,寓意全世界和梵蒂岡,破裂的外表寓意地球的殘缺。圖中人物--優(yōu)雅的李欣老師。 位于美術(shù)館的出口附近,是現(xiàn)代藝術(shù)家Giuseppepeach于1932年設(shè)計的雙螺旋樓梯。稱之為雙螺旋樓梯是因為視覺上看似只有一條路螺旋而下,但樓梯實際上是兩個獨立的螺旋線,一條是下樓的路,另一個是上樓的路。在1932年人們很少知道這個設(shè)計代表生命本身——雙螺旋DNA鏈。由于臺階高低差距比較小,整個樓梯緩慢向下傾斜,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古典畫卷。 博物館主要以收藏藝術(shù)品為主,大部分是文藝復(fù)興時期留下的藝術(shù)精髓。我們首先進入賈拉蒙特館(Museo Chiaramonti),展館左右兩側(cè)陳列著許多雕塑,展館盡頭的右手邊是另外一個展廳——新翼陳列室(Braccio Nuovo),同樣展覽的是雕塑。 繆斯館,展廳的穹頂由米開朗基羅所建并于1779年完工,穹頂模仿了萬神廟的圓頂。 館內(nèi)的這個巨大的浴盆,據(jù)記載是羅馬皇帝尼祿的浴盆。大浴盆直徑4.76米,周長13米,由一整塊紫斑云石雕成。 繆斯館內(nèi)同樣成列了不少君王的雕塑。 梵蒂岡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購買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這座名為“拉奧孔與兒子們”的雕像于1506年1月14日在圣母瑪利亞主教堂附近的一個葡萄園里發(fā)掘出來。教皇儒略二世派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開朗琪羅去查看發(fā)掘成果。在他們的推薦下,教皇當機立斷從葡萄園主那里買下了雕像。如今這座雕塑成了鎮(zhèn)館之寶。 在進入西斯廷禮拜堂參觀之前,導(dǎo)游手里拿著西斯廷穹頂上米開朗基羅的巨幅畫作(印刷品)--創(chuàng)世紀給我們講解。非常遺憾的是,西斯廷禮拜堂是不能拍攝的,但真正進入西斯廷,我還是被畫在穹頂上的巨作《創(chuàng)世紀》被震撼到了! 網(wǎng)上截取的西斯廷禮拜堂全貌(不是很清晰),米開朗基羅的巔峰畫作"創(chuàng)世紀"和"最后的審判"是鎮(zhèn)堂之寶,長方形的禮拜堂兩側(cè)共有十二幅壁畫,左側(cè)六面描寫以色列救星摩西的生平;右側(cè)六面描繪耶穌的生平;穹頂?shù)?quot;創(chuàng)世紀"畫出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過程;"最后的審判"則位于正面壁上,充滿絕望陰沉的氣息。震撼吧?米開朗基羅不虧為雕塑大家,仰望西斯廷穹頂真實的畫作更富于立體感,就像雕塑一樣!你真的難以想象,如此巨作(長40米、寬20米),米開朗基羅當時是如何躺在腳手架上,面朝穹頂,一手拿著畫筆,一手拿著調(diào)色板,耗時四年獨自完成的。由于是仰臥而作,顏料常常會滴入眼睛,據(jù)說畫完這幅巨作,大師的眼睛就瞎了。 網(wǎng)上截取的西斯廷禮拜堂米開朗基羅的另一幅畫作--最后的審判。這是創(chuàng)作于1536年至1541年間的一幅油畫。畫面大致分為四個階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面中央是耶穌基督,下層是受裁決的人群,最底層是地獄。這幅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注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畫面上的人物神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 博物館內(nèi)有文藝復(fù)興代表人物拉斐爾的四個畫室,藏有大師多幅壁畫。署名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以天花板壁畫“雅典學(xué)園”(The School of Athens)馳譽于世,是拉斐爾在25歲左右的作品。雅典學(xué)院是以古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xué)院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shù)——即語法、修辭、邏輯、數(shù)學(xué)、幾何、音樂、天文為基礎(chǔ),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畫面正中一手指天的柏拉圖,就是以達芬奇的相貌為模板創(chuàng)作的。傳說達芬奇喜歡穿橙色的衣服,拉斐爾以精準的筆法表現(xiàn)了達芬奇的衣著和神態(tài)。在這幅畫里,拉斐爾把自己(右下角長胡子那位)、米開朗基羅(下中作思考狀)也收入畫中。 博爾戈火災(zāi)廳得名于壁畫《博爾戈火災(zāi)》,這幅畫是由拉斐爾構(gòu)圖設(shè)計,他最優(yōu)秀的學(xué)生和最重要的助手朱利諾?羅馬諾等人完成的。畫作講述了公元847年,羅馬博爾戈地區(qū),圣彼得大教堂附近發(fā)生了一場可怕的火災(zāi)。當時的教皇利奧四世伸出手祈禱,大火就奇跡般的撲滅了。 掛毯陳列室,巨幅的掛毯畫懸掛在長廊兩側(cè),就如同油畫一般,掛毯畫上的人物惟妙惟肖,非常精致。<br> 舊圣伯多祿大殿(圣彼得大教堂)于316年至333年始建,歷時三十年才建成,1503年,教宗猶利二世決定重建圣伯多祿大殿,并任命多納托·伯拉孟特擔任總設(shè)計師,興建期間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亦曾任修建總監(jiān)督。大殿于1626年宣布落成,即今日所見之圣伯多祿大殿。進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米開朗基羅的的作品《圣殤》(又稱哀悼基督)。知道嗎?米開朗基羅第一次把自己的姓名刻在圣母像胸前的衣帶上面,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座刻有自己名字的雕塑,上刻著“佛羅倫薩人米開朗基羅·波納羅蒂雕”。 走進圣彼得大教堂,教堂那種自帶BGM的氣勢是其他教堂無法比擬的。以后去過歐洲的多個教堂,但是無論見過多少華美的教堂,這座教堂都是當之無愧的宏偉壯觀與細膩并存。這座見證貝爾尼尼藝術(shù)天賦的紀念碑,里面收藏了諸多絕世藝術(shù)品。Lonely Planet上說:“即使你不是教徒,圣彼得大教堂也會讓你大吃一驚”。教堂的盡頭,聳立著由貝爾尼尼雕制的、華麗耀眼的青銅華蓋。青銅華蓋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持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么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圣彼得的墳?zāi)?,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圣者舉行彌撒。<br> 鎮(zhèn)堂之寶--教堂穹頂,教堂中央正是壯麗的大穹頂,這個主祭壇上方高達119米的穹頂是米開朗琪羅設(shè)計的,他借鑒了佛羅倫薩大教堂的穹頂樣式,4根石柱支撐著高聳的圓頂。<br> 馬賽克鑲嵌畫《基督變?nèi)輬D》。這幅畫是1518-1520年拉斐爾應(yīng)紅衣立教朱利奧·美第奇邀請,為法國納博納教堂繪制的祭壇畫,也是他生前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幅作品。作品取材于馬太福音: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間就在他們的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耶穌進來,撫摸著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彼麄兣e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這里。作品分為天上和人間兩部分,地面上的光線雖然是陰暗的,但人群卻被基督顯靈的光所照亮。在空中卷起的風暴中,圣光和云朵將基督托起,猶如從天而降來到人間。 馬賽克鑲嵌畫《謊言》,這幅畫的原作是蘭卡利1604年的作品。馬賽克鑲嵌畫制作于1727年。描繪的是圣經(jīng)里的一段故事,第一個基督教團體“耶路撒冷教會”的一個信徒亞拿尼亞試圖欺騙圣靈,將出賣田產(chǎn)所得私自留下一部分,卻向圣彼得謊稱全部奉獻,當即倒斃,3小時后他的妻子撒非喇不知已發(fā)生的情況,又向圣彼得重復(fù)了丈夫的謊言,也當場倒斃。 在正殿內(nèi),有多位教宗或圣人的墓穴,大殿底層亦安葬了多任教宗。這是瑞典皇后克里斯蒂納(1626-1689)的墓碑。1656年,瑞典皇后克里斯蒂納為了信奉天主教而甘愿放棄皇后尊位并離開自己的國家,到梵蒂岡做了修女,至死無悔。天主教為表彰她,為她立墓碑于此。墓碑上方的圓形銅像就是克里斯蒂納皇后,下方有兩位小天使共同托起皇冠,底下便是她的石棺。 斯圖亞特家族墓碑。英國王室斯圖亞特家族最后三位成員詹姆士三世和他的兩個兒子邦尼王子查理和亨利的墓地。他們的先人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因是天主教徒,被他的女兒、女婿推翻,詹姆士三世被迫流亡羅馬,直到去世。為了紀念其虔誠的信仰,英王喬治三世委託卡瓦諾于1819年完成此一作品。石碑上刻有斯圖亞特王族的家徽,中間是父子三人和他們的名字,下面有兩位天使悲傷地倚靠在快要熄滅的火把上。 看出這座雕塑的玄機了嗎?--圍巾的一角隱隱顯現(xiàn)出耶穌的頭像。可惜忘了這座雕塑的名字,驚嘆于這座雕塑的精致! 祭壇的右側(cè)有圣彼得的鍍金青銅塑像,據(jù)說也是貝爾尼尼設(shè)計的。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圣彼得正襟危坐,舉起右手表示“祝?!保笫治罩鴥砂严笳魃駲?quán)的鑰匙。信徒經(jīng)過此處時,常在此默禱片刻,然后親吻一下塑像的右足,銅足趾已被磨得發(fā)亮。排隊撫摸教皇的右足。 <p>在出口處與教皇擦肩而過。正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時,宅家重溫意大利的照片,聽聞教皇感染了新冠病毒,不知消息是真是假。不管怎樣,愿主保佑,一切都會好起來!</p> 教堂左側(cè)通往教皇宮廷的大門,手持長戟站崗、身著文藝復(fù)興風格制服的瑞士兵?!叭鹗啃l(wèi)隊”有著一段浸透著鮮血與忠誠的歷史。1505年,羅馬教皇尤里奧二世將以驍勇善戰(zhàn)聞名歐洲的200名瑞士兵(以瑞士雇傭兵為主)帶到羅馬,由他們守衛(wèi)梵蒂岡。1527年5月6日,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的軍隊血洗羅馬城,教廷衛(wèi)隊中其他國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頑強堅守。147名瑞士士兵為保衛(wèi)教皇流盡最后一滴血。瑞士人以自己對主人的忠誠和勇敢贏得了教廷的信賴。從此,教廷衛(wèi)隊便只招收瑞士人。衛(wèi)隊的名稱也由"教皇衛(wèi)隊"改稱為"瑞士衛(wèi)隊"。 走出梵蒂岡博物館,再好好觀賞一下圣彼得廣場外觀。廣場上兩個環(huán)廊各長148米,象征教會擁抱萬民。環(huán)廊由248根圓形石柱及88根方形石柱組成,柱高18米。環(huán)廊上方有140樽白色大理石人像。感慨于梵蒂岡,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卻有著世界上最多的財富和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400多年前的藝術(shù)珍品,原本應(yīng)該靜靜地欣賞,但無奈參觀的游人眾多,幸虧我們的導(dǎo)游非常專業(yè),選擇最佳路徑,耗時三小時,將整個博物館精品如數(shù)家珍般盡情呈現(xiàn)于我們的面前。地導(dǎo)是一位上海女孩兒,旅居意大利多年,會三國語言,這次意大利的蒂沃利別墅和梵蒂岡博物館都由她講解,不愧為當?shù)氐慕鹋茖?dǎo)游。 離開梵蒂岡,回到羅馬。萬神殿。藝術(shù)家拉斐爾、羅馬皇帝維托里奧﹒埃曼努埃爾二世和溫布爾一世等均長眠于此。萬神殿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jīng)典建筑,是古羅馬精湛建筑技術(shù)的典范,被米開朗基羅贊嘆為“天使的設(shè)計”。萬神殿位于羅馬市中心,其前庭是羅通達廣場,有一個豎立著高大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羅馬神話場景。 相對梵蒂岡博物館,萬神殿的建筑顯得有點斑駁。但卻是古羅馬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巍然屹立2000多年而不倒。這是一個寬度與高度相等的巨大圓柱體,上面覆蓋著半圓形的穹頂。內(nèi)部沒有窗戶,四周一圈圍繞著諸神雕塑。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是萬神殿唯一的采光點,光線從頂部泄下,并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人一種神圣莊嚴的感覺。梵蒂岡博物館的繆斯館穹頂可是以萬神殿為模板的哦!<br> 殿內(nèi)拉斐爾的石像與石棺。與萬神殿其它顯貴的棺墓完全不同,拉斐爾的墓既沒有名貴厚重的棺,也沒有守護神雕像,僅有一個金屬花圈和兩只金屬的倒掛小鳥(照片應(yīng)該再往下拍一點),顯得那樣的輕靈和脆弱,正如他炫爛而短暫的一生。拉斐爾的棺墓上,刻著與之同時代的紅衣主教、作家詩人彼得 · 班博為拉斐爾寫的詩句:“你活著,大自然黯然失色;你逝去,大自然悲慟欲絕” 離開萬神殿,來到許愿池。讓我們尋著奧黛麗.赫本的足跡,開啟羅馬的假日。場景跟隨我們的腳步,與電影順序有所不同。<div>場景一:許愿池<div><div>被派克帶回家,第二天醒來的赫本,告別這位充滿紳士風度的記者,順著路就走到了許愿池。許愿池又稱特萊威噴泉(Fontana di Trevi),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正上方,是一樽巨大的海神尼普頓雕像,四周環(huán)繞著諸神,腳下是一片栩栩如生的海礁。據(jù)說去許愿池許愿,一定要背對噴泉,用右手從左肩以上拋一枚硬幣到水池中,默默許愿。如此就有機會再次造訪羅馬。然而。。。到達許愿池的那一刻,我一點都感受不到赫本許愿時的神圣和美感,因為許愿池的周圍擠滿了人!對啦!是擠滿了人!生生把原本許愿的心情和神圣感徹底顛覆了!<br></div></div></div> <div>場景二:西班牙廣場<div>從許愿池出來,跟隨電影里剪完了頭發(fā)的赫本,來到了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這里緊挨著奢侈品購物街。這是當時西班牙總督府的舊址,位于意大利羅馬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所在的山丘下, 以登上教堂的西班牙階梯而聞名。西班牙廣場的大臺階是巴洛克大師貝爾尼尼的杰作。這座教堂乃1495年查理八世VIII命法國人建造,階梯共有137級,名稱取自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館。我們在臺階前解散,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記得我是急匆匆趕回集合地點教堂,實在沒辦法拍到無人的臺階,只能湊合著在臺階上到此一游地照了一張打卡。然后一陣小跑爬到臺階頂端(感謝之前的瑜伽鍛煉,讓我能一口氣登上臺階頂端),但多少覺得有點怠慢了這137級臺階。</div></div> 和電影里的場面一樣,很多游客坐在臺階上曬太陽。我們沒有像赫本一樣坐在倒數(shù)第三級臺階上吃冰淇淋(廣場前早已沒有了賣冰淇淋的小推車);當然更沒有遇到假裝偶爾碰上赫本的派克。臺階下就是意大利五大噴泉之一的羅馬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巴洛克藝術(shù)的破船噴泉,是由意大利雕塑家濟安·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父親彼得·貝爾尼尼(Pietro Bernini)所設(shè)計??赡苁菄娙車廊蝗藵M為患,抑或是那幾天看慣了諸多的噴泉,我為嘛壓根就沒留意這個破船噴泉?。? 場景三:G-ROCCA 咖啡館<br>下一步,就是男主帶女主去了名叫 G-ROCCA 的咖啡館。那天因為太累了,從西班牙臺階分散,我們沒有去逛街,而是在噴泉正對面的那條著名的品牌街上找了家咖啡館喝咖啡,沒想到,這家咖啡館的原型,就是當年的G-ROCCA 咖啡館。哎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回頭得好好謝謝LJ(下圖右一),是她在大眾點評上搜的這家咖啡館!我還在咖啡館迷瞪了一會兒,算是緩了緩我疲憊的雙眼。 這可是羅馬最古老的咖啡館哦!這家咖啡廳在羅馬的地位,大約等同于巴黎的花神和雙叟咖啡廳。意大利雕刻家卡諾瓦、丹麥雕刻家杜巴森,作家易卜生、戈果里,音樂家蕭邦、李斯特都是這里的???,大文豪哥德還在這里完成了名作《塔里夫斯的公主》。難怪我們看見店內(nèi)陳列了多幅油畫!當時還納悶這家咖啡館的藝術(shù)氣息咋那么濃呢?還好打卡拍照留下了印記,機智如我! <div>場景四:古羅馬斗獸場<br></div>從咖啡館出來。赫本和派克的下一站,是古羅馬斗獸場。記得小時候還是在歷史課上第一次聽到“斗獸場”這個詞,以后又從電影和小說《斯巴達克斯》中了解了斗獸場的一些典故。4月2日,在酒店用完早餐,前往斗獸場。雖然之前由于我們居住的酒店就在斗獸場附近,去梵蒂岡博物館往來景點的路上也從外觀觀察過斗獸場。不敢想象我居然能如此接近他!現(xiàn)存斗獸場的立體模型。 2000多年前,羅馬是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國家,按照斗獸場的設(shè)計,當時可容納5-7萬人。然而,羅馬的百萬人口只維持了不久,羅馬帝國覆滅,哥特人野蠻殺戮,羅馬人流落各處,人口下降,接下來幾百年只有2萬人左右。斗獸場也因此被廢棄了1000多年。后期做過醫(yī)院、教堂(中世紀),變成可以挖掘?qū)毑氐牡胤?。鑲嵌在石柱上的鐵,銅被挖(圖中斑駁的洞原來是用來掛鐵釘?shù)?,鐵釘被盜,留下了一個個大洞),鐵在戰(zhàn)爭時期是用來制造武器的重要材質(zhì)。 斗獸場的用途,主要是用來觀賞表演:有人與獸,人與人,獸與獸的各種表演。整個建筑設(shè)計,類似現(xiàn)在的大型體育場。進入斗獸場到內(nèi)部,我還是被震撼到了!這是在斗獸場的二樓看臺,俯瞰斗獸場,可以清晰地看到圓形擂臺。擂臺下面地下室是用來放置道具的地方(并不是通常我們聽說的用來關(guān)押角斗士和猛獸的)。平時我們看不到擂臺,因為擂臺是木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已不復(fù)存在,圖中前段可依稀可見修繕后的部分擂臺。 整個斗獸場有三層拱門加一層石墻(估計是用來造就音箱效果的),將其展開成平面圖,是拱門+拱門,一共240個拱門。最下層80個拱門,代表80個入口,都有編號(羅馬數(shù)字顯示),現(xiàn)在只有20多個保存下來。最上層有遮陽棚,要300多位水手才能拉伸出來。原本設(shè)計的每座拱門中間都有雕塑,那是為了防止小孩兒從門口落下去。不得不贊嘆古羅馬建筑的偉大! 斗獸場二樓有個露臺,是觀賞君士坦丁凱旋門的最佳位置。君士坦丁大帝是羅馬歷史上的一位傳奇帝王,他在位時期統(tǒng)一了羅馬全境,君士坦丁凱旋門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戰(zhàn)勝了他的強勁對手——馬克森提,統(tǒng)一了羅馬西部后修建的。據(jù)說巴黎的凱旋門即按此仿制。瞧,凱旋門上的雕刻工藝非常精巧。 參觀斗獸場,給了我觀念上的顛覆:1、去斗獸場是觀看表演的,那里不僅是有地位、有錢人去的地方,平民也可以進去觀賞,只不過按照階層的區(qū)別,享受的待遇不同而已(從觀賞的座位排序和質(zhì)地可以看出)。2、擂臺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充滿了血腥,表演一般都是點到為止,不以殺生為終極目標。3、獲得勝利的角斗士,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受人追捧,類似現(xiàn)在的明星,一些角斗士還以此為榮耀。 場景五:古羅馬廢墟。<div>離開斗獸場,來到不遠處的古羅馬廢墟(古羅馬廣場遺址),這里是格里高利.派克撿到赫本的地方。也是影片開頭不久,派克和赫本第一次見面的地方。赫本原想好好逛逛羅馬這座古城,沒想到被侍從注射了鎮(zhèn)靜劑,走到廢墟這里不由自主地睡著了。這處景觀位于斗獸場不遠處,是昔日古羅馬帝國的中心,也是現(xiàn)存世界最大面積的古羅馬廢墟。</div> <p>場景六:真理之口</p><p>斗獸場附近的真理之口。貌似真的沒去過這個景點,真的。難道是我開小差了?科斯美汀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Cosmedian),這是個小教堂,但里面卻有名揚世界的"真理之口"。這是一塊雕刻著海神頭像的圓盤,據(jù)說把手放在他的嘴里,如果說謊就沒辦法拔出來。在《羅馬假日》里,派克曾佯裝把手伸進「真理之口」中而手掌被咬斷,把赫本嚇得花容失色。其實這就是一只古羅馬時代的井蓋,1632年在教堂外墻邊發(fā)現(xiàn)的。</p> 古羅馬廣場遺址曾是羅馬帝國政治、經(jīng)濟、宗教和文化中心,堪稱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紀,被譽為 “露天博物館” 。 如今,蒂奧斯庫雷神廟只剩下石柱和光禿禿的廟墩基座,曾經(jīng)的維納斯女神廟、愷撒神廟、和平神廟……也都化作一片歪七倒八的石柱。但那高聳的立柱、連綿的斷垣(yuán)和散落的巨石,足以見證當年古羅馬廣場的壯麗與輝煌。 離開古羅馬廢墟,走在帝國大道上。這條路是當年墨索里尼時期修建的,從古建筑群中穿過。一邊是現(xiàn)代化的大道,一邊是古羅馬廣場廢墟。古代建筑的廢墟鑲嵌在現(xiàn)代建筑之中,一點沒有違和感。 羅馬大道上有羅馬各個時代的君主塑像,這個是屋大維還是?我丟失的筆記??? 來到威尼斯廣場。威尼斯大廈(Palace Venezia)是羅馬最著名的文藝復(fù)興式的宮殿式建筑,這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是為了慶祝1870年意大利統(tǒng)一而建造的紀念堂,又被稱為“圓形蛋糕”和“老式打印機”,它始建于1885年,1911年落成,耗時25年。最中間高大的鍍金騎馬銅像就是開國國王埃馬努埃爾二世。銅像后面有72米長的弧形長廊,由16根15米高的石柱組成,廊壁上刻有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結(jié)束的浮雕。走廊兩端頂上各有4匹銅馬,拉著雙輪戰(zhàn)車,由勝利女神駕馭。墨索里尼上臺后大廈為其官邸,他常在正中陽臺上向民眾發(fā)表煽動性的演說和訓(xùn)話。 盜用朋友今年一月在意大利拍攝的圓形蛋糕圖。1921年為紀念為國犧牲的英雄,在紀念碑基座下增建了無名英雄墓,后面的浮雕,左邊是“工作第一的群眾”,右邊是“愛國至上的人民”。紀念碑和無名英雄墓又稱“祖國祭壇”,每年意大利國慶,總統(tǒng)都要親自主持向無名英雄獻花圈。到意大利訪問的各國首腦,通常都要到這里來獻花圈致意。紀念碑兩旁的鍍金銅像,左方代表“思想”,右方代表“行動”。 威尼斯廣場是羅馬最大的廣場,一個長130米寬75米長方形建筑,也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站在宮殿的臺階上向下看,有沒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感覺。 至此,我們的羅馬假日告一段落。感謝小劉導(dǎo)游從龐貝一路陪伴我們至羅馬,還專門為我們在回國之前增加了奧特萊斯的購物環(huán)節(jié),直至在機場為我們辦理完退稅手續(xù)把我們送上飛機為止。如果說,有一個國家,有一座城市,是你去了以后還想再去的地方,我想,那就是意大利!再見羅馬!再見意大利!我會再來!4月2日晚,我們搭乘EK096航班經(jīng)由迪拜轉(zhuǎn)EK304航班順利回到上海。 地中海四國五島之旅,已經(jīng)結(jié)束快一年了。之前做了三個美篇,分別為希臘、馬耳他、意大利之--西西里、龐貝,最后一篇羅馬(梵蒂岡)還沒做完,就又匆匆赴荷比盧德四國旅行。從荷比盧德回來又忙著做荷比盧德的美篇,以至于地中海四國的最后一篇--羅馬、梵蒂岡一直拖到跨年才完成。由于時間跨度太長,很多細節(jié)已經(jīng)模糊,最傷心的是之前記錄的筆記也因騰空手機內(nèi)存而被誤刪。。。幸好還有旅途中發(fā)在微信朋友圈的紀實信息,再有就只能是網(wǎng)上比對照片查閱相關(guān)資料了。耗費時日較長,真有點對不住驢友們和各位看官的期待。好在春節(jié)至今一直宅在家里,有足夠的空閑時間翻閱舊照,終于讓地中海四國五島之旅的美篇有個完整的結(jié)局。<div>  還記得這句臺詞嗎:公主殿下,在這次歐洲之行中,哪個城市給你留下的印象最美好?”公主答曰:“ 羅馬,當然是羅馬。”</div><div> 回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溫電影《羅馬假日》,熟悉的場景和經(jīng)典的對白,讓我仿佛又回到了羅馬。</div><div> 這些日子,一邊翻閱意大利旅行的照片,為自己曾經(jīng)游歷了這么美麗的國度而慶幸;一邊關(guān)注著意大利當下的疫情變化,默默為意大利、為全世界祈禱,祈禱疫情早日結(jié)束!此刻我只想說:愿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