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年的十一長假,都是淠河影社老師們遠游的日子。今年仍不例外,3車12人,完成了來回3500公里的甘南自駕行攝。</h3><h3> 甘南全稱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甘肅的西南部,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地帶,大部地區(qū)海拔在3000米以上。本篇以神奇的大自然、朝拜的人們、僧侶的世界和藏民的生活四個篇章來記載一路的見聞。</h3><h3> 一、神奇的大自然:<br></h3><h3> 甘南大部分地區(qū)屬高原地區(qū),陽光燦爛,云朵潔白,天空純凈,沒有西藏地區(qū)的蒼涼,大片土地上少有裸露的韁土,有的地方植物茂密如同平原一樣,既便是山上也是覆蓋了一層低矮的綠色植物,絨道道的象是披上一層毛毯,讓人心生溫暖,但仍不失高原那種醉人的美麗。</h3> <h3><font color="#010101"> ??撇菰涸谙暮涌h境內,依山傍水,草豐水美,赤麻鴨在水面上翩翩起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達久灘草原,緊鄰??撇菰?,廣闊無邊,小溪彎彎曲曲,天地直接相連。</font></h3> <h3> 雖是小溪,也是九曲十八彎。(春雷老師作品)</h3> <h3><font color="#010101"> 郎木寺去往扎尕那的途中風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扎尕那。扎尕那藏語意為"石匣子",位于甘肅省迭部縣的益哇鄉(xiāng)境內,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閻王殿"之稱。地形既像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h3><h3> 初到扎尕那時,老師們都被石城震憾到了,一番激動拍攝之后,因陰天無光影,再加上高反的不適,陸續(xù)都回房間休息。我不甘心,一個人沿著山路向更高點的寨子逛去,誤打正著找到了最佳觀景點----洛克觀景臺,老天沒有負我,扎尕那的五大山峰盡收眼底,居然看到了傳說中的神奇:烏云在前一秒還密布滿天,隨即就象接到命令似的,迅速逃離,緊接著藍天來了,白云來了,銀山來了,金山來了,山頭上氣象千變萬化,讓人目不暇接,30分鐘后,太陽回家了,一切歸于寂靜。</h3></font></h3> <h3> 第二天清晨,扎尕山又演繹出一場秘境大戲,天空云層翻滾,變幻莫測,天地連接之處,不斷有云仙下凡。抬頭望去,浩瀚的蒼穹之下,地上萬物是那樣渺小,切身感到生命在宇宙里的微不足道,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其他真的都是小事。。</h3> <h3> 早晨離開時,天空放晴,被譽為“石鏡山”的光蓋山峰身著盛裝,為我們送行。</h3> <h3> 我們在扎尕那的宿營地一一一攝影人之家。</h3> <h3> 百年老屋,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地。</h3> <h3> 二、朝拜的人們。</h3><h3> 藏族人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在轉山轉水轉寺轉佛塔中度過,或蹣跚獨行,或匍匐前行,為自己為家人修今生來世,一生只為信仰去轉經,如雪蓮花一般至純至凈。在夏河拉卜楞寺外面古老轉經路上,人們一圈又一圈地轉寺廟,熱了累了就把帽子、衣服、包裹放在路邊,等轉完之后取回,竟沒有丟失的擔心。我們來回拍攝,不斷有藏民善意地提醒我們不能走回頭路。</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拉卜楞寺的那天,可能是趕上了佛教某個節(jié)日,人們身著民族藏袍,拖家?guī)Э趶倪h道而來,還有人從青海自駕而來,大家住在寺院邊的客棧里。想問清楚是啥節(jié)日,因語言不通,交流半天模糊聽到磕頭倆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想拍些藏族人生活片子,來到了一家客棧。先與孩子打成一片,消除了大人們的戒備之心,默許我們走進院子里,拍攝他們準備哈達,穿好藏袍,起身到寺廟里拜佛的場景。</font></h3> <h3> 三、僧侶們的世界</h3><h3> 夏河縣和郎木寺鎮(zhèn)有著名寺廟,僧侶喇嘛較多,隨處可見,他們和平常百姓一樣生活、念經、勞作,拉卜楞寺廟周圍藏民朝拜時居住的客棧,好像都是僧人在打理。</h3> <h3><font color="#010101"> 這里著重介紹下郎木寺,這是一個地名,是甘肅碌曲縣和四川若爾蓋縣共同下轄的一個小鎮(zhèn),以鎮(zhèn)中兩米寬的白龍江為界,</font>鎮(zhèn)上有兩座有名的寺廟,<font color="#010101">江北是甘肅省的賽赤寺,</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江南是四川省的格爾底寺。那天,我們正好遇上了格爾底寺一年一度的辯經大會,15個寺廟2000多名僧人參加,場面壯觀,有活佛蒞臨,可惜我沒有遇到。晚上的辯經大會上,僧人兩人一組,一問一答,被提問者不能反問,問難者可高聲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各種動作干擾對方。場內熱烈,場外虔誠,許多藏民冒雨匍匐在殿外聆聽,一切都發(fā)自內心。莫名的就喜歡上這里,我想以后我還會再來。</span></h3> <h3> 辯經大會前,年少的僧侶們在山坡上歡呼雀躍著,恢復孩子的本性,放飛著自我。(春發(fā)老師作品)</h3> <h3> 活佛蒞臨(曉明老師作品)</h3> <h3><font color="#010101"> 四、藏民的生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甘南境內途中,到處是放牧的牧民,溫和善良,擺出最佳姿勢配合我們拍攝。讓我驚喜和感動的是,遇到牧民的女兒在小溪邊晨讀,媽媽在不遠處的牦牛群里忙碌著,畫面溫暖又充滿希望,悄悄地拍下這一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牧民們在喂羊吃免疫的藥丸,羊兒卻不領情,咩咩地亂叫,引來了一群攝影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幾個閨蜜帶著孩子,來到風景優(yōu)美的山腳下,邊曬太陽,邊用山泉水洗頭,邊聊著閨房趣事,嘰嘰喳喳,嘻嘻哈哈,卻不想被一輛外地車意外闖入,一臉驚詫,卻暴露了兩朵高原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一家老少一起從遠處來到澡堂洗澡,通常會在澡堂里的旅館里住上幾天,片里的房子都是澡堂的旅館。甘南是不缺水的地方,這樣洗澡應該一年洗不了幾次,聽人說藏族人不常洗澡,是因為高原氣候和佛教信仰原因,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應該有它的道理,不能簡單地理解成衛(wèi)生問題。</h3> <h3><font color="#010101"> 偶遇藏民在勞動之余,席地而坐,就地生火,在大自然懷抱里煮奶茶吃果子,滿足而幸福的樣子真是令人羨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每個人來甘南理由都不相同,有的為美景,有的執(zhí)著信仰,還有的在尋找生命的意義,我是被網上曬大佛的片子召喚來的。甘南是塊尚未完全開發(fā)的地方,淳樸安寧,理想中的詩和遠方,這次行攝收獲頗多,遺憾也多,為了心中的那片凈土,我還會再來。最后上張12人合影照,照片里有辛苦更多的是快樂,余味一生。</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