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秋韻?印象南匯</b></h3><h3><br></h3><h3> (友情提示:本篇圖片較多較大,如你還不是傳說中的5雞網(wǎng)絡(luò),打開速度可能較慢,建議泡杯咖啡泡壺茶,或者像白癡這樣倒杯白開水,在wifi狀態(tài)下慢慢叫耐心收看。)</h3><h3><br></h3><h3> 品味秋韻前,先回憶一下南匯。</h3><h3><br></h3><h3> 南匯,一個逐漸在淡忘的名字,對于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人來說,總有一股難以忘懷的情緒,也是一種難以磨滅的記憶!當然白癡到一定境界或幸運得了老年癡呆癥了,那么南匯也就輕易被抹去了痕跡,就像一根燃完的香煙,一陣青煙隨風而去,香煙屁股扔進了煙灰缸。</h3><h3><br></h3><h3> 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南匯人和現(xiàn)在的浦東人,首先對南匯的歷史稍作一下了解,了解的內(nèi)容摘自百那個度,嫌看文難受的可像翻身那樣忽略快速翻過。</h3><h3><br></h3><h3> 南匯,位于上海市東南,南臨杭州灣,東臨東海,北鄰浦東新區(qū),西鄰奉賢區(qū)和閔行區(qū)。面積809.5平方公里,擁有59.5公里的海岸線。</h3> <h3><br></h3><h3> 為更能直觀了解南匯地理區(qū)域,先放兩張下載的原南匯區(qū)地圖。</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據(jù)《舊唐書》記載,713年(唐開元元年)在周浦、下沙一線重筑古捍海塘,故南匯西部地區(qū)當成陸于唐以前。隨著時間的推移,陸地逐漸向東南延伸,滄海變桑田,宋、元時期,惠南一帶成陸。</h3><h3><br></h3><h3> 洪武初罝金山衛(wèi),領(lǐng)千戶所六,南匯為其一也。 1726年(清雍正四年)從上海縣劃出長人鄉(xiāng)與下沙鹽場建縣,因縣治設(shè)在原守御所南匯嘴,故名“南匯”,屬江蘇省</h3><h3><br></h3><h3> 1949年5月16日,劃歸蘇南松江公署管轄。 1958年11月,南匯劃歸上海市管轄。 2001年撤縣設(shè)區(qū)。</h3><h3><br></h3><h3> 2009年5月,撤銷南匯區(qū),將其行政區(qū)域整體并入浦東新區(qū)。<b>自2009年8月9日零時起,原南匯區(qū)在行政層面上已經(jīng)不再存在。</b></h3><h3><br></h3><h3> 2019年11月,江南白癡為南匯生產(chǎn)一篇以秋色為主的印象圖文 ,以下為秋韻?印象南匯的圖文正篇: </h3><h3><br></h3><h3> 從形式上來說,南匯已經(jīng)離開10多年<b>了</b>,他也難以再回來,除非白癡上臺,把他重新拉回轉(zhuǎn)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白日做夢、癡心妄想,簡稱白癡。</h3><h3><br></h3><h3> 接下來進入秋韻劇本,在秋意漸濃的季節(jié),白癡拍了一些照片,有心想拍出最美的秋色,然而由于攝影技術(shù)、器材甚至拍攝地點的局限性,或許沒能更好的體現(xiàn)更美的秋色,但白癡的心意到了,就這樣,再加點白字(白字的意思是白癡的文字),自作多情,送給日漸遠去的南匯,送給還有南匯感的人,也送給白癡我自己。</h3><h3><br></h3><h3><br></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東海日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東海日出的最佳位置在南匯嘴。南匯嘴位于上海市的最東端,據(jù)史料記載,2000多年前,揚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故稱南匯嘴。</h3><h3><br></h3><h3> 南匯嘴的前身是原南匯縣蘆潮港鎮(zhèn)匯角村,根據(jù)白癡目測,此地應(yīng)該是整個上海的最東端,外圍就是東海的灘涂和浩瀚的東海<b>。</b></h3><h3><b><br></b></h3> <h3> </h3><h3> 從自然風光上說,個人覺得南匯嘴東海灘是南匯地區(qū)最美的地方,這里可坐看云起,臥海聽潮,觀日落日出,看潮起潮落。</h3> <h3> </h3><h3><br></h3><h3> 撒下一網(wǎng)希望,收獲一片陽光。</h3><h3><br></h3><h3> </h3><h3> 隨著海灘海岸的自然加人為的擴張,這樣的漁網(wǎng)越來越少了,哪天東海邊真沒一張漁網(wǎng)了,那真會失去很多海的味道,少了一種海鮮味。在此放上幾張魚網(wǎng)的圖片,以后或許可以當作回憶和懷念。</h3> <p> 東海多姿多態(tài)的日出。</p> <h3> </h3><h3> 稍顯凌亂的漁竹,應(yīng)該是漁民捉魚用的竹竿,具體叫什么不清楚,白癡就給隨便起名“漁竹”,如有知道確切叫法的也別告訴我白癡,我懶得再修改了,你要告訴我了不改,顯得對你不敬的,大家都是聰明人,不要為難弱智白癡了。</h3><h3><br></h3><h3> 遠處海中有個小島礁,那里應(yīng)該屬于浙江嵊泗的地盤了。</h3> <h3> <b>南匯嘴觀海公園</b>,“司南魚”雕塑為標志性建筑,由鋼管構(gòu)成,遠看它就像條大魚,與大海相依相伴。它的南側(cè)是“世界方位經(jīng)緯紀念廣場”,其中心為“南匯嘴坐標點標識”,廣場四周是城市坐標,刻有世界十大港口城市的方位經(jīng)緯度和相距公里數(shù),等我白癡有空有銅鈿了,撐只破船,從這里出發(fā),去這些城市港口逛逛,看看標的公里數(shù)對不對。</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網(wǎng)紅沙灘</b></h3><h3><br></h3><h3> 東海灘,潮起時濁浪滾滾,潮落時沙灘廣闊,這里以前人煙稀少,白癡有時去找東海龍王下棋或去東海龍宮偷看小龍女時,只見僅有少量漁民在海邊忙碌,很少有來海邊游玩的游人,東海灘涂很寂寞,連海風也表示寂寞的,估計經(jīng)過網(wǎng)絡(luò)傳播,好像一兩年前開始,來東海邊游玩的人突然多了起來,特別是夏季,灘涂上只見密密麻麻的闖海的人。</h3> <h3> 潮水退去,覓食的海鳥,飛飛揚揚和漁民一樣有點忙碌</h3> <h3> </h3><h3> 海塘護堤石,守護在南匯驚濤駭浪的最前沿。</h3> <h3> 東海灘涂上,走向大海的漁民。</h3> <h3><br></h3><h3> 潮起潮落,低潮位時的海灘,露出金色的沙灘。</h3> <h3> 東海大橋附近,網(wǎng)紅沙灘,一到夏天,滿灘的大人小孩,捉土鐵的,挖螃蜞的,博擊海浪的熱鬧非凡。</h3> <h3><br></h3><h3> 插播一張夏季南匯東海海灘上美女和野獸的圖片,雖然本篇的主題是秋韻,但下面這張是白癡好不容易偷拍來的,不拿出來實在沒有一點偷的成就感。</h3> <h3> <b>東海大橋</b>,全長32多公里,通往浙江嵊泗小洋山島,天氣好時在南匯海邊能清楚看到對面的洋山島,據(jù)說大橋沒通時能看到洋山島上含情脈脈的漁家姑娘在揮手,當然你眼神不好的話,估計漁船都看不到,別說看漁家姑娘了。</h3> <h3> 別說東海水很渾很黃,其實夕陽下呈現(xiàn)的是金色的海濤,如果能接受的話,你也可以這么理解。</h3> <h3> 海堤上的風車永遠在不知疲倦的轉(zhuǎn)動。</h3> <h3> 東海邊的大馬路很奢侈,馬路上馬倒是沒有,卻是曬了一路的谷,這是和婺源篁嶺不一樣風格的曬秋。</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滴之湖</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b>滴水湖</b>位于東海之濱,開挖于原灘涂之間。一滴來自天上的水滴,落入大海,泛起層層漣漪,水滴落入處形成湖面,此為滴水湖的設(shè)計理念,這是白癡聽人家說的。</h3> <h3> 滴水湖畔,休閑的好地方,手牽手的浪漫的漫步,反背雙手的悠閑的散步,吃飽了撐著的就環(huán)湖徒步。</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花秋色</b></h3><h3><br></h3><h3> 這里說的春花秋色不是傳統(tǒng)上的風花雪月之意,而是南匯新城的<b>春花秋色公園</b>,公園面積很大,從路東到路西,從河南到河北,想全部走過來,不是飛毛腿,不是白腳馬的話,估計一天要的,最可貴的是門票還不收,天地良心的。</h3> <h3> 公園內(nèi)的格桑花雖比不上雪山下的格?;?,但總管也為公園增花添彩了。</h3> <h3> 粉黛亂子草,這名字起得尷尬,前半句很嬌媚有詩意,后半句在南匯方言里很粗野,估計起名的專家也是個亂子夾泥的人。我白癡假裝文雅高雅點,就叫粉黛,這草大規(guī)模種植時,粉色一片,的確很迷人的。</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塘下秋意</b></h3><h3><br></h3><h3> <b>塘下公路</b>,都說南匯最美的公路,連綿幾十里,公路東側(cè)是茂密的水杉,水杉少則六七排,多則十余排,作為防風林。公路西側(cè)是水杉和隨塘河。兩旁的杉木在春天青翠欲滴,在深秋紅葉蕭蕭,反正我白癡承認這條路是南匯最美的路。<br></h3> <h3> 初秋的塘下公路,兩旁望不到頭的杉葉開始發(fā)黃。塘下公路的春天卻是野花爛漫的另一種生機盎然的景色,這次在說秋,這里不多展開春色了。</h3> <h3> 透過塘下公路的杉林,金色的稻田特別顯眼。</h3> <h3> </h3><h3> 深秋的塘下公路,就看紅杉林,其實杉木葉嚴格意義上說應(yīng)該是鐵銹紅,簡單說是銹色,當然我們可以把銹色想象成秀色,故美其名為紅杉林。</h3> <h3> </h3><h3> <b>葵園</b>,就是向日葵的園子,塘下公路的旁邊,只是最近葵園大門緊鎖,不能自由進出,不知葵園里面的向日葵是否也像“南匯”這詞一樣有點凋零。這個海碗在秋日下還是如此醒目。看上去海碗得大,盛滿天落水后,洗個鴛鴦浴,游個小泳什么的應(yīng)該沒問題的。</h3> <h3> 葵園里的孔雀似乎還有點面熟。</h3> <h3> 放一朵以前在葵園拍的向日葵一朵,算是安慰,說安慰我都不知安慰誰。</h3> <h3><br></h3><h3> <b>荷園</b>,也在塘下公路旁邊,其實真實的園名比較長且太專業(yè),所以記不住,就習慣性稱之為荷園,荷園內(nèi)的荷花雖比前幾年少了很多,但還算可以,最主要是能進入花叢中,和荷花面對面親密接觸,我能聞到荷花的花香,荷花能嗅到白癡的臭男人味。</h3> <h3> 此刻,秋風蕭瑟,荷園蕭條,這里不放枯枝殘藕的圖片了,放一朵盛開的荷花,假裝秋色圖吧。</h3> <h3><br></h3><h3> <b>東海影視基地</b>,也在塘下公路附近。 我不知當初的影視基地有多輝煌,只知現(xiàn)在的影視基地荒蕪又荒涼,荒得一個人在里面逛也慌了,總怕跳出來個女妖精或母夜叉把我老人家給作倒了。</h3> <h3> 小河里的浮萍越來越多了,小橋流水變小橋浮萍了。</h3> <h3> </h3><h3><b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學院秋風</b></h3><h3><br></h3><h3> <b>金</b><b>融</b><b>學</b><b>院</b>,原本是培養(yǎng)莘莘學子的,現(xiàn)在似乎更培養(yǎng)自然了,下面一組圖片拍自南匯金融學院,此學院已經(jīng)荒廢好多年了,好在荒廢了,要不不學無術(shù)的白癡也不敢進去的,現(xiàn)在我白癡也敢大搖大擺的橫行在校院。</h3> <h3> 為了表示對學府的尊重,白癡事先認真洗了個澡,鞋子上的泥土也擦了擦,還鄭重其事拿了個笨重的照相機,又換上了新買的人像鏡頭,準備把學院里的花花草草當女大學生來拍的,其實是白癡人緣丘,竟然沒個美女肯配合試試鏡頭,不過,花草當人像拍出來的效果還算可以,基本顯示出了秋的韻味,在此就自稱贊一下。</h3> <h3> 校園內(nèi)一條長長的梧桐大道,深遠幽靜,唯一地落葉,隨風飄零。</h3> <h3> 本應(yīng)長在河邊海邊的蘆葦,在校園里也蓬勃發(fā)展,可見南匯是建在海灘上的歷史。這里的蘆花算溫婉嬌秀型,纖巧又潔白。</h3> <h3> 這幅畫面,82歲配28歲,年輕紅顏配白首老夫,不知該羨慕呢還是該感慨?</h3> <h3> 一地落葉中依稀有條通幽曲徑。</h3> <h3>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說,金融學院怎么沒看到學校的一磚一瓦,盡是些樹葉草木的,的確,就像人民大會堂,并不是人民都能隨便進去差亂彈的,所以我們有時不能太注重場景,只要有份意境即可。</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治秋水</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b>大治河</b>,一條在南匯境內(nèi)稱得上大的河流,從黃浦江到東海之濱,是一條橫貫?zāi)蠀R的人工河,據(jù)說南匯人民稱之為”母親河”。這種說法其實是很可笑的,白癡記憶中,大治河是在白癡十幾歲時開挖的,當時沒有現(xiàn)代挖掘機,都靠人工一鏟一鏟挖出來,再把泥一擔一擔人工扛上去的,兩岸挖上來的泥土上,南岸種植桔樹為主,北岸種植桃樹為主,當時南匯地區(qū)還基本沒桔樹,如此大面積種植還第一次,種植相當成功,到了秋季,果實累累,還很可口,春季則是桃花爛漫,甚是漂亮。經(jīng)過幾十年輪轉(zhuǎn),現(xiàn)在兩岸果樹已所剩無幾了。說這些,只不過證明大治河是南匯人民幾十年前開挖出來的,而南匯人民已經(jīng)存在幾百年了,幾千幾百歲的叫幾十歲的為母親,是否不合常理倫理道理了?!不管怎樣,大治河對南匯的生活和環(huán)境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這點不容否認。</h3><h3><br></h3><h3> 下面大治河的圖片,位于宣橋鎮(zhèn)的大治河。</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鎮(zhèn)雅韻</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b>新場古鎮(zhèn)</b>位于南匯段的中間,位于上海浦東新區(qū)中南部,是原南匯地區(qū)的四大鎮(zhèn)之一(大團、新場、周浦、惠南四鎮(zhèn))。</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新場古鎮(zhèn),古稱“石筍里”,素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作為千年古鎮(zhèn),新場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睞。小橋、流水、人家、長街、茶樓、老店、小廟與古寺,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圖。(本段抄襲于百度,抄襲又爽快又省力,雖然抄襲不是白癡的風格,但偶爾抄襲一下還是很爽的。)</h3> <h3> 新場古鎮(zhèn)比起烏鎮(zhèn)、西塘,只能算是袖珍型的,烏鎮(zhèn)西塘如果是只老步雞(“老步雞”為南匯方言,不說幾句南匯方言,都不好意思叫南匯印象了,在此也不作詳細翻譯了,看得懂的看,看不懂的隨便蒙。),那么新場就是只莫將了。但莫將雖小,五臟也俱全的。</h3> <h3> 古老的石橋橋身上,爬滿了什么植物,在秋風的薰陶下,葉子也像喝多了酒,開始紅了。</h3> <h3> 201314,新場的郵政編碼,一個看起來平凡又特別的數(shù)字,以前寫信時一直用到,白癡也算此區(qū)域的人,那時書信來往時總要用上這串數(shù)字,當然,早時的人們多一分為生存的奔波,少一份生活的浪漫,這數(shù)字也就沒如今這么有意義了。</h3> <h3> 古鎮(zhèn)閣樓,一聲吱呀,窗戶輕開,美女一笑,春風十里,白癡拍了這張照片后,鼻血流了一個星期。</h3> <h3> 一條老街,一頂小橋,一把油紙傘,一個小女子,這樣的場景是否很有意境。</h3> <h3> 新場還有個特色不得不說,桃花節(jié)時桃花競相開放時,春風十里不如桃花萬畝,新場沉浸在桃花源中,當然那是春色,今天在說秋韻,順便提提而己,要不本篇最后加播一個有關(guān)桃花的視頻,也算對春色表示禮貌性的尊重。</h3> <h3> 古鎮(zhèn)有個古寺,叫南山寺,信佛的可以進去上柱香,許個愿,只是白癡這樣一只褲腳管高,一只褲腳管低,見了美女容易流鼻血流口水的猥瑣浮廝,估計人見人厭,佛見佛嗔的,也不好意思進去,就在南山寺外圍看看,也算寺外兜一圈,佛在心頭坐了。</h3> <p> 秋風里最后一個堅強的杮子,守著南山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團老街</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b>大團鎮(zhèn)</b>以前是知名的文化重鎮(zhèn),素有“小上海,金大團”之名,可時代的發(fā)展卻讓大團守不住它那份獨特,大團老街也幾乎已消失,白癡用力放兩張還像老街的照片。</h3> <h3> 金團公園,對曾經(jīng)“金大團”的一種懷念和希望吧,金團公園的銀杏早早的黃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海沈秋歌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b><b>海沈村</b>,地處惠南鎮(zhèn)東首,一個原本很普通的村子,據(jù)說出過個騎車的奧運冠軍,加上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現(xiàn)在看上去挺舒服的了。</h3> <h3> 白癡的功勛自行車也跟著白癡在田野里,在秋風中自由的呼吸著。</h3> <h3> 豐收的季節(jié),本已是已經(jīng)該收割的稻子,有幾塊田估計為了等白癡的到來還堅持著。</h3> <h3> </h3><h3> 收割好的田野期待播種新的希望。</h3> <h3> </h3><h3> 絲瓜棚上吊著的幾根絲瓜,隨著秋風似乎有點心神搖蕩,沒錯,我看到它搖蕩了。</h3> <h3> 飽滿的玉米,飽滿的精神,蕩漾在秋色里。</h3> <h3> </h3><h3> 稻子、玉米、青菜、桑葉、紅葉田園風光什錦圖,如再加只老步雞帶一群小雞散步覓食游蕩就更好了。</h3> <h3> </h3><h3> 16號地鐵穿過海沈村,把海沈村的味道帶到城市。</h3> <h3><br></h3><h3> 下面幾根長長的不是竹子,也不是蘆葦,這是南匯地方特產(chǎn)“蘆粟”,蘆粟是一種類似于甘蔗的植物,比甘蔗細,但比甘蔗高,甘甜汁多,深受南匯人的喜歡,以前在農(nóng)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b>古鐘鳴秋</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古鐘</b><b>園</b><b>,</b>古鐘園位于惠南鎮(zhèn)衛(wèi)星河畔,三四十年前建成,園內(nèi)有只古鐘有點歷史,據(jù)資料:大明隆慶五年(1571年)鑄造的青銅巨鐘坐落在南匯古鐘園中心景區(qū)內(nèi),該鐘鐘口直徑1.1米,高1.62米,鐘身周長2.8米,重1.6噸。</h3> <h3> 不知這樣又大又重的鐘做來做啥,掛起來又吃力,只好放在地上,也沒人去敲鐘撞鐘的,顯得老態(tài)聾鐘。</h3> <h3> 古鐘園以古典園林為造園風格,白癡老人家學生時代常去逛蕩的地方,里面應(yīng)該至少有我十萬八千個腳印的。</h3> <h3> 這個季節(jié),滿園秋色,看上去還是有點樣子的,品起來還是有點味道的。</h3> <h3> </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郊野秋色</b></h3><h3><br></h3><h3> 以下場景,采擷于南匯郊野田園、場前宅后、路旁河邊等地方。</h3><h3> </h3><h3> 收獲的季節(jié),鄉(xiāng)村的田野稻香四溢。</h3> <h3><br></h3><h3> 眼前幾枝殘葉紅火,遠處幾畝稻田金黃。</h3> <h3> 白癡的印象中,海棠花應(yīng)該在初春二三月時開的,今年怎么在秋天開了,難道就叫秋海棠?</h3> <h3> 村民屋前河邊的杮子,紅不過紅二代,黃不過黃世仁,但在蕭蕭秋風中,看上去還很頑強,很飽滿,一副不肯下樹的鳥樣。</h3> <h3> 一片楓葉一片情,一地落紅憑秋風。</h3> <h3> 以下幾張為滬南公路兩旁綠化林木,秋風起,秋色已濃郁,紅的艷,黃的亮。</h3> <h3> </h3><h3> 實在不好意思把沖天的黃杉林屁成紅杉林,還是盡量按原汁原味的色彩來表現(xiàn)更加真實的秋色。</h3> <h3> 下面兩張水杉圖是相隔十天后拍的,樹葉更加成熟,顏色更加濃郁了。</h3> <h3> </h3><h3> 伸向河面的這些南匯鄉(xiāng)下人應(yīng)該都懂,這叫蘆竹,介于蘆葦和竹子的一種植物,比蘆葦高大粗壯,比竹子要稍矮,生命力旺盛,農(nóng)村中一般秋天里把蘆竹割下, 除去枝葉竿稍,是來年搭絲瓜棚、黃瓜棚的好材料。</h3> <h3> 此處三四張圖片,是在野生動物園附近的小樹林里拍攝的,小樹林里幾棵彩樹,讓我想起了塔川的秋色。</h3> <h3> </h3><h3> 公路綠花帶中,蘆花白,銀杏黃。</h3> <h3> 當年捉魚捉田雞的小河邊,荒草小樹看上去也有點迷人,此刻,如果拿根漁竿,坐個小椅,在溫暖的陽光下, 釣釣小魚,釣到了晚上咪咪小酒,如能釣到一條美人魚,那更是意外的驚喜,只是急性子的白癡也不是耐心釣魚的料,卻是辜負了這秋日美景,負了秋光負了魚,似乎有點可惜。</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初冬殘秋</b></h3><h3> <b>康橋生態(tài)園</b>,這個以前被孤陋寡聞的白癡所忽視的地方,直到12月底,白癡舉辦瘋癲堂年會前晚,看到別人在此生態(tài)園的游玩照片后突然決定去看看的。</h3><h3> 康橋生態(tài)園規(guī)模很大,我們一行幾人兩個小時才逛生態(tài)園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看來以后要花點時間好好逛逛。</h3><h3> </h3><h3><br></h3> <h3> 生態(tài)園免費進出,免費停車,竟然還有充電樁,很人性化。園內(nèi)有樹有湖,還有隨時歇腳的座椅,環(huán)境優(yōu)雅,感覺很好。</h3> <h3> 生態(tài)園的第一感覺是杉木樹很多,似乎以杉林為生態(tài)園的主題,深秋時的滿杉紅葉,初冬時的一地落葉,那個景致,真讓人喜歡。</h3> <h3> 一群美女走在一地杉葉的林中小道,恰如深秋初冬中的一抹靚麗春色。</h3> <h3><br></h3><h3>附加一個南匯新場桃花映像:《落花淚》</h3> <p><br></p><p>再加一些南匯東海的視頻:《東海灘》(片段)</p> <p>踏浪</p> <p><br></p><p>東海秋天日出紀錄片斷:《當太陽升起的時候》</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癡聲明</b></p><p><br></p><p> 啰哩啰嗦寫下本篇,說得好聽點是傳承南匯記憶,再好聽點就是一種美好情懷,一種美麗鄉(xiāng)愁,說得難聽點,我聽你們說,你們盡管說,我不打你們。</p><p><br></p><p> 本篇圖片基本都于這個秋季所拍,為盡力展現(xiàn)南匯秋色和保存記憶,也添加了幾張近年所拍秋景,均為白癡原創(chuàng)產(chǎn)品,本篇圖片僅供參考,白癡不負責不保證誰都能在實地現(xiàn)場看到圖片中的景致,有時很多美好美景只是過往云煙,需要時期節(jié)點,也要機遇巧合,甚至要看人品的。</p><p><br></p><p> 本篇圖片取景于南匯局部很小的空間地帶,基本都在原南匯中東部地區(qū)的某些場景(后加入了一點西北部康橋地區(qū)的圖片),有很多的局限性,不可能展示全面的風采,只能以小見大,以偏概全的眼光來看看,看得不滿意,也別和白癡計較,畢竟和個白癡計較,太失你的身份。</p><p><br></p><p> 本篇圖文<b><u>版權(quán)所有,翻印不究</u></b>!白癡這方面很大度吧,此處省略若干個傲慢的表情。</p><p><br></p><p> 謝謝!謝謝你的好奇收看,給我增加了一點點擊量,假裝白癡的圖文還是有點小市場的,滿足一下白癡的虛榮心。</p><p><br></p><p> 笑看塵世間,一路瘋癲行;</p><p>我是白癡,不是花癡!</p><p><br></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