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征遷日志一:9月9日,是個特殊的日子,熱,特別熱,是毛主席逝世43周年的日子,也是梁神堂村因雄安新區(qū)的設立而發(fā)生巨變開端的日子,征遷工作組開始入村了,我作為工作組的一員,渺小而心懷敬畏,敬畏這份使命,更對村民們充滿敬意??粗⒉荒吧拇遄?,想著每年二月初八熱鬧的景象,雄縣的民俗活動中梁神堂高蹺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不久的日子,梁神堂村將在歷史上消失,也必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想著我們的生活從貧困到溫飽,到小康,再到如今有著對美好生活更多的需求,都是社會不斷改革、進步的結果,梁神堂村的巨變是深化改革的結果,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生活也會更上一層樓。</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這是我熟悉的梁神堂,每年的二月初八都是從這里進村。</h3> <h3>這是向大隊部去的一條街,每年的高蹺表演也是從這條街上走。街兩側的標語已經(jīng)換成征遷的標語。這預示著征遷工作馬上開始了。</h3> <h3>這是梁神堂小學的操場上,孩子們課間玩耍,一個孩子問我,我們村什么時候拆呀?我說你這么小怎么也關心這個問題呢,她的回答讓我感動,她說我們村拆了,我們老師就該走了,我舍不得他們。</h3> <h3>大隊對門的小賣部,很有年代感。</h3> <h3>大隊門口張貼著征地公告</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征遷日記二,十月一日,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華誕之際,也是我們工作組入戶走訪的日子,也許是這個特殊的日子,給了我們無限的力量和工作的激情,也許是這個特殊的日子,給了征遷戶更多的鼓舞,從早晨七點多一直到下午接近六點,入戶走訪,總結匯總問題都比較順利,沒想到第一次入戶走訪受到的都是熱情融洽的接觸。其間,梁神堂村委會組織了本村的登云會表演,鑼鼓點響起,高蹺隊伍在村中街道游行,引來全村人前來觀看,表演者和觀眾都熱情高漲,一方面慶祝祖國70年生日,一方面也是為即將整村拆遷的梁神堂留住鄉(xiāng)愁。</h3> <h3>村民活動中心內登高蹺的道具</h3> <h3>敲大鼓的正是征遷戶尹九申,鏗鏘有力的鼓點帶動了大家的情緒。</h3> <h3>這是梁神堂登云會在本村最后一次合影留念。</h3> <h3>高蹺高手尹紅波表演高難度動作。</h3> <h3>因為這次等高蹺意義重大,全村老少都來觀看,甚至比過年二月初八人都多。</h3> <h3>墻上是支持雄安建設的標語,高蹺隊伍最后一次行走在梁神堂村的街道上,就讓鄉(xiāng)愁定格于此。</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征遷日記三,十月三日,一天終于結束了,這是我唯一的想法,因為今天又熱又累,而且又曬黑了一層,上午不到八點半開始工作,對村長家的宅基地和地上附著物開始測量評估,十二個工作組實地學習,學習過后想著還有兩戶分包的征遷戶還存在一些問題,又對這兩戶進行走訪調查,到了營地,已經(jīng)是午飯時間,餐廳已經(jīng)坐滿了用餐的工作人員,我們只好打回宿舍吃。下午一點半準時集合,分別對三戶進行了測量評估,雖然三戶人家都很支持,測量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但實際的工作卻非常繁瑣,三戶測評完畢已經(jīng)將近六點,四個多小時不停的工作,坐也不能坐,水也沒有喝,身心俱疲,唯獨欣慰的是村民的支持和理解,這也給了我們工作的信心和動力。</h3> <h3>正在征遷戶梁月明家評估。</h3> <h3>工作組人員在街上碰上,現(xiàn)場和營領導溝通情況,隨時遇到問題隨時解決。</h3> <h3>街上的紅馬甲。</h3> <h3>工作組人員和征遷戶愉快的溝通中。</h3> <h3>在征遷戶劉偉家評估,他家很熱情,在百年老棗樹下擺上了圓桌,沏上熱茶,我們得以片刻休息。</h3> <h3>劉雙全家評估完畢,拍了全家福留念,心中有國,身后是家,為國家舍小家,梁神堂村的村民都是這樣深明大義。</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征遷日記四,十月八日,每天不是在入戶,就是在入戶的路上,本來前天就想記錄一下,無奈晚上累到到家只想躺會,十月六日,一位張姓村民找到營地強烈要求先拆他家,傍晚就有了梁神堂第一拆,這一拆有鼓舞,有帶動,效果顯著。本來有觀望心態(tài)的利索的簽下了騰退申請,今天又產(chǎn)生了第二拆,第三拆,第四拆……其實走訪下來發(fā)現(xiàn)老百姓對征遷的態(tài)度都非常端正,都表示支持新區(qū)建設,甚至都做好了拆遷的準備,無非有的老百姓總想想方設法獲得一些政策之外的補償,有的老百姓故土難離和對賠償款的擔憂,這些情感和愿望都很質樸,我們這些行走在梁神堂各條街道上的紅馬甲作為歷史車輪的推動者,只有用耐心,熱心,誠心去打消他們的疑慮和一些非分之想。累并快樂著。</h3> <h3>張姓村民主動要求先將自己的房屋拆除。</h3> <h3>拉開了拆除房屋的序幕。</h3> <h3>村長梁海須和老父親眼看著自己祖輩居住的宅子被拆除。</h3> <h3>拆除梁海須的宅院。</h3> <h3>梁海須拿手機記錄自己家拆除的過程。</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征遷日記五,開完培訓會出來凍的直哆嗦,才發(fā)現(xiàn)今天太冷了,好像剛才還下了點雨。村子里拆的熱火朝天,現(xiàn)在拆房都需要排隊了。進度真的太快了,前幾天有人問我在村里干什么,我還說不是在入戶,就是在入戶的路上。奮戰(zhàn)的這些日子,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說是奮戰(zhàn)可能不太準確,對于描述工作組的工作狀態(tài)確實是奮戰(zhàn),時刻都是工作狀態(tài),時刻都是緊張狀態(tài)。可對于梁神堂村的村民絕對不是一場戰(zhàn)爭,工作營的這些紅馬甲們一肩擔起的是國家使命,一肩擔起的是百姓利益。紅馬甲們就像一根紅線把二者連接在一起,是國家使命和百姓利益交融的紐帶,就在十月十二號,工作營專門為幾家征遷戶的17萬斤蘋果組織的愛心蘋果售賣活動,幾天的時間,在全縣乃至周邊縣的各界人士的幫助下,蘋果售賣一空,順利解決了征遷果農(nóng)的心頭之憂。對于人手少,搬家有困難的征遷戶,紅馬甲們齊忙動手一起搬……這些日子看的,做的,感受的很多,很多紅馬甲們都跟征遷戶成了朋友。看著拆房的戶數(shù)越來越多,離開梁神堂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后續(xù)補償合同的簽署工作還很繁瑣,租房的征遷戶也需要重新開始新生活,我們各自努力吧!</h3> <h3>昝賀吉家的房屋正在拆除。</h3> <h3>梁自修老人正在收拾搬家,看到我們路過,讓我們進去喝口水。</h3> 梁神堂大街小巷都堵車,搬家的收廢品的車絡繹不絕。<h3><br></h3> <h3>忙著搬家的村民</h3> <h3>工作組的隊員幫助人手少的征遷戶搬家。</h3> <h3>工作組五組的組長正在認真梳理問題。</h3> <h3>工作組的隊員加班加點整理材料,分析問題。</h3> <h3>征遷戶陳艷匣高興的拿到獎金領取單。</h3> <h3>工作營為幾家征遷果農(nóng)解決剛摘下的蘋果銷售問題,組織了愛心蘋果售賣活動,工作組的人員都齊忙動手。</h3> <h3>各界愛心人士前來大量購買愛心蘋果,為解決征遷戶的難題,人人獻出一份愛。</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們五組工作組領導為有高齡重病老人的征遷戶妥善將老人安排到昝崗第三醫(yī)院。</h3> <h3>征遷日記六,由于村里水電的問題,征遷工作組暫時離開營地辦公,征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作為工作組人員是很欣喜的,但是看著滿目瘡痍的梁神堂村,想著他馬上就要消失在地圖上,梁神堂將成為歷史,我竟有些自責,后悔沒有拍更多的照片,為他留下更多的影像。和梁神堂緣起于高蹺,緣滅于征遷,2014年第一次來梁神堂拍高蹺,一直拍了六年,2019年拍了兩次,一次是二月初八的梁神堂廟會,一次是十月一日的告別演出。但是現(xiàn)在的梁神堂已經(jīng)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梁神堂了,表面上看起來有些凄涼,可他正在經(jīng)歷的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梁神堂就像鳳凰一樣<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同樣他在經(jīng)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才能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梁神堂正背負著歷史賦予他的使命蝶變,明天的梁神堂必定煥發(fā)出奪目的光彩。</span></h3> <h3>梁神堂村最后一樁嫁女喜事。</h3> <h3>梁章定老兩口在自家院子合影留念。</h3> <h3>梁小垛夫妻在自家屋前留影</h3> <h3>梁自修老兩口和孫女在屋前留影。</h3> <h3>梁神堂村最后一樁娶媳婦的喜事。</h3> <h3>謝雙鎖懷抱著小女兒在將要拆除的院子里。</h3> <h3>高蹺人尹洪波兩口子在堂屋留念。</h3> <h3>尹九申在馬上拆除的自家門前留念</h3> <h3>梁神堂村最后一樁喪事。</h3> 因為拆遷,在平常不過的事都成了最后一次,顯得與眾不同而意義重大。這是梁神堂小學最后一次放學。<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