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與鄰近的法國或德國相比,國土面積并不大的比利時一直以精致美麗、富饒包容著稱,古堡街道上哥特式建筑、完整的古城布局、亮麗的風景、悠久的歷史、藝術、宗教還有巧克力,是歐洲多元化的匯合處,歐盟總部,北約總部等許多國際性組織也都設在這里,各類國際機構多達700多個,首都布魯塞爾因此也被稱為“歐洲之都”。</h3><h3>比利時是個高度文明的國家,即使政府停擺,國家機器仍能繼續(xù)運作,民眾生活不受影響,比利時濃縮著歐羅巴最完美的浪漫風情和人文經典,她矗立在西歐大陸的十字路口,如同歐洲的心臟怦然博動、生機盎然。</h3> <h3>愛之湖為比利時布魯日南部的湖泊,又稱之為天鵝湖,據說湖的名字來自于一段凄美的愛情傳說,當年這里被森林和沼澤地包圍的地方,老水手和他的女兒居住于此,女兒心中早已有了心上人,但老父卻不滿意,當羅馬人入侵時心上人入伍從軍,而老父卻乘機將女兒另嫁他人,女兒不從逃婚偷跑出來來到愛之湖,心上人凱旋歸來聽聞此事,尋到此地發(fā)現(xiàn)戀人已奄奄一息,于是心上人埋葬了愛人放水成湖,于是便有了愛之湖。</h3> <h3>據介紹1969年之前這里曾有一座哥特式城堡,城堡拆除后門樓與園林被保留下來,后議會通過決議將此處開辟為公園,歷經三年建成了愛之湖公園。</h3> <h3>井然有序的等候綠燈通行</h3> <h3>布魯日圣母教堂建立于十三世紀至十五世紀,期間經過多次改建,糅合了各種建筑風格,其中鐘樓高達122米是該市最高建筑,也是世界第二高磚砌塔樓,圣母教堂收藏有米開朗基羅的【圣母和圣嬰】藝術珍品。</h3> <h3>鐘情橋</h3><h3>此橋很適合情侶一起去,當然也是單身狗脫單的好去處,據說踏上這座橋看見的第一個人,便會一見鐘情。</h3> <h3>布魯日老城區(qū)</h3><h3>布魯日也譯作“布呂赫”,為比利時的一座歷史名城,有“小威尼斯”之稱,可見這里是座水城,河道遍布全城,大都建筑都是依河而建,古城內河溝渠如網,古建筑鱗次櫛比,街道仍保留有渾厚的中世紀風貌,這里曾經是歐洲著名的港口城市與商埠,在十四世紀曾是歐洲主要的商業(yè)中心之一,但在隨后的世紀中由于這座城市與海洋的水路淤塞,盡管后來修建了一條新的運河,它的輝煌已經不再,布魯日只能喚起人們對遙遠年代的思念和夢想,然而說它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卻有部分虛構成分,這座城市有很大一部分是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建造的,仿造中世紀的風格而已。</h3> <h3>布魯日市場廣場是布魯日的心臟,也是電影“殺手沒假期”里出鏡率最高的景點,廣場中央矗立著十四世紀奮起反抗法國專制的“金馬刺之戰(zhàn)”的英雄領袖揚·布雷德爾和彼得·德·科寧克的塑像,廣場南側為布魯日標志性建筑鐘樓,東側是哥特式建筑的省政府大樓和郵局,北側和西面的山型房頂建筑是商店、餐廳和咖啡館。</h3> <h3>貝尓福鐘樓</h3><h3>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紀風格的鐘樓,樓頂上有四十六個大大小小的鐘鈴組成的琴,每半個小時奏響一次,曼妙無比。在十五世紀后的一段時間內,鐘樓還被用作收藏珍貴的奇珍異寶和重要的市政檔案,想要登上鐘樓,需經過異常陡峭的樓梯,且樓梯的空間狹窄無比,一次容納不了幾人,三百多層階梯會讓體力不佳的游客望而卻步,但如果你能堅持登到樓頂,一覽布魯日美景盡收眼底。</h3> <h3>排隊等候登鐘樓的游客</h3> <h3>廣場東面是哥特式風格的省政府和郵政局大樓。</h3> <h3>布魯日歷史博物館門前的古裝機器人,會自動重復致歡迎詞及介紹并伴有動作。</h3> <h3>貝尓福鐘樓是布魯日的??,在布魯日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它,所以也不會迷路。</h3> <h3>北側和西面山型房頂的建筑為商店、餐館和咖啡館。</h3> <h3>市政廳廣場</h3> <h3>布魯日市政廳位于城堡廣場,始建于1376年與圣血教堂相鄰,市政廳建筑屬于晚期哥特式風格,正面六扇尖頂穹窿窗垂直排列,造型新穎獨特,外墻上刻有浮雕,內容取材于圣經故事和歷史人物,生動傳神,內部大廳裝飾著木制穹頂天花板和歷史壁畫,史料室還收藏有許多有關布魯日歷史的檔案及繪畫,不過要門票,由于時間關系沒進去。</h3> <h3>市政廳內</h3> <h3>市政廳內的城市博物館</h3> <h3>圣血教堂名字來自保存于此的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帶回來的“圣血遺物”基督受難圣血的水晶瓶。每年四月底至五月中是耶穌升天節(jié),歐洲各界宗教人士都會在布魯日聚會,頂禮膜拜耶穌的圣血,成為比利時重大的宗教盛事,而布魯日也因圣物的到來從此繁榮。</h3><h3>這是一座具有羅曼式風格的天主教堂,原始的石塊堆砌而成的圣血教堂散發(fā)著神明特有的莊嚴,教堂外觀密密麻麻的精湛雕刻透露著人們的虔誠與敬意,??內部不大有二層。</h3> <h3>比利時根特位于斯凱爾特河與萊斯河匯合處,由根特市和周圍的一些小鎮(zhèn)組成,是法蘭德斯地區(qū)的中心城市,別名“花城”,五年一度舉辦世界聞名的花展,根特市的起源可追溯到七世紀,中古會堂的遺跡、古城遺址和莊嚴的大教堂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今的根特是著名的大學城,擁有比利時屈指可數的美術館、博物館等等。這是一座古老與現(xiàn)代相融合的城市,穿梭在這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中,感受現(xiàn)代藝術的熏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筑,都是它成為當代藝術家最愛的城市。</h3> <h3>這是根特一家著名的啤酒店,里面經銷比利時各種口味的??</h3> <h3>格拉文斯丁城堡也稱“伯爵城堡”,是根特市的一座中世紀古堡,佛蘭德斯的伯爵們在比利時很多主要城市中都建有城堡,因為這些伯爵擁有特殊的權利與法律規(guī)范,所以他們會不停地從一個城市轉移到另一個城市,盡管他們在各個城市修建了很多城堡,但每次僅僅會在一個城堡中居住幾個月而已,根特的格拉文斯丁城堡只是這些城堡中的一座,但它是唯一一座在中世紀建成并完整保存至今的。</h3> <h3>現(xiàn)今的這座城堡是由阿爾薩斯的菲利普伯爵于1180年修建的,是仿造十字軍城堡而建,十四世紀以前一直是佛蘭德斯伯爵們的住所,不過后來被遺棄了,1885年根特市政府買下了這座城堡并對其進行了維修和翻新,現(xiàn)今新修的建筑被移走,而城堡的城墻和主樓均被修復成原來的面貌。</h3> <h3>正在維修中的根特老交易所</h3> <h3>午餐后前往根特市政廳途中,巧遇參加狂歡的踩著高翹的年輕人,整個街道被圍堵的水泄不通。</h3> <h3>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象征,根特的象征就是鐘樓,它建于1313年,為根特最高建筑物,塔頂為五個尖頂組成,中間最大的便是鍍金的主人公肥龍的居住地。</h3><h3>傳說該雕塑最初是挪威國王西格麗德馬格努松在1111年十字軍東征時放置在船頭的標志,多年征戰(zhàn)之后掠奪了無數財富,后來這些財富被集中到了根特并將所有的戰(zhàn)利品放在鐘樓內展示,為了象征勝利,象征由肥龍保護這些財富,于鐘樓頂上建造了代表意義的鍍金大龍。</h3><h3>肥龍只是人們對它的愛稱,外表不是那么威風但這只旋轉的鍍金龍確實是這座城市的守護神,站在根特的最高點守護著城里的市民和財富。</h3> <h3>根特市政廳—它是由新舊兩個建筑糅合在一起的,老一點的是1519年—1539年的晚期哥特式建筑(右面),新一點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建筑(左邊)。</h3> <h3>位于市政廳和鐘樓前的廣場上有一個這樣的建筑—市場大廳,這是個有爭議的現(xiàn)代建筑,初看好像能避雨外看不出有什么其他用途,建筑建造于2009年—2012年間,耗資370萬歐元。它是由四個水泥柱支撐著上面的鋼結構,支柱內有電梯通往地下的自行車庫,房頂由木材制作并留有采光孔,該建筑曾遭到很多非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此批評這個建筑與作為世界遺產的根特老城不和諧,當地議會也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了歉意。</h3> <h3>圣·巴夫大教堂始建于十二世紀,建成于十六世紀,是浪漫主義、早、晚期哥特式風格完美結合的建筑,它是在圣·施洗約翰禮拜堂的基礎上修建的,該禮拜堂最初的建筑遺跡至今仍可從教堂的地下室看到,禮拜堂于1038年被改建成為羅馬式風格,從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期間,教堂連續(xù)進行了擴建和改造,最終被改成具有哥特式風格的建筑。這里更因收藏了許多藝術珍品而出名,放在大門左側的側殿里的三折畫【神秘的羔羊】是教堂的珍寶,教堂內還藏有皮·寶·羅本斯的【圣·巴夫大教堂入門】以及勞·德爾沃科斯的【真理說教壇】等雕刻作品</h3> <h3>圣尼閣老教堂是根特最古老的地標之一,也被譯為圣尼古拉教堂,外觀樸素內部奢華,據說該教堂最特別的地方不在于古老與否,而是教堂一分為二,在每月第一個周末舉辦跳蚤市場,它不是為教堂義賣,為教堂集資,而是真正的跳蚤市場,收益歸自己所有。</h3> <h3>米歇爾橋位于根特市中心的萊厄河上,附近擁有比利時最美麗的風景,當地人最喜愛的香草河岸就在這里。</h3> <h3>當地人最喜愛的河濱大道—香草河岸,這里擁有比利時最美的風景之一。</h3> <h3>根特市中心的萊厄河,</h3> <h3>布魯塞爾是比利時首都,也是比利時的第一大城市,它是北約和歐盟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擁有全歐最精美的建筑和博物館,摩天大樓與中世紀古建筑相得益彰,整個城市以皇宮為中心,沿著“小環(huán)”而建,充滿了藝術氣息,曾經的統(tǒng)治者們在此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奢華建筑和宮殿,不少街道上竟然還保留著不同世紀建筑,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法國新藝術時期再到新古典式風格,走在那一條條中世紀的小道上如同在于時間隧道里徜徉。</h3><h3>這是坐落在市中心的建于十二世紀的布魯塞爾大廣場,由于地理和歷史的原因廣場呈五角星,以中央街為界共分為上城和下城兩部分,上城區(qū)是王權貴族階級的聚集地,王宮、大法院、美術館和大教堂等宏偉華美的建筑都坐落于此,下城區(qū)是市民階層聚集的地方,而大廣場就躲在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縱橫交錯的古老街道和民居所淹沒。</h3><h3><br></h3> <h3>市政廳位于廣場右側,它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蘭德哥特式建筑,造型獨特,空靈高聳。該樓建于1402年,樓塔高約91米,塔頂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魯塞爾守護神圣米歇爾的雕像,市政廳的大門不在正中,上面的高塔也稍偏一點,其實高塔與大門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整個建筑分別建于三個不同時期才造成的,廳內裝飾十分精美奢華無比。</h3> <h3>市政廳對面的是國王之家,它建于1502年,不過該建筑也于1695年在戰(zhàn)火中被毀,現(xiàn)在的建筑是1860年重建,由于某位布拉班公爵后來成為西班牙國王故被稱為國王之家,這建筑現(xiàn)為布魯塞爾城市博物館,撒尿小童的原作就保存在這里。</h3> <h3>這座建筑曾經是布拉班公爵的住所,也是廣場上最豪華的建筑,門面最大。據導游介紹看一個人的財富多少就看他的門面大小。</h3> <h3>廣場左側的一座門上飾有一只展翅欲飛建筑為著名天鵝咖啡館,它曾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當年居住和工作過的地方,在這期間馬克思寫出了著名的【哲學的貧困】和【共產黨宣言】等作品。</h3> <h3>這座白色的建筑(俗稱鴿子),1851年維克多·雨果因反對拿破侖三世政變稱“帝”,被法國放逐后曾居住在這里。他曾贊美這里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h3> <h3>布魯塞爾的市標“尿尿小童”銅像就躲藏在這條巷子深處。</h3> <h3>撒尿小童的銅像制作于1618年—1619年,由于多次被盜,現(xiàn)在的是1965年復制品,原版和來訪的君主或貴族贈送的七八百套服裝都保存在布魯塞爾城市博物館內。</h3><h3>譽滿全球的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塑像矗立于大廣場附近的埃杜里弗小巷中,他的名字叫于連,他頭發(fā)卷曲蓬松,小鼻子向上翹起,光著渾圓的屁股,旁若無人地撒出一道弧形尿流,其狀其貌可笑又可愛。塑像下與噴泉相連,所以小于連的尿是永不枯竭,狂歡節(jié)時小于連便改尿啤酒一天,游客們爭相搶飲,獨有情趣。</h3><h3>關于小于連的身世留有多種傳說:有的說他在強盜放火時一泡尿澆滅了火星拯救了全城;有的說敵人入侵者企圖炸毀城市時小于連挺身而出撒尿澆滅了導火線,自己中箭身亡;還有的說他專愛站在樓頂向出殯人群撒尿,激怒了過路的女神罰他永遠撒尿,1698年巴伐利亞總督路過此地念他赤身裸體站在刺骨的寒風中,便賜給他金絲禮服穿戴,此舉引來賓客們紛紛仿效,他們爭相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裝贈送給小于連,以致他的衣服多的要專設一個博物館來收藏,其中就有中國贈送的兩套,一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另一套是漢族對襟小褲褂一套。</h3> <h3>這是在廣場北面的皇家圣于貝尓長廊,建于1847年,長廊兩邊都是眾多的商店、餐館、咖啡店以及劇場和電影院。</h3> <h3>長廊里的巧克力店</h3> <h3>廣場在舉行音樂會</h3> <h3>胖導發(fā)現(xiàn)了險情,有恐怖分子想搞事。</h3> <h3>警察已逮捕了幾個,胖導發(fā)信息要求所有人立即離開此地。</h3> <h3>我們也見到了騎警正在向事發(fā)地聚集。</h3> <h3>滑鐵盧古戰(zhàn)場位于布魯塞爾以南18公里素瓦尼森林盡頭的滑鐵盧附近,1815年威靈頓公爵指揮的英荷聯(lián)軍及普魯士軍隊就是在這里圍困并最終擊敗拿破侖,從而結束了這位傳奇人物縱橫歐洲的歷史。</h3><h3>滑鐵盧有一座高約四十米的人造小山丘在小鎮(zhèn)往南出鎮(zhèn)的一片田野上,名為獅子山,頂部立有一頭重28噸,面朝法國的鐵鑄雄獅雕像,它是利用當年遺留在戰(zhàn)場上的槍炮鑄成的。</h3> <h3>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率領法軍與英、荷、比利時普魯士的聯(lián)軍對峙,在短短半天之內二十萬大軍之中就有五萬人陣亡,拿破侖在滑鐵盧初嘗敗績的滋味,四天后隨即退位,并遭放逐到圣赫勒那島,于是一場震蕩整個歐洲的戰(zhàn)役就此結束,在此戰(zhàn)役中,雖然拿破侖慘遭滑鐵盧,但戰(zhàn)勝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的名聲卻遠不及他,在小鎮(zhèn)似乎只有拿破侖的塑像供人憑吊,卻無人尋找戰(zhàn)勝的英雄威靈頓公爵。在世界戰(zhàn)爭史上滑鐵盧大戰(zhàn)以戰(zhàn)線短、時間短、影響大、結局意外而著稱,是一場二流將軍戰(zhàn)勝一流將軍的典范。</h3> <h3>沿著226級臺階拾階而上,峰頂上迎接人們的是一頭威風凜凜的雄獅,它的前爪緊緊的抓住一只象征世界的鐵球,兩只眼睛“獅”視耽耽地盯著南方的法蘭西,據說從此以后法國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強有力的國家領導人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