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記蒙山十險之一大崮</p> <p class="ql-block">在沂蒙山區(qū),隨處可見一些姿態(tài)奇特的山,這些山的頂部總體上都呈圓形,峰巔四周峭壁陡立,像斧劈刀削一般,山頂基本上又是平的,這種山被地貌學家命名為“桌狀山”,也叫“方山”,當?shù)乩习傩辗Q為“崮”。</p> <h3>第二天早上,朦朦朧朧看見的就是頭天挑戰(zhàn)的刀山。</h3> <h3>早飯后出發(fā)八十公里外的一個目標,那就是蔚為壯觀的大崮,周邊還有<span style="line-height: 1.8;">西蒙山、林家崮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蛾子崮等。</span></h3> <h3>蒙山的景點不像鳳凰嶺那么集中,分別分布在一百公里的范圍內(nèi),交通也不太方便,道路也不好走,許多道路越野車都困難,更不要說小轎車。</h3> <h3>一般車輛達到這里真的沒有辦法前行了,好在當?shù)嘏笥芽鞓返脑揭败嚢研欣罾先?,大家徒步三公里才到山腳下。</h3> <h3>站在蒙山小道上,眺望蒙陽四崮蔚為壯觀,左至右依次是,西蒙山,大崮,林家崮和<span style="line-height: 1.8;">蛾子崮。從這里開始挑戰(zhàn)驚險之崮。</span></h3> <h3>大崮山腳下,巍峨突兀,如臥虎,如盤龍的靜臥在山谷之中。</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崮"的成因主要是侏羅紀時代,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形成的,它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坦,周圍峭壁如削,多呈駝、帽、桌和雞冠等形態(tài)。這種地貌世界少見,但是在沂蒙山區(qū)卻比比皆是。</span></h3> <h3>蒙山的"崮",多聚集在東北部,這里山巒密集,崮與崮遙相呼應,崮與崮緊密相連,崮與崮起伏錯落。</h3> <h3>在沂蒙山最為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犢崮、獐子崮、南北岱崮。其實崮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xiàn)象,是大自然億萬年創(chuàng)造的自然景觀。</h3> <h3>沂蒙有七十二崮,或雄奇,或秀美,頗有神工鬼斧只妙。在蜿蜒的山巒之間,有的崮好象山頂上冒出一棵大型蘑菇,有的象扣在山頂上的一頂帽子,有的象石磨,有的象圓木,千姿百態(tài),各具風采。<span style="line-height: 1.8;">綿亙的群山,層巒疊嶂,雄峰矗立,蒙山和沂山相聯(lián),形成廣闊的沂蒙山區(qū)。</span></h3> <h3>披荊斬棘終于到了大崮山腳下,大崮位于蒙陽東面,蒙山龜蒙頂西側,莪子崮北面,號稱蒙山第四險崮,它白巖鑄成的山體峭壁高聳,陡峭而險,陡壁斜坡大約70度左右,高百米有余、壑深曲澗,崖壁光滑,陡峭如簾??芍^景觀奇特,磨道精彩。這么說吧:它有點像鳳凰嶺第一險的雄獅峰,但是比<span style="line-height: 1.8;">雄獅峰坡大上十倍,甚至于二十倍,好在表面上有一些風化,部分地方可以摳和蹬,不然徒手沒有上去的可能。</span></h3> <h3>這就是著名的大崮南坡巖壁,乍一看讓人膽戰(zhàn)心驚,首當其沖者仍然是“瘋子”,我爬到半山腰遇到了攔路虎,一個大跨越讓人有點不寒而立,其實要是不高完全可以過去,要知道是在懸崖峭壁之上,一旦失手就成了永別。這時“瘋子”已經(jīng)放下了繩子,保護了一下越過,再導一下繩子方便后面人通過。</h3> <h3>在沂蒙山崮的名字也千奇百怪,有的以歷史人物為名:如孟良崮、呂母崮、晏嬰崮。有的以崮上的特征物為名:如松崮、泉崮、水塘崮。更多的則以崮的外行為名:如錐子崮、牛角崮、歪頭崮、油簍崮、和尚崮、透明崮等。</h3> <h3>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沂蒙的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著名的孟良崮戰(zhàn)役、岱崮保衛(wèi)戰(zhàn)、抱犢崮戰(zhàn)斗、龍須崮暴動等等都發(fā)生在這里。解放后,經(jīng)過沂蒙人民的妙手裝扮,沂蒙七十二崮變的越來越美麗多姿,不僅成了沂蒙山區(qū)壯麗的風景,更成為沂蒙人民的財富,沂蒙人民的驕傲。</h3> <h3>沂蒙山不僅發(fā)生過許許多多戰(zhàn)役,也書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耳熟能詳?shù)囊獢?shù)沂蒙支前,勤勞善良的沂蒙山人民用小推車推出淮海戰(zhàn)役的順利,憨厚樸實的沂蒙山婦女能夠用乳汁救解放軍戰(zhàn)士,這是多么平凡和偉大的實際行動!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自認為非常好的電視連續(xù)劇,它就是《沂蒙》,這部電視劇演員形象逼真,演技出神入化,歌頌可歌可泣,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就這么一部優(yōu)秀的電視劇,電視臺只播了兩次,道是一些亂七八糟的電視劇反反復復的沒完沒了,真的懷疑藝術和教育的價值。</h3> <h3>如果說綿延起伏的八百里沂蒙是一幅壯麗的畫卷,那么兀立其中的沂蒙七十二崮無疑是這幅畫卷中最亮麗的風景,當年陳毅元帥轉戰(zhàn)沂蒙時,曾對沂蒙七十二崮大加贊美:臨沂蒙陰新泰,路轉峰回石怪林立,一派好風光。</h3> <h3>沂蒙山西連兗濟,通向徂徠山區(qū),南俯徐淮,攬括抱犢崮山區(qū),東瀕黃海,延伸到日照濱海地區(qū),北負泰岱,涵蓋沂山和沂源。<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所謂“沂蒙七十二崮”,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也就是一個概數(shù)而已,并非確指。其實,沂蒙山區(qū)的崮,遠不止七十二座。 整個沂蒙山區(qū)的崮,至少也有上千座。大概是因為“七十二”是當?shù)厝嗣癖容^喜愛的一組數(shù)字,如同孔子有七十二賢人、濟南有七十二泉、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等之說,所以流傳下來。</span></h3> <h3>縱觀沂蒙七十二崮的傳說,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等等故事在這里廣泛流傳,這些傳說,順應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心愿,健康向上,歷代流傳,經(jīng)久不衰。</h3> <h3>七十二崮許許多多的傳說,幾乎每一個崮都流傳著一個饒有趣味的古老傳說。它們或美麗,或悲壯,或幽默,莫不生動感人,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憧憬和智慧,是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些古老的傳說在沂蒙山崮間隨風飄蕩,久經(jīng)不衰。所以沂蒙七十二崮有著獨有的瑰麗和奇幻,名揚四海,令人神往。</h3> <h3>其實它是一種相當奇異的“崮文化”現(xiàn)象,它的載體并非枯黃色的史書,而是祖輩流傳的語言。它從老人出神入化的嘴巴中講出,飄流進孩子們那純真的記憶中。隨著一茬茬童聲的成熟與蒼老,便會穿越時空流傳下來。它描述的內(nèi)容往往是極淺俗,也極其深奧,使后人癡情在無窮無盡的想象之中。</h3> <h3>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沂蒙山區(qū)這地方的確不是陸地,而是一片看不見邊的海,站在東岳泰山頂上向東看,波浪連天,在那海天相接的地方影影綽綽顯出一星星黑點,那就是蓬萊仙島。上面住著八仙等眾仙長。</h3> <h3>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艱難爬行,全隊人員終于達到山頂,平靜一下驚魂的心環(huán)顧四周,景區(qū)內(nèi)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星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林家崮、蛾子崮盡收眼底。</span></h3> <h3>繼續(xù)前行,從大崮頂?shù)酱筢谋北?,處處怪林立,隨處可見山石崩塌遺跡,這時平行于<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林家崮,望</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蒙陽溝全景。</span></h3> <h3>這一座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據(jù)說還沒有開發(fā),不敢冒然行事,就拍照留個紀念吧。由此沿山巔,越蒼松,向西蒙山而去。</h3> <h3>這是大崮和西蒙中間突兀的一塊巨石,當?shù)厝藛緸椤吧哳^”,乍一看就向蒼松翠柏中伸出來的一條蛇張開血盆大口。至此進入下一個景點——西蒙山。</h3> <h3>這里提供一下大崮和西蒙軌跡,以方便您的出行。</h3> <h3>仍然是分享一下大崗的視頻震憾一下您的耳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