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據(jù)說,這是最早的孔子像,有沒有覺得他與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孔子不太一樣呢??</h3> <h3>漂亮的青銅鎮(zhèn),造型各異,精美絕倫??????</h3> <h3>漆器,出土的大量漆器曾經(jīng)是不是非常精美呢?</h3><h3>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約3000件,其中既有鼎、壺、杯、盤、勺等飲食器皿,也有奩、盒、幾、案、箱等起居用具,還有大型的通體髹漆、色彩斑斕的溫明、軺車、樂車和棺槨,造型優(yōu)美、構思巧妙、色彩亮麗、工藝精湛。</h3><h3>歷史學者王金中稱,在?;韬钅蛊崞鞯你懳闹?,記載了制作每件漆器的用漆量。如一件木笥“用漆一斗一升六蘥(音yue,月)”,一件丹水笥“用漆一斗二升十蘥”,一件丹畫盾“用漆二升十蘥”。斗、升、蘥都是容量單位,木笥一批就做了30件,用漆可達33斗之多;丹水笥一批做了20件,用漆可達24斗之多。 如果是大件物品,更是用漆無數(shù)。</h3><h3>王金中研究認為,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栽培漆樹,在全國多地都有漆樹生長,劉賀生前所在的山東、江西等地亦有漆樹資源,所以不愁采購不到大量充足的用漆。<br></h3><h3>銘文中多次提到“髹”,就是用漆涂飾的器物。銘文中說“財用、工牢”或“財物、工牢”“并直(值)”若干錢?!柏斢谩被颉柏斘铩憋@然是指漆、布、顏料的費用,如果按照工、料對半來計算,在?;韬顒①R家里做一件木笥可得480錢,一批30件就得14400錢;做一件丹水笥得345錢,一批20件就得6900錢;做一件丹畫盾得276錢??梢钥闯?,制作一件漆器費工費時,用工量是非常大的。</h3><h3>王金中認為,工藝越復雜,制作出的漆器用工量就越大。從?;韬钅钩鐾恋钠崞髦?,可以看出那時的髹漆手法已經(jīng)發(fā)展到多樣化、藝術化。<br></h3><h3>?;韬钅钩鐾恋钠崞縻懳闹?,都是以“十”為計數(shù)單位,為何不是“十二”(一天十二個時辰)或“十六”(一斤十六兩)?王金中認為,制作漆器的全部過程一定是在手工作坊完成。而制作漆器的工種至少有十余種之多,如果是中小型作坊,不可能分工那么細,只能每人身兼數(shù)職。以“十”為計數(shù)單位,對于大型作坊和中小型作坊都較為合適,既可以成“十”成“十”地下料,也可以成“百”成“百”地生產(chǎn),同時在循環(huán)流動的狀態(tài)下掌握晾干的周期和髹飾的進度,這樣既省時省力,又省工省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組織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能力和水平。</h3><h3>在?;韬钅钩鐾恋钠崞髦?,有一件盤盞分外顯眼,器底書寫五個字:“醫(yī)工五禁湯”,它直接說明了這件漆器的用途——用于喝湯藥的。</h3><h3>王金中分析,漆器完全是由天然原材料制成,制作周期很長,漆已經(jīng)完全干透,既耐高溫又耐腐蝕。用它盛放熬制好的中藥,一不會發(fā)生化學反應,藥效能夠保持;二不會燙手,端起來方便;三不太沉重,用著順手。<br></h3><h3>從盤盞上的字跡分析,很可能出于不同年代或不同人手。王金中判斷,這種盤盞,很可能是劉賀當上?;韬畹弥夭∫院螅诮髦棉k起來的,而且不止一件,至少有三到五件。<br></h3><h3>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個漆耳杯,黑漆紅紋,底部中央書寫著兩個黃色的字,一字清晰,為“李”字,另一字模糊,王金中認為,可能是“家”字或“具”字。</h3><h3>李具或李家,說明這個漆耳杯是劉賀的父親、第一代昌邑王劉髆的母親李夫人家的。有文獻記載,漢代漆器的價值是青銅器的十倍,是王公貴族家里才能享有的器物。正是由于十分貴重,所以才從李夫人那里傳給了劉髆,又傳給了劉賀。<br></h3><h3>從銘文中可以看出劉賀使用的許多漆器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舊家什,這些老漆器成為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傳家寶。<br></h3><h3>?;韬钅蛊崞魃香懳模腥浴八礁倍珠_頭。漢代私府,主要是指各路諸侯儲藏錢物的府庫,掌管私府的官員一般都是由朝廷統(tǒng)一任命。?;韬钅钩鐾恋囊患嵘系你懳?,透露出私府對漆器制作的管理,全文如下:“第一。廿五弦瑟,禁長二尺八寸,高十寸。昌邑七年六月甲子。禮樂長臣乃始,令史臣福、瑟工臣成、臣定造?!逼渲?,“禮樂長臣乃始”和“令史臣?!倍际枪賳T的職務和名字。</h3><h3>這是制作漆器的“崗位責任制”清單,說明劉賀無論是當昌邑王還是當?;韬?,家里都設有私府,主管錢物,包括對漆器等貴重物品的制作與管理。<br></h3> <h3>?;韬钅钩鐾聊緺┘s200版,其中包括屬遣策類的簽牌以及奏牘。簽牌系于竹木笥和漆箱上,記載了所盛器物的名稱和數(shù)量,屬于遣策性質(zhì)的內(nèi)容。遣策在戰(zhàn)國秦漢出土文獻中非常常見,內(nèi)容一般都為陪葬器物的名稱和數(shù)量。至于奏牘,學者認為應該是墓主人上奏皇帝和皇太后奏書的副本。</h3><h3>又出土竹簡近萬枚,內(nèi)容以書籍簡為主,據(jù)《南朝市西漢?;韬钅埂芬晃模?lt;/h3><h3>竹簡的內(nèi)容大約包括《悼王賦》《論語》《易經(jīng)》《禮記》《孝經(jīng)》《醫(yī)書》《五色食勝》等內(nèi)容。其中《悼王賦》有描寫墓冢的文字。而《論語》《易經(jīng)》《禮記》《孝經(jīng)》等篇章,無疑屬于書籍簡。</h3><h3>最為重要的是,在?;韬顫h墓出土的竹簡中,發(fā)現(xiàn)了可能屬于《齊論語》的《知道篇》。我們知道,《論語》傳到漢代時,一共有三個本子,一是《魯論語》,二是《齊論語》,三是《古文論語》。其中《齊論語》和《魯論語》大致相同,不過多出了《問王》和《知道》兩篇。到后來只有《魯論語》傳了下來(《齊論語》失傳,而《古文論語》自孔子壁中發(fā)現(xiàn)后,根本就沒有傳開。)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論語》,實際上是《魯論語》。而這次?;韬钅怪邪l(fā)現(xiàn)的《知道篇》,正是失傳了兩千年的《齊論語》的內(nèi)容,這對我們研究孔子、《論語》以及先秦文化思想、漢代的經(jīng)學等等方面無疑有著相當?shù)囊饬x。</h3><h3>除了這些,目前已經(jīng)公布的內(nèi)容并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竹書紀年》性質(zhì)的竹簡。</h3> <h3>?;韬钅箖?nèi)棺出土劉賀玉印的那一刻起,發(fā)掘者心里的那個糾結也許才順當開解了。一直的推想與猜測,也都至此全都了結,第一代?;韬顒①R是墓主,一印定局。</h3><h3>漢代的印記,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制,大小形狀都有標準,對印紐的雕刻更是明文規(guī)定。在得知劉賀玉印出土消息時,除了對印文的關切,印紐的造型自然也是重要的話題。有專家議論說,劉賀的印應當是螭虎紐吧,結果不是,卻似乎是蟾紐,一只黑頭的蟾蜍,臥在印背上,竟然還顯出有些自得的神態(tài)。</h3> <h3>蟾紐,為何是這樣?</h3><h3>漢時制度中的璽印,據(jù)漢代應劭《漢官儀》的記述是:“諸侯王,黃金璽,橐紐;列侯,金印,龜紐;丞相、太尉與三公前后左右將軍,金印,龜紐;二千石,銀印,龜紐;千石以下,銅印,鼻紐;諸侯二品以上,金章,紫綬,龜紐、豹紐或貔紐;三品,銀章,青綬,龜紐或熊紐、羆紐、羔紐、鹿紐;四品,銀印,青綬,珪紐、兔紐;其他銅印,環(huán)紐。國有定制,不能私易之也。”<br></h3><h3>用金銀銅,刻橐龜兔,如此定制,不能私自變更。當然這里指的是官印,私印雖可能有些不同,也當循此制度,變更不會太大??脊虐l(fā)現(xiàn)的漢代官印,確有不少龜紐,但也有規(guī)制不載的螭紐,倒是希見橐紐。這個橐紐極是奇怪,很多人理解是駱駝紐,總覺甚是可疑。</h3><h3>劉賀墓中先見一枚“大劉記印”玉印為龜紐,倒也沒什么特別之處,也算合乎規(guī)制。可這本名的劉賀印,卻是一個蟾蜍紐,讓人很難理解,也無從解說。</h3><h3>不久前又有消息說,這劉賀印并非蟾紐,而是鳳紐,一下子又變成了鳥。這就更是奇怪了,真的是鳳紐么?<br></h3><h3>清洗后的玉印,最近才完全出露真容,不是蟾,也不是鳳,是鸮紐!</h3><h3>劉賀印紐的造型,初觀如蟾,白身黑首。<br></h3><h3>再觀如鳳,臥體回首。<br></h3><h3>三觀為鸮,匐身回首,短尾疏翅,瞠目鉤喙,眉耳畢現(xiàn),真的是鸮。面目有點兒兇悍,也無長尾飄然,沒有鳳鳥特征。<br></h3><h3>在為玉印描圖時觀察發(fā)現(xiàn),鸮喙是大張著的,似乎是在叫喚著……</h3><h3>鸮紐玉印,從未見過的奇物,它傳導出了怎樣的信息?<br></h3><h3>漢代以前,鸮為吉鳥,甚至入了崇拜的祖神之列。漢時開始,觀念明顯變了,鸮成了不孝鳥,入了兇鳥之列。賈誼被貶長沙,見到鸮飛入舍中,心里陡生幾多聯(lián)想,覺得這種兇鳥要帶來惡運,甚至擔心自己會折壽。<br></h3><h3>查考有限的文獻,可知劉賀對鸮是有態(tài)度的,雖然態(tài)度并不明朗。劉賀被廢黜回到昌邑,后來霍光家族伏誅,地節(jié)四年(前66年)九月中,山陽太守張敞受命進到故昌邑王宮察看劉賀。他給漢宣帝的報告中說,劉賀重病在身,行走不便,“我想用話觸動他,觀察他的心事,就用惡鳥試探他,說:‘昌邑多梟(鸮)?!瘎①R回答說:‘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長安,根本沒有梟?;貋頃r,東行到濟陽,就又聽到梟的叫聲了?!?lt;/h3><h3><br></h3> <h3>劉賀與張敞說鸮,這能說明什么?也許是要說劉賀思維還算正常,也許是要說這廢帝并沒有忘記他登基長安之事。鸮畢竟進入到劉賀的記憶中,而且那是在從天上墜入淵底的時刻,那是兇鳥的叫聲!</h3><h3>可是為何要用鸮形刻印,為何要取那樣匐伏的姿勢,為何還要張開大嘴,我們似乎能看出他心里的那種不甘來。不論怎么看,這都是反常的舉動,這藝術決不是賞心悅目的奢品。</h3><h3>再說,鸮紐玉印,是劉賀的創(chuàng)意,還是他人強為,也不得而知。<br></h3> <h3>這枚死后都掛在劉賀腰間的私章,也許是一代廢帝永遠都說不清,咽不下的悲哀吧!</h3> <h3>江西省博物館沒有館章(說實話真的很差),幸好還有這枚放大款的“劉賀”印。好吧,博物館護照上就蓋你吧??</h3> <h3>年底,會有一個新的?;韬顒①R遺址公園建成。據(jù)說文物會更多,發(fā)掘原址原地建造,而且配套設施齊全。</h3><h3>難道,還要再來一次嗎??????</h3> <h3>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大塘坪鄉(xiāng)觀西村,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nèi)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h3><h3>墓園由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園墻、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筑構成,內(nèi)有完善的道路系統(tǒng)和排水設施。</h3><h3>自2011年發(fā)掘以來,已出土1萬余件(套)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