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跟隨《偉大的轉(zhuǎn)折》,我走四渡赤水(之一)

劉薇

<h1>一部完整的描寫中央紅軍1934年12月進入貴州,至1935年5月離開貴州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偉大的轉(zhuǎn)折》,將我們引向了四渡赤水之行。</h1> <h1>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撤出蘇區(qū)瑞金。血戰(zhàn)湘江之后,8萬紅軍僅存3萬。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會議”上,采納了毛澤東的建議,放棄北上湘西與紅二,六兵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西進,以保存實力。</h1> <h1>通道轉(zhuǎn)兵貴州后,經(jīng)歷了黎平會議一一猴場會議一一突破烏江一一遵義會議一一土城戰(zhàn)役一一 <font color="#ed2308">一渡赤水</font>一一雞嗚三省會議一一扎西會議一一 <font color="#ed2308">二渡赤水</font>一一 <font color="#ed2308">三渡赤水</font>一一茍壩會議一一 <font color="#ed2308">四渡赤水</font>一一南渡烏江一一西進云南一一北渡金沙江一一會理入川,實現(xiàn)了偉大的轉(zhuǎn)折。</h1> <h1>中央紅軍轉(zhuǎn)戰(zhàn)貴州和川南,起死回生的經(jīng)歷步步驚心,足以吸引人去追尋。</h1><h1><br></h1><p><br></p> <h1>在追尋中重溫歷史,了解四渡赤水的故事,了解毛澤東是如何運用迂回戰(zhàn)術,在赤水河東西穿梭,將老蔣搞得暈頭轉(zhuǎn)向,成就了他的"四渡赤水得意之筆“,并最終將命懸一線的3萬紅軍隊伍,從40萬敵軍的布陣中突出重圍,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石。在祖國70華誕之際,帶著濃厚的興趣,我們開始了四渡赤水的追尋之行。尋找渡口和戰(zhàn)場,實地追尋80年前的艱苦卓絕,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70年后的蝶變與輝煌來之不易當倍加珍惜。</h1> <h1>這些老渡口的石碑上,刻下了四渡赤水的路線:</h1> <h1>一渡赤水,土城鏖戰(zhàn):1935年1月29日,從貴州土城渾溪渡口,元厚渡口過河,進入川南古藺,敘永。<br><br></h1> <h1>二渡赤水,遵義大捷:1935年2月18一20日,從古藺縣太平渡,二郎灘,九溪口三個渡口過河,折回貴州。</h1><h3></h3><h3><br></h3> <h1>三渡赤水,佯動惑敵:1935年3月16一17日,在貴州茅臺渡口過河再次進入古藺。</h1> <h1>四渡赤水,突出重圍:1935年3月22日,再次從古藺太平渡二郎灘,九溪口過河再入貴州。</h1><h3></h3> <h1>我們7天的路線:</h1> <h1>重慶一一江津塘河古鎮(zhèn)一一四川合江福寶,堯壩古鎮(zhèn)一一合江九支縣過赤水大橋一一貴州赤水市一一赤水大同古鎮(zhèn)(偉大的轉(zhuǎn)折拍攝地之一)一一赤水丙安古鎮(zhèn)(紅一軍團和紅二師駐地,黃陂洞和復興場戰(zhàn)役指揮部)一一<font color="#ed2308">貴州習水土城(一渡赤水渡口</font>,青杠坡戰(zhàn)斗遺址,大埂上指揮點,偉大轉(zhuǎn)折拍攝地之一)一一<font color="#ed2308">四川古藺太平渡,二郎灘(二渡和四渡赤水渡口</font>)一一<font color="#ed2308">貴州茅臺</font>(<font color="#ed2308">三渡赤水渡口</font>)一一貴州遵義(魯班場白家坳戰(zhàn)斗遺址)一一遵義茍壩(茍壩會址,馬鬃嶺分兵,偉大轉(zhuǎn)折拍攝地之一)一一遵義市(遵義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一一貴州婁山關戰(zhàn)斗遺址一一板橋鎮(zhèn)一一松坎一一重慶。</h1> <h1>第一天,順道塘河,福寶和堯壩古鎮(zhèn)。夜色下從合江九支縣過赤水河大橋,進入貴州赤水市。</h1> <h1>赤水市因赤水而紅,成為了集紅色旅游與國家丹霞地質(zhì)公園為一體的優(yōu)秀旅游城市。</h1> <h1>流經(jīng)這座城的赤水河,源于云南鎮(zhèn)雄,全長近500公里,在川,滇,黔接壤地區(qū)穿梭,最后流入四川合江匯入長江。</h1> <h1>當流經(jīng)丹霞地貌時,砂巖滋潤的水色雨后或紅,且含特殊成分,釀出了鼎鼎大名的醬香型白酒一一習酒,郎酒和茅臺,赤水河因此稱為美酒河。美酒河又流出了“四渡赤水”的故事,又稱為“英雄河“。</h1> <h1>順著英雄河的分支大同河,來到了赤水大同古鎮(zhèn)。</h1> <h1>這是一個十分值得到此一游的古鎮(zhèn)</h1> <h1>有自然風光,有悠久歷史和紅色遺址。</h1> <h1>大同古鎮(zhèn)建于明朝,曾經(jīng)是鹽運繁忙的關津。這里的下碼頭是一座保留完好的難得的古碼頭。古鎮(zhèn)上還有許多現(xiàn)存的明末清初遺留的建筑在修繕中。</h1> <h1>雖然因水而興己成歷史,但碼頭的臨水平臺依然保留著寬闊大氣。</h1> <h1>從下碼頭至古鎮(zhèn)的石梯坎也保留完好</h1> <h1>石板路上,干凈整潔的古鎮(zhèn)小巷道。</h1> <h1>原住民在這里慢生活。沒有開發(fā)成彌漫了商業(yè)煙火,奶茶咖啡店成片的另類古鎮(zhèn)。</h1> <h1>臨河的大同古鎮(zhèn),仿佛被時光遺忘的一隅,古撲滄桑中透出平淡的安靜。這種原生態(tài)的味道和自然風光受到寫生者的青睞,也成為了多部電視劇的拍攝場地。</h1> <h1>電視劇《偉大的轉(zhuǎn)折》拍攝地之一</h1> <h1>電影《國酒》拍攝地之一</h1> <h1>這處百年老宅是中共赤合特支部舊址。成立于1929年的特合支委是貴州省第一個黨支部。</h1> <h1>1935年,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后留下的骨干力量,為黔北川南地區(qū)的革命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h1> <h1>離開大同古鎮(zhèn),順著赤水河繼續(xù)走,來到赤水河邊丙安古鎮(zhèn)。</h1> <h1>建于宋代的赤水丙安古鎮(zhèn),不但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還是一處著名的紅色遺址。</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處位于川南入黔的古道上的重要場鎮(zhèn),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1月,紅一軍團和紅二師進駐丙安,在這里指揮了復興場和黃陂洞戰(zhàn)役,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span><br></h3> <h1>以此為紀念,這里的紅一軍團陳列館全國唯一。</h1><h3><br></h3> <h1>紅一軍司令部駐地,軍團長林彪的住所。</h1> <h1>這里記錄了遵義會議后,紅一軍團奉命先行,在赤水大地上,前突后擋,左沖右闖殊死鏖戰(zhàn)的歷程。</h1> <h1>紅一軍團紅一師參謀長耿彪將軍的紀念館,將他的一生詳盡展現(xiàn)。</h1> <h1>離開赤水進入習水,來到了赤水河畔又一座重要古鎮(zhèn)一一習水土城。</h1> <h1>赤水河畔的土城。歷史悠久。</h1> <h1>一座保留尚好的千年古鎮(zhèn),留存有豐富的袍哥十八幫歷史文化的印跡,同時也布滿了四渡赤水在這里留下的紅色遺址。所以,這處紅,白,綠歷史文化交融的古鎮(zhèn),豐富而厚重,在此,我們住了兩天。</h1> <h1>這里是四渡赤水第一渡的主渡口渾溪口</h1> <h1>青杠坡戰(zhàn)役失利后,紅軍從這里撤出土城到河邊。</h1> <h1>用七條鹽船搭設浮橋過河,西渡赤水入川南。</h1> <h1>這里是電視劇《偉大的轉(zhuǎn)折》主要拍攝場地之一</h1> <h1>建于1909年的土城鹽號舊址,四渡赤水時紅軍開倉放鹽處。</h1> <h1>《偉大的轉(zhuǎn)折》在此處拍攝,再現(xiàn)當年場景。</h1> <h1>用上等的丹霞石堆砌的紅石墻布滿滄桑,已用玻璃圍罩保護。</h1> <h1>在石橋上古榕樹下的這家飯店吃豆花,電視中的場景熟悉的再現(xiàn)。土城里,滿滿的都是劇中景!</h1> <h1>1935年1月,中央紅軍到達土城,這里曾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軍總參謀部供給部和中央機關與多位中共偉人的駐地。</h1> <h1>女紅軍街,中央紅軍30位女紅軍住地</h1> <h1>土城還建有全國唯一的女紅軍紀念館。</h1> <h1>這里收集的資料多,展示設備極為先進。</h1> <h1>“紅梅凌宵廳“的多媒體觸摸屏,滾動顯示出女紅軍的名字。我們驚喜的找到了熟人,一位紅軍老鄰居。用手輕輕點開她的名字,即出現(xiàn)了相關介紹。遺憾的是沒有照片。我馬上聯(lián)系了紀念館人員和老鄰居的子女,希望能將照片補上以得圓滿。</h1> <h1>來到土城,有兩處必經(jīng)打卡的戰(zhàn)斗遺址一一青杠坡和大埂上,才能了解一渡赤水的背景。</h1> <h1>這里是青杠坡紅軍烈士紀念碑和烈士陵園,為紀念1935年1月青杠坡戰(zhàn)役中犧牲的3000紅軍將士而立。</h1> <h1>爬上高高的坡頂,一覽當年的戰(zhàn)場,耳畔回蕩著李丹陽深情演唱的《難忘青杠坡》,一首歌唱出了一段歷史…………</h1> <h1>歷史刻在碑上:</h1><h1>位于土城東北3公里處的青杠坡,是習水縣城到土城的必經(jīng)之路。1935年1月在此的一場戰(zhàn)役,是集中在一個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蘆形隘口中鏖戰(zhàn)。這是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的首仗。利用青杠坡的特殊地形,伏擊追尾的川軍郭勛褀部。但因情報不準判斷失誤,敵我力量懸殊,且前來增援的敵軍紛紛而至,戰(zhàn)斗進入慘烈的拉鋸之中。為保存實力,毛澤東當機立斷,撤出戰(zhàn)斗。在土城渾溪口和元厚渡口西渡赤水進入川南,史稱一渡赤水,就此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h1> <h1>當年彭德懷指揮鏖戰(zhàn)的尖山子高地,己是一條高架橋橫跨于80多年前的戰(zhàn)場上。</h1> <h1>紀念碑前擺放著祭品,追思和祭奠80多年前的亡靈。</h1> <h1>當?shù)厝艘部诳谙鄠髑喔芷碌墓适?。一位年輕人告訴我們,這里當年是村民們把戰(zhàn)場上的尸骨撿來堆成了一個小山坡,后來建成了紀念碑。土城還有一位何木林老紅軍,青杠坡負傷留在了土城,按照他終年的遺囑葬于此,與長眠于青杠坡戰(zhàn)場的戰(zhàn)友們相伴。</h1> <h1>這里是青杠坡村的永安寺,己有300年的歷史,現(xiàn)在殿堂里的部分改成了“紅軍醫(yī)院紀念館“。</h1> <h1>這座寺廟的高僧都已逝?,F(xiàn)在的管理者是位村干部,他說這座寺廟里曾收留和救治過許多紅軍傷員,其中有后來任軍委副主席的張震將軍,老將軍在90高齡時還重返青杠坡。戰(zhàn)將楊勇,楊成武也在青杠坡戰(zhàn)役中負傷。</h1> <h1>寺廟里的左側(cè)是為紅軍亡靈而立的牌位,右邊一側(cè)是為高僧亡靈而立。對于村民們這種超度祭奠,我比較認同,于是微薄捐贈,望永安寺的香火為烈士亡靈而長綿盡份心意。</h1> <h1>這場戰(zhàn)斗的指揮陣地在土城后山的大埂上。史稱"我黨歷史上參戰(zhàn)最高級別的指揮陣地?!?lt;/h1> <h1>歷史記載“青杠坡戰(zhàn)斗由彭德懷、楊尚昆負責戰(zhàn)場指揮,毛澤東、周恩來、張云逸、李富春、左權等在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揮戰(zhàn)斗,朱德總司令和劉伯承參謀長親上火線指揮。在這場慘烈的戰(zhàn)斗中,黨的兩代領導核心,共和國三任國家主席,一任國務院總理,五任國防部長,七大元帥,二百余位將軍參加了戰(zhàn)斗。”</h1> <h1>為了打卡這個最高級別的指揮陣地,開車上山,找到當?shù)馗赊r(nóng)活的村民,請她帶路。</h1><p><br></p> <h1>披荊斬棘的在沒有路中一步步艱難的爬到了大埂上,找到了這塊被野草叢中包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碑。</h1> <h1>站在土城后山的大梗上,視野開闊,指揮陣地的好地方。村民告訴我們,青杠坡戰(zhàn)斗打響在與高架橋延續(xù)的對面山后。</h1> <h1>大埂上,野草叢中,這塊牌子的分量之重!它是毛澤東遵義會議后指揮的第一仗之陣地,也是最高級別的指揮陣地?!秱ゴ蟮霓D(zhuǎn)折》中再現(xiàn)了毛澤東來到大埂上的場景。如此這樣荒蕪實在太不應該!帶路的村民說,前幾年每到清明時候,還有學生來到此地。近幾年路已埋沒于雜草叢中,基本無人前來。村民說本來撥了錢,準備修條路上去,準備還修個指揮所,但無后話了。</h1> <h1>告別土城,帶著不舍的記憶和滿滿的收獲。不舍的記憶中,除了紅色還有美味。</h1> <h1>女紅軍街上賀子珍舊居,這家貴州羊肉粉的美味,是四渡赤水之行的唯一,必須推薦!</h1> <h1>土城老街之上,這家上了央視推薦榜的苕湯元。</h1> <h1>有豆干咸菜瘦肉的餡,糯糯的湯圓面和苕粉的皮,辣味濃郁的湯,全部喝精光!</h1> <h1>離開了一渡赤水,沿赤水河繼續(xù)前行,追尋二渡赤水的渡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