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傳說中的猴面鷹。</h3><h3>在中國有三種:草鸮、倉鸮和栗鸮!</h3><h3>中國古代文化認為鸮是不吉祥的動物,實在是大錯特錯,出現在荒郊野外,很正常啊,生活習性決定的,叫聲悽慘難聽,應該啊,它是猛禽,哪有猛禽的叫聲好聽過,悄無聲音來去,是進化中為了抓老鼠啊,唱著歌能抓到老鼠嗎?</h3><h3>其實就是現代武器中的隱形戰(zhàn)機,不讓敵人發(fā)現,來去無聲,進攻精準,一招致命!</h3><h3>所以,對于觀鳥人來說,野外遇見猴面鷹,真是比天上掉餡餅還幸福呢!</h3><h3>(一圖是草鸮,也是封面圖)</h3> <h3>查閱了很多書,也百度了,發(fā)現說法不多,并且基本一致,或者干脆有點自相矛盾,說明我們對猴面鷹的了解真的不多!</h3><h3>反而引起了我對猴面鷹的極大熱情,決定憑我這10%桶水的功夫寫一點自己對猴面鷹的了解及怎么區(qū)分它們。</h3><h3>草鸮,南方都有分布,留鳥,是三鸮中分布最廣的,也個子最大的,但只比倉鸮大一到二個厘米,如以大小來區(qū)分是不可能了。</h3><h3>(二圖草鸮)</h3> <h3>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區(qū)分草鸮和倉鸮就是4點。第一點是:草鸮全身褐黃色比較明顯,腹部羽毛也是褐黃色的,倉鸮皮黃色較淺,草鸮臉部顏色更深,頂冠黑色,倉鸮臉部白色,頂冠皮黃色。(劃重點,很多情況下第一點就能分辯清楚)。第二點是:看巢,如果發(fā)現窩是在地上草叢中,那應該就是草鸮。第三點是:看生境,草鸮一般遠離人類,而倉鸮喜歡離人類很近!比如說,荒效野外看見,周圍沒有人類或人類活動的痕跡,多半是草鸮了,人前屋后看見多半是倉鸮了。第四點是:看分布,南方看見95%是草鸮,云南看見90%是倉鸮。四點綜合起來,相信大家也能看明白一二了。呵呵</h3><h3>(三圖是倉鸮)</h3> <h3>倉鸮,顧名思意,就是首選喜歡將巢建筑在人類的建筑物之中,比如:糧倉,廢棄的房屋等地方,次選才是樹洞;而草鸮首選是喜歡將巢建在地上的雜草叢中,次選才是人類的建筑物和樹洞中,所以巢在地上草叢中,一定是草鸮,如果巢在樹洞中,那還得看另外三點,再來確定是什么鸮了。</h3><h3>(四圖是倉鸮,站在寺廟的上)</h3> <h3>草鸮南方常見,主要在農田地區(qū)活動,以鼠類、蛙、蛇、鳥蛋等為食。倉鸮在我國分布極窄,基本上就是云南廣西了,罕見,傳說倉鸮一年繁殖二次。</h3><h3>三種鸮都是夜行性動物,都是留鳥,食物也差不多,都是心形面盤,似猴臉。</h3><h3>(五圖草鸮)</h3><h3><br></h3> <h3>栗鸮,中國極其罕見,目前就是海南島和云南西雙版納肯定有明確記錄,所以大家一般看不到的。但好區(qū)別,個子最小,小了8厘米左右,臉部眼睛上下有貫穿栗黑色羽毛,非常明顯,有時會有“耳朵”出現。</h3><h3>(最后一圖:栗鸮,奧迪老師拍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