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句“千峰環(huán)野立 一水抱城流”的詩和 一篇小學課文《桂林山水》讓我從兒時一直惦記到白發(fā)。記得有次單位組織先進療養(yǎng),由于工作原因未能成行,后來桂林就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縈繞不去。今年九月終于了卻了心愿。領略了陳毅元帥的“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的感悟。 </h3> <h3><font color="#010101"> 桂林之行的第一站是陽朔遇龍河。遇龍河是漓江的支流,人稱小漓江,素有“不是漓江勝似漓江”的說法。遇龍橋兩岸山峰清秀迤邐,連綿起伏;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郁;河水綠如翡翠,清澈透亮;河中無數(shù)竹筏穿梭,岸邊一派田園風光,行走其間仿佛身處畫中,好似一幅流動的唯美畫卷,充滿詩情畫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遇龍橋建于明永樂十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為單拱石橋,與江南拱橋比起來雖談不上精致但也造型古樸,極具民族特色,是廣西歷史上的名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站 陽朔興坪,前往二十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的漓江打卡。并請出當年二十元人民幣上的老漁翁出鏡,敬請期待......</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