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國慶假期第一天,帶kiwi到生態(tài)園放風箏,一個偶然的經(jīng)過來到塘尾古村落。在路邊就能看到村前矗立著宏偉壯觀的牌坊,古式設計的休息長廊,與周圍的建筑群形成鮮明對比。一看到古宅我總會想到我姑婆的老屋,這里我順便介紹一下我姑婆的老屋:比鄰揭陽樓,是距離揭陽樓最近的一座古宅,以前是一個自然村落,后來并入缶灶村管理,小時候很喜歡去姑婆家,院子很大,據(jù)說當年姑婆嫁的是大戶人家,可惜后來丈公過番歿了,唉??!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宅子前面有魚塘,水田,屋側(cè)有水井、竹林、芭蕉樹,因為住的人少,記憶中好像只有我姑婆住著,所以門前的石階縫還生長著很多小野菜,姑婆已經(jīng)去世幾十年了,但那座宅子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建揭陽樓的時候我還特意去看看我姑婆的老宅子,幸好還在!建揭陽樓沒有拆到那座古宅院,只是周圍多了很多新的建筑物,院子己經(jīng)沒有了昔日的風貌,在附近的朋友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h3> <h3>這是記錄著村落歷史的休息長廊,配上綠蔭小樹,旁邊是盛開著蓮花的池塘,這里絕對是一個休閑散步小憩的好場所。</h3> <h3>村頭的大榕樹,有130年樹齡,現(xiàn)在列入國家級三級保護樹木,旁邊有牌子寫著,這讓我想到我老家佇立在大池邊的那棵我爺爺?shù)臓敔敹疾恢纴須v的大榕樹,如果有人申請肯定也能成為國家級保護樹木了。樹下設有神位,有香、燈、神像,大榕樹下拜神這在很好地方有見過,不知道大樹是否真的有神,也不知道當?shù)厝耸欠褚残庞猩?,但插上香火讓人心生敬畏不敢攀爬,的確對大樹起到了保護作用,也避免了一安全事故的發(fā)生。</h3> <h3>大榕樹枝葉繁茂,綠蔭下有桌櫈可供人休息,這就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h3> <h3>據(jù)長廊里面對村落的一些介紹,塘尾屬于清朝年間的村落,以李姓為主,洋務運動期間,村中就開始進行海外淘金等活動,也算是最早的港漂-美國淘金漂了。</h3> <h3>進入古村前有一大池塘,站在下方,可遠遠看見古村的全景,村子不大,現(xiàn)在被包圍在新村之中。</h3> <h3>古宅經(jīng)過了修善,保留著原有的結構和風格,青磚紅柱,還有歷經(jīng)風雨洗禮,布滿歲月痕跡的屋瓦,鱗次櫛比的排列著,遠處眺望,像是畫家筆下一幅絕美的畫卷。</h3> <h3>這是進村之門,旁為古墻,以前是抵御外敵之用,幾經(jīng)滄桑,依然還是非常堅固。</h3> <h3>通過炮樓進入古村落,炮樓有二層,一層設有神位,不知是什么神,但肯定是歷代守地恤民,克盡職守掌管一方的長官,所以被奉為神。通過木梯可以上二層,可能是傍晚時分,看上去光線有點暗,所以沒有上去看。</h3> <h3>村頭的另一道門,也是一個炮樓,同樣是防御設施。</h3> <h3>村子里沒有什么商業(yè)氣息,只有村頭開了一,二家餐飲,村子里面住有幾戶人家,聽口音是外省人,走在里面像穿越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庭院深邃,炊煙裊裊,有一種真實而恬靜的生活在這里淺吟低唱。</h3> <h3>青石和紅磚鋪砌的路面,庭前屋后種有許多竹子、花草,也有一些瓜果和蔬菜,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處種著芙蓉花的空地,非常漂亮。屋檐下,石臺階,干凈,安靜,這里隨處是歇腳的好地方,你可以坐上一整天,沒人會來打擾你,如果有時間可以研究墻腳青苔上爬行的窩牛,偶爾,還有小蛇??從你腳下穿過,從這邊的縫隙鉆進那邊的縫隙,不時還探頭出來望望我們這些不速之客,不用擔心害怕,只要你不傷害它,它也不會攻擊你,和平共處。</h3> <h3>村子里有幾口古井,紅磚做的井沿,有的井旁已經(jīng)長著草。</h3> <h3>井口比較小,只有一個桶面大,這和我老家的水井差別很大,旁邊還放有幾只桶,有人在打水用,井水非常清轍。</h3> <h3>kiwi還怕迷失在這在小村里,叫我拍下村落的地圖,根據(jù)地圖可以看到,村子不大,設有四門,南門前有池塘,且門外榕樹,就是我們進村的那個門,應該就是正門,村子坐北朝南,我們沿著村子的外圍走一周大概是半小時。</h3> <h3>村前的水池,</h3> <h3>池水比較滿,池子的另一端溢出一道水簾,應該是特意設計的,雖然水簾很矮,但足夠讓小朋友產(chǎn)生玩趣了。</h3> <h3>古村落有深厚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貌、它們或處于鬧市角落,或隱匿于邊遠鄉(xiāng)村,薈萃著各地的歷史文化及人文風俗。當我們有時間放慢行色匆匆的腳步,駐足在古樸清幽的院落前,或許有另一番意境和收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