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魔都,讓生活更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下的上海皓月秋波、丹桂飄香、金風送爽,幾朵唾手可得的白云飄移在蔚藍的天空上。我有幸與發(fā)小相約來到坐落在牛莊路上、建于1930年,2005年被確定為“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中國大戲院觀看了一場由上海著名滑稽演員毛猛達、沈榮海主演的《石庫門的笑聲》獨腳戲。他們以上海特有的風趣幽默歌頌祖國70年的輝煌成就,以及上海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shè),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變化和發(fā)展。二小時的表演,贏得了觀眾700多次會意的笑點與熱烈的掌聲。</p><p class="ql-block"> 散場后,意猶未盡的我們從牛莊路拐到了貴州路,北面不遠處就是唱響《國歌》的地方、由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題寫的“黃浦劇場”。往南走就是南京路步行街,我們邊走邊聊穿過西藏中路,就來到了國際飯店大堂,大堂里放置了一塊銅牌,上面的紅圓點很顯眼,這一點,相當于上海的肚臍眼,就是上海城市的坐標原點。實際上,國際飯店有2層地下室,地面是22層,樓高83.8米,1934年建成后,一直是上海的第一高樓。直到1983年,烏魯木齊路上的上海賓館才以91.5米的高度打破了這個記錄。我們在大堂咖啡吧各自點了自己喜歡的咖啡,有美式的、意式的、還有卡布奇諾。大家繼續(xù)著剛才的話題,你一言我一語的依然是50年前的那些小屁孩的事,說得津津有味,回味著在弄堂里的游戲,一起“踢毽子”、“用繩子穿幫幫”、“跳橡皮筋”、“造房子”、“捉迷藏”等等,還添油加醋的回憶著當時的歡樂場景……</p><p class="ql-block"> 小時侯,我們就住在南京東路324弄12號德馨里前弄堂的石庫門房子,現(xiàn)地鐵2號線的南京東路站。大書法家沈尹默的關(guān)門弟子胡問遂先生也是我們的鄰舍隔壁,時有來往。那時,12號里最鬧猛的就是過端午節(jié)。媽媽是弄堂里出了名的裹粽子能手,她裹的常州小腳粽僅用一根針就搞定了,粽子既緊實又有嚼勁。媽媽善良熱心好客,每次都會裹上好幾鍋粽子分發(fā)給街坊鄰居。常聽媽說:平時鄰居們都幫襯過我家,要謝謝鄰居們的好!德馨里弄堂左邊是蔡同德堂中藥房。馬路對面就是南京路上大名鼎鼎的新華書店,店招用的是偉人毛主席的手跡。記得,印象最深的建筑就數(shù)外灘沿著黃浦江畔矗立的萬國博覽建筑群。那時我們幾乎形影不離的每天清晨都要結(jié)伴同行去外灘玩耍嬉鬧,看大人們在外灘黃浦江邊晨練。有舞劍的、有打太極拳的、還有練嗓學唱的,我們幾個也經(jīng)常會站在大人后面有模有樣地學著一招一式鍛煉身體。</p><p class="ql-block"> 我對海關(guān)大鐘的印象尤其深刻。是因為參加工作不久,有幸參觀了外灘海關(guān)大鐘,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當我踏著樓梯拾級而上,緩緩地走進了大鐘的肚子里時,哇塞!一下子被這龐然大物給鎮(zhèn)住了。至今還依然清晰地記得身邊講解員的解說:海關(guān)大樓,前身為“江海關(guān)大廈”,1925年12月15日奠基,1927年12月19日正式落成,工程歷時兩年,當時共耗去白銀90萬兩。這座足有十層樓高的龐然大鐘,在英國制成后運到上海組裝,為當時亞洲第一大鐘,和倫敦大笨鐘齊名,是同一家廠制造的。鐘樓的四個鐘面,足足有3層高,由100多塊大小不一的乳白玻璃拼裝而成?;蜻h觀或近看,都是獨一處的風景。1928年元旦,海關(guān)大鐘敲響第一聲!從此成為“報刻鐘”,每隔一刻鐘,鐘錘奏響,悠揚在外灘上空。后來才知道,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中心點就是外灘海關(guān)大樓樓頂?shù)钠鞐U,坐標是東經(jīng)121度29'0.02''、北緯31度14'20.38''。海關(guān)大鐘最早敲響的就是倫敦大笨鐘的威斯敏斯特報時曲。由于歷史原因外灘海關(guān)大鐘鐘聲的音樂也隨之變化:1928年,鐘聲音樂是威斯敏斯特報時曲,1966年,鐘聲音樂是《東方紅》,1986年,因為英國女王訪問上海,鐘聲音樂又換成了威斯敏斯特報時曲,1997年,香港回歸后,鐘聲直接按點報時,之后幾經(jīng)反復(fù),2003年起海關(guān)大鐘再次敲響了上海人耳熟能詳?shù)摹稏|方紅》樂曲。如今外灘萬國博覽建筑見證了黃浦江對岸東上海的奇跡。高度420.5米的金茂大廈、468米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492米的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等雄偉壯觀的建筑拔地而起,高聳入云,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上海的天際線,成為上海最靚麗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一連串悅耳的手機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是先生打來的,他已幫忙弄了幾張大光明的電影票,提醒我們放映的時間快到了。小姐妹們動作敏捷地起身離開了國際飯店,出門右轉(zhuǎn)朝前,穿過美食街黃河路,沒幾步就到了大光明電影院。</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看電影去大光明的比比皆是,可了解大光明電影院這個建筑的卻寥寥無幾。在大光明文化集團工作了數(shù)十年的先生說起大光明電影院的歷史如數(shù)家珍:1928年12月23日,大光明盛大開幕,有著名京劇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主持開幕典禮。1933年,被稱作“華南電影院大王”的英籍華人盧根意圖將大光明打造成為遠東聞名的電影院,并請著名的旅滬斯洛伐克裔匈牙利建筑師鄔達克設(shè)計重造大光明。鄔達克設(shè)計的大光明,不僅僅是一家影院,更是老上?!叭谪炛形鳌钡哪Φ菚r尚象征。在大光明的設(shè)計上,鄔達克一反常態(tài),表現(xiàn)出罕見的先鋒傾向??煞Q為我國西式建筑轉(zhuǎn)向現(xiàn)代主義的標志。他設(shè)計的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沐恩堂、市三女中等,都成為經(jīng)典“老上?!钡闹匾M成部分。上海超一流的演出場所,大光明不僅是老上海的電影圣殿,也是公共演出的文化殿堂。30年代的大光明引領(lǐng)了中國城市公共文化的發(fā)展。從前,在大光明看一場電影也成為了擁有身份、財富的象征。一張票一塊大洋,是非常奢侈的生活享受。張愛玲曾寫道十里洋場,繁華如金。有趣的是,曾經(jīng)就讀于市三女中七年,現(xiàn)已留英歸來從事傳媒文化的女兒,說起市三女中鄔達克的建筑與她爸一樣了然于胸。</p><p class="ql-block"> 散場出來,中華第一街的南京路上已是華燈初照,光影交錯,耀眼四射,奪目迷人。我們不緊不慢地走在了曾經(jīng)閉著眼睛都能倒背如流的步行街上,滿腦閃現(xiàn)的都是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而今街面上依然可見的是“中百一店”、“泰康”、“三陽”、“真老大房”、“張小泉”、“蔡同德”、“朵云軒”、“邵萬生”、“星火”等中華老字號品牌。在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次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群眾性反帝愛國的五卅運動。十里南京路今非昔比,一眼望去,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在霓虹燈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迷人、目不暇接,使人陶醉在凝固的華麗樂章中。凝神聆聽這大氣舒緩、悅耳動聽的旋律,徜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作為上海人,都能感受到由習主席在滬工作時提練概括的“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钡纳虾3鞘芯?。退休前的我,數(shù)十年在工作中不為名利而默默付出。退休后的我積極加入了上??萍拣^志愿者服務(wù)隊伍。奉獻社會,收獲快樂,已然成了我的一種生活常態(tài)。我們?yōu)樯虾5纳袼侔l(fā)展而驚喜和驕傲!我們更為參與其中而欣慰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在上海,生日那天的我們竟然可以花一元玩轉(zhuǎn)東方明珠;在上海,花甲已過的我們竟然可以把日子過得像花一樣;在上海,懷揣夢想的人們竟然可以用知識改變?nèi)松\。上海人告別了逼仄的亭子間,住進了舊里改造的新居和夢寐以求的寬敞明亮的花園式住宅。善耕耘者,自有其田。</p><p class="ql-block"> 上海的建筑見證著許多人的生活、情感、經(jīng)歷,上海的建筑承載著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巢文春</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2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