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啊,榜羅,紅色的榜羅

左公柳

<h3>  榜羅,一個西北干旱山區(qū)小縣的一個鎮(zhèn)子,因了一支隊伍,一個會議,一個人物,從此光耀天下,再不寂寞,名垂史冊。 算不上雞鳴三省,也是甘肅中部通渭、隴西、武山、甘谷四個縣的顯赫之地,車馬通周邊,商旅密集處,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決定了榜羅鎮(zhèn)商業(yè)興盛,文教發(fā)達的特殊地位。 榜羅,在唐朝安史之亂以后是中原王朝與吐蕃王朝頻繁爭奪的軍事要地。榜羅,吐蕃語的含義是盆地,同時也有騾馬市場的意思。站在山梁上往下看,榜羅鎮(zhèn)的地勢確實是一塊四面被山坡圍簇的鍋底形盆地,四山環(huán)繞聚祥氣,八水匯集潤福地,天然的風水寶地啊。古代農業(yè)講究有水,有地,而榜羅鎮(zhèn)這塊群山萬壑簇擁中的平緩盆地,農業(yè)風調雨順,出產的小麥、蕎麥、蠶豆、胡麻質量上乘,眾口皆碑,理所當然地成了通渭縣的寶疙瘩,周邊人心向往之的富庶之地。 不得不說的是,榜羅,還是東漢著名夫妻詩人秦嘉徐淑的老家,家家讀書聲,戶戶掛中堂,興文重教,是這里的古老傳統(tǒng)。不論走進哪一戶人家,大門頂端都鑲嵌著門匾——禎祥第、祥和居、興盛居、樹德第、勤德第、福德第、敦厚居、崇德第、安樂居、吉祥居、福壽居、耕讀第,讓人對主人肅然起敬,不管他是窮是富,是官是民。這里的人普遍崇奉兩件事,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民風淳樸,儼然桃園。 一九三五年的九月下旬,時間正好是八十四年前的今天。按照時令,仲秋時節(jié),小麥、豌豆、胡麻等夏季作物早都收割上場,地里只剩下了苦蕎麥、甜蕎麥、谷子、糜子等少量秋季作物,沉甸甸的穗子掛在枝頭,隨風搖曳,等待最后的收獲。河溝畔、莊廓邊柳樹、白楊樹的葉子有一部分已經轉為金黃色,一陣風來,窸窸窣窣,陡然增添了涼意,看,莊農人和行商坐賈早都穿上了棉布裹橐。<br></h3> <h3>  隨著一支衣衫襤褸的隊伍的開進,四縣通衢、通渭西南重鎮(zhèn)的榜羅鎮(zhèn),注定要徹底改變命運了。 那一支隊伍,衣服破破爛爛,但是精神飽滿,意氣奮發(fā); 那一支隊伍,步履蹣跚,面容憔悴,但是意志堅定,斗志昂揚; 那一支隊伍,男女老少兼有,戴眼鏡的文縐縐,年齡小的調皮可愛,婦女面貌和善,根本不像一支兇神惡煞的“軍隊”; 那一支隊伍,長槍短槍、棍棒樹枝都有,帽子上都有一顆紅五星,領子上都繡有一對紅小塊,他們三三倆倆走上街頭張貼標語,走進農家噓寒問暖,遇到行人客氣寒暄。 榜羅的士農工商睜大眼睛瞅著看著,思著想著,這是一支與國民黨軍隊、馬步芳軍隊完全不一樣的部隊,過了老半天,老鄉(xiāng)們才從互相打探交流中慢慢地知道,這支特殊的部隊,叫紅軍,從老遠老遠的南方走過來的。 很多人當時不知道,即使在幾十年后的今天,也許還有很多的人不知道,就是這支隊伍,曾經經歷了多少的艱難險阻,才能到達這里,安營扎寨,休養(yǎng)生息,煥發(fā)活力,再次出發(fā),奔向光明。 長征,那是“前所未有的故事”,這句話出自于一個外國人索爾茲伯里之口。 之所以前所未有,是因為征途遙遠,非常人所能及。萬里長征,那不是詩人口里浪漫的吟詠,那是一步一步,憑著兩只腳走出了的。</h3><h3> 數(shù)一數(shù)那些地名,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甘肅……</h3><h3> 瞅一瞅那些山山水水,于都河、信豐河、瀟水、湘江、清水江、烏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白龍江、渭河,武夷山、五嶺、苗山、雷公山、婁山、云霧山、大涼山、大雪山、夾金山、瓊山、夢別山、岷山……</h3><h3> 想一想那些關隘、險道,婁山關、大渡橋、臘子口……</h3><h3> 想一想那些不毛之地,幾百里草地,處處陷阱,步步驚心……</h3><h3> 還有那寒冷,饑餓,野無宿處,草根野鼠果腹。</h3><h3> 看看老一輩革命家、文藝戰(zhàn)士、親身經歷者的回憶錄《老山界》《飛奪瀘定橋》《七根火柴》《智取臘子口》…… 前有狼后有虎,蔣介石的中央軍志在必殺而后快,還有要從此處過留下買路錢的多如牛毛的地方軍雜牌機虎視眈眈、摩拳擦掌,必欲邀功爭寵,勇當先鋒,湘軍,川軍,黔軍,滇軍,地方保安團,劉湘,魯大昌,等等,紛紛張開血盆大口,等待著羊入虎口,啖其肚腹。湘江一役,戰(zhàn)斗慘烈,江水染紅,出發(fā)時的八萬人銳減為三萬人;赤水河畔,不屈不撓,屢敗屢戰(zhàn)……到達榜羅時,這支軍隊剩下不到一萬人。 偉大的毛澤東,堅定地扛起“北上抗日”的民族義旗,踏上悲壯而又破釜沉舟般的北上之路。事實證明,中共中央、中央軍事委員會、紅一方面軍堅決北上這條路走對了,走勝利了。 北上,有其時代合理性。這支隊伍的靈魂——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自覺肩負起了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推翻三座大山,立志人民當家做主,就是她的神圣誓言。九一八后,國土淪喪,民不聊生,抵御侵略,天下有責,先進政黨,救民水火,義不容辭。北上,就是前線,就是主戰(zhàn)場,殺敵報國,男兒職業(yè)! 北上,能避開國民黨的重軍包圍,避其鋒芒,養(yǎng)己銳氣,大丈夫能屈能伸,來日必當顯剛強,弘揚正義,重拳出擊,自有主張。 北上,到榜羅,不是一時的偶然,而是天、地、人三者要素的因緣際會。不利的一方面,天者,九月過后,“胡天八月即飛雪”,西面的青藏高原和甘肅的河西走廊將進入嚴冬季節(jié),來自南方的紅軍將士衣食俱缺,補給無靠,難以生存;地者,旅途遙遠,險關重重,疲憊之師,難以逾越;人者,草地過后,是甘肅南部的地方軍閥魯大昌,盤踞經營甘、青兩省幾十年的兇殘敵人馬步芳,區(qū)區(qū)幾千人,無異于以羊喂狼,以卵擊石。有利的一方面,天者,向著東北,雨雪較少,氣候比較暖和;地者,過了大渡河和雪山草地、天險臘子口、鐵尺梁,地勢平緩,基本再無高山大河當?shù)?;人者,哈達鋪會議已經明確地知道,陜西北部甘肅東部還有一部分紅軍活動,那是星夜里的明燈,雖然弱小,但是照亮了夜行的旅人,還有沿著岷縣、漳縣、武山、通渭等鄉(xiāng)村進軍,可以有效地避開省城蘭州和好幾座縣城,是出奇兵的理想捷徑。 希望就在前頭,前頭就在北面,而榜羅鎮(zhèn)隆重地登上歷史舞臺了。<br></h3> <h3>  榜羅之前,有兩個地點,兩個會議,明晰了中央紅軍的行進路線。這兩個地方都在甘肅。前者是俄界,位于甘南藏區(qū)迭部縣境內。九月十二日俄界會議上,毛澤東旗幟鮮明地指出,向南是沒有出路的,無論從地形、居住、給養(yǎng)等方面的條件看,南下都是絕路。最終,中央統(tǒng)一了思想,堅持了早前確定的北上方針,并作出決定,即紅一、三軍團繼續(xù)北上,到靠近蘇聯(lián)的中國邊境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一方面便于取得共產國際的幫助,另一方面休整部隊,擴大紅軍,然后再大力進取陜甘廣大地區(qū)。后者是哈達鋪,甘肅南部軍事交通重鎮(zhèn)岷縣的一個鎮(zhèn)子。那是俄界會議幾日后,紅軍攻克臘子口,打通了北上通道。行至甘肅省宕昌縣小鎮(zhèn)哈達鋪,幾個紅軍戰(zhàn)士從哈達鋪一個郵政驛所收集到多份《大公報》和國民黨地方報紙,馬上送給消息閉塞幾個月、對讀書看報如饑似渴的毛澤東和其他幾位中央領導。令他們欣喜若狂的是,從報紙上得知,在中國的陝甘地區(qū),有一部分紅軍和游擊隊在頑強地堅持斗爭,還開辟了一大塊革命根地。于是在9月22日在哈達鋪召開的中央紅軍團以上干部會議上,對于長征北上,但是具體向何處去的問題上,這次會議給提出了初步的前進方向,就是到陜甘革命根據(jù)地去,在那兒與劉志丹領導的陜北紅軍匯合!希望,就在前頭!于是黨中央把總共不到一萬人的紅一、三軍團合并整編成“陜甘支隊”,沿著岷縣閭井、蒲麻,漳縣新寺,武山鴛鴦鎮(zhèn),一路到了榜羅。 1935年9月27日是不平凡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中共中央在榜羅鎮(zhèn)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會議,決定了紅軍長征的明確走向,從而徹底改變了歷史,改變了中國,重新譜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篇章。 9月26日,中共中央率陜甘支隊到達榜羅鎮(zhèn),由于拜托了國民黨中央和地方軍的圍追堵截,渡過了天險雪山草地和臘子口,紅軍在榜羅鎮(zhèn)休整了兩天。每到一地,搜集書籍,掌握信息,知己知彼,是毛澤東多少年以來形成的習慣。了解風土人情,與老百姓拉家常,察看地形地貌,那是一個杰出軍事領導人的基本常識。毛澤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于地處六盤山以西的隴西黃土高原有著充分的了解,對于看似黃土覆蓋,實則是絲綢古道,彌漫著濃厚文化氣息的小鎮(zhèn)子上,毛澤東感受到了與貴州、四川等偏遠地區(qū)不一樣的氛圍,不一樣的氣息。毛澤東的宿舍加辦公室,就安置在榜羅小學一座土木結構、坐東朝西、十分簡陋的校長辦公室里,就是在榜羅小學校長辦公室,當年榜羅鎮(zhèn)最大文化人的辦公室里,毛澤東和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大量報紙,在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下,如饑似渴、焦急難耐地翻閱著,搜尋著,思考著。報紙有好多種,有國民黨中央控制的《中央日報》、《民國日報》,也有民辦和地方辦的《國民公報》、《甘肅民國日報》等報紙,與在哈達鋪看到的《大公報》一樣,報紙上兩類消息引起了他的高度關注,一是日本變本加厲地制造事端,進一步暴露了其侵占我國華北,進而侵占全國,不惜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準備。另一類是劉志丹謝子長領導的陜北紅軍就像寒風山野中的山丹丹花,頑強地堅守盛開在陜北。還證明陜北有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后來鄂豫皖來的紅二十五軍已與陜北紅軍匯合。山西的閻錫山竭力提倡“防共”,說陜北根據(jù)地的共產黨如何了不得,有“不用武力而日益擴大之勢”,還有所謂“開辟隊”,“由一村而開辟三村,三村而開辟九村”等。這種情況和“神話”,說明陜北的黨和紅軍已扎根在群眾之中,土地革命已成為群眾的廣泛要求,陜北紅軍已有相當?shù)陌l(fā)展。經嚴寒酷暑,依然爭奇斗艷,頑強盛開,同時還看到就在一個多月前,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已經以中華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名義發(fā)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也就是著名的“八一宣言”),毛澤東敏銳地意識到將長征的落腳點放到陜北,中國共產黨自覺擔當起抗日救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歷史使命就落在了自己肩上。毛澤東連夜與張聞天、周恩來商議,決定第二天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根據(jù)變化了的新情況,研究做出當機立斷的新決策。<br>  9月27日,在榜羅鎮(zhèn)小學內,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洛甫)、王稼祥、秦邦憲(博古)等中央領導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他們分析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形勢,討論了黨和國家面臨的任務,研究確定了今后的戰(zhàn)略方針,最為偉大的有兩點,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今后的主要任務是領導全民族抗日救亡,那就是改變了俄界會議關于北上接近蘇聯(lián)建立根據(jù)地的決定,正式確認了哈達鋪會議做出的去陜甘寧邊區(qū)的決定,將中央和紅軍的落腳點放在陜北,以陜甘蘇區(qū)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如果說哈達鋪會議提出了中央紅軍北上陜甘寧的動議的話,那榜羅會議就是將這個動議變成了決議,從這個意義上說,榜羅會議就是決定紅軍命運,也是決定中國革命命運的又一個遵義會議。 不要忽略了特殊背景特殊情況下的這個戰(zhàn)略決策,要知道,方向和目標性問題是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一個時期最為關鍵和要害的問題。沒有目標,人心不能凝聚,動力無從激發(fā),使命無法完成。就從中央紅軍1934年10月離開中央蘇區(qū)開始長征,黨中央就在考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問題,瑞金出發(fā)時計劃在湘西與紅二六軍團匯合、再發(fā)展回來,黎平會議決定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建立根據(jù)地,遵義會議決定在川西或川西北建立根據(jù)地,扎西會議決定在云貴川建立邊根據(jù)地,會理會議決定在川西北建立根據(jù)地,兩河口會議決定繼續(xù)北上創(chuàng)造川陜甘根據(jù)地,俄界會議決定在與蘇聯(lián)接近的地方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哈達鋪會議初步選擇陜北、榜羅會議正式確定陜北作為紅軍最后大本營,大概羅列了一下,面對著環(huán)境和形勢的變化,前后有八次之多。在北上還是南下的目標性原則上,黨中央領導的紅一方面軍和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更是發(fā)生過嚴重的原則性分歧。 在名不見經傳的榜羅鎮(zhèn),隨著這一偉大決策的做出,榜羅會議就成為對中國革命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二個遵義會議。貴州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對紅軍的領導地位,從而使紅軍由被動轉為主動,由連連失敗走向接連勝利。榜羅會議明確了長征的落腳點,解決了長期困擾紅軍和中央的建立革命大本營的目標問題,從而使全黨和紅軍有了盼頭,有了方向,有了克服困難奪取勝利的無窮無盡的力量。 榜羅會議的參加者和親歷者陸定一寫過一篇文章,文章中說,榜羅會議的第二天,在該鎮(zhèn)小學的打麥場上,召開于全軍連以上軍政干部會議,支隊政治委員毛澤東作了重要報告,司令員彭德懷同志、黨的書記洛甫同志都講了話,進一步動員到陜北去,到抗日前線去。毛澤東在講話中說,“這樣的會,是第二次戰(zhàn)爭以來所沒有開過的。……我們經過了藏人區(qū)域,在那里是青稞,麥子,雪山,草地,我們受了自有紅軍以來從來未有的辛苦。……我們突過了天險臘子口,我們重新進入了漢人區(qū)域。我們渡過了渭河——姜太公釣魚的地方。……現(xiàn)在,我們要到陜、甘革命根據(jù)地去,我們要會和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軍的弟兄們去?!兏矢鶕?jù)地是抗日的前線,我們要到抗日的前線上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紅軍去抗日?!緜?,努力吧,為著民族,為著中國人不當亡國奴,奮力向前!紅軍無堅不摧……我們是中國革命的精華所萃,我們擔負著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務?!泵珴蓶|無以倫比的邏輯理解,堅定執(zhí)著的革命意志,充滿信心的熱情感召,鼓舞了紅軍將士的士氣,多少天來的苦悶陰霾除了個一干二凈,多少的疑慮煙消云散,到陜北去,到抗日前線去,成了全體紅軍干部士兵熱血澎湃的希望之光。 另有吳起鎮(zhèn)會議的記錄說,榜羅鎮(zhèn)會議改變了俄界會議的決定,因為那時得到了新的材料,知道陜北有這樣大的蘇區(qū)與紅軍,所以改變決定,在陜北保衛(wèi)與擴大蘇區(qū)。……以陜北蘇區(qū)來領導全國革命。 這一個改變,有了九月二十八日國民黨通渭縣縣長閻權帶著警察和保安團棄城而逃 的大潰??;有了二十九日毛澤東在通渭縣城文廟街小學親切接見一縱隊一大隊先鋒連指戰(zhàn)員時滿懷喜悅心情朗誦自己翻越岷山以來就開始醞釀的詩篇《七律·長征》;有了三十日晚上陜甘支隊全軍將士在通渭縣城南面牛谷河畔文藝晚會和大會餐,高唱《國際歌》,表演小曲戲,軍民大聯(lián)歡,那種被動、失敗、猶豫、沮喪等不良情緒一掃而光,迎來的是熱烈、歡快、信心與希望!火一樣的熱情重新開始燃燒。這是一九三四年十月紅軍長征開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從容、淡定、喜悅、慶祝,表示著黨中央、毛澤東已經勝券在握,開始閑庭信步,布局新的戰(zhàn)略謀篇。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請記住《七律·長征》這首偉大詩詞首次公開朗誦的時間,公元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這是一首革命浪漫主義者的豪情抒發(fā),是一個經歷過無數(shù)挫折打擊、危機錘煉的人民領袖的真情告白,也是一個紅軍戰(zhàn)士歷盡千辛萬苦、迎來命運轉機、久經考驗之后的勝利宣言。這首詩的公開朗誦,橫空出世,石破天驚,流傳世界,廣為傳頌。有了這首詩,英雄的紅軍渾身上下就充滿革命的信念和火熱的激情,敢于迎接和戰(zhàn)勝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因為這首詩,耕讀通渭將成為紅色通渭,紅軍精神,代代流傳。 那一年,決定中國革命走向的領袖人物風華正茂,正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黃金年齡,毛澤東四十二歲,周恩來三十七歲,張聞天三十五歲,王稼祥二十九歲,秦邦憲二十八歲!有志不在年高,實踐出真知,斗爭顯英豪。<br></h3> <h3>  有了榜羅會議精神的鼓舞,有了通渭三天的修整,鐵流滾滾,勢不可擋,紅一方面軍順利突破蔣介石在西蘭公路和平固公路的封鎖線,穿過靜寧,翻過六盤山,于一九三五年十月下旬到達吳起鎮(zhèn),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又聯(lián)合組織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想趁中央紅軍立足未穩(wěn)消滅紅軍的企圖,為中央紅軍和中共中央把大本營放在陜甘寧邊區(qū),舉行了一次隆重的奠基禮。 同年十二月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后,毛澤東同志又給黨的活動分子作了一場激情洋溢的報告,他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五里,縱橫十一個省……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不得不說到毛澤東同志的又一首長征名詞《清平樂·六盤山》,它同樣氣勢宏偉,名揚四海,婦孺皆知,振奮人心: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br></h3> <h3>  鐵流遠去,精神長存。榜羅會議紀念館里,參觀的人流成群結隊,絡繹不絕。紀念館中陳列的紅軍標語、衣物、用具,無聲地講述著紅軍的故事,會議的神圣嚴肅、重要意義。文廟街小學內塑起了《長征》詩碑,南河灘里建造了紅軍廣場…… 回望榜羅,紅旗飄飄,金銀花開,民眾樂業(yè),和諧幸福,小康安寧! 回望通渭,書畫立縣,文旅當先,支柱產業(yè),富民有策。 回望定西,市委市政府帶領三百萬定西人民,牢記初心,不忘使命,開始新的長征,發(fā)揚“三苦”精神,通過區(qū)域性開發(fā)式扶貧、精準脫貧精準扶貧等階段的持續(xù)攻堅,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修出了層層梯田,在荒山禿嶺上建起了生態(tài)家園,在千山萬壑間鋪就了通達道路,建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引洮工程,圓了定西人民的百年夢想,徹底解決了整體性貧困問題,實現(xiàn)了從“靠天吃飯”到“產業(yè)興旺”的轉變,改寫了“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歷史,打破了上世紀初期聯(lián)合國有些官員關于定西不適合人居的武斷結論,書寫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偉大詩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定西人民繼承和發(fā)揚“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奮斗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將緊盯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高質量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把建設幸福美好新定西的美好愿景變?yōu)楝F(xiàn)實,使長征精神在新的時代,煥發(fā)新的光彩。 啊,榜羅,紅色的榜羅,吉祥如意的榜羅,歷史性大轉折的榜羅,紅軍走向最后勝利的榜羅! 謹以此文, 獻給榜羅會議召開八十四周年, 獻給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甘肅會寧勝利大會師八十三周年, 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 也獻給詩書傳家、勤勞睿智、敦厚善良的通渭人民。 注:1.壓題照片為著名畫家、甘肅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衛(wèi)平先生二零一一年創(chuàng)作的巨幅國畫《榜羅會議》。 2.裹槖,棉衣。 ? 己亥豬年癸酉月壬午日(公元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二日)草于定西,</h3><h3> 己亥豬年癸酉月癸亥日(秋分)修改于岷州<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