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型文學(xué)鑒賞專欄</h3><h3><br></h3><h3>詩歌中國/經(jīng)綸</h3><h3>——謹(jǐn)以此篇獻(xiàn)給新中國成立七十周</h3> <h3>上篇:詩歌的煌煌祖先<br></h3><h3><br></h3><h3> 天下東方,有一神州。何謂神州?</h3><h3> 乃神奇之地也。何謂神奇?請一路看來。</h3><h3> 一個生命力最堅強(qiáng)的軒轅部落民族,沿黃河走來,沿長江走來,從遠(yuǎn)古洪荒走來,走過了洪荒時代,走過了原始時代,走過了母系社會,走過了父系社會,這一路上,櫛風(fēng)沐雨,荊棘叢生,在開疆拓土中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文明。在生存發(fā)展的路上繁衍了生息。這是這個世界上有人類文明以來的一個奇跡!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地球上的人類曾經(jīng)的有過四大文明古國,而如今僅存的就是這個民族的國度。巴比倫,埃及,印度等文明幾乎消失了,因為作為他們的文化載體的文字沒有了,歷史像河流一樣斷代了,當(dāng)埃及金字塔孤單屹立不倒的時候,其后人已不知道法老為何物了?而中華民族的孔子,老子,這些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明的祖先還栩栩如生地活在當(dāng)下人的心間。這個民族現(xiàn)在叫中華民族。這個民族把文明一直傳到了現(xiàn)在。盡管其中兩度幾乎被異族外侵滅掉,但其文化之如小草之“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是傳統(tǒng)文化將一個頻臨亡種的民族起死回生,是國粹文化將多少野蠻進(jìn)化成文明?</h3><h3> 什么是文明?</h3><h3> 文明的內(nèi)涵很廣很深。從人類文明產(chǎn)生的角度而言,經(jīng)很多的專家一致認(rèn)為他有幾個標(biāo)志:青銅器,文字,語言。以后的文明概念越來越廣泛:生產(chǎn),科學(xué),法律,教育……</h3><h3> 當(dāng)這種文明從軒轅開始幾經(jīng)跌宕起伏繁華落盡又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的時候,所有的世界為之驚奇:好一個神奇的古老東方!這里有神話般的歷史傳說,有真實的神農(nóng)創(chuàng)造五谷而濟(jì)蒼生,大禹治水澤被天下,倉頡造字而驚鬼神,有神醫(yī),有神算,有神工……有讓世界為她而注目神一樣的文明我們的稱號“神州”名不虛傳。</h3><h3> 因為我們的民族有記載以來從夏朝開始,所以又稱華夏。華夏民族走到唐朝的時候,唐朝都城長安是當(dāng)時世界的最繁華富裕的中心。所以世界上都有我們國家的記憶烙印~“唐人街”。唐到明朝我們出產(chǎn)的手工業(yè)產(chǎn)品在世界上稱為“瓷器之地”。我國在世界上外語發(fā)音譯為“恰一那”。就是瓷器的譯音。</h3><h3> 如果你想認(rèn)識自己的祖國這座文化如偉岸無比的大山,你可以從幾十甚至是幾百個角度去審視她,崇拜她,敬仰她,研究她……</h3><h3> 如果你想讀懂自己的祖國這條歷史如千年悠久的長河,你可以從幾十種甚至是幾百種位置去觀賞她,撫摸她,感恩她,祈禱她……</h3><h3> 千江春水,我獨飲詩歌一瓢而飲!</h3><h3> 洪荒敲鼓,我自聽古韻一曲當(dāng)歌!</h3><h3>我們站在歷史長河的源頭上,聽到了我們的祖先的歌聲:</h3><h3>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h3><h3>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h3><h3>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L(fēng)《秦風(fēng)·無衣》)</h3><h3> 有風(fēng)從周朝掠過,你可聽到?</h3><h3> 那是將侵略祖先的外族被威武雄壯的王師趕走了的戰(zhàn)場出征的聲音,鏗鏘有力的腳步聲和將帥出征的三軍雷動的聲音……</h3><h3> 有風(fēng)從田野掠過,你可聽到!</h3><h3> 那是我們祖先的生活景象,男耕女織,陌上炊煙。</h3><h3>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農(nóng)夫。</h3><h3> 有風(fēng)從河邊掠過,你可聽見?那是我們祖先沐浴愛河的情景。</h3><h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3><h3>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h3><h3>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h3><h3>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h3><h3>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h3><h3>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h3><h3> ……</h3><h3> (《周南·關(guān)雎》)</h3><h3> 聽到了嗎?這里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祖先的詩是歌而吟之!擊而鳴之!舞而和之。所謂詩歌從何而來?就是從這里起源!詩為歌而作,歌為詩而唱。</h3><h3> 從歷史的源頭順流而下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詩不是一個人在寫,而是祖先們一起用生命創(chuàng)造而成。每首詩都會讓人譜曲而吟誦,他們在找著生命中的美好的旋律和節(jié)拍,詩讓山川日月為之動容,歌讓天地萬物為之光華。</h3><h3>詩歌與國同在,從古至今一起行走在神州的歷史中。從民族的生存發(fā)展壯大中走來,從刀光劍影中走來,從田園風(fēng)光中走來,從男女相愛中走來……</h3><h3> 他像文明之光,一直在蕩滌著人類發(fā)展中的丑惡,推動著文明鏗鏘有力地前行。</h3><h3> 她像國之靈魂,讓華夏民族的精神蕩漾在春風(fēng)十里的歷史長廊中。</h3><h3> 她像國之瑰寶,讓地球人類的歡樂沉浸在香飄萬里的五湖四海上</h3><h3> 且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是民族的團(tuán)結(jié)</h3><h3> 且聽:修我長矛,與子同仇。這是民族的吶喊。</h3><h3> 這是一場同仇敵愾的必勝的戰(zhàn)爭。沒有戰(zhàn)爭勝利哪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h3><h3> 沒有民族的獨立哪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h3><h3> 沒有國土的穩(wěn)定哪有“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所謂伊人,在水一方?”</h3><h3> 《詩經(jīng)》出自先秦,先秦即秦朝之前。后有漢魏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當(dāng)你仰望歷史的天空的時候,詩歌就在這些朝代的更替中經(jīng)久不息地回響著。</h3><h3> 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yáng)</h3><h3>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h3><h3> 安得猛士守四方</h3><h3> 你聽到劉邦這位大漢皇帝的亦詩亦歌的絕世佳作了嗎?他創(chuàng)造了漢朝,我們的漢人的名稱由此橫空出世。你可以想象到這他的內(nèi)心強(qiáng)大到什么地步?他要把這個民族守好疆土,讓這個“苦秦久矣”的民族好好生存發(fā)展下去!他不惜生命,親征匈奴到白登山,雖然差點被俘!可是留給后人的這首詩歌激勵了多少人的雄心壯志?</h3><h3> 漢初的神州,為了鞏固邊疆,緩和戰(zhàn)爭,有了“和親”之國策。于是就有了后人王安石的《明妃曲》:</h3><h3>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fēng)鬢腳垂。</h3><h3>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h3><h3>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h3><h3>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h3><h3>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h3><h3>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h3><h3> 經(jīng)過幾代人奮發(fā)圖強(qiáng),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他用自己的宏圖大志實現(xiàn)了他祖爺?shù)囊庠福?lt;/h3><h3>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h3><h3> 萬里長征人未還</h3><h3> 但使龍城飛將在</h3><h3> 不叫胡馬渡陰山</h3><h3> 龍城飛將何人也?乃飛將軍李廣。他的神箭讓匈奴膽怯到聞聲色變:</h3><h3> 林暗草驚風(fēng)</h3><h3> 將軍夜引弓</h3><h3> 平明尋白羽</h3><h3> 沒入石棱中</h3><h3> 龍城飛將還有所指,乃衛(wèi)青,霍去病甥舅二人。真是不讓胡馬度陰山。將入侵匈奴打退,退到焉支山北,匈奴人哀歌:</h3><h3>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lt;/h3><h3> 漢朝讓我們的民族發(fā)展壯大了!著漢服,說漢語,寫漢字,從漢俗,用儒家文化安邦定國,漢家文化自成一統(tǒng),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其“桃之夭夭”讓人類“灼灼其華”:生活和愛情的詩詞名篇《陌上?!烦鰜砹耍?lt;/h3><h3>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h3><h3>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h3><h3> 愛是人類生命的主題。你聽那個女子愛上你的心聲</h3><h3>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ā渡闲啊罚?lt;/h3><h3> 漢《樂府歷史之詩歌韶華風(fēng)韻從先秦一直香飄過到漢樂府。
這是詩歌歷史在祖國的上篇。</h3> <h3>中篇:詩歌的魏晉風(fēng)骨和唐宋魅力</h3><h3><br></h3><h3> 魏武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時,便是魏晉風(fēng)骨之初。不論是:</h3><h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h3><h3> 還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都是一種風(fēng)骨。就算那救命的七步成詩也無乞求之態(tài)。</h3><h3>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h3><h3> 弟弟曹植責(zé)問一下皇帝哥哥曹丕如何?讓哥良心發(fā)現(xiàn)一下吧!這皇權(quán)讓親人寒心至此!皇權(quán)讓司馬家族篡魏改晉,后人本來德不配位,非要網(wǎng)絡(luò)天下各路英雄有識之士才子佳人入他家朝廷為仕。于是就有了“竹林七賢”的嵇康的《與山濤絕交書》,阮籍的裝醉的不屑一顧。也有了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h3><h3> 嵇康的《廣陵散》沒人聽過。因為他的不茍且被司馬家族因不合作而“不為所用,不可茍活”而斬殺了,其名曲失傳了。而陶謙的:</h3><h3>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荷鋤戴月歸/這首詩留下來了。有人說這是田園詩,其實是他還想逃避這司馬家的政治追捕,夢見一片世外桃源。把《桃花源記》描成了心靈的一塊綠地。不知有漢,無論魏晉。</h3><h3> 魏晉風(fēng)骨,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fēng)范,所謂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表現(xiàn)出的那一派“煙云水氣”而又“風(fēng)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后世景仰。</h3><h3> 這種風(fēng)骨到了唐朝還余音繞梁,李白一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算是風(fēng)骨之繼承。</h3><h3> 詩歌到了大唐盛世,才是魅力綻放之時。</h3><h3> 唐詩宋詞的為后人所無法逾越的高度,是從何而來?</h3><h3> 大唐盛世,當(dāng)李世民看見:“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他知道,這江山社稷已經(jīng)是國泰民安的時代到了。因為文才武將的相聚一堂將這個朝代灼灼其華了!當(dāng)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李世民收藏陪葬于昭陵的時候,天下人才知道唐太宗還真是個文化人。</h3><h3> 胸懷天下之人將理想抱負(fù)置于廟堂之上,將節(jié)操情懷吟于江河之中,將文才精華寄予山川之間。詩圣李白,無論得意與失意,都有著驚天的手筆。其志:</h3><h3>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h3><h3> 抱負(fù)初展的時候:</h3><h3>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h3><h3> 失意的詩句也是氣壯山河:</h3><h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h3><h3>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h3><h3> 悲憤中來也不失詩仙之風(fēng)度:</h3><h3>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登太行雪滿山</h3><h3> ……</h3><h3> 憂憤出詩人?杜甫?</h3><h3> 當(dāng)“安史之亂”將“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國家富裕安寧動搖的時候,詩圣的眼里就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于是《三吏》《三別》就出爐了?,F(xiàn)實的憂國憂民之情懷躍然詩中。</h3><h3>白居易的《長恨歌》恨的是什么?看似替李隆基長恨與楊貴妃馬嵬坡生死離別而歌,暗喻一種國之大恨想必大家都心領(lǐng)神會。官場失意后的《琵笆行》更是寫活了當(dāng)時的社會人生狀態(tài)。</h3><h3> 正所謂承上啟下,百煉成鋼,集歷史長河之涓涓細(xì)流而成奔流不息之勢,釀天地之淼淼靈氣而成排山倒海之態(tài)。</h3><h3> 大唐,當(dāng)他以雄獅的形象挺起于世界東方的時候,不僅僅是經(jīng)濟(jì)的雄起,也不僅僅是軍事的霸氣,而是文化!是一種兼包并容的文化光耀了這個朝代。</h3><h3> 佛在哪里?佛教教義何在?派玄奘去印度去取。于是《西游記》出來了。取經(jīng)和成佛是一種道理,沒有九九八十一難何以取的真經(jīng)?其實天下事莫不是此理!</h3><h3> 道釋儒來了,各種文化都可以在長安打坐講課,廣為宣傳其思想之火花,以照亮世界之幽暗所在。</h3><h3> 西域胡人吹胡笳而來,可以邊跳舞邊喝酒而來,東瀛日本朝鮮渡海而至,可以邊學(xué)習(xí)邊交友而到。南越儲君北胡王子皆可任意居于長安求學(xué)生活,真正的四方皆友,八方來賀!詩仙太白,詩圣杜甫,詩人居易集大成于唐詩之巔峰。所以有:《調(diào)張籍》韓愈,朝代:唐代。</h3><h3>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h3><h3>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h3><h3> 同樣以邊塞詩聞名的大詩人王之渙,王維,高適,岑參的邊塞詩人,自唐宋以來無人能出其右。</h3><h3>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唐?王之渙)</h3><h3>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h3><h3>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h3><h3>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h3><h3>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h3><h3>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唐?高適)</h3><h3>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h3><h3> 邊關(guān)之詩中美景,讓唐朝的邊塞美了好多,就像唐朝的美一樣萬古流傳。</h3><h3> 邊關(guān)安定,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于就有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宮廷生活繁華,也有了“日上三竿人未起,飯端床首始更衣”的民間富足生活。愛情詩歌之余唐朝,比樂府要“詩歌化”了。或者說是更浪漫多彩而少有直描裸視了。把愛情詩話是唐詩之特色。</h3><h3>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h3><h3> 這是中唐詩人崔護(hù)寫的《題都城南莊》你把這首詩怎么讀怎么理解都行,這是愛情之巔峰之作。</h3><h3>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h3><h3>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h3><h3> 寫愛情,再比如“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是絕美詩句。我愛你無需多言,所謂倩目望兮,顧盼流兮!一簾婆娑情兮一眨天地合也!</h3><h3>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lt;/h3><h3> 這是愛人離開自己的心情,以至于:</h3><h3>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h3><h3>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是兄弟離情;朱慶余的“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其實是下屬向上官討要官職,伏低做小,暗送秋波;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更是風(fēng)流浪子間的互相戲謔。</h3><h3> 那么,唐詩中為何鮮于表現(xiàn)愛情主題呢?</h3><h3> 唐朝自隋以來,吸取教訓(xùn),上清明,下平和,國力昌盛、疆域遼闊、國運綿長。如此盛唐打造了唐代詩人,恢弘的格局和遼闊的眼界。唐詩里,多有“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豪情;有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沖淡悠遠(yuǎn);更有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深沉太息。在這種氛圍下,兒女情長卿卿我我,纏纏綿綿,忒煞情多了一點吧!你好意思去細(xì)描男歡女愛的事兒?</h3><h3> 唐詩之愛情,要比詩經(jīng)之愛含蓄一點又比漢樂府又文化了一點!這該算是文化又進(jìn)一步描寫又提高了一層次。</h3> <h3><br></h3><h3> 唐詩宋詞。</h3><h3> 說唐詩不離宋詞。詞由何來?皆知,由詩而來。為何曰詞?</h3><h3> 唐之詩的國度開放,文化底蘊(yùn)深厚,可任意舒展思想,指點江山激揚(yáng)文字!到了宋的時候,鋒芒收斂,中矩中規(guī),沒有了文字的飛揚(yáng)千里,異彩紛呈!卻有了規(guī)矩之感。宋比較唐而言,竊以為就是趙匡胤子孫和李世民后代之治國平天下所折射的文化底蘊(yùn)之比。一朝天子一朝文化。宋以來詩歌文化的感覺少了點浪漫多了點規(guī)矩。不然,何至于文字在框內(nèi)縱橫?所有的詩詞都被納入套上象征天地方正的格律中?加入已經(jīng)定好的框架內(nèi)?那就是被稱作“詞牌名”的籠頭里。</h3><h3> 是唐以后的五代十國亂了中華文化的美容?還是宋以來的文治武功讓文化開始重新洗牌?</h3><h3> 唐詩是浪漫中有把握,無論怎么浪漫思想的火花都是積極向上,上有愛國情懷,中有憂國憂民,下有體察民生。</h3><h3> 宋詞則是把握中有浪漫,按律填詞,遇節(jié)斷句。但其內(nèi)涵仍然是蓬勃浩然正氣,無論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代表作,也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也有情愫纖纖,低眉婉轉(zhuǎn)。就人的情懷而言,詞人都是兼包并容各種情懷的。有愛國情懷為主的,北宋開始的統(tǒng)一中國的富強(qiáng)和一百多年后被迫南遷,家國流離失所,此時的時代造就了一代憂國憂民的詞人!</h3><h3> 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陸游等都是以豪放詞見諸天下,無論是赤壁懷古中的“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還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h3><h3> 在其政治生涯不得意的時候,仍然:</h3><h3>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lt;/h3><h3>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h3><h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h3><h3> 宋代:蘇軾</h3><h3>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lt;/h3><h3> 名句伴隨其一生??芍^名滿天下。</h3><h3> 當(dāng)北宋江山只有“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南逃的時候,多少男兒在此刻用詞來寫著中華兒女的氣概:</h3><h3> 辛棄疾為典型的文武兼?zhèn)渲畬㈩I(lǐng),說他是詞人,只說對了一半。</h3><h3>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h3><h3>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h3><h3>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h3><h3> 一幅戰(zhàn)場的畫面躍然而出:</h3><h3>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h3><h3>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h3><h3> 這個時候,你是說他豪放還是婉約?</h3><h3>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h3><h3>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h3><h3>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h3><h3>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h3><h3>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h3><h3>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h3><h3><br></h3><h3> 詞</h3><h3> 李清照同樣經(jīng)歷了顛沛流離。她的詞雖然是女性心跡之流露,但何嘗沒有男兒的豪氣?</h3><h3> 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如夢令》</h3><h3>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h3><h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h3><h3>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h3><h3>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醉花陰》)</h3><h3>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h3><h3>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h3><h3> 是豪放?還是婉約?也許你會說,這略略區(qū)別即可。</h3><h3> 岳飛的滿江紅有人討論過真?zhèn)?!岳飛不是假的吧?一個愛國情懷如此流芳千古的人,做一首詞好像不是那么難的!因為古代戰(zhàn)將大多文武齊備,那是經(jīng)過幾級考試才取得的官職,更是經(jīng)過多少戰(zhàn)爭才有的功名。不是當(dāng)下平安社會中沒有任何能力靠裙帶關(guān)系帶來的英雄!</h3><h3>宋詞,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金戈鐵馬,大漠孤煙,飲馬冰河,景象讓人欷歔不已。</h3><h3> 詩比詞相對而言好寫,所以,宋詞的詞人之功夫被后多為推崇備至。有工匠雕刻之功夫之美,也有格律押韻之音色之諧。</h3><h3> 這唐詩宋詞為后人所敬仰,更多的是一種氣壯山河的愛國情懷的淋漓盡致的抒發(fā)。</h3><h3> 這是一個民族的真正的音色。</h3><h3> 這是一個國家的真正的脊梁。</h3><h3> 這是一個文化的真正的精華。</h3><h3> 宋朝將亡,尤見名詩。</h3><h3>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h3><h3> 此詩的名聲被傳播了近千年。千年以來,這首詩成了中華民族精神象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勵了多少英雄輩出?</h3><h3>一首詩的意義,激動了一千多年的中國兒女。</h3><h3>一曲終結(jié)后近百年再無詩歌!</h3><h3> 眾所周知,元明清再無此詩歌中巔峰之作。詩詞幾乎斷代。因為我們的文化被沒有詩歌的異族入侵,人幾乎滅種,何來文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h3><h3>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百年后的文化慢慢蘇醒。于是元代有了戲曲,戲曲中的戲文,雖然接近詩歌的字句押韻和排行的整齊有序。但是是詩歌的繼承而非詩歌。明朝有了小說,小說中的詩歌也算詩歌的復(fù)生。名詩當(dāng)數(shù)《三國演義》《紅樓夢》中開頭中間所配詩詞。</h3><h3> 到了清朝,幾百年未出好詩歌!因為文字獄的高壓,幾乎把中華文明中的詩歌又一次滅絕。八股取士把學(xué)者的靈魂給捆綁待斃。</h3><h3> 只有晚清的睜開眼看世界的龔自珍寫了一首名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h3><h3>康熙乾隆作詩千首??删尤粵]有流傳下來一首名詩!為什么?是不入中華主流?還是無人欣賞?為何?</h3><h3> 為何?為何?引人深思!</h3><h3><br></h3><h3><br></h3> <h3>下篇:詩歌的當(dāng)代欣賞和思考</h3><h3><br></h3><h3> 近代從民國開始,詩歌又恢復(fù)了生機(jī)。當(dāng)清朝文化的桎梏被民國的革命打碎的時候,中華文化的代表種類詩歌又一次蘇醒了!1925年,“獨立寒秋”中的毛澤東,置身于充滿生機(jī)的山川,再反觀國家軍閥割據(jù)、危機(jī)四伏、民生多艱,憂患意識促使他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一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流露出其將人生追求同國家、民族乃至人類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英雄使命與宏大抱負(fù)。1927年春,中國大地一片白色恐怖,毛澤東吟成蒼涼沉郁的《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绷钊藟阂值墓P調(diào),表達(dá)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的蒼涼心情。</h3><h3> 寫于民國時期的偉人毛澤東的詩歌《沁園春?雪》是不亞于漢高祖劉邦的《大風(fēng)歌》帶有一代帝王之氣的詩歌。二者都具有劃時代的磅礴之氣。也給積貧積弱的中國劃了一個逐漸走向富裕強(qiáng)大的時代分界線。毛澤東主席的詩歌的艱苦奮斗時代的英雄浪漫主義和成功后的現(xiàn)實主義的結(jié)合,讓人高山仰止可稱為國之詩歌。胸懷天下,放眼世界,非長人之所能及。</h3><h3> 沁園春·雪/毛澤東</h3><h3> 北國風(fēng)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h3><h3>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h3><h3>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h3><h3>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h3><h3> 欲與天公試比高。</h3><h3>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h3><h3> 江山如此多嬌,</h3><h3>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h3><h3>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h3><h3> 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h3><h3>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h3><h3> 只識彎弓射大雕。</h3><h3> 俱往矣,</h3><h3> 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h3><h3> 偉人的詩歌流傳千古。孔子云:“天無私覆,地?zé)o私載,日月無私照。”“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這種精神體現(xiàn)在毛澤東身上,就是少年時的志存高遠(yuǎn)、他的詩歌和文章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中年時代胸懷天下,具有高瞻遠(yuǎn)矚的目光和實際工作中的過人膽略。毛澤東詩詞給人的印象總是縱大手筆,氣勢恢宏,不管是寫自然景觀,寫動物姿態(tài),還是寫社會實踐,都充分表現(xiàn)出毛澤東的宏大氣魄和陽剛之氣。在《沁園春·雪》中,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長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寥寥數(shù)語,就把幅員遼闊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幾個人物,就把中國歷史梳理的像河流一樣順流而下。又不失氣概磅礴。他的詩歌引領(lǐng)著上世紀(jì)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向。因此說,毛澤東首先是上世紀(jì)中華民族杰出詩人。</h3><h3> 同在民國期間,各種思想在交流碰撞,濺出來美麗的火花。愛國情,愛情,友情都出現(xiàn)了很多的經(jīng)典。選幾首代表作:</h3><h3> 鄉(xiāng)愁/余光中</h3><h3> 小時候</h3><h3>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h3><h3> 我在這頭</h3><h3> 母親在那頭</h3><h3> 長大后</h3><h3>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h3><h3> 我在這頭</h3><h3> 新娘在那頭</h3><h3> 后來啊</h3><h3>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lt;/h3><h3> 我在外頭</h3><h3> 母親在里頭</h3><h3> 而現(xiàn)在</h3><h3>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h3><h3> 我在這頭</h3><h3> 大陸在那頭</h3><h3><br></h3><h3> 《再別康橋》/徐志摩</h3><h3>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h3><h3>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h3><h3>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h3><h3>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h3><h3>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h3><h3>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h3><h3>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h3><h3>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h3><h3>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h3><h3>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h3><h3>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h3><h3>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h3><h3>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h3><h3>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h3><h3><br></h3><h3> 《鄉(xiāng)愁》/ 席慕蓉</h3><h3> 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yuǎn)的笛</h3><h3>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h3><h3> 故鄉(xiāng)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h3><h3>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h3><h3> 別離后</h3><h3> 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h3><h3> 永不老去</h3><h3><br></h3><h3> 《雨巷》/戴望舒</h3><h3> 撐著油紙傘,獨自</h3><h3> 彷徨在悠長、悠長</h3><h3> 又寂寥的雨巷,</h3><h3> 我希望逢著</h3><h3> 一個丁香一樣地</h3><h3>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h3><h3> 她是有</h3><h3> 丁香一樣的顏色,</h3><h3> 丁香一樣的芬芳,</h3><h3> 丁香一樣的憂愁,</h3><h3> 在雨中哀怨,</h3><h3> 哀怨又彷徨;</h3><h3>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h3><h3> 撐著油紙傘</h3><h3> 像我一樣,</h3><h3> 像我一樣地</h3><h3> 默默彳亍著</h3><h3> 冷漠、凄清,又惆悵。</h3><h3> 她默默地走近,</h3><h3> 走近,又投出</h3><h3> 太息一般的眼光</h3><h3> 她飄過</h3><h3> 像夢一般地,</h3><h3>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h3><h3> 像夢中飄過</h3><h3> 一枝丁香地,</h3><h3>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h3><h3> 她默默地遠(yuǎn)了,遠(yuǎn)了,</h3><h3> 到了頹圮的籬墻,</h3><h3> 走盡這雨巷。</h3><h3> 在雨的哀曲里,</h3><h3> 消了她的顏色,</h3><h3> 散了她的芬芳,</h3><h3> 消散了,甚至她的</h3><h3> 太息般的眼光</h3><h3> 丁香般的惆悵。</h3><h3> 撐著油紙傘,獨自</h3><h3> 彷徨在悠長、悠長</h3><h3> 又寂寥的雨巷,</h3><h3> 我希望飄過</h3><h3> 一個丁香一樣地</h3><h3>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h3><h3> 民國的詩歌經(jīng)典太多了,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被人喜愛的詩都有著悠悠愛國,愛家鄉(xiāng),愛他人,為她人而作的詩歌。</h3><h3> 一種憂國憂民之憂郁之美是民國時期的詩歌精神的特征。之所以被很多人懷念就因為他們初心是那么純凈!詩歌中的對愛情也是那么一憂郁之美,或奔放之美,都是那么干凈。</h3><h3>上世紀(jì)的詩人代表海子,顧城等寫出了一系列的好詩,有人說這些人走后再無超越他們的詩歌。</h3><h3> 山高路遠(yuǎn)/汪國真</h3><h3> 呼喊是爆發(fā)的沉默</h3><h3>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h3><h3> 不論激越</h3><h3> 還是寧靜</h3><h3> 我祈求</h3><h3> 只要不是平淡</h3><h3> 如果遠(yuǎn)方呼喚我</h3><h3> 我就走向遠(yuǎn)方</h3><h3> 如果大山召喚我</h3><h3> 我就走向大山</h3><h3> 雙腳磨破</h3><h3> 干脆再讓夕陽涂抹小路</h3><h3> 雙手劃爛</h3><h3>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h3><h3>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h3><h3>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h3><h3><br></h3><h3>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h3><h3>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h3><h3>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h3><h3> 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h3><h3>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h3><h3>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h3><h3>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h3><h3>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h3><h3>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h3><h3>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h3><h3> 取一個溫暖的名字</h3><h3>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h3><h3>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h3><h3>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h3><h3>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h3><h3>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h3><h3> 無論國家詩歌級偉人作品,還是愛國愛社會大家之作,就是愛情詩歌也體現(xiàn)著中國的一種精神。中國詩歌精神首先該是具備東方的古老的從遠(yuǎn)古走來的家國情懷!這種精神支撐著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脊梁。這樣的詩人被人尊重。而且會流傳千古。所以余光中的去世要有很多人懷念!因為他的詩歌中的家國情懷已經(jīng)感動了每一個中國人。</h3><h3> 而有幾個因詩而死的人,雖然人們記著他的詩歌,欣賞著他們的才華,也懷念他們,可是他們的死和余光中徐志摩比起來缺失了什么?個性突出的時候,丟失的可能是人人都認(rèn)可的共性!一個人再怎么也不是孤立于世的。無論是干什么的,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都是不實際的。所以有高處不勝寒的孤寂,更有曲高和寡的寂寞空虛。</h3><h3> 詩在人的靈魂和現(xiàn)實中游離,如果把詩當(dāng)做靈魂的載體的時候,會脫殼而出的!此時會有悲劇!</h3><h3> 有人說詩人的浪漫注定要與現(xiàn)實脫節(jié),其實也不然,這需要詩人來把握這種距離。詩可以勵志,讓人有美好的憧憬。把詩放的需要不遠(yuǎn)也不近的前方,和生活有距離,但不可脫離生活是最佳選擇。如主席在三六年剛剛立足陜北的時候,他有詩在激勵著他對未來的憧憬: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h3><h3> 他在長征登山的實際狀態(tài)中能寫出: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他在新中國成立前一直把握著詩和實踐的距離!所以才有著一個詩人兼軍事家的成功!低潮的時候有詩的樂觀,浪漫而不空想,不悲觀。</h3><h3> 當(dāng)下的是詩歌有不少好詩人,能寫出讓人感動的作品,只要你感到了生活的美,感情的真摯,能激勵你向上,能給你帶來思考,能讓你砥礪前行,能讓你懷念一種離別,體會一種感情,都是好詩。</h3><h3> 可是當(dāng)今詩的現(xiàn)狀卻不盡人意。有草苗不分,良莠不齊,甚至是雜亂無章的感覺。</h3><h3> 為何如此?</h3><h3> 首先是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環(huán)境的開放讓人的個性化突出。每個人不在拘泥于原來的審美要求的框框思維內(nèi)。突破傳統(tǒng),多元素的現(xiàn)代因素進(jìn)入了作者的視野,拷入了靈魂,把人性的深處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寫出了有著各種思想個性的詩歌來。</h3><h3> 詩歌者其實不外乎幾類表達(dá):</h3><h3> 誦江山如畫,感國家民族強(qiáng)大者,是為國之歌者。</h3><h3> 有感社會各種現(xiàn)象,為社會民間而呼者,是為民之歌者。</h3><h3> 目光犀利直達(dá)人性,或鞭撻,或謳歌,此為個人的歌者。</h3><h3> 不一而類,每個人又有各種家國情懷,所以贊者有之,貶者有之,恨鐵不成鋼者有之,……皆為拳拳之心而作。只能兼包并容,不可視為對立。</h3><h3> 民間萬象,詩人自有其各種觀感?;蛞匝灾?,或以抒情,遍觀詩叢花開爛漫,寄情山水之間有之,含情花間月下有之,托情小橋流水者有之,純觀風(fēng)景者有之,觸景抒情者有之,睹物思人者有之……</h3><h3> 然而人心思上。千古以來,詩歌排序,江山社稷為重,社會百像次之,個人感情最后。</h3><h3>越是具有愛國情懷的詩歌,越在人的心中有地位。上溯到戰(zhàn)國的屈原的《楚辭》陸游的《示兒》辛棄疾《破陣子》,宋朝的文天祥《過零丁洋》都記在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心中,激勵著每個人的愛國之情。當(dāng)今的毛澤東為國為民的擔(dān)當(dāng),更是</h3><h3> 讓多少詩者只能望其項背。艾青,郭小川,臧克家……等也無不閃耀其家國情懷的火花。</h3><h3> 寫社會,寫人生,的詩在上世紀(jì)中是力透紙背,洛陽紙貴。顧城,海子,北島,舒婷等人在全國的詩人中獨領(lǐng)風(fēng)騷,他們目光如炬思想如火很多詩都被讀者視為經(jīng)典。抒出來正直無私多愁善感的人生之情。</h3><h3><br></h3><h3><br></h3> <h3><br></h3><h3> 竊以為,詩是需要有思想的。沒有思想的詩就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就好比繡花枕頭里面包的全是草的感覺。所有被別人認(rèn)為是好詩的作品,沒有思想的表達(dá),就是無意義的文字堆。</h3><h3> 思想的表達(dá),沒有積極意義向上的能量,也只能是個人思想的流露,此時的文如其人更加體現(xiàn)的充分。</h3><h3> 有的人以一己之感,二目所視,以為天下莫不如此,未免太狹窄了。也入俗了。把詩的情懷當(dāng)作是個人情緒發(fā)揮的時候,這詩就失去了詩的本來美。初心不美,后續(xù)可憎。</h3><h3> 很多寫詩的人就像那些用腳作畫隨意潑墨的畫家,隨意涂鴉,居然以意像派自稱!其實說句真話那是在發(fā)瘋還是在創(chuàng)作?一件嚴(yán)肅的文化事情,為什么被你們這類人招搖撞騙到垃圾堆的感覺?</h3><h3> 詩在當(dāng)代不再是文字的精靈,不再是文化人的專利!隨意寫幾首詩就能以詩人自居的人比比皆是。</h3><h3> 詩寫出來沒有美韻,自由體詩可以按自由體詩體寫,但不是自由寫!有的人連這點起碼常識也不懂!胡亂涂鴉就是詩!沒幾個人能看懂,云山霧罩指桑罵槐,沒有思想,沒有美景,沒有美感,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表達(dá)什么?以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甚有的詩人更不懂什么叫文明?褲帶以下盡情宣泄描繪也稱為詩!</h3><h3> 詩被某些人作賤了!</h3><h3> 在評詩的時候,有的評詩的人根本就自以為是了,不把詩的社會意義為重,追求的個性完美沒什么錯,但是你別忘了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要放在這個大背景下看詩的意義。</h3><h3>這些人包括某些寫詩的人,編輯詩的人,評價詩的人,發(fā)表詩的人!只看的詩的本身,不去看詩的社會意義!任何一個作品都是要接受社會的人去檢驗的。是否有著作為文明高尚的文化存在?對這個社會有什么正能量的意義?就像一個人在社會的作為一樣,一個人對社會的積極意義越大,好的作為越多,其社會價值越高!越受人尊重!越有普世價值!越被世人尊重!反之亦然。</h3><h3> 文人相輕也是一種事實存在,你寫的詩如果不被很多人接受,就自認(rèn)為是別人不懂詩,其實有時候也是你孤芳自賞而已!好的詩是讓人讀懂的,不僅要讀懂,還要有美的感受!好的詩不是放在那里濫竽充數(shù)的!更不是讓幾個人來讀懂的,是讓這個社會的人感受其美的。自古至今,只有好詩才流傳,流傳是因為人們愛讀,而且能讀懂,還能記憶。白居易寫詩的時候,讓老婆婆聽懂才算寫出成功。</h3><h3> 社會不是幾多詩人的社會,是大眾的社會,你詩的價值是要進(jìn)入社會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的!內(nèi)褲繡的再好,穿不到大街上去。有的人要作秀,非穿著褲衩招搖撞市,不把人類的私密之處寫出來不過癮!不把私欲表現(xiàn)出來也意猶未盡!結(jié)果看了他們詩就一個感覺:女的像妓女一樣,半夜里思春嚎叫,男的像嫖客一樣濫情發(fā)泄!摸胸摸下體也要進(jìn)詩文,鼻涕便溺都要寫成詩,這是文壇,是你們?yōu)E發(fā)私欲的場所嗎?就兩個人互相能看的詩非要放在平臺上讓千萬人去欣賞,你不覺得你們是在公開黃色表演嗎?什么漂洋過海來睡你都成了詩,這詩還有人類的文明之談嗎?如此泛濫成災(zāi)的詩就是一堆文字垃圾而已,讓的文明的讀者討厭躲閃避之不及!可惜還有類似的平臺給這類詩捧臭腳!編輯是干什么的呀?是否是一類貨色?讓你們的后代怎么看你?齷齪事非要當(dāng)成光榮事,不怕人們惡心你!</h3><h3> 還有就是詩雖然是靈感來了而寫出來,但是你的靈感非每天都有,就算創(chuàng)作高峰期也有時間規(guī)律,你不可能每天都有靈感,奉勸一些每天都有詩發(fā)表的人,你的產(chǎn)品最好是打磨成合格品才好上市,次品多了會砸你自己的牌子!你比李白的靈感都來的快,李白是詩仙了,他不一定有你的作品多!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聽說過如此寫詩的過程吧?不是某些寫詩人一蹴而就的!不知道推敲二字最好是不要濫發(fā)!</h3><h3> 這種現(xiàn)象讓真正的詩歌作者和愛好者棄之如敝履!怎么去除這種現(xiàn)象真是一個值得讓編輯和發(fā)表平臺考慮的事情!讓好詩走入社會,進(jìn)入讀者的心中,激勵人性,鼓舞社會,寧缺毋濫這其實就是詩歌的精神!請記住了!寧缺勿濫!</h3><h3> 我為詩歌鼓與呼!</h3><h3> 讓我們的詩歌走出低谷,重現(xiàn)自詩經(jīng)開始,到唐宋高峰一路走來的可愛的祖國詩歌,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文化的耀眼名珠。</h3> <h3>作者簡介:經(jīng)綸,男,本名鄭經(jīng)龍。土默川人。中國陰山作家。生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考入警校畢業(yè)后從警至現(xiàn)在。受家庭教育熏陶從小愛寫作,自高中至今發(fā)表各類文章詩歌幾十篇。在百度和頭條中可查閱。其長篇小說《回望陰山》被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推薦正在華人頭條連載。</h3> <h3>《中國陰山作家網(wǎng)》編委會成員:</h3><h3>總顧問: 田彬 耿瑞 趙如意 郭曉東 云露 劉建光 林青彪 張繼龍 潘瑜 榮宏偉 韓國棟</h3><h3>總策劃: 任瑞新</h3><h3>總編輯: 莊筱濛</h3><h3>主 編: 云 鵬</h3><h3>副主編: 陳賀文 李櫻桃 經(jīng)綸</h3><h3>編 輯: 經(jīng)綸 沉默 漠耕 云遠(yuǎn) 常玉良 白新懷 白墨 席雍 李濤 子琴</h3><h3><br></h3><h3>中國陰山作家網(wǎng)投稿郵箱:</h3><h3>xgxk2019621@126.co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