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國陰歷的八月十五,在美國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一個工作日。今年八月十五這一天,兒子下班吃晚飯后,提議說,有一個好玩地方你們沒有去過,也非常適合觀賞月亮。</h3><h3> 果然,這個居高臨下的小山坡,竟然能將遙遠(yuǎn)的整個波士頓市的夜景一覽無余!</h3><h3> 天文愛好者也早早支好了望遠(yuǎn)鏡,其中也有亞裔人。</h3> <h3> 晚上七點左右,月亮從天邊緩緩升起。</h3><h3> 平時,在中國看十五的月亮,是一輪銀色的圓盤。而且多是掛在樹梢,其碼需要仰望,正所謂“舉頭望明月”。</h3><h3> 而在波士頓看到的月亮,是橘紅色的月亮,卻是從天邊的地平線上升起來了。</h3> <h3> 究其原因,原來,波士頓市在美國東部的海邊,我們站的位置又高,所以,月亮從海平面升起,映著夕陽的余輝,變成橘紅色了。</h3><h3> 所以我說,十五的月亮就是十五的月亮,月亮就是月亮,只有一個,那有美國與中國圓與不圓之分?</h3><h3><br></h3> <h3> 月亮一樣,賞月的人卻不一樣。為何有的美國人也賞月?因為美國人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種聚集而成,正象一艘游輪里來自天南海北的旅行客一樣。美國歷史短,移民來源國的歷史不會短,所以,才有了有的美國人也賞月的概念。</h3><h3> 你看,多數(shù)人是傍晚來此散步。</h3><h3> </h3> <h3> 中國人對十五月亮的情感與思鄉(xiāng)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長期流泊外地,盡管命運多舛,肯定思鄉(xiāng),但也放浪不羈。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思緒萬千,最后還是想“千里共嬋娟”。</h3><h3> 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官僚衙吏都是考取科舉后,學(xué)有所成,背井離鄉(xiāng),異地任職,為了生存生計,也為了實現(xiàn)個人抱負(fù)和政治理想,而月亮,成了他們年年度節(jié)的陪伴。</h3><h3> 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站在科技前沿的人,雖在異國他鄉(xiāng),卻對十五吃月餅毫無興趣。</h3> <h3> 月餅是中國的特色,這是中國人的習(xí)慣,小時候喜歡吃。美國也有月餅,都是香港、臺灣產(chǎn)的?,F(xiàn)在我不喜歡吃月餅,高糖高脂,嘗一點,吃不多,只想把香甜留在嘴里。</h3><h3> 在美國,晚餐吃沙拉菜。每人一碗沙拉拌生菜(內(nèi)有各種水果?。?、煎三文魚、印度小馕一塊。</h3><h3> 晚餐健健康康,腸胃沒有負(fù)擔(dān)。餐后,散步帶賞月。</h3>